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min read

【2020 全家福.6】居英 5 年「逆向移民」 回港夫妻:Keep Calm and Carry On

A Decorative Image

【「2020 全家福」為《立場》年終專題,邀來不同香港家庭、群體拍攝一幀全家福,分享故事,上一篇見此

今年夏天,住在英國 5 年多的 Tony 和 Stephanie,通知朋友們準備返港生活。朋友們卻苦口婆心,半開玩笑、半認真勸道:「唔好呀…唔好返嚟呀…」、「香港唔住得人㗎啦!」…

2020 年,不少香港人忙著移民,英國尤其熱門,二人卻與大勢作對。問他們,這時候回來,擔不擔心做錯決定?

夫婦二人笑言,已有太多朋友問過同一個問題。「我哋一路話返嚟,好多 Friend 都話我哋好似三文魚,逆向移民。」

Tony 和 Stephanie 是大學同學,六年前結婚,婚後數月便一同前往英國修讀博士學位,常年居英,每年通常到聖誕節才會回港探親。不過,二人對畢業後留在英國還是返港,幾年來一直懸而未決。

直至今年肺炎疫情肆虐,英國疫情嚴峻,加上全球經濟萎縮,職位難求,碰巧 Tony 在香港找到大專院校兼職教席…對二人來說,這時候回到香港生活,與其說是逆流而上,對他們來說,其實更是順理成章。

「其實幾年來都 constantly(持續地)諗(返唔返香港),但 constantly 唔做決定。」Stephanie 笑言,「不過因為今年疫情咁嚴重,我哋留在英國都唔係好安樂.. 所以都係決定返香港。」

A Decorative Image

Stephanie 和 Tony

*   *   *

英國芝士與香港 Donki

問及上半年在英國的生活如何,兩夫妻先是對視,再啞然失笑。

「啊…好空白!…好似咩事都無發生過咁。」

英國今年先後兩次封城應對疫情,Tony 和 Stephanie 除了上班買菜,其餘時間都要待在家中。「有段時間,連公園都封埋,可能想去戶外抖吓氣都無…」

因各種偶然,最終決定返港。英國雖然不是二人出生和成長之地,畢竟在那邊住了 5 年,與當地社區、朋友同事之間建立了一定友誼。二人返港後,有時會掛念英國的生活,閒適的生活節奏、鎮內的小店、Park n Shop(不是指百佳)的方便、放假時駕車至歐洲各地旅行的自由…但留得再久,英國作為「異地」,有時非習慣就習慣得來。

「好似食嘢咁,可能歐洲人食奶、芝士,無咁易敏感,但係我哋會容易啲有 reaction….」

小至飲食、文化觀點,到可能遭受的歧視,「到某啲位你會發現,你係一個 outsider。」

A Decorative Image

Tony 和 Stephanie 6 年前成婚後,共赴英國修讀博士學位,並在英國居住 5 年多。圖為他們所住城鎮的市中心。

A Decorative Image

Tony 和 Stephanie 6 年前成婚後,共赴英國修讀博士學位,居英 5 年多。圖為他們每天上學時行經的路徑。(受訪者提供)

回到香港,除了家人朋友都在,生活習慣以至於口味上的熟悉感,同樣令人欣喜。

「譬如我哋今日晏晝去咗 Donki…然後出來的時候有種感覺,『啊!我哋就要留喺呢度啦!』」 Tony 說得誇張,惹得 Stephanie 大笑,「始終在香港住咗二十幾年,我哋胃口、生活習慣,始終係亞洲人習性。 」

不過眾多層面上,2020 年的香港,已不是二人 6 年前離開的那個。今年返港,甫踏足香港機場,看見大堂內眾多警察,Stephanie 心內恐懼油然而生。

「係一個 first reaction,感覺唔同咗。」

*   *   *

「想一齊經歷」

2019 下半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爆發。Tony 和 Stephanie 記得,當時在英國每天上班或上課,一放小休總禁不住狂刷 Facebook,希望靠網絡拉近九千公里距離。

6 月 12 日下午,人潮湧進金鐘中環一帶,立法會外相隔近 5 年再次煙霧瀰漫。那是英國上午的時間,Stephanie 正在實習的醫院上班,她向上司申請小休半小時,待在露台上一邊追踪香港消息、一邊聯繫家人朋友,希望確保各人安好。

香港社會運動繼續發酵,英國的生活卻日常如昔,Stephanie 常有一股衝動,想向當地身邊同事朋友解釋香港局勢,訴說自己的家鄉,如何遭受摧殘、人民如何頑抗…後期他們又有參與在英國的聲援香港遊行,但眺望自身土地苦難的鬱結,始終無從排解。

「有日返 placement, office 好靜,4、5 個同事,大家各自做緊自己嘢… 我睇完新聞之後,忍得勁辛苦,最後都係忍唔住同佢哋講。」

但只講了兩句,話題很快就結束。「佢哋唔會好感受到個嚴重性…你有個 urge 想講 ,但唔係講完就舒服晒。」

身處局外的不平衡感,某程度上促成回港的決定 — 縱然明知生活在今天的香港,或將每天直面各種不安與恐懼。

Stephanie 沉默半晌,緩道,「其實,其中一個我幾期待返來的原因,係都想 feel 吓…香港呢家係咩 situation、個氣氛係點樣,我都想一齊經歷下。」

A Decorative Image

Tony 和 Stephanie 6 年前成婚後,共赴英國修讀博士學位。圖為他們居英時的居所。(受訪者提供)

結伴,前行

2020 年,《國安法》壓港,政治環境全面緊縮。有人面臨迫在眉睫的危機,被迫離開香港流亡;更多人憂慮,頭頂搖搖欲墜的劍,不知何時落下。不確定性本身,足成恐懼源頭。

Tony、Stephanie 也是普通人,也非天不怕地不怕。他們坦言,自己不是計劃得長遠的人,但如果別處有合適工作機會,或有朝一日生兒育女,下一代的教育,很可能成為二人再離開的原因。但至少暫時,他們會留在香港。

「對於年輕一輩的人來講,唔單止係驚第二日就被人拉咗,而係嗰種不確定性、或者睇唔到未來點行落去,我覺得都係好真實嘅…」但 Tony 說,二人工作性質未算最高風險,大概還能留在香港 — 或者多一會兒。

Stephanie 認同,「可能我哋都仲未會被人 — 框住?我覺得我哋喺度,仲仍然可以做返自己嘢。」

在外國生活幾年,經歷世紀疫症,Tony 其中一個體會,是不論身處何地,都會有該社會的問題要面對。離開,不一定一勞永逸。

「的確,每個地方都有佢嘅麻煩… 英國都有好多百幾、二百年的企業都要執笠,政府無錢去幫佢哋。疫情期間,口罩、保護裝備都好唔夠,感染咗都無得入院,要吽喺屋企… 」

不過人總有其韌性,在危難之中,反最常見人性光輝。「但最好唔好有壞事啦…就算見唔到人性光輝,我都 okay 啦。」他笑。

英國有句經典名句,叫「Keep Calm and Carry On」。Tony 說,這的確是當地人的生活座右銘。

「無論去到邊度,都會有不確定性、會有難搞的地方…然後你發現自己可以做的就係:保持冷靜,繼續前進。」

對 Stephanie 而言,回來其中最重要意義,是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雖然而家因為疫情,唔可以成日見朋友、屋企人,但我覺得返咗嚟香港,好似 — 已經幾安樂咁。」她笑。

A Decorative Image

Stephanie 和 Tony

文/梁凱澄
攝/P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