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不得的紅線.4】獨立運動的暗湧:民眾為何在自由社會中噤聲?
「台灣獨立」旗幟對部份香港人而言或有點陌生,但你一定有見過這個場面:
這一面「Hong Kong is not China」旗幟在香港翻起軒然大波,建制派、政府、黨報喉舌一律火力全開,甚至要「驚動」全國人大釋法,褫奪梁頌恆、游蕙禎二人的立法會議員資格。
資料圖片:梁游宣誓
「你剛剛講那個叫『本土工作室』嘛,他現在已經沒有做了。」台灣設計師陳致豪,曾經設計過「台灣獨立」旗幟、「台灣國護照貼紙」,廣受歡迎。陳致豪與設計「Hong Kong is not China」旗幟的「本土工作室」設計師是朋友,兩人曾面對面交流設計心得,不過,在梁游宣誓風波後,陳致豪再沒見過他。
「他(本土工作室設計師)每次過來玩的時候也會過來坐坐 … 我們最後一次(聯絡),他發訊息給我說,這陣子可能要閃避一下,不然真的怕有事這樣子。」註1
「台灣獨立」旗幟、「台灣國護照貼紙」設計師陳致豪
我們來到陳致豪在台中開設的咖啡店門口,一面「台灣獨立」旗幟大刺刺掛在當眼處;推門進去,整個店面掛滿具政治色彩和抗爭意識的旗幟、海報。
表面上,台獨旗幟可在寶島隨處飄揚,但「講台灣獨立」對很多台灣人來說,仍有種忌諱。
* * *
支持台獨卻不敢說
「政大野火陣線」是國立政治大學一個以台灣獨立為主張,關心公共事務的社團。成立以來,野火陣線一直在校園內作出許多有關政治的行動,例如向圖書館內的蔣介石銅像淋紅油,收集聯署要求校方廢除充滿黨國色彩的校歌等。這些舉動常常受到同學質疑,亦不時與校方發生衝突。
就讀傳播學院二年級的野火陣線社長林南彤指,同學雖然不大同意野火陣線行動過於激進,但一般認同他們的立場,包括支持同性婚姻、推廣轉型正義等。不過,一談及「台灣獨立」,同學的反應就會有很大差別。
「我覺得台灣獨立已經被貼上一個很不好的標籤。大家(認同中華民國的人)會覺得你在搞叛變。但其實很多人覺得,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應該要跟中國做區隔。只是很多人不敢喊出來:我支持台獨。」林南彤說。
「政大野火陣線」社長林南彤(前排左五)。圖中的「台灣獨立」旗幟設計者為本文受訪者陳致豪。(林南彤 Facebook圖片)
不敢喊台獨,也跟「中國心魔」有關。林南彤形容,身邊還有一部份同學,明明不想跟中國統一,明明想台灣在國際上應有一個正常國家的待遇,卻擔心「說台獨」只是流於表面,反而會刺激中國在經濟、武力上加快統一,故對「喊台獨」自我審查,避而不談。說到這裡,林南彤笑了笑:「2014 年太陽花運動到現在,習近平心裡想統一的步驟或許加快了,但其實也沒發生甚麼啊。」
陳致豪亦同意有很多台灣人不敢說台獨:「『台灣獨立』這個字眼可能會令人覺得太政治,或者覺得很髒,不要踫就好了,或覺得事不關己。」
不過,即使店內佈置充滿獨立色彩,陳致豪覺得實際上並不影響咖啡店的生意。咖啡店的客人,其實也不大關心店家的政治立場。
「店裡面常會有人問我說,會不會你們掛這個旗子然後大家就不來了。其實我發現到可能他政治上面是偏藍的,他也是會約來這邊談他們的事情,也不會說很 care。他可能就覺得這個店家站得比較前面吧。」
媒體誇大「天然獨」
2014年太陽花學運爆發後,「天然獨」現象開始受到台灣社會關注。所謂「天然獨」,泛指在 1980 年代後出生,在台灣民主化後成長,自然地認同台灣獨立的一代。一般興論認為,越年輕的台灣新生代,「天然獨」的傾向越明顯。
據台灣民意基金會2016年公佈的民意調查,五成一受訪者支持台灣獨立,創 1991 年以來新高。
