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境分析法與人擇原理
圖片來源:pxfuel
導言
句子的意義離不開語境。同一個句子,在不同的語境裡可能有不同的意思;或者它在某些語境裡有明確的意義,而在另一些語境裡卻沒有明確的意義。因此,離開了特定的語境,我們有時無法理解一個句子的意義。有些陳述或問題──尤其是某些哲理性的陳述或問題──之所以令人困惑不解,有時是因為抽離了具體的語境,即它們不是在特定的語境中被使用;或被置於不恰當的語境中,使得意義變得不明確。
本文首先嘗試論述一種我稱之為「語境分析法」的思考方法,它是通過對語境的設想,考察和釐清一個陳述或問題的意義,從而解決問題或消除困惑。然後,運用這種語境分析法,分析批判物理學上的人擇原理 (anthropic principle) 。
語境分析的思考進路
儘管句子的意義離不開語境,但有些句子對語境不是太敏感,而有些句子對語境則比較敏感。有些問題或說法,只有在某些特定的語境裡才有明確的意義,離開了這些特定的語境,它就會變得令人莫名其妙;這類問題或說法就是對語境比較敏感。
例如,上學的第一天你認識了一位新同學,他背着一個市面上常見的普通背包,於是你問他:「你為什麼背這樣的背包?」在一般情況下,你無緣無故問這樣的問題,人家會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到底想問什麼。這個問句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在不同的語境裡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假如學校規定學生上學時都必須使用一種統一的、鑲有校徽的背包,而這位同學用的不是這種背包,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問這樣的問題,它的意思可以是「你為什麼要違反學校的這項規定?」;或者假如近來反日情緒高漲,許多學生響應學生會的號召罷用日貨,而那位同學用的正是日本牌子的背包,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問題的意思可以是「你為什麼還用日本牌子的背包?」等等。離開了這些特定的語境,上述問題就變得意思含糊。同樣的,我們不會無緣無故地問別人「你今天為什麼穿藍色的衣服?」、「公園裡的這塊石頭為什麼剛好是這樣的形狀或大小?」等等。在一般情況下,問這樣的問題會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這些問題才有明確的意義。
現在討論語境分析法。這個方法的步驟如下:首先,對於某個意義不清的陳述或問題,設想一個使之有意思的語境,即在這樣的語境裡,這個陳述或問題具有明確的意義。然後再設想一些不同的語境,顯示在不同的語境裡,這個陳述或問題具有不同的意義。最後,指出由於脫離了那些特定的語境,這個陳述或問題的意思不明確;或目前的語境無法為它提供明確的意義。以下通過分析兩個哲學上的例子來展示語境分析法的技巧。
有一個哲學問題是「為什麼有我?」,這個問題到底在問什麼?顯然,它問的不是「我是如何產生的?」這樣的一個生物學上的問題,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是由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結合而產生的。它問的是一個哲學問題。那麼它又是什麼意思呢?它的意思其實並不清楚。我們看看在什麼情況下人們會問這樣的問題。許多小孩都會好奇地問父母「為什麼有我?」,在這種情況下,它問的就是「我是如何產生的?」這樣的一個生物學的問題。假設有一天你打開報紙,翻到一個刊登警方通緝犯名單的版面,赫然發現有你的名字和相片在上面,你想不出自己做過什麼壞事,於是問「為什麼有我?」,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問題的意思就可以是「我為什麼成了通緝犯?」。又假設學校公佈獎學金獲得者的名單,你從未想過自己會獲獎,因為你認為有許多同學比你更優秀,當你得知自己獲獎後十分驚訝,問「為什麼有我?」,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意思就可以是「為什麼我會獲獎?」等等。「為什麼有我?」這個問題在不同的語境裡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將它從那些具體的語境裡抽離出來,它的意義也就變得不明確。或者說,當它作為一個哲學問題而被提出來時,這樣的語境不能使它有一個明確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有進一步的闡明,否則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但這是什麼意思?怎樣才是「事物」,怎樣才算有「聯繫」?不清楚。它是說「任何事物都總有某些事物與它有聯繫」,還是說「任何事物都與任何事物有聯繫」?若是前者,則雖然真但瑣碎。若是後者,則是將「聯繫」一詞用得極為空洞,以至於我們可以在任何兩種事物之間找到「聯繫」,上述說法也就變得空廢。在不同的語境裡,「事物」、「聯繫」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因此上述陳述也可以有不同的意義。