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min read

【觸不得的紅線.5】「香港被佔領了,但未被征服」 台學者吳叡人給港人的建議

A Decorative Image

吳叡人,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想像的共同體》譯者,其文章因曾見於《香港民族論》而廣為港人熟知。

 2014年雨傘運動過後,主張本土、自決的年青從政者被 DQ,無法參選;社運人士、立法會議員被判入獄。整個香港社會,無力感瀰漫。

(中共)現在用司法迫害香港的年輕運動家,她覺得會成功;但我認為她在疏遠整代人。她創造了烈士 ,創造了偶像,然後創造了英雄。/吳叡人

《立場新聞》記者今年 5 月赴台訪問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當時梁天琦已被定罪但仍未獲判刑。

「香港人以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你們現在有梁天琦。他接下來這十年會很辛苦,但他如果能熬過來,他就是 hero。他出獄才幾歲?馬哈蒂爾(新任馬來西亞首相) 91 歲還在當 prime minister,不是嗎?」

A Decorative Image

吳叡人曾在被梁振英點名批評、香港大學《學苑》出版的《香港民族論》中撰文,提出香港民族主義已興起的觀點,並從政治學和社會學角度,分析香港年輕人為何主張民族自決和獨立。由於吳叡人曾在多個場合主張台灣獨立,他早被北京當局扣上「台獨學者」的帽子;香港本土派青年,如馮敬恩、梁繼平等,亦經常到台向吳叡人請教。去年 12 月,吳叡人獲學聯邀請來港出席「殖民香港」研討會,卻被香港當局拒絕入境,只得以視像參與。

吳叡人用自身的例子和論述跟香港人說 ——

「我們與你同在。We shall overcome. 」香港人,不用那麼灰。

*   *   *

北京一直強調香港、台灣都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吳叡人卻提供了一套論述,解釋港人和台灣人在情感上為何不能與中國同為一體。香港人與台灣人一樣,早已有自己的政治共同體意識。

台港沒有參與中國的 Nation Building

「香港的主體性在 1997年前老早就形成,他們(中共)到現在也沒有理解到香港人是怎麼形成的。香港人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香港人也不是一兩個陰謀家創造的。香港人是很多歷史的偶然,各種複雜的因素交錯,然後形成一個沒有人預期到的結果。」

政治學上有一個概念名為 nation building,即一個國族身份認同建構的過程。吳叡人提到,中國 nation building 最關鍵的時候,就是近代中國鴉片戰爭到 1945年二戰結束之間的 100 年。不過,香港和台灣在這段時間剛好出來了,分別被英國和日本殖民,沒有參加過「中國人」這個民族身份的建構過程。

「不只沒有參加,我們自己還必須想辦法去保護自己,結果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慢慢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認同。」

北京常以政治陰謀去理解香港狀況,認為港人「人心未回歸」。事實上,香港在英國統治的 150年間,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制度、記憶和認同,並形成初步的政治共同體意識。香港社會擁有主體性和文化差異,中共對香港來說卻是外來的,情況與 1949 年 10 月中華民國接收前的台灣類似。

世界格局不斷在變 仔細觀察靜待時機

吳叡人說,香港人應留意地緣政治格局,才可適時與北京抗衡。

以台灣為例,目前美國對中國態度強硬,台灣的國際空間就有所提升;吳叡人認為,這與台灣社會借太陽花運動發聲有莫大關係。

2013 年底,太陽花學運爆發前三個月,吳叡人的老師、著名國際關係學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米夏摩(John Mearsheimer)在台演講,題目名為「Say Goodbye to Taiwan」;米夏摩認為,國民黨執政下的台灣不斷向中國靠攏,並非美國所樂見,華府傾向棄台灣於不顧。

「結果他講完才三個月,太陽花就爆發了;兩年之後國民黨就垮了,(對中國大陸的)服貿協定完全停止。」吳叡人分析,太陽花學運中,台灣人民發表了與政府不一樣的聲音,是令美國改變想法的原因之一。

「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局勢變了,美國要再平衡,對中國採取圍堵,」吳叡人續說:「這就是國際政治上很微妙的 balance of power,小國在當中不是沒有發聲的餘地。所以香港不要小看雨傘運動在國際上的可視度(visibility) ,那是大於太陽花的,全世界都在看。」

「(如果)香港人甚麼事情都不做,就等著被吃掉。但是如果香港人很冷靜的觀察美國、中國、整個東北亞的局勢,就會有一個全局的觀點。然後冷靜的看到外部力量 balance of power 的發展,在裡面找到自己的 niche(最理想的位置)。」吳叡人強調,同一時間,香港人也要培養公民社會力量,只要適當的時候來臨,就可以一撃即中。

A Decorative Image

資料圖片:2014年雨傘運動金鐘佔領區

從頭開始的日子

香港自 2014 年雨傘運動後,社會彌漫著一種失敗主義;相反,太陽花學運後,台灣好像滿有希望。吳叡人語重心長地勉勵港人,台灣社會也經歷過低潮,香港人可參考台灣的經歷,重新振作。

吳叡人記得,由 2006 年倒扁運動到 2014 年太陽花學運爆發前夕,是他心中最失落、最黑暗的日子。

陳水扁由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一步步走上總統寶座,曾是台灣民主、獨立運動歷程的象徵;但他後來涉貪、腐化,卻令民主運動的道德正當性蕩然無存。

當時吳叡人想,民進黨經此重創,國民黨接下來可能會執政 20 年。這20年,他們應該怎麼辦?

