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min read

11 張全家福,一個香港故事

A Decorative Image

2020 年,香港社會、以至世界,風雲色變。一整年的肺炎疫情,全球死亡人數破百萬,經濟萎縮,無數人生計不保。各地爆發社會運動,美國,白羅斯、泰國等地示威持續。在香港,體制中異見聲音全面退場,政治清肅、檢控、判監,無日無之。港人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終於墜下。大時代、大政治下,有時難免讓人感覺,家庭小故事、個人感受,彷彿微不足道。但生活在社會中,每人的日常軌跡、生活變化,雖看似私密而個人,往往受社會脈絡所牽扯,映照出時代背景。《立場新聞》2020 年年終專題,邀來不同香港家庭分享他們故事、拍攝一幀全家福,細說這一年的喜怒哀樂。其中有親人身陷囹圄,家庭生活被硬生褫奪;有人為未來惆悵,選擇離開香港;有人被疫症奪去至親,照片上獨遺一人身影。

 

11 張全家福

一個香港故事

移民或留下,探監或探病,分散或相聚

A Decorative Image

向左滑開始

1

移民家庭:去年帶子女「和你飛」,今天在機場告別香港

2020 年 11 月某天,黃老師一家四口肩並肩、推著載滿行李箱和紅白藍袋的手推車,抵達機場,然後踏上了飛往英國倫敦的單程客機。

到九七回歸人心惶惶,城內的人趕著離開,他留了下來。但到 2020 年六月,《國安法》一巴掌摑醒了黃老師和同樣任職教師的妻子。今年教師陷入政治清算漩渦,太太任職教師的同學在教材中提了「黃之鋒」,便收到教育局警告信。黃老師擔心子女被國安教育「洗腦」,亦怕自己因政見被「以言入罪」;他說,為了不活在中共陰霾下,為了子女能自由健康地成長,一家人非走不可。

「希望子女將來做一隻自由飛翔的雀仔,可以在自由自在的環境成長。」

2

英國回流夫妻:逆向移民,Keep Calm and Carry On

2020 年,不少香港人忙著移民,英國尤其熱門。住在英國 5 年多的 Tony 和 Stephanie 卻與大勢作對,今年回流香港居住。朋友得知消息,都半開玩笑半認真勸道:「香港唔住得人㗎啦!」

兩夫妻倒記得,2019 年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他倆在英國每天生活卻日常如昔,他倆眺望自身土地苦難的鬱結無從排解。這種身處局外的不平衡感,某程度上促成回港的決定。

縱然明知生活在今天的香港,或將每天直面各種不安與恐懼,但他們認為,回來其中最重要意義,是可以和家人朋友在一起:「雖然而家因為疫情,唔可以成日見朋友、屋企人,但我覺得返咗嚟香港,好似已經幾安樂咁。」Stephanie 說。

3

西環街坊去與留:當一個美麗的夢破碎

2014 年雨傘運動後,不少人主張「傘落社區」、深耕細作,西環算其中最早有街坊自發組織的一區。街坊們搞過導賞團、漂書箱,又辦過社區年宵、音樂夜、放映會。

不過因去年社運加上今年疫情,這些活動接近停擺兩年。更甚,隨著政治氣氛惡化,相識於傘後、一直是社區中堅分子的四個街坊,三人已計劃離港生活,僅一人未有去意:「我覺得移民 — 即係棄戰嘅啫,一定要同政權鬥長命…」無心的一句話,卻彷彿戳中其他人痛處。

四人加起來,住在西環的日子超過一個世紀。留在扎根的地方,或準備離開的人,各有顧慮。

4

12 港人家屬:絕望中,以微小力量散播燭光

2020 年 9 月,12 港人家屬第一次記者會,65 歲的鄧棨然媽媽緊握細仔的手、泣不成聲。過往不經意間聽過種種關於大陸人權和法治狀況的傳聞,總覺得「唔係自己地方唔駛理」,現在兒子可能就身處那個地方,除了一紙通知書,什麼消息都沒有,不能探監、無法通話,她擔心到害怕鄧棨然「仲係咪生存緊」。每日半夜醒來,想起長子,就傷心流淚,再也無法入睡。

自從鄧棨然被捕,28 歲的細佬獨力支撐起這頭家,與「12 港人關注組」保持溝通,聘請內地人權律師,在家庭、工作、媒體之間週轉,打點一切。他說,最初面對兄長這件事,很想放棄,其後則醒覺:是否只能在絕望裡被打敗?可否用微小力量將一點燭光變成很多燭光?