例如,物理學家相信萬有引力的作用沒有範圍上的限制,宇宙中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着萬有引力。如果他們因此得出結論說「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在這樣的語境裡,其意思可以是「一切物體之間都有萬有引力上的相互作用」。又如,泛神論者相信神存在於宇宙萬物中,或者說宇宙萬物本身就是神。在這樣的語境裡,他們或許會以「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來表達「一切物質都是神的一部分」的意思。再如,文藝理論家發現,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和藝術與當時時代背景中的各種因素有一定的關聯,於是就說「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在這樣的語境裡,其意思可以是「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和藝術受當時時代背景中的各種因素影響」等等。「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這句話,在不同的語境裡可以有不同的意義,它們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然而,一旦脫離了這些具體的語境,其意義也就變得空泛含糊,因而也就無從斷定其真假。
人擇原理批判
物理學上有一種觀點,叫「人擇原理」。這種觀點認為,一個觀察者所觀察到的宇宙,必定是那種能產生這類觀察者的宇宙。如果一種宇宙不允許任何觀察者存在,也就沒有觀察者觀察這種宇宙,這種宇宙也就不可能被觀察到。簡單來說,人擇原理所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所見到的宇宙是目前這個樣子?其答案是:因為有我們存在。
人擇原理有多種版本以及一些變種,以下只討論兩種常見的版本。一種是強人擇原理 (strong anthropic principle) ,它要回答的是:為什麼我們所見到的宇宙具有目前這樣的物理常數或物理規律?答案是:如果宇宙不具有這樣的物理常數或物理規律,就不會有我們存在。另一種是弱人擇原理 (weak antropic principle) ,它要回答的是:為什麼我們所見到的宇宙剛好處於目前這樣的時空階段、具備目前這樣的物理條件?答案是:如果宇宙不是處於目前這樣的時空階段、具備目前這樣的物理條件,就不會有我們存在。因此,我們所見到的宇宙必定是現在這個樣子。
然而,「為什麼我們所見到的宇宙是目前這個樣子?」這個問句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到底在問什麼?最直觀的理解是,它問了一個有關物理學的更基本的原理或有關宇宙學上的因果關係的問題。我想這也是物理學家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對於強人擇原理,它是對物理規律和基本常數本身作進一步的探究,追問是什麼原因導致宇宙具有目前這樣的物理常數和物理規律。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必須指出某些更基本的原理,它導致了宇宙具有目前這樣的物理常數和物理規律。對於弱人擇原理,它追問的是宇宙具有目前這樣的物理條件的原因。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必須指出某些初始條件,有了這樣的初始條件再加上已知的物理規律,就發展出目前這樣的物理狀況。然而,人擇原理並沒有提供這樣的答案。無論強人擇原理還是弱人擇原理,其答案都是「因為有我們存在」。這樣的答案不但沒有回答有關的問題,而且犯了倒果為因的謬誤。不是因為我們的存在導致宇宙有這樣的物理定律或具備目前這樣的物理條件。恰恰相反,是宇宙有這樣的物理定律或具備目前這樣的物理條件,才會產生我們人類。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物理學家們似乎不太可能會犯倒果為因這樣明顯的錯誤。因此,對人擇原理必須同情地理解。強人擇原理似乎是說,宇宙可以有不同的規律,其基本常數也可以有所不同,只是如果宇宙不具備目前這樣的物理常數或物理規律就不會有我們或智慧生物存在。弱人擇原理則強調,如果宇宙不是處於目前這個時空階段,而是更早一些或更遲一些,就不會有目前這種適合人類或智慧生物生存的物理條件(如溫度以及各種元素的比例等)。因此,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只能是現在這個樣子,我們不可能觀察到別的樣子的宇宙。但兩者都是在躲避問題,沒有回答對更基本原理或因果關係的追問。舉個類比的例子,假設你在某個地方遇到一個熟人,你沒有想到會在這個場合遇見他,想知道他來這裡的目的,於是問他:「你為什麼會在這裡?」他回答說:「如果我不在這裡的話你就不會遇見我。」顯然這是躲避問題。又如,法庭上法官問被告:「你為什麼無故在街上亂刀砍人?」被告回答說:「如果我不砍人的話就不會在這裡受審判。」你會認為被告恰當地回答了法官的問題嗎?
