· 3 min read

【M+ 開幕倒數】逾千藏品首亮相 觀眾可以點睇法?

A Decorative Image

編按:因應西九文化區 M+ 視覺文化博物館開幕,《立場新聞》特備專題報道探討。系列文章請按此

西九文化區視覺文化博物館 M+ 將於本周五(11 月 12 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開幕展由六個專題展覽組成,1,500 件藏品率先亮相。展品數量之多,觀眾可能感到花多眼亂。除了打卡留念之外,獨立策展人暨大學兼任講師教授藝術行政的梁展峰建議,觀眾可留意 M+ 怎樣挑選物件呈現亞洲文化,如何透過物件分類再展現帶出新觀點。

開幕展由六個專題展覽組成,各有焦點藏品登場。早前業界預展獲安排參觀「香港:此地彼方」及「物件 ‧ 空間 ‧ 互動」展覽:前者關注藏品與香港的關係,陳列 1970 年代「垃圾蟲」宣傳海報,1980 年代《號外》雜誌的封面圖片,1990 年代廉政公署「指鹿為馬」的電視廣告等;後者則呈現產品設計與城市生活的關係,展品包括早年引發藏品爭議的《東京清友壽司吧》。

A Decorative Image

「香港:此地彼方」展覽

藏品應展現地域重要性

截至 2021 年 6 月,M+ 購近 8,000 件物品,涵蓋設計及建築、視覺藝術、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四大範圍,開幕展率先陳列其中的 1,500 件。梁展峰(Jeff)向《立場》表示,M+ 以視覺文化為主打,又以「立足亞洲」作定位,應該關注館方怎樣挑選物件呈現亞洲文化。就像 M+ 收藏《「森美餐廳」牛形霓虹招牌》等霓虹燈,「除了靚,代表香港之外,如何對照其他亞洲城市類似的城市景觀?」

A Decorative Image

M+,香港,森美餐廳捐贈,2013年,© Sammy’s Kitchen Ltd.(相片來源:M+ 網頁)

部分藏品地域關連較強,例如水墨,容易令人聯想到中國文化。梁展峰提醒,以水墨為創作媒介不限於大中華地區,中日韓歷年都有不少水墨作品,「三地差異之外,有沒有關連?怎樣說服觀眾水墨亦有跨文化、跨地域的一面?」M+ 藏品不限於藝術,同時包羅文化物品,他期待館方透過物件分類再展現帶出新觀點,「展示新議題,而又說服到觀眾,超越一般人的理解」。

展覽應發揮跨媒介優勢

梁展峰以 M+ 購藏的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自動式電飯煲為例,展示電飯煲的方法應該超越功能性,例如在旁邊貼出展示當時女性生活海報,從而反映出電飯煲如何改變一代亞洲婦女的生活模式。

A Decorative Image

M+,香港,歐陽偉航捐贈,2016年(相片來源:M+ 網頁)

除了電飯煲,M+ 亦有收藏俗稱「西瓜波」的玩具足球,梁展峰形容「西瓜波」相當有趣,不同年代具有不同意義,例如在 1970 年代不只是用來踢的足球,也是香港節的代表符號。館方如何呈現物品的豐富文化意涵便成為關鍵,他續以家中舊衣物為喻:

「好像屋企有件留在櫃桶十多年、永遠不會丟掉的冷衫,一拿出來就會想起是婆婆織給自己的。它記錄了整個家族或個人的歷史和經驗,功能雖然已經失去,但也捨不得丟掉。M+ 藏品應該有此重要性。」

撰文/黎家怡
編審/楊天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