12 月 28 日,12 港人案件經深圳鹽田法院秘密審訊後有判決,其中被控「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罪」的鄧棨然,判監 3 年,為同案判刑最重的被告。

5

少年犯父母:由無助探監到旁聽助人

李氏夫婦有兩子女,長子未滿 16 歲,因參與反修例運動被拘捕、檢控,最初獲判感化,其後因律政司指刑罰過輕申請覆核,最終被改判入勞教中心。

每隔一兩個星期,兩夫妻都一大早由新界住所出發,到達東涌後乘搭約半小時的巴士,抵達大嶼山西南面的沙咀懲教所,再輪候約半小時,才得以與兒子隔著塑膠擋板的半小時相聚。

始於去年初夏的反修例運動,經歷四季輪迴,戰場由街頭移至法庭,牆內服刑者愈來愈多,,牆外家人則四處奔波。李生李太只是其中一對為年輕人奔波的父母:「辛苦都唔止我一個,全香港大把人辛苦,拘捕咗萬幾個人,上庭者更是多不勝數,其實每一個被捕人士,背後都有一個家庭。」

6

亂世新人:被控襲警無罪,逆境下的婚誓

2020 是「雙春兼閏月」的結婚好年,John 和 Elam 原定今年共諧連理,惟 John 年初被控襲警,案件 9 月開審。面對未知的審判結果,兩人還是決意成婚。結果 John 獲判無罪。裁判官指警員供詞與案發片段不符,雖然 John 和 Elam 在現場情緒激動,但沒有作出阻礙或襲擊。

案件告一段落,欲開始人生新階段,又遇上新一波疫情,婚禮籌備受阻。兩人最後決定簡單簽紙,還特地不去婚姻登記處,而是找來處理自己案件的事務律師證婚。「從一而終。」John 笑說。

12 月 19 日,John 和 Elam 在律師事務所宣讀誓詞、交換戒指,於結婚證書上簽署。他們今年經歷官司、肺炎疫情,好不容易走到結婚這一步,誓詞正是兩人寫照:「從今天開始,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永遠愛你。」

7

刀鋒下的眾志:解散之後,好好活著的責任

2020 年對眾志來說,一切都發生得太快。由準備參選、疫情、然後國安法、DQ,前黨友流亡、被捕、入獄,加上其他政團和抗爭者所面對的打壓,每日都有新的衝擊,年輕人們被逼思考,究竟下一步還可怎樣。

年中眾志解散,羅冠聰流亡,何嘉柔理解到這群同伴像家人般的重量。「以前每個星期都會見面、傾嘢,你日常就好習慣大家存在。就算大家被捕、上庭,都好似好理所當然…但去到嗰一刻,你上網見到、知道一個你身邊好重要嘅人真係離開咗喇……嗰種感覺係好唔同。」

到年底黃之鋒、周庭、林朗彥因警總案被判囚,鄭家朗當場就抱著一個前眾志成員,激動地哭出來:「平時工作係會麻木咗嗰個關係,大家好似工作夥伴、上司下屬…但去到那一刻就會問,點解要咁對待佢哋呢。同埋先至發覺,所謂手足呀….大家之間嗰種牽連係好重,佢哋嘅存在係影響自己咁深。」

8

抗疫醫護:由抽生死簽入 Dirty team、罷工到參選

這一年,香港醫護不斷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年初武漢肺炎疫情開始爆發,醫護抽「生死簽」入隔離病房工作,「有同事抽中咗,真係全日都喺度喊……當時比起而家仲驚,大家真係當新沙士。」護士 Anne 說。其後超過 8000 名醫護發起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醫護大罷工,要求港府封關抗疫。

10 個多月過去,當日發起罷工的醫管局員工陣線,至今仍然是其中一個最大的醫護工會。由罷工、到參選立法會,這一年他們也隨著香港經歷高低起伏。經歷過聲勢最浩大的時光,到國安法攻港,萬籟俱寂,一切反對聲音都被壓下,他們也親身感受,「年尾搞緊續會,最清楚。大家嘅熱情已經減退。」

