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in read

【M+ 開幕倒數】向 M+ 託付艾未未等藏品 收藏家希克來港見證開幕 指港法律框架已變 影響有待觀望

A Decorative Image

編按:因應西九文化區 M+ 視覺文化博物館開幕,《立場新聞》特備專題報道探討。系列文章請按此

2012 年以「半捐半賣」形式將 1,510 件中國當代藝術品託付西九 M+ 的瑞士收藏家希克(Uli Sigg),近日來港準備出席 M+ 開幕活動。他上周出席公開論壇時提及與 M+ 溝通過程及近月社會環境的變化,「當然法律框架已經改變,但仍有待觀望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希克上周四(11 月 4 日)出席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論壇,與中心董事會主席、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分享其從商、外交及藝術收藏的經歷。希克曾言,中國當代藝術應該要回到中國展藏,最終選擇了香港。陳啟宗請希克分享與香港機構合作的經驗,與 M+ 的合作是否愉快,館方有否公平合理地對待藏品(do justice to your collection)。

希克形容,M+ 是非常好的(fantastic)博物館,大樓也是很好的建築(great building),「追上最新科技和知識,以及呈現藝術的方法」。他又主動提及「當然法律框架已經改變(legal Framework has changed),仍然有待觀望,對當代藝術創作環境和內容帶來的影響。我也很好奇,但暫時未知道答案」,惟未有具體指明何種法律框架被改動。

早在 1970 年代踏足中國的希克,從小在西方藝術薰陶下成長。然而,那些掛在牆上的 19 世紀作品未有觸動到他,直至接觸到當代藝術,令他感到「有血有肉」。來到中國工作之後,他初期透過星星畫會的展覽——「星星美展」認識中國當代藝術,但畫會很快被指是「精神污染」(spiritual pollution),「窺見中國當代藝術的窗口很快就關上了,而中國當代藝術很快從公共領域退場」。

作為當時幾乎唯一一個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外國人,希克給自己一個「任務」(mission)——要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應該保存、但沒有收藏的藝術品。自 1990 年代以來,他開始購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希望建立一系列藏品,反映中國當代藝術的演變過程。購藏不是出於個人口味,而是要勾勒出中國當代藝術的故事線。其中託付 M+ 的 1,510 件藏品,集中反映 1970 年代至 2012 年中國當代藝術的面貌。

2012 年,希克託付 M+ 的 1,510 件藏品,當中 1,463 件以捐贈方式贈予西九,其餘 47 件西九則斥資 1.77 億元購買。系列藏品包括: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的攝影作品《透視研究:天安門》以及劉香成關於六四的攝影等爭議之作。此系列藏品今年三月起連日遭到建制派、黨媒狙擊,被指涉違國安法、「意識不良」等,甚至有立法會議員要求「註銷」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