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in read

【326 人 3.26 抉擇.後記】3 月 27 日 民主派的路

A Decorative Image

3月24日晚上,曾俊華出席愛丁堡廣場造勢大會。

「民主派」三個字,字面意思是「支持民主制度」的那些人。

今年特首選舉,香港有 326 個「民主派」選委,也就是說,有 326 個「支持民主制度」的選委。過去數月,就著提名策略、投票意向等問題,這 326 人及整個「民主派」陣營開始分歧,並展開激烈的討論、爭拗、分裂。像本專題的受訪者,有的一開始就不介意當「薯粉」,為之拉票;有的信奉選舉博弈,爭取到底;有的堅守原則,寧投白票以示不滿。

他們有不同的取態,但他們都是「民主派」。

如無意外,民主派陣營內有關特首選戰的路線之爭,將會隨星期日選舉的落幕而歸於無有。3 月 27 日一覺醒來,誰是「薯粉」,誰是「lesser evil」派,誰是「白票黨」,可能已不再重要。對於所有自認「民主派」的香港人來說,更重要的反而是,無論誰人當選,選舉之後,今後如何爭取一個民主制度?

許多民主派都懂得說,無論誰上台,大家都要繼續監察、爭取云云…但回歸基本步,我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民主制度?

民主派曾經有共識。由 2014 年雨傘運動到 2015 年中「袋住先」方案被否決,當時民主派陣營訴求相對一致:人人都喊「我要真普選」,大家要求的是公民提名,抗拒落閘,否定篩選。

但經過今次選戰,這共識究竟還是否存在?從選委口中,答案可能是「不」。

記者曾經問三位堅決支持曾俊華的泛民選委,假如現在政府提出一個新政改方案,內容跟 2015 年「袋住先」方案大致相同,唯一修訂是,將本來要有過半數提委提名(600人)方可成為候選人的門檻,降低至 300 人。即是說,只要有 300 個提委提名,候選人就可以出閘,由全港選民一人一票選成特首 — 這樣的方案,雖然仍有篩選,但你接受嗎?

會計界譚香文說方案「可以接受」,因為如果出閘門檻改為 300 人,那麼曾俊華已可成為正式候選人,接受市民「普選」成特首;高教界王凱峰想了好一會,然後說在此方案下,無論建制或非建制派都可推舉出候選人讓全港市民投票,因此建議「可以考慮」;資訊科技界方保僑認為,現時談政改言之尚早,而 300 人門檻仍然略高,因為今次泛民拿到 300 席,下次不一定可以。他說如果是 200 人的話則「有機會可妥協」。

歷時三個月(或以上)的曾俊華旋風,將會怎樣影響民主派今後的綱領及走向?「民主派」牌匾之下,還有多少人繼續呼喊「我要真普選」,支持一個沒有篩選的真正民主制度?

3 月 27 日及以後,民主派的路,還是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