「甚至有啲會員,已經移民走咗,仲 send email 嚟問,喂如果秋後算帳點算呀?」主席余慧明反一個白眼,「我心諗,你都走咗啦,仲點算帳呀?」

9

疫症家庭:逝者女兒無可修補的家

武漢肺炎全球肆虐,疫情至今已奪去本港逾 140 條生命。Mavis 年逾八旬的父親不幸是其中一位。7 月 28 日,她隔著電話屏幕,親眼看著爸爸躺在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的病床上,渾身插著喉管,一動也不動,安靜地離開人世。

爸爸是因武漢肺炎離世的病人,只能在醫院殮房等,一個月後直送往火化,之後在紅磡簡單完成打齋儀式,過程簡單得雲淡風輕;加上雙親進老人院不久,疫情就爆發,院舍謝絕探訪,Mavis 只能偶爾送食物過去,也見不上幾面,令她沒甚麼實感,「唔覺得爸爸係走咗。」

這一年,她失去父親,更因父親的事與唯一弟弟決裂,「屋企已經無乜親人,無諗到同細佬會係咁。」父親走了,家散了,屬於 Mavis 的全家福,再不可能影到。

10

基層家庭:疫情下劏房困獸鬥

今年疫情下,失業率急升至近 16 年新高,基層家庭雪上加霜。阿詩和 3 歲兒子住在深水埗的劏房,為了節省交通費,他們這一年幾乎無離開過深水埗,日常生活就是圍繞在區內街巿和公園,更多是家中不足 200 呎的空間。

孩子年紀尚小,阿詩須擔任全職媽媽,家中收入主要依賴於主題樂園任職的妹妹和在內地工作的丈夫。丈夫在內地為教育機構招海外學生,收入主要依賴佣金,疫情襲來,他首當其衝遭到減薪;主題樂園則因疫情關係人流大減甚至關閉,妹妹除了要放無薪假,薪金亦被調低三成。

經濟陷入窘況,但停課下阿詩難以抽身外出工作。她形容,兒子上學前班時非常熱衷上學,但今年初第二學期的學前班完全停課,為了節省口罩,她試過久隔一星期多才帶兒子外出到附近商場閒逛,「一個禮拜冇出街,佢坐扶手電梯都驚嘅,好似唔習慣出面,驚外面啲人。」雖然要一人身兼父職、母職以至教職,但孩子成長是阿詩堅持下去的動力。

11

新生兒家庭:紛亂時代,只求女兒心地善良

阿朱和 Delton 是大學同學,一對八十後尾的年輕夫妻,結婚兩年。兩人女兒今年 7 月底出世。小小靈魂選擇來到 2020 年的香港,未來將要面對的,或是比對上十幾、二十年出生的哥哥姐姐,不確定得多。席捲全球的世紀疫症,何時褪去?孩子達適學年齡時,學校提供的是何種教育?當她長大後,以良善、真摯的心面對世界,是否就能換來同等相待?

對未來悲觀,阿朱和 Delton 近日閒聊,也會講起移民,但都只是隨口說說,未有認真打算。「我都唔肯定,但我又會覺得…話香港衰,但其實去到邊度,都有佢自己的社會問題…」阿朱說。「外邊係讓人好氣餒,但某程度上我又覺得,世界發生的事,我哋其實 control 唔到咁多,我哋都只可以盡自己能力,有限度咁幫佢遮風擋雨。 」

這對新手對女兒只有一個期望:「只要佢心地善良,對個世界抱持希望,對美、對真有追求,以至用自己雙手雙腳嘗試去 strive for 一啲嘢,我已經覺得好好。」

A Decorative Image

重看

撰文 梁凱澄、莫泳浵、林茵、丁喬、金木、馮家淇、劉偉程、趙婉晴

攝影 Peter Wong、Sheryl Wong(移民家庭)

策劃 Peter Wong、梁凱澄、梁俊勤

延伸閱讀 »

A Decorative Image

<

>

按此開始

 

11 張全家福,一個香港故事

移民或留下,探監或探病,分散或相聚

2020 年,香港社會、以至世界,風雲色變。

一整年的肺炎疫情,全球死亡人數破百萬,經濟萎縮,無數人生計不保。各地爆發社會運動,美國,白羅斯、泰國等地示威持續。

在香港,體制中異見聲音全面退場,政治清肅、檢控、判監,無日無之。港人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終於墜下。

