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min read

【青年補腦 3】他獲中聯辦邀請,加入共產黨(上)

A Decorative Image

事隔幾年,對於當日的事,Morgan(化名)仍然記得一清二楚。

「嗰間餐廳好普通,嗰時係食飯時間,周圍都好多食客,幾嘈雜吓。」他用力憶述當時情景。「我們三個坐卡位,係有少少私隱度,但佢講起嚟的時候,唔係陰聲細氣架。都係正常的volume。」

Morgan口中的他,是中聯辦的科長級官員。那一頓晚飯,由Morgan所屬學生組織的supervisor安排。出席的,就只有這三人。「本身以為係敘舊咋。」他形容。

豈料飯局途中,官員開門見山。「其實你做青年工作都幾好架喎,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你又積極參加過個(交流)團啦,我諗你對國家都有啲認識嘅……有無諗過要報效國家呀?」當時Morgan剛參加完大型交流團,並有份出力幫手。

「其實國家好需要你呢啲人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過你知道呢,國內的制度係有少少唔同嘅。咁呀,我們共產黨呢,就係執政黨嚟嘅,所以好多地方都需要黨委書記去睇住嘅。簡單啲講啦,有啲職位你要係黨員先做得嘅。不過你唔駛擔心嘅,入黨都係一個儀式嚟嘅啫,唔影響你日常生活的。你可以繼續你而家嘅工作,多個身分嘅啫。但係……有咗個身分呢,做起嘢上嚟就方便啲喇。」

Morgan大為震驚,連連拒絕。飯局過後,他藉故離去。

驚惶,因為他從未想過招攬過程如此赤裸,「呢啲嘢應該係唔見得光架嘛,點解會咁光明正大去講?」而且,當時他只是一名大學生,沒有出眾成就,也沒有顯赫家底。差一步成為共產黨員,只因他在地區的學生組織服務多年,也在多次交流團積極幫過手。

「所以,我相信呢啲團係攞嚟比佢哋揀蟀囉!」

A Decorative Image

Morgan(化名)展示他當年參與交流團的證件。他任職學生組織期間,拿到不少建制派人士卡片,例如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振彬。

*    *    *

去年底的雨傘運動,風起雲湧,而主角由始至終,都是年輕人。因此佔領過後,不少人猜測,港府以至中央該會加緊對香港青年的「栽培」,又或控制,從而解決當下的施政難題。結果不出所料,梁振英月前發表的施政報告,就提出資助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一次到內地交流,又增撥資源,透過青年事務委員會,資助各大青年組織舉辦活動。

問題是,這些內地交流團的成色如何?政府所撥的資源,最終究竟會落入什麼青年組織手中?這些「青字頭」的組織,最後又為年輕人舉辦了什麼類型的活動?似乎一直少人深究。

A Decorative Image

「新界青年聯會」網站圖片

就以新界青年聯會為例。這個創於1997年6月(即回歸前一個月)的組織,由中聯辦副主任王志民擔任榮譽贊助人,現任主席為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組織轄下現有25個屬會,本著「提高青年愛國愛港的意識,鼓勵他們參與社區事務」的宗旨,於新界不同地區「 深耕細作」多年,會員總數已逾8000人。

新界青聯的屬會眾多,活動類型亦甚為多元化,由義工活動、領袖培訓計劃,到內地實習、交流團,應有盡有。其中最普及、最廣為人知的活動,名叫「傑出學生選舉」。

        新界青年聯會作為區內主要的青年團體,一直致力推廣「積極向上、貢獻社會」的良好風氣,對品學兼優、表現傑出的學生加以肯定及嘉許,並鼓勵更多青年學生以 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裝備自己,成為將來社會的棟樑,為社會作出貢獻,從而為香港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庫。

