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min read

【黑箱背後.4】開台一年 ViuTV 的年輕活力與未老先衰

A Decorative Image

如果將電視台比擬為一個人,TVB 可能是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漢,ViuTV 則鐵定是個活力充沛的小夥子。

由去年開台至今,這個小夥子一直頗得觀眾(尤其年輕人)的歡心。今年 3 月,港大民研公布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ViuTV 以 67.89 分排名第二,僅次於長年居首的香港電台。一年以來,ViuTV 主打的實況娛樂節目,由《跟住矛盾去旅行》、《G1 格鬥會》到《脫獨工程》,皆曾成為流行熱話。它的創意與活力,香港人有目共睹。

然而,觀眾同樣看在眼內的是小夥子的疲態。如今進入 ViuTV 網站,首頁顯示最多人重溫節目的頭五位,清談節目佔其三,另外一齣是韓劇,一套是動畫。最花心力的自製綜藝節目,完全不見影踪。過去半年,這間電視台的節目也絕少在大眾間引起話題。

ViuTV 節目撰稿員 Kimmy(化名)直認不諱:「無可否認,我們節目的質素,比開台時有所滑落。」

創意背後,小夥子何以暗藏危機?

A Decorative Image

2017 年 ViuTV 節目發佈會(圖:ViuTV fb)

*   *   *
 
一套由下而上的創作制度

「各位同事,GM 叫我們做個一小時的節目,大家有乜想做?」監製看似很平凡的一句話,教 Kimmy 印象深刻。

難忘,因為從未聽過。Kimmy 曾任職其他電視台,以往開新節目,主題老早由高層一錘定音,底層員工只得聽命行事。

來到 ViuTV 後,卻是另一番光景。乍看來,這電視台的人手架構跟其他電視台分別不大:頂層是總經理(GM)魯庭暉,下面有 9 名監製,每人領導一組十多人,有 PA、導演、編審、writer(撰稿員)。
 
一樣是那些職位,但這個台的創作流程卻反其道而行:每次開新節目,高層指示不多(如「一小時」、「真人騷」),因此各組會自行 brainstorm,傾得七七八八,得監製同意後,就直接向魯庭暉「賣橋」。對方點頭,即可開拍。有別於大台的「家長式決策」,這裡大部分時間奉行的,是由下而上的醞釀、創作。

不難想像,獲益於這制度的,定是最底層的年輕人們。有 ViuTV 員工形容,開會度橋的文化,在該台頗為盛行。有些組別經常買齊零食,一天到晚待在會議室「傾嘢」,只求覓得絕世好橋。

何謂好橋?「創新」是重要考量。「度橋時我們都好衰,時常自命清高,隔離台做過唔做啦!老套嘢又唔做啦!」Kimmy 笑道,「坦白講,這一行人工不高,這個台的人工更是偏低,所以入來做的都不是想發達,而是想創新。」聽起來確有幾分像創作天堂。

台長允創作空間 「罰錢咪罰錢囉」

但別誤會,一間電視台並非只由初出茅蘆的年輕人組成。事實上,據 ViuTV 員工估計,現時該台幕後人員有約六成人,都來自「隔離台」;中層員工如監製、編審,更大多於 TVB、亞視沉浸多年,屬於老式電視人。

問題出現了,經驗往往影響判斷,監製跟後生仔豈不「火星撞地球」?兩個群體,如何共存於由下至上的創作制度?

關鍵在於台長魯庭暉。Kimmy 形容魯十分重視創意,平日在辦公室碰上年輕員工,也愛問對方「有無橋交」。「他好 freestyle 的,當然他有自己的準則,但基本上你點做都得。開會時,他會鼓勵你掟(橋)啦掟啦,掟到他覺得 OK 為止。」Kimmy 又舉例,魯曾鼓勵員工別因為怕接到投訴而影響創作,「罰錢咪罰錢囉,不要告到我們坐監就得!」

當最高層的台長和最底層的後生仔,都銳意破除框架,追求創新,夾在中間的監製、編審,難免要調節心態,努力前行。「我 feel 到我的 supervisor(編審)有改變,最初有好多嘢他都接受不了,現在都由得我們。」Kimmy 表示,不少 TVB、ATV 出身的同事,度橋時雖仍夾雜舊公司的影子,但大部分正在努力「撇甩」惡習,否則魯庭暉一定會 ban。

「所以,他畀到空間我們做大台不敢做的。」過去一年,不少年輕員工都享受這份得來不易的創作自由。

A Decorative Image

魯庭暉 (圖片來源:ViuTV fb)

