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聚坪洲・1】前言:坪洲,可能係全港 Artist 密度最高嘅地方
微風細雨出發去離島,島雖離岸不遠,半小時的船程,但風雨下倍覺顛簸。坪洲景點不多,就一個海灘,幾間廟宇。相對長洲、南丫島,坪洲名氣缺缺,如此低調、如此平凡,近年竟成為藝文界聚