不過,根據林南彤的第一身觀察,「天然獨」也沒有外界想像般「理所當然」。年紀越輕,不代表一定更支持台獨。
「老實說,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蠻大部份都是政治冷感。他或許覺得台獨沒什麼不對,但是他不在意這件事情。在他心中,這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林南彤說,她這一屆在爆發太陽花學運時是高中生,對反中國、支持台獨的感受仍算大。但對年紀再輕一點的同學來說,他們對反中、台獨的感覺其實沒這麼大。
據台灣《天下雜誌》所做的調查,在 2018 年,20 到 29 歲中自認「台灣人」比例下跌,自稱「中國人」的比例卻上升,反映「天然獨」的現象並非如外界想像般鐵板一塊。
也有部份學生覺得「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不明白為甚麼要台獨。既然台灣已經是獨立的一個政體,就不要再搞台獨剌激中國。
「天然獨」的影響或沒有預期中大,但中共對台灣人的心理威脅,可能超乎想像。
懼怕中共恐嚇
2015 年,香港發生銅鑼灣書店事件。2017 年,台灣發生同類案件,前民進黨黨工李明哲入境中國後失蹤。李明哲其後被中國官方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檢控,判處有期徒刑 5 年,事件在台灣受廣泛關注。
「他們把李明哲抓了起來,我覺得這招真是賤,但真的是有效。有很多做(社會)運動的人真的會有點怕。」主張台獨、活躍於社會運動的陳致豪表示,在李明哲事件發生後,他怕即使踏足香港,也會有人身安全問題。
陳致豪同時也體諒一些人有口難言。「有些中國朋友從那邊過來,你也多少要替他想一下。他有些話還是不能講,因為講了可能會出人命。」他卻認為能力許可的人可多做一點:「我們清楚他們那些話不能講,那 OK,我們連他的份一起講。」
年青一輩也因為李明哲案,擔心個人安全;但同一時間,他們更懼怕中共的經濟恐嚇。林南彤說,她與一些同學談論台獨時,常常受到質疑:「比如說拼經濟是最重要的,中國跟台灣必須要合作。那你搞台獨會不會把中國推得很遠,那你的經濟撐不下去。」
台灣社會有個說法,大學畢業生月薪平均是 22K,即約 5500港元。對台灣年青一輩來說,到中國發展的薪水和機會相對較多,代價只是不要說敏感議題。林南彤說,她身邊有些同學更覺得,現在中國政府仍可接受,只要不主動挑戰權威,說一些敏感的事,自己還是會有好日子過。既然如此,「自我審查」也是應該的。
不過,林南彤對這些質疑不以為然 — 如果要衡量金錢和獨立自主,她寧可每個月收入少一點,也不要抱中國大腿。
中華民國政府打壓
有些台灣人怕中共打壓,不敢把台獨說出口;但更怕中共、更不敢提台獨的,或許是「中華民國」政府。
陳致豪在 2015 年設計的「台灣國護照貼紙」,廣受台灣網民好評,至今印製 34 萬份。使用者可貼上貼紙,以遮蓋護照上「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字眼及國徽,避免在國外通關時因「China」字樣被以為中國籍、沒有簽證(台灣護照免簽國數為122個,遠比中國多)。
也有一些主張台灣應用「台灣」之名建國或獨立者,看不爽護照上有「中華民國」字眼,更討厭那個與國民黨黨徽幾乎一樣的「中華民國國徽」,故使用「台灣國」貼紙將之遮蔽。
不過,貼紙推出至今,不斷受中華民國政府打壓。大量網民向 Facebook 專頁 「台灣國護照貼紙 Taiwan Passport Sticker」匯報,使用台灣國護照貼紙在外地過關時沒有問題,但在台灣出境時卻被當局刁難,例如被關員記名、扣留、恐嚇強犯法例等等。也有使用台灣國貼紙的民眾出境時,被強迫撕去貼紙才放行等情況。
