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min read

【藝聚坪洲・2】市區繁囂避走離島  藝術街坊只求安居

A Decorative Image

落樓滿街商店食肆,半夜肚餓都可以醫肚;凌晨晚歸也不用擔心交通,總有通宵巴士送你回家。當你住慣市區,生活如此方便,何以想要搬入一個便利店都沒有、全靠渡輪出入的坪洲?

「好多時我哋搞到所謂好方便咁,其實可能係不必要嘅方便,反而令到好多人要付出好大嘅代價。」香港作曲家鄺展維(Charles)說。從事裝置藝術的葉啟俊也有同感。他正就是那個睡前覺得餓,落樓買宵夜的前深水埗居民。遷入坪洲之前,他曾到島上玩,覺得「嘩!乜都無嘅!店舖全都閂門,街又無人」,住下來之後卻反過來覺得,「其實需要嘅設施,例如:買餸、休憩等等,都已經齊曬」。

生活基本需要是甚麼?藝術家遷入坪洲放棄了方便,求甚麼?

A Decorative Image

坪洲碼頭附近的惠康,是島上唯一的連鎖店

市區太喧鬧 他們避走坪洲

Charles 搬入坪洲之前,與家人居於觀塘。當時,他日頭打工,晚上才到工作室進行創作,「做一陣嘢,又唔過得夜。無得沖涼,又無床瞓。 租個地方,但其實好日都入唔到去用」。 2015 年,工廈加租,他大感不值,「我覺得唔抵,於是諗不如直頭搬出來住」。他記起同年去過的坪洲,曾於「小島靜舍」一邊休假一邊創作。初到坪洲,他覺得與長洲、南丫島差不多,不過是又一個離島,但店舖非常在地,「除咗間惠康係市區連鎖嘢,其他都係 local business,仲有細個印象中舊區、離島嘅小店感覺。嗰時覺得幾得意」。市區搵盤不易,港島區一萬蚊只能租到無升降機的唐樓頂樓,或者劏房,他懷著好奇走入坪洲卻找到心水,不諱言是「因為價錢嘅原因,所以先搬嚟」。

如果說,Charles 是因為「小島靜舍」而來到坪洲,阿俊就應該是受到「陸日小店」影響。阿俊原本與家人同住於深水埗,近年多出國參與駐場計劃。直到兩年前回港定居,他便萌生搬出來自住的念頭,亦有意遷到較為清幽的鄉郊地區。他認識好幾個朋友都住在坪洲,其中「陸日小店」的東主更是熱心,久不久就送他島上樓盤資訊,「我又無乜心機睇樓,佢介紹我就去睇,最後睇中咗一個單位,於是就搬咗入嚟坪洲」。

A Decorative Image

葉啟俊在坪洲的第二個家

一不離二,接二連三。詩人羅樂敏(Louise)的經歷也類似。2015 年年初,她辭去全職工作,打算給自己一個假期。正好有朋友居於坪洲,對方家裡有空房間,住土瓜灣的她便搬到離島度假,笑言「想個人靜啲,慢落嚟。我自己覺得唔一定要走去外國,喺香港搵一個地方匿埋都一樣」。短住坪洲期間,她決定長居離島,又剛巧認識島上一名正要遷走的陶藝家,便承租了這個單位,開展三年多的坪洲生活。

藝術街坊愛悠閒 船程打開話匣

同一個圈子工作,同一個圈子生活,藝術家搵樓同一般人一樣——靠朋友介紹,好過靠經紀。加上,坪洲社區細小,正如阿俊所言「當我一搬入嚟坪洲,大家就會話你聽邊個邊個都係住坪洲, 一住落嚟,就好似有個即時連繫,好似已經 friend 咗咁。」

Friend 咗還 friend 咗,三人都異口同聲話好少約見面,但事實上不用約,他們自會撞到,而最易撞見的地方,首選出入中環的渡輪。船程雖然不長,只有半小時左右,但渡輪不像地鐵,沒有電視新聞直播。乘客可享片刻寧靜,船程無事可做,藝術島民通常都會打個招呼,自然交換一下近況,互相了解彼此的創作。大家可能份屬同行,之前可能聽過對方的名字,但未曾聊過天,卻因船程來來往往而增加了解。雖然如此,Charles 提到每個藝術家都有各自的創作理念方向,不是說同住坪洲就一定適合合作,「大家都做創作,知道呢啲嘢唔可以強求,要自然發展出嚟。」

A Decorative Image

Charles 幾乎每日出中環,半小時的船程成為他放鬆的時空

「係一種好『藝術街坊』嘅狀態。」Louise 說。藝術家聚居坪洲,他們是行家,也是街坊。周末時,他們都會在島上散步,或者去咖啡店坐坐,「撞到街坊,或者文藝朋友,咪傾吓偈囉。其實,大家住喺島最享受就係呢種生活」。Charles 同意,覺得「做咗街坊之後,係會多咗一種 bonding ,都係一份友誼。啱嘅時候可能會有啲嘢發生,但而家未有人 initiate。」街坊自有街坊的溝通方式,時機成熟時,合作自會發生。就算大家做藝術,他們也不必次次見面都要談創作,沒有工作需要的前題下隨便聊,是之為「藝術街坊」的氛圍。如此輕鬆,如此隨意,故 Louise 笑言「可能我哋咁樣講咗之後,大家爭住搬入去,咁又推貴租金喇」。

文/grace

(部分內容原刊於蘋果日報,此專題為增寫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