    —  新界青年聯會網站

A Decorative Image

來源:「新界青年聯會」facebook

在全新界的傑出學生選舉以外,新界青聯的屬會亦在各區舉辦相同活動,提拔優秀學生。Morgan的故事,就是由地區的「傑出學生選舉」開始。

*    *    *

訪問約在一家位置隱蔽的咖啡室。地方是Morgan提議的,他說,這裡人不多,說話方便一點。寒暄了幾句,訪問便開始。我如常亮著錄音筆,放在桌上,Morgan卻把它移近自己那邊,身子微微前傾,說話聲音突然變得很小。

「唔好意思,我慣咗係咁,好驚比人偷聽到。」他微笑道。然後,便談起初中往事。

Morgan外表斯文得體,絕對是一副好學生的模樣。當年新界青聯的屬會在他那一區舉辦「傑出學生選舉」,他獲推薦參與。「好細個的時候,你梗係覺得個選舉係為了提拔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啦。呢啲嘢,其實學校都好buy的,咁你拎咗獎,學校又威,咁佢梗係好歡迎啦。」

這選舉不是一次性的活動。參選過的優秀學生,互相認識過後,許多就組成了該區的傑出學生會,像大學生上莊一般,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Morgan也沒有例外。「我真心覺得一齊選的同學仔,嗯,都幾叻架喎!又個個都有過人之處。大家都係好純粹咁搞一些學生活動。加上當時細個,覺得喺佢哋身上拎到好多嘢,所以就有歸屬感。」於是Morgan加入了地區的學生組織,多年來積極參與,「幾好喎,識到其他學校的人,又唔駛屈喺學校。」現在回憶,他仍然雀躍。

加入地區學生會 籌辦活動

組織結構上,這些地區的傑出學生會,附屬於新界青聯的地區分會(如沙田青年協會、北區青年協會),因此學生會除了由中學生組成外,上面還有一個新界青聯的顧問,「多數都係地區人士,有些區直情係區議員做的,好有組織地每一區都放一個喺度睇住。」各區顧問背景不同,對於學生會的影響、操控,亦因而有所分別。

有的地區相對寬鬆,「搞的活動基本上係由學生決定的,有些區就唔係,決定權比較由上而下,全年的活動都係『返去(大陸)』,活動A是義教,活動B是探訪,活動C是實習……總之全部都係返去。」其中,又以國內交流團最常見。「各區都唔同,有些區資源多啲,幾個月可以搞一次,有些無咁多的,可能一年甚至幾年先一次。」參加者及目的地,也是因區而異,小型的,可以是十數人去澳門、廣州;規模大的,可以有百多人一同訪京。

2010年年底舉行的「京華人文之旅」最讓Morgan印象深刻。「每個區的代表都要交數,每區廿個,其實唔難嘅,你講一聲話假期去好多日,又好平,咁通常都去架喇,最多咪一齊帶埋啲書去溫囉。」翻查資料,那次交流團為期七天,費用卻只需1600元,確實頗吸引。「去的時候都幾大陣仗,高規格接待,住又住得好,食又食得好。」團友們每晚進餐的地方,不是酒店,就是商場的高級食肆。「同一般交流團好唔同囉。」Morgan回憶。

A Decorative Image

2010年京華人文之旅交流團。(「新界青年聯會」網站圖片)

訪京交流團 高規格接待

看見如此大的排場,參加的學生當然大開眼界。而有份幫忙籌辦交流團的Morgan,自然從同輩間,聽得更多,看得更深。「我好清楚有好多人在枱底協調呢啲嘢。(即是誰?)中聯辦囉,活動前幾個月,他們就同搞手開好多次會,好似好尊重你意見咁問,啊,啲學生去到聽課會鍾意聽咩topic呀?」預先摸底。