人擇原理也恰恰就是這樣。強人擇原理說,如果宇宙不具備目前這樣的物理常數或物理規律就不會有我們存在。首先這種說法過於武斷,沒有理由認為只有我們目前這樣物理常數或物理規律的宇宙才會有像我們這樣的智慧生物存在。即使這是真的,對解決問題也沒有絲毫進展,因為它並沒有解答人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假如有人問「為什麼初升的太陽看起來偏於紅色?」我提出一種「眼擇原理」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的眼晴就是這樣構成的,它使初升的太陽看起來偏於紅色。顯然這樣的回答並沒有解決原初的疑問,而是躲避問題。同樣的,強人擇原理也是在躲避問題。弱人擇原理說,如果宇宙不是處於目前這樣的時空階段、具備目前這樣的物理條件,就不會有我們存在。這很可能是真的,卻是逃避問題的重點。人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原因導致宇宙剛好具備目前這樣的物理條件?」,而不是「什麼樣的物理條件適合人類生存?」。因為前者更具重要意義,而後者的答案人們早已知道;但弱人擇原理似乎是在回答後者而非前者,它似乎偷偷地轉移了論題,只是說了一些眾所周知的東西。
語境考察
物理學家或辯解說,人擇原理所要回答的不是「為什麼我們的_宇宙_是目前這個樣子?」而是「為什麼_我們所見到的_宇宙是目前這個樣子?」這裡的重點不在「宇宙」二字,而是在「我們所見到的」這幾個字。它問的不是有關物理學的更基本的原理或有關宇宙學上的因果關係的問題,而是問為什麼我們_只見到_目前這個樣子的宇宙而不是別的樣子的宇宙。
但這又是什麼意思?如果人擇原理所要回答的不是有關物理學的更基本的原理或有關宇宙學上的因果關係的問題,那它所要回答的又是什麼問題?目前的語境似乎不能為「為什麼_我們所見到的_宇宙是目前這個樣子?」這個問題提供一個明確的意義,除非真實的宇宙不是我們所見到的這個樣子,或者我們看到過好多個宇宙並且所有宇宙都是這個樣子。舉個類比的例子。假設有一次你在街上遇到一位熟人,他那天穿着唐代的衣服,你可以問他「為什麼你穿着唐代的衣服?」,但不會問「為什麼_我所見到的_你穿着唐代的衣服?」;不過,如果他其實並沒有穿唐代的衣服而不知何故你卻看到他穿着唐代的衣服,你就可以問這樣的問題。或者,當你每次見到他的時候他都穿着唐代的衣服,你就可以問他「為什麼_我所見到的_你都是穿着唐代的衣服?」在一般情況下當你問對方「為什麼_我所見到的_你穿着唐代的衣服?」時,別人唯一能答的就是「因為我今天恰好穿着唐代的衣服」(所以你見到的我穿着唐代的衣服)。同樣的,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硬要問「為什麼_我們所見到的_宇宙是目前這個樣子?」答案就只能是「因為宇宙正好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就是這個樣子)。但這顯然不是物理學家所希望得到的答案。我們將會看到,只有在某些特殊的語境裡,我們才能運用「為什麼_我們所見到的_宇宙……?」這樣的句式。看看下面幾種情境。
情境1:假設有一群外星的物理學家來地球訪問,與地球的物理學家舉行座談。為了在客人面前炫耀自身的科學成就,地球的物理學家大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待地球的物理學家都發言完畢後,外星的物理學家才站起來說,真實的宇宙不是你們所見到的那種樣子,真正的物理規律不是你們所說的那樣。然後他們令人信服地演示了真正的物理規律。在這種情況下,地球的物理學家就可以問「為什麼_我們所見到的_宇宙是這個樣子?」他們想知道為什麼他們看不到外星物理學家所演示的那種物理規律。