大時代、大政治下,有時難免讓人感覺,家庭小故事、個人感受,彷彿微不足道。但生活在社會中,每人的日常軌跡、生活變化,雖看似私密而個人,往往受社會脈絡所牽扯,映照出時代背景。

《立場新聞》2020 年年終專題,邀來不同香港家庭分享他們故事、拍攝一幀全家福,細說這一年的喜怒哀樂。其中有親人身陷囹圄,家庭生活被硬生褫奪;有人為未來惆悵,選擇離開香港;有人被疫症奪去至親,照片上獨遺一人身影。

但有時,即使外面風起雲湧,家庭仍是個小小的避風港。誠如有同為反修例運動案件被告的情侶,選擇今年共諧連理;有人在眾多不確定性中選擇回流,待在家人朋友身邊 ;有家庭迎接新生命降臨,只期盼孩子在亂世中平安成長。

「全家福」也不限於原生家庭,為同一目標奮發的戰友,如對抗疫症的醫護、如已解散組織的成員,如「家庭」般在風暴中並肩。

2020 年終將完結,未來是更好或更壞,無人能預知。一年過後,千百個香港人,千百種經歷、千百種抉擇。唯一共同的,或是我們都只能繼續,昂首前行。

1

移民家庭:去年帶子女「和你飛」,今天在機場告別香港

A Decorative Image

2020 年 11 月某天,黃老師一家四口肩並肩、推著載滿行李箱和紅白藍袋的手推車,抵達機場,然後踏上了飛往英國倫敦的單程客機。

到九七回歸人心惶惶,城內的人趕著離開,他留了下來。但到 2020 年六月,《國安法》一巴掌摑醒了黃老師和同樣任職教師的妻子。今年教師陷入政治清算漩渦,太太任職教師的同學在教材中提了「黃之鋒」,便收到教育局警告信。黃老師擔心子女被國安教育「洗腦」,亦怕自己因政見被「以言入罪」;他說,為了不活在中共陰霾下,為了子女能自由健康地成長,一家人非走不可。

「希望子女將來做一隻自由飛翔的雀仔,可以在自由自在的環境成長。」

2

英國回流夫妻:逆向移民,Keep Calm and Carry On

A Decorative Image

2020 年,不少香港人忙著移民,英國尤其熱門。住在英國 5 年多的 Tony 和 Stephanie 卻與大勢作對,今年回流香港居住。朋友得知消息,都半開玩笑半認真勸道:「香港唔住得人㗎啦!」

兩夫妻倒記得,2019 年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他倆在英國每天生活卻日常如昔,他倆眺望自身土地苦難的鬱結無從排解。這種身處局外的不平衡感,某程度上促成回港的決定。

縱然明知生活在今天的香港,或將每天直面各種不安與恐懼,但他們認為,回來其中最重要意義,是可以和家人朋友在一起:「雖然而家因為疫情,唔可以成日見朋友、屋企人,但我覺得返咗嚟香港,好似已經幾安樂咁。」Stephanie 說。

3

西環街坊去與留:當一個美麗的夢破碎

A Decorative Image

2014 年雨傘運動後,不少人主張「傘落社區」、深耕細作,西環算其中最早有街坊自發組織的一區。街坊們搞過導賞團、漂書箱,又辦過社區年宵、音樂夜、放映會。

不過因去年社運加上今年疫情,這些活動接近停擺兩年。更甚,隨著政治氣氛惡化,相識於傘後、一直是社區中堅分子的四個街坊,三人已計劃離港生活,僅一人未有去意:「我覺得移民 — 即係棄戰嘅啫,一定要同政權鬥長命…」無心的一句話,卻彷彿戳中其他人痛處。

四人加起來,住在西環的日子超過一個世紀。留在扎根的地方,或準備離開的人,各有顧慮。

4

12 港人家屬:絕望中,以微小力量散播燭光

A Decorative Image

2020 年 9 月,12 港人家屬第一次記者會,65 歲的鄧棨然媽媽緊握細仔的手、泣不成聲。過往不經意間聽過種種關於大陸人權和法治狀況的傳聞,總覺得「唔係自己地方唔駛理」,現在兒子可能就身處那個地方,除了一紙通知書,什麼消息都沒有,不能探監、無法通話,她擔心到害怕鄧棨然「仲係咪生存緊」。每日半夜醒來,想起長子,就傷心流淚,再也無法入睡。

自從鄧棨然被捕,28 歲的細佬獨力支撐起這頭家,與「12 港人關注組」保持溝通,聘請內地人權律師,在家庭、工作、媒體之間週轉,打點一切。他說,最初面對兄長這件事,很想放棄,其後則醒覺:是否只能在絕望裡被打敗?可否用微小力量將一點燭光變成很多燭光?