中聯辦的工作,當然不止於此。更重要的任務,在於穿針引線,為交流團找贊助。「佢(該商人)最後扔咗成百萬出來,呢個梗係佢同中聯辦之間的deal啦。」但對負責籌辦活動的學生來說,這意義不大。「梗係唔理啦,都不到我們理。就算佢唔畀一百萬出來都好,學生都知道自己無能力去搲sponsor囉。」Morgan笑著打個比喻,「成件事不過係有人抬轎去比你們上轎,其實所有嘢都搭哂線的,就係咁。」難怪學生們可以超值價參與豪華團。「佢拉唔到線,搵唔到講者,咁就要揹鑊。所以大家一開始已經好清楚,唔駛做嘢,只需要去,只需要影相。」

「有人抬轎去比你們上轎」

幕後黑手付出那麼多,交流團當然不會只是吃喝玩樂。七天的行程,包括到北京大學上國情研習班、造訪外交部。接待交流的人,全是達官貴人。「連全國青聯(中國規模最大的青年團體)都有代表嚟,都係啲比較上級的人,同你做sharing呀,又會好熱情咁派哂卡片。」隨團的還有中聯辦官員,但一般參加者大多少理。「一開始會介紹佢的,講一聲囉,係乜乜部長,完。你唔知佢係邊個,唔知佢做乜嘢,覺得佢可能來黐餐影張相。但大合照又要特登擔張櫈比佢坐,擺個位比佢。」

剩下來的時間,就是學生們最享受的觀光。偏偏Morgan說,這才是「大人們」最忙碌的時候。「我觀察到,呢個時候佢哋就係拜訪唔知咩人。」他口中的這班隨團「大人」,是新界青年聯會屬會的地區人士,亦即各個學生組織的顧問。「佢哋講得好好聽的,因為學生係未成年嘛,所以就要隨團,由佢哋負責。」

A Decorative Image

交流團獲高度重視,更造訪外交部。(新界青年聯會網站圖片)

思想教育:「大家都係中國人」

這班建制派地區人士,會在行程中施展「思想教育」。「好鍾意喺debriefing的時候,講下日常時事,引一些新聞去攻撃『反對派』或者『港獨分子』。」Morgan笑言,他們的說話,通常千篇一律,猶如背稿:

「有唔同意見好正常嘅,不過大家都係中國人,所謂血濃於水啦,呢個係最基本的原則囉,你可以覺得呢個國家做得唔好,但你應該諗下點樣改變佢,點樣努力去盡你一分力令到呢個國家更加好,而唔係去攻擊佢、唾棄佢。」

對於這份台詞,Morgan早已倒背如流。「國家好大呀,人好多呀,呢啲就係國情問題呀,所以唔怪得咁多,叫你包容下,無辦法我哋國家真係太多人呀,總有啲咁嘅特殊情況嘅,耐心啲啦,如果你愛國的話,總有一日國家會好的 — 不過其實而家已經好好。」

交流團洗腦作用不大

許多人批評這種學生交流團是洗腦,Morgan不同意,因為在他眼中,這些方法注定失敗:「徒勞無功的,就算比你搞到(活動)好豐富,啲人都係玩呀、打機呀,同埋上堂訓覺之嘛。唔係話搞到個交流團就真係會愛國囉。嗰啲訊息未必入到你個腦度,更加入到腦的,係你識到幾多個friend,或者同邊個好好玩。」但學生畢竟在上面大吃大喝,難道不會對國情有所改觀嗎?「可能多咗份同情,多咗分關心囉。」他說得淡然。

國情教育、價值灌輸,只是交流團或是親中青年組織的表面工作。更深層的,還在後頭。

*    *    *

完成交流團後,有一天,Morgan接到地區顧問的邀請,共晉晚餐,「初頭我以為係普通敘下舊。」畢竟他在地區的學生組織工作多年,跟該顧問接觸頻繁。「後來發現餐飯有中聯辦的官員喺度,都以為係sort of 『E會』(evaluation meeting),咁完咗個活動嘛。」

