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in read

【藝術界入區議會・前言】你做藝術,搞咩政治?

A Decorative Image

「阿媽,點解你要去街度幫人量血壓?」

藝術家張嘉莉 12 歲的長女,知道她參選區議會後說出的一句話,讓她哭笑不得。好經典,好深刻,她認為這多少反映一般人對於區議會的想像。

或者,這印象也是你的吧?

區議會只是諮詢機構,缺乏實權,向來視作政黨培養「地區樁腳」、「明日之星」的平台。多年來,區議會候選人大多有政黨背景,所謂「獨立人士」不少都是商人、教師、社工。上屆 2015 年選舉,受雨傘運動啟發,不少專業人士挺身參選,區議員背景漸見多元。黃埔有醫生鄺葆賢,大坑也有藝術系畢業的講師楊雪盈。

翻查 2019 年區議會候選人資料,以申報職業計算,起碼有 11 人的工作與藝術文化直接相關,包括:插畫師 、設計師、攝影師、視藝導師、影片剪接師等等。連同廣告公司、多媒體製作公司、室內設計師的職業背景,文創相關的參選人可謂前所未有的多。

藝術家王天仁相信,時移勢易,愈來愈多香港人發現必須行動,走出來守護自己居住的地方。

「以往,我成長的時候,好多時都話:無用㗎啦,做好自己好過啦。 對於區議會,大家就會話:點會有人咁傻㗎,做生做死仲要被人鬧被人打。」

誠然,今屆區議會亦有不少資訊科技界別背景的人出來參選。藝術,並非唯一覺醒的行業。無論本業是甚麼,大家都漸漸願意作出更多承擔,即使「不懂」,但也嘗試「學習」走上政治的路。

「藝術嘅嘢我識條鐵!」藝術向來予人「離地」的刻板印象,藝術工作者參選引起的反差尤大。藝術和政治,看似遙遠的一對,兩者如何互相融合?當藝術界進入區議會之際,他們實踐的藝術又怎樣介入區議會? 

《立場新聞》專題【藝術界入區議會】,訪問四名參選區議會的藝術達人、政治素人,了解他們參選的原因,如何將自身文化背景融入選戰及其限制;另專訪擁有藝術背景的現任區議員楊雪盈,探討藝術工作者進入議會的經驗,理想和責任的掙扎。

文/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