台灣《三立新聞》報道,台灣政府甚至要求美國出入境部門,紀錄貼上台灣國貼紙的旅客名單。
另外,亦有民眾反映貼上貼紙後,申請繼領護照時被警告必須將貼紙撕下才能辦理手續。以上這些情況在 2016 年民進黨上場後仍時有發生。
(左) 貼上「台灣國」貼紙後的中華民國護照;(右) 中華民國護照 (圖:Facebook 台灣國護照貼紙專頁)
不知不覺的自我審查
現實上,「皇帝唔急太監急」,不少客人和朋友反替陳致豪擔心,這樣的鮮明立場會吸引親中五毛,影響到店舖和個人的安全。
「一直都有人跟我講:『你不怕去後面被人家打嘛?』『你晚上店門關起來,不怕人家潑一桶漆嗎?』當然人家是關心我們,我要謝謝他。」
由開業至今十多年,陳致豪本人和他的咖啡店從沒有遇過這類暴力事件。但客人和朋友的憂慮,正好反映他們不知不覺間審查自己的言論和行為。
「但是當你聽到這樣的話,其實就是每個人都已被控制,心裡面有我們以前講的小警總 註2。」
「嚴格講,台灣真的是百分之百言論自由嗎?事實上沒有,因為他們自己會審查自己,甚至看到別人在做這些,幫他擔心,這個其實是蠻糟糕的。」
陳致豪覺得,台灣明明是有言論自由,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的民主國家;實際上,有一大部份的台灣人還是「自我審查」而不自知。這樣的「恐懼」,正中中共下懷。
在自由空氣中 要盡力說真話
今年 3 月,台灣公共電視發佈了一部由台灣導演李惠仁執導、名為《并:控制》的紀錄片。「并」一字正好是倒轉了的「共」,意指「反共」。這部紀錄片講述中共如何運用影響力,暗地裡中影響台港兩地人民的言論。影片在台灣各地巡迴播放,引起巨大迴響。
這部紀錄片其中一段,訪問了台灣導演鄭有傑。鄭在《并》中提到,他拍攝的一部微電視劇,在大陸被下架。當這條紅線被劃下來,很容易令台灣一些人多了自我審查,思想變得和中國大陸的人一樣。
鄭曾經拍過一段微電影《潛規則》,故事諷剌台灣電影業工作者,為了要把電影賣埠,在自己的土地上也不敢拍自己國家的國旗和國名。台灣明明就有創作自由,但很多台灣電影人卻對這種自我審查習以為常。這一切並沒有令鄭有傑「同流合污」,反而讓他拍出更多本土、諷刺台灣社會實況的電影。
陳致豪也跟我們提起了這部紀錄片:「有時候控制到了最強烈時,是人自己去控制自己甚麼應該講 ,甚麼不應該講,政治是否不正確這件事情。」
他認為身處自由社會,大家不要因為心中的恐懼而自我噤聲:「如果在台灣這個自由空氣當中,你真話還沒辦法吐得出口,那真的是很糟糕喇。該講你還是要講。」
陳致豪說到做到,透過自己的設計專業發聲,大談那些「不能說」的主張。「我們如果有自由度可以談(政治),那我們就盡量談。這個跟我長期做(社會)運動所推動的方法是一樣。」
陳致豪所設計的台灣獨立和台灣國貼紙,可在全台多家咖啡店免費索取,反應熱烈。
* * *
預告:下一篇文章,我們邀請到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與我們用台灣框架分析香港社會政治現狀。他語重心長地勉勵香港人 —— 不用悲觀。
註:
1. 《立場新聞》記者曾去信「本土工作室」,對方回覆指其長時間不在港,未能接受訪問。「本土工作室」Facebook 專頁亦在2018年2月底貼出工作室停運公告。
2.「警總」即警備總部,在台灣戒嚴時期,「警總」專門負責處理政治犯,有不少台灣人無故被捕、被殺,形成白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