「我提出一個主張:回到民間,從頭培養新的政治力量,壯大公民社會。」

2008 年,馬英九上台不久,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政府以粗暴手段對待示威民眾,觸發全台大學生、教授及社會人士靜坐抗議,是為「野草莓學運」。

吳叡人指出,野草莓學運讓大批沒有社運經驗的青年,開始參與運動。馬英九任內台灣的社會運動一波接一波,新生代運動者亦越來越成熟。「像陳為廷或林飛帆,野草莓的時候只是新手,經過六年磨練已是身經百戰,他們後來這麼利害,是因為鍛鍊、累積不斷。」

At the beginning of history

曾經作為台大學生會長、從學生時代至今一直參與社會運動,吳叡人總結自己的研究和經驗這樣說 — 運動不能只講使命、價值,也要有一套神話在背後支持。這套神話,包括歷史、運動歌曲等象徵、故事等等。「當台灣人要談這個的時候,他們會回去談鄭南榕、林義雄,甚至是日本時代的蔣渭水[註1],他們都為台灣的運動帶來力量。」

「現在香港你們這一代,at the beginning of the history. 所以我就跟徐承恩講 [註2],趕快寫雨傘運動的故事啊!」吳叡人表示,大規模運動的出現,一定有其社會狀態,這並不容易複製;運動爆發過後,也不會這麼快就再出現另一個運動。但現在要做的事卻很多,比如說拍有希望一點的《十年》、多創作一些像《海闊天空》的歌,為社會、運動積存力量。

他一面認真地說:「我聽了《海闊天空》常常就會流眼淚,很棒!要有 symbol、legend、myth 。這種東西越強,這個運動就會越強。」

在吳眼中,有一場運動,正在等待香港人。「我跟你講,運動什麼時候爆發,nobody knows, but you always have to prepare! 」

2047 前 香港要做的二三事

台灣前線運動者接連冒起、運動規模越來越大,背後是中生代的努力。吳叡人與他的同輩,各自在基層、年輕一代等不同群體中耕耘。吳叡人也將精力放在影響、培養年輕人政治意識之上。

太陽花爆發前十年間,他在全台做了約 1000 場講座,平均每兩、三天就一場,同時亦努力筆耕,不斷發展理論,也經常在各種運動現場作近距離觀察。「我有教導的學生大概從中四開始,一直到博士生⋯⋯把從未接觸過這些事情的年青人,從高中開始一直帶。」

到 2014 年,太陽花學運爆發,吳叡人說自己也嚇了一跳。

吳叡人說:「做的時候沒想成功,每一次演講、每一篇文章、每一堂課都是一場戰鬥,I have no time for sentimentalism. 」

「如果有香港人願意做到這種地步的話,香港(2047 年)絕對不會沒有人啊。」

吳叡人強調,如果香港還可以就「二次前途問題」與中共談判,那到時挑大樑的就是黃之鋒、梁天琦這代人。吳叡人形容中共「精明」,正正是為了不讓這代年青人有機會成長,所以要把梁天琦、梁頌恆、游蕙禎、羅冠聰這代人一個個壓下。

他寄語同輩香港人,必須好好保護年青一代,讓他們有機會成長:「不需要跟中共決裂,但要想辦法保護香港的年青人,有十年、二十年(時間)讓他們成熟 ⋯ 20 年後,就是這個世代去跟北京談判。」

*   *   *

與吳叡人言談間,不難發現他對香港的關心。事實上,台灣與香港最大的不同,令他非常感慨。

吳叡人說,因為歷史偶然,台灣繼承了中華民國的國家機器,有一個獨立國家的地位,這點是香港無法跟台灣比較的。

「這個根本的差異不是因為台灣人比較棒,或是什麼,純粹是歷史偶然。簡單講,台灣人現在有一個事實上獨立的國家的保護,而香港沒有。」

雖然兩地之間的民主進程有所不同,不能做機械化的比較。但吳叡人卻勉勵香港人,要堅持下去。

「『希望』對強者來講,可能沒什麼了不起;但對於弱者、處在困境的人,要是沒有了希望,我們就死了。」

“Hong Kong is occupied but Hong Kong is not conquered.”

對於香港未來,對於他關心的那群香港年青人,吳叡人還是感到樂觀。

「無論如何,我們要有希望。」
 

*   *   *

註:

[1] 鄭南榕,台灣政治人物,曾在戒嚴時期多次公開表示「我支持台灣獨立」。1989年,鄭南榕因涉嫌叛亂被傳喚出庭,但他拒絕被警方拘捕,並表示「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隨後將自己關在《自由時代周刊》雜誌社,當警方向雜誌社發動攻堅行動時,不願被逮捕的鄭南榕自焚身亡。林義雄,台灣著名黨外人士、前民進黨主席。在美麗島事件中被國民黨逮捕,在軍法審判中母親和雙胞胎女兒遇害,後被判囚12年。蔣渭水,台灣日治時期民族運動領導者,曾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及台灣民眾黨。

[2] 徐承恩,業餘香港研究學者,研究範疇包括香港史、中國邊陲史、國族主義。著有《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等本土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