12 月 28 日,12 港人案件經深圳鹽田法院秘密審訊後有判決,其中被控「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罪」的鄧棨然,判監 3 年,為同案判刑最重的被告。

5

少年犯父母:由無助探監到旁聽助人

A Decorative Image

李氏夫婦有兩子女,長子未滿 16 歲,因參與反修例運動被拘捕、檢控,最初獲判感化,其後因律政司指刑罰過輕申請覆核,最終被改判入勞教中心。

每隔一兩個星期,兩夫妻都一大早由新界住所出發,到達東涌後乘搭約半小時的巴士,抵達大嶼山西南面的沙咀懲教所,再輪候約半小時,才得以與兒子隔著塑膠擋板的半小時相聚。

始於去年初夏的反修例運動,經歷四季輪迴,戰場由街頭移至法庭,牆內服刑者愈來愈多,,牆外家人則四處奔波。李生李太只是其中一對為年輕人奔波的父母:「辛苦都唔止我一個,全香港大把人辛苦,拘捕咗萬幾個人,上庭者更是多不勝數,其實每一個被捕人士,背後都有一個家庭。」

6

亂世新人:被控襲警無罪,逆境下的婚誓

A Decorative Image

2020 是「雙春兼閏月」的結婚好年,John 和 Elam 原定今年共諧連理,惟 John 年初被控襲警,案件 9 月開審。面對未知的審判結果,兩人還是決意成婚。結果 John 獲判無罪。裁判官指警員供詞與案發片段不符,雖然 John 和 Elam 在現場情緒激動,但沒有作出阻礙或襲擊。

案件告一段落,欲開始人生新階段,又遇上新一波疫情,婚禮籌備受阻。兩人最後決定簡單簽紙,還特地不去婚姻登記處,而是找來處理自己案件的事務律師證婚。「從一而終。」John 笑說。

12 月 19 日,John 和 Elam 在律師事務所宣讀誓詞、交換戒指,於結婚證書上簽署。他們今年經歷官司、肺炎疫情,好不容易走到結婚這一步,誓詞正是兩人寫照:「從今天開始,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永遠愛你。」

7

刀鋒下的眾志:解散之後,好好活著的責任

A Decorative Image

2020 年對眾志來說,一切都發生得太快。由準備參選、疫情、然後國安法、DQ,前黨友流亡、被捕、入獄,加上其他政團和抗爭者所面對的打壓,每日都有新的衝擊,年輕人們被逼思考,究竟下一步還可怎樣。

年中眾志解散,羅冠聰流亡,何嘉柔理解到這群同伴像家人般的重量。「以前每個星期都會見面、傾嘢,你日常就好習慣大家存在。就算大家被捕、上庭,都好似好理所當然…但去到嗰一刻,你上網見到、知道一個你身邊好重要嘅人真係離開咗喇……嗰種感覺係好唔同。」

到年底黃之鋒、周庭、林朗彥因警總案被判囚,鄭家朗當場就抱著一個前眾志成員,激動地哭出來:「平時工作係會麻木咗嗰個關係,大家好似工作夥伴、上司下屬…但去到那一刻就會問,點解要咁對待佢哋呢。同埋先至發覺,所謂手足呀….大家之間嗰種牽連係好重,佢哋嘅存在係影響自己咁深。」

8

抗疫醫護:由抽生死簽入 Dirty team、罷工到參選

A Decorative Image

這一年,香港醫護不斷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年初武漢肺炎疫情開始爆發,醫護抽「生死簽」入隔離病房工作,「有同事抽中咗,真係全日都喺度喊……當時比起而家仲驚,大家真係當新沙士。」護士 Anne 說。其後超過 8000 名醫護發起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醫護大罷工,要求港府封關抗疫。