情境2:假設我們的宇宙終有一天會毀滅,毀滅後又會再創生,然後又再走向毀滅,如此循環往復。宇宙從創生到毀滅稱為一個「宇宙期」。假設有些人死了以後上天堂,得到永生。由於永生,故可以在天堂裡坐看宇宙不斷地創生和毀滅(假設天堂不會隨着宇宙的毀滅而毀滅)。如果他們經歷了許多個宇宙期,每次看到的宇宙都具有相同的物理常數和物理規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可以問「為什麼我們所見到的宇宙總是這個樣子?」他們想知道為什麼他們沒看到別的物理常數和物理規律的宇宙。
情境3:假設存在着多重平行的宇宙,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有無數個其他的宇宙並存,它們當然都是上帝創造的。有一天,上帝帶着各路神仙在各個宇宙中穿梭,參觀各種不同的宇宙。諸神們發現這些宇宙都有相同的物理定律或物理狀況。在這種情況下,諸神們就可以問「為什麼_我們所見到的_宇宙都是這個樣子?」祂們想知道是上帝只懂得創造這樣的宇宙,還是上帝對這樣的宇宙情有獨鍾,或是上帝只讓祂們參觀這樣的宇宙。
情境4:假設有一群物理學家,他們相信自己已經解開了宇宙的元規律之謎,即掌握了有關宇宙規律的規律。他們認為,物理規律和基本常數取決於宇宙創生時的某些參數,不同的參數會導致將來的宇宙有不同的基本常數和物理規律。為了檢驗這個理論,他們利用超級電腦模擬宇宙的創生。他們輸入不同的參數看看會不會產生不同的宇宙,但出乎意料,每次在電腦中誕生的宇宙都有相同的基本常數和物理規律。在這種情況下,當他們問「為什麼_我們所見到的_宇宙每次都是這個樣子?」時,他們想知道自己的理論哪方面出錯了。
從以上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境裡,我們才能有意思地問「為什麼_我們所見到的_宇宙是目前這個樣子?」這樣的問題;而且在不同的語境裡,這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意義。或者說,在不同的語境裡,當人們問這個問題時,他們所問的問題並不一樣。脫離了這些特殊的語境,這個問題也就變得意義不明。
結語
要辨明人擇原理所隱藏的混淆,關鍵在於釐清它究竟要回答什麼問題。人擇原理所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所見到的宇宙是目前這個樣子?」但這個問句的意思其實並不清楚,它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解釋。
這個問題可以解釋為「為什麼我們的_宇宙_是目前這個樣子?」它探尋物理規律背後更根本的規律(強人擇原理),或追問宇宙處於目前這種狀態的宇宙學上的原因(弱人擇原理)。這才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物理問題。如果能回答這個問題,那將是物理學上前所未有的重大發現。然而,人擇原理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它所提出的答案不是倒果為因,就是躲避問題或轉移論題。
這個問題可以解釋為「為什麼_我們所見到的_宇宙是目前這個樣子?」重點在「我們所見到的」這幾個字。我們在上文已經看到,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境裡,才能有意思地問這樣的問題,而且在不同的情境裡這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意義。但在目前的語境裡,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的意義。
許多物理學家十分推崇人擇原理,尤其是弱人擇原理。可是,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它可能是思想混淆邏輯混亂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