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in read

【黑箱背後.1】前言:四間電視台 截然不同的幕後故事

A Decorative Image

今個星期日晚上 8 時,奇妙電視正式開台,成為繼 TVB、ViuTV 後,另一家提供免費電視服務的持牌機構。如果將公營的港台電視計算在內,香港已經有四間電視台。

當然,大家睇唔睇,卻是另一回事。

眾所周知,過去十多年,隨著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的發展,電視的影響力在全世界都日漸消退。香港更如是。曾經,香港人買樓置業,踏進單位,腦袋所想的第一件事正是「那個黑色的小箱子究竟擺邊好」。今天,不單電視機愈來愈薄,不再像黑箱,同時愈來愈多人家裡根本不設電視機,甚至以「我無睇(本地)電視幾多年」為榮,多麼多麼自豪。

即便如此,時至今日,我們始終無法否定電視作為大眾媒介的強大威力。每一晚,香港始終有近二百萬人口,忠心耿耿地攤在梳化,準時與電視交往 — 姑勿論他們看的,是《不懂撒嬌的女人》、《全職媽媽放大假》,還是《五夜講場》。

又以 TVB 為例,近幾年不知多少人聲言杯葛,但是話題劇集一出,還是輕而易舉地引起全城熱話;什麼《Sunday 靚聲王》、《流行經典 XXX》等節目,明明一條公式用到老,收視卻同樣永遠長紅,長輩們看得雙眼發光。這就是電視的威力。

多年來,香港人睇電視的方法,大多聚焦在前台的演員、藝人身上;對於節目的討論,則往往流於「好唔好睇」、「好唔好笑」、「創唔創新」等千年如一日的範疇。再進一步的討論,例如「點解好睇」、「點解啲橋咁舊」,我們向來少理,因為在平民百姓心目中,電視台就像一個大黑箱,前台五光十色,裡面神秘非常,閒雜人等難以接近,更遑請尋找以上一眾問題的答案。

事實上,電視的世界吸引,除了因為前台有光,更因為後台有人。是以,《立場新聞》新專題「黑箱背後」將嘗試帶大家用另一種角度「睇電視」。記者走訪四間電視台,跟多名現職或離職不久的底層員工傾談,有被視為電視台齒輪的「PA 仔」(Production assistant 節目助理),也有主力創作的 writer(撰稿員)。

當然,每一間電視台都是一座大工廠,茲事體大,人言人殊。本專題的受訪者或人微言輕,看事物的觀點亦往往礙於崗位所限,未必能反映全貌;然而,每天進出電視台,長時間在前線打仗的他們,卻往往最親身感受一個電視台的製作制度、創作環境、機構文化。觀眾在前台找不著答案的,他們或許有一套獨特見解。

譬如說,無綫的綜藝節目,為何每況愈下?甚至連志在搞笑的 gag show(如《最緊要好玩》),也愈來愈不好笑?ViuTV 的實況節目,為何總是創新一點?好玩一點?(但又好像開始無以為繼?)奇妙電視開台,單看節目宣傳片,為何可以毫不吸引?甚至有點點亞視味道?港台電視的製作,有心之餘,又是什麼原因令林鄭得出該台「感覺落後」、「不斷出硬照」的評價?

下一篇文章,我們先由奇妙電視說起。等候多時終於開台,照計全台上下理應心情雀躍,豈料正忙得不可開交的奇妙電視 PA 劈頭跟記者說的一句卻是:「我已經心淡」,這間電視台,發生什麼事?

讀者亦可重溫《立場》之前有關本地電視的專題文章:【綠豆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