10 個多月過去,當日發起罷工的醫管局員工陣線,至今仍然是其中一個最大的醫護工會。由罷工、到參選立法會,這一年他們也隨著香港經歷高低起伏。經歷過聲勢最浩大的時光,到國安法攻港,萬籟俱寂,一切反對聲音都被壓下,他們也親身感受,「年尾搞緊續會,最清楚。大家嘅熱情已經減退。」

「甚至有啲會員,已經移民走咗,仲 send email 嚟問,喂如果秋後算帳點算呀?」主席余慧明反一個白眼,「我心諗,你都走咗啦,仲點算帳呀?」

9

疫症家庭:逝者女兒無可修補的家

A Decorative Image

武漢肺炎全球肆虐,疫情至今已奪去本港逾 140 條生命。Mavis 年逾八旬的父親不幸是其中一位。7 月 28 日,她隔著電話屏幕,親眼看著爸爸躺在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的病床上,渾身插著喉管,一動也不動,安靜地離開人世。

爸爸是因武漢肺炎離世的病人,只能在醫院殮房等,一個月後直送往火化,之後在紅磡簡單完成打齋儀式,過程簡單得雲淡風輕;加上雙親進老人院不久,疫情就爆發,院舍謝絕探訪,Mavis 只能偶爾送食物過去,也見不上幾面,令她沒甚麼實感,「唔覺得爸爸係走咗。」

這一年,她失去父親,更因父親的事與唯一弟弟決裂,「屋企已經無乜親人,無諗到同細佬會係咁。」父親走了,家散了,屬於 Mavis 的全家福,再不可能影到。

10

基層家庭:疫情下劏房困獸鬥

A Decorative Image

今年疫情下,失業率急升至近 16 年新高,基層家庭雪上加霜。阿詩和 3 歲兒子住在深水埗的劏房,為了節省交通費,他們這一年幾乎無離開過深水埗,日常生活就是圍繞在區內街巿和公園,更多是家中不足 200 呎的空間。

孩子年紀尚小,阿詩須擔任全職媽媽,家中收入主要依賴於主題樂園任職的妹妹和在內地工作的丈夫。丈夫在內地為教育機構招海外學生,收入主要依賴佣金,疫情襲來,他首當其衝遭到減薪;主題樂園則因疫情關係人流大減甚至關閉,妹妹除了要放無薪假,薪金亦被調低三成。

經濟陷入窘況,但停課下阿詩難以抽身外出工作。她形容,兒子上學前班時非常熱衷上學,但今年初第二學期的學前班完全停課,為了節省口罩,她試過久隔一星期多才帶兒子外出到附近商場閒逛,「一個禮拜冇出街,佢坐扶手電梯都驚嘅,好似唔習慣出面,驚外面啲人。」雖然要一人身兼父職、母職以至教職,但孩子成長是阿詩堅持下去的動力。

11

新生兒家庭:紛亂時代,只求女兒心地善良

A Decorative Image

阿朱和 Delton 是大學同學,一對八十後尾的年輕夫妻,結婚兩年。兩人女兒今年 7 月底出世。小小靈魂選擇來到 2020 年的香港,未來將要面對的,或是比對上十幾、二十年出生的哥哥姐姐,不確定得多。席捲全球的世紀疫症,何時褪去?孩子達適學年齡時,學校提供的是何種教育?當她長大後,以良善、真摯的心面對世界,是否就能換來同等相待?

對未來悲觀,阿朱和 Delton 近日閒聊,也會講起移民,但都只是隨口說說,未有認真打算。「我都唔肯定,但我又會覺得…話香港衰,但其實去到邊度,都有佢自己的社會問題…」阿朱說。「外邊係讓人好氣餒,但某程度上我又覺得,世界發生的事,我哋其實 control 唔到咁多,我哋都只可以盡自己能力,有限度咁幫佢遮風擋雨。 」

這對新手對女兒只有一個期望:「只要佢心地善良,對個世界抱持希望,對美、對真有追求,以至用自己雙手雙腳嘗試去 strive for 一啲嘢,我已經覺得好好。」

撰文 梁凱澄、莫泳浵、林茵、丁喬、April、金木、馮家淇、劉偉程、趙婉晴

攝影 Peter Wong、Sheryl Wong(移民家庭)

策劃 Peter Wong、梁凱澄、Kenji Wong、梁俊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