那頓飯選址一間普通餐廳,只有三人出席:Morgan、Morgan所屬學生組織的建制派顧問,、中聯辦新界工作部的一位科長。Morgan形容,這位官員作風親民,為人風趣:「當然佢有啲口音,令你知道佢一定唔係香港人啦,但係佢幾努力,起碼個形象係friendly囉。」但他拒絕直接透露該科長的姓名,「同開新界青聯聯絡的,其實都係佢。」翻查資料,為該次交流團擔任顧問的中聯辦官員,有新界工作部副部長王小靈、新界工作部社工處處長楊小嬋、副處長鄧偉勝及科長李宇鵬。

「國家好需要你呢啲人才」

起初,只是閒話家常。「就係不停咁話,真係做得好好呀,好成功呀你哋。」期間Morgan提出一些值得改善的地方,但其餘兩人「唔係好聽得入耳」,「總之就係讚你做得好好啦。」

飯局途中,中聯辦官員逐漸入正題。「開始講下時事啦,好似思想教育咁,都幾公式化的,咩政治形勢好險惡呀,好多反對派呀。」就像有一份標準的講稿。「又話好需要建設力量呀,青年人好有理想,但可能年紀細唔識睇,比人哋煽動咗自己都唔知呀。」當時,Morgan不明白這番話的用意,「係咁點頭點頭,『係嘅、係嘅』。」

Morgan繼續覆述,但語氣愈來愈沉重。「其實國家好需要你呢啲人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過你知道呢,國內的制度係有少少唔同嘅。咁呀,我們共產黨呢,就係執政黨嚟嘅,所以好多地方都需要黨委書記去睇住嘅。簡單啲講啦,有啲職位你要係黨員先做得嘅。」Morgan微笑,「我都一頭霧水,好似搭錯線咁。」因為這裡明明是香港。

然後,官員終於說明用意。

「不過你唔駛擔心嘅,入黨都係一個儀式嚟嘅啫,唔影響你日常生活的。你可以繼續你而家嘅工作,多個身分嘅啫。但係……有咗個身分呢,做起嘢上嚟就方便啲喇。」

— Morgan引述中聯辦科長級官員說話

Morgan大為震驚,只懂連聲拒絕。「話自己仲細呀,暫時無這樣的考慮、打算呀,唔好搵我喇,多謝你邀請,咁樣。」官員似乎早有準備,著他回去再考慮,同時千叮萬囑。

「唔好同屋企人、朋友講呢件事」

「千祈唔好話比人知有件咁嘅事。因為呢,中國共產黨喺香港呢,係非法組織﹝註1﹞嚟嘅 。這些是殖民地時代英國佬留低的法律,其實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啦,我就覺得(入黨)無問題的,應該光明正大的,係咪先?你係愛國建設力量呀嘛,加入共產黨理所當然的。不過,你仲細。唔好影響你前途,唔好同屋企人、朋友講呢件事喇。」

Morgan說,有想過自己會經歷這件事,卻從未料到,整個招攬過程會是如此赤裸,「呢啲嘢應該係唔見得光架嘛,點解會咁光明正大去講?」 他更不能明白,自己為何如此「榮幸」,「我只係一個薯仔之嘛!」他由此推斷,交流團,以及親中青年團體旗下的地區學生組織,就是中共悉心安排,用來「揀蟀」的地方。

「如果我貿貿然做咗呢個決定的話,會點呢?」

今天回首,他依然猶有餘悸。語氣十足那些徘徊災難邊緣的倖存者。

*    *    *

「好多公務員都係架喇」

訪問還未完結。跟中聯辦官員見面後,Morgan四出打聽其他同學有否受到招攬,當中有的之後明顯平步青雲。他想起當日科長的一番話:

「而家好多公務員都係架喇,呢個係必要的擅長。如果你第時要考政府工,你同主任講聲咪得囉,話唔定佢可以幫你安排呢。」

請見下篇

文/亞裹

﹝註1﹞編按:根據《社團條例》,任何社團,即使在香港以外地方組織 ,但如果有在香港的人參與負責管理或協助管理,有繳交會費,均需向政府註冊,違者可判罰1萬元,再犯可判處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