*   *   *

資源緊絀一腳踢 「節目就像我個仔」

有創作自由,不代表一帆風順。

ViuTV 其中一個大問題是資源不足。員工透露,該台節目每一集製作 budget 只有 10 萬元,偏偏場地、藝人、道具、拍攝隊伍,樣樣都要錢。「我們有時都會鬧,無錢做咩節目呢?」窮,就唯有將價就貨,左慳右慳。最受影響一環,通常是出鏡的人選。「老實講,香港藝人愈來愈不重視本地市場,他們上大陸一個 show 十幾廿萬,你請佢參加真人騷,佢肯呀,但你畀唔畀得起錢?」結果,ViuTV 不少節目,用來用去都是那些不太出名的模特兒。沒錯填塞了畫面,但能否達到節目組的要求?當然不。

那麼找素人做真人騷,又如何?答案是:更難。作為 writer,Kimmy 其一職責是為真人騷節目物色參加者,她形容每次均費盡唇舌,疲於奔命。「香港人根本未接受到真人騷,他們總覺得上鏡是一件被人屈的事,無所事事的人才會上鏡;又有好多人覺得,一上鏡就會被起底,反應有少少 overreacted。」要走一條少人的路,注定艱難。

不過,正因為資源缺乏、新路難行,Kimmy 每次看到節目成功出街,都十分感動。「睇返自己的節目,真的覺得好像我個仔一樣。」她是少數真心喜歡自己作品的電視人。

視如己出,只因過程參與極多。「由 pre-production 階段度橋、搵人,到 production 跟拍,與導演現場度橋、拍攝,到 post-production,又要用好多時間剪片,抽 shot,寫 VO ….」她笑著反問,「個節目怎會不是你個仔?」Kimmy 又形容,拍真人騷雖然辛苦,但身邊同事過程中大多萬分投入,猶如「著魔」,「我們成日比主角更緊張!」

ViuTV 一名 PA 說法也相近:很多時候縱然上司沒特別要求,但底層員工仍自發追求完美。「做一個節目可以很簡單,拍哂啲 item,剪埋一齊,就搞掂。不過大家更想份嘢對得住自己,導演、PA、writer 會一齊傾可以怎樣拍、怎樣玩,怎樣可以再豐富一點,大家都好畀心機落去。」

或者這樣說,對於自己經手的節目,不少 ViuTV 員工都產生一種 ownership 的感覺 — 當你認定這是屬於自己的作品,自然不介意為它付出更多、更多。

而再進一步,這份歸屬感的對象,便由自己負責的節目,慢慢擴展至整間電視台。

Kimmy 難忘開台之前,籌備節目如何艱難。「有人睇死我哋,覺得是細台,不肯參加,受到好多白眼。」直至過去一年,不少節目口碑不俗,她自覺吐氣揚眉。「對年輕人來說,這裡提供一個平台,向外界宣告:『你吔屎啦!其實我哋係得嘅!』」她眼神有火。

「我不是說我好愛 Viu,但作為這間公司的創作人,某程度好想型畀人睇,有競爭的心態。我不會同公司的人鬥,因為都是同一資源之嘛,無意思。但你好想同隔離台鬥,不是要贏他收視,而是我要過到自己那關,又過到人家那關。」

聽得出,Kimmy 對自己的電視台很有歸屬感。

*   *   *

王丹事件 「原來這裡不自由」

但半年前,她和許多同事對公司的歸屬感,曾經出現裂痕。

去年 10 月,八九學運領袖王丹和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赴日本拍攝《跟住矛盾去旅行》。不久,ViuTV 突然發表聲明,批評兩人在拍攝期間擅自安排記者會,發表港獨言論,又決定抽起節目。公眾嘩然。王丹其後展示拍攝行程表反擊,力證「擅開記者會」不是事實。最終台長魯庭暉發聲明向王、馮兩人致歉。事情總算告一段落 — 表面上。

但許多觀眾內心有刺。事發後,ViuTV在 facebook 專頁上載「面對。改進。感謝」的圖片,表明已收到各方的批評,願意努力改善。但觀乎留言,許多香港人並不領情。

「開台後一直支持,分享,讚好,推薦…想真多一個選擇,但原來都只係多個選擇冇咁臭嘅,sorry,冇睇幾日了。之後…會開嘅,電視擺係度都要開嘅,但唔會用心睇了…88」

 

ViuTV 內部氣氛也跌至冰點。事發後,不少員工心情低落,在 facebook 唉聲嘆氣:「點解會咁?」一名 ViuTV 撰稿員曾表示:「為何要出一張這樣的聲明,將整個台成年的努力一下子抹煞?」

這一役令 Kimmy 百感交集。她說,以前和同事都很「attach with」這間電視台,「因為它讓我們做任何想做的事。」有一次,Kimmy 和同事度到一條題材敏感的「好橋」,戰戰兢兢地向台長講解,最後竟然獲得通過。「真係批咗!」大家都很雀躍。「那一下我覺得,這個台真的乜都可以講。」

正因如此,《矛盾》令她心情矛盾。一方面,她稱明白整場風波其實是大老闆(李澤楷)和母公司(PCCW)的意旨,跟電視台無關;但另一方面,她不得不否認,「原來這間公司也不是一個自由的天空 …. 那一刻好傷心。」

但電視台始終要繼續運作。Kimmy 表示,《矛盾》事件之後,表面上公司沒太大分別。「始終我們是做綜藝節目,不是做港聞。王丹事件之前,我們都很少接觸有關政治的題材。」然而,她亦承認員工心目中多少出現了一個名為「政治」的禁區。「你話上面有無講明不准拍乜?絕對冇。純粹是我們自己都 feel 到,有啲位唔想瀨嘢,費事煩。」這是名副其實的自我審查。

然而,這還不是新台最大的危機。

A Decorative Image

馮敬恩、王丹

*   *   *

製作愈來愈趕 今日拍下周出

一如本專題其他受訪者,Kimmy 近年很少看電視,因為太忙。她說,現時手中正進行製作的節目就有三個,加上處於前期構思階段,或正在搜集資料的節目,不計其數。一個人有幾多個腦袋,可以分身處理幾個節目?這是一個問題。

忙,更不僅是她一個人的困境。ViuTV 一名 PA 形容,近月全台上下均處於「趕功課」的狀態。舉例說,由於電視台通常日間拍攝,所以晚上通常有不少攝影機空出,沒人用。但最近許多個晚上,卻出奇地全部 full booking,「想偷機用都用唔到」。Kimmy 則說許多組人都在「趕火車」:「今個星期拍,下星期就要出街。成日都係咁。」

以前不是這樣。一年前,由於開台前數月已投入工作,ViuTV 累積不少節目存貨,各組人亦可專心一意,做好眼前節目。像 Kimmy 和她的同事,便曾經花幾個月拍一個真人騷。別以為很輕鬆,「一做真人騷節目,用的心思、虛耗的精力會強好多。」

現在不行了。隨著存貨用盡,加上 ViuTV 與個別唱片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會為對方拍攝音樂節目,各組別負的節目時數及工作量,與日俱增。員工花在單一節目上面的時間和心力,因而愈來愈少。主力創作的 Kimmy 便說:「現在根本不夠時間想那件事是否可行,煮到埋黎就食,靠即場臨時執生。」

A Decorative Image

圖片來源:ViuTV fb

「我已經 burn out!」

時間少,工作忙,犧牲的自是節目本身。「我們節目的質素比開台時有所滑落,不能否認。這與創新程度無關,而是執行的 quality。」她舉例,「份 VO 都差啲啦,我無時間做,只能盡量掟畀你,但就無咁啜核囉。寫,都要時間嘛。」

Kimmy 更觀察到,開台一年,做過幾個真人騷後,不少非常有火的同事已相繼出現疲態。「他們不是不想做,亦有心做,但就是覺得好累 …. 有些事未去到最好,但照俾佢過。因為你趕住出街,無計,一定要去。」人人疲於奔命,質素、創意自然下跌。如此還有否空間創作好節目?「無乜喇!」她直接下結論。

一名 ViuTV PA 亦有同樣感覺。「現在我們每組乜都要做,大家都無時間。又要流水作業,但又要做精啲。這樣下去,都幾危險。」

說到底,這還是電視制度的問題。觀乎外國例子,不少電視台早已實行「製播分家」,將節目外判予不同的製作公司,電視台只作播放。這模式之下,團隊會有較多時間、空間做好一個節目,而不像嵌於電視台的製作部門,流水式作業,做完一個又一個。再多腦細胞,都有壞死的一天。

這一點,ViuTV 其實已走得頗前。一年以來,它將好些節目(如《衝三小》)外判出去,部分反應亦不俗。然而 Kimmy 形容,較大型的實況娛樂節目,公司始終不會外判,「因為信不過,而且好貴。」資源所限,電視台還靠一班員工咬緊牙關,在百忙中發揮創意,做好節目。

這個小夥子的前路,不易走。

Kimmy 卻已身心俱疲,打算退出。「我覺得自己已經 burn out。仍然諗到(橋)嘅 …. 但 idea 已不夠 fresh,想出來的東西好像很暗啞 …. 」她沉重道,「問心吖,這幾年我只有 output,沒有 input,所以我入面其實已經無乜嘢,需要時間再沉澱囉。」

她苦笑,道出香港電視人的悲哀:「有時不是不適合做這一行,只是被制度 chur 盡咗。」

A Decorative Image

2016 年 3 月,ViuTV 舉行啟播禮的情景(圖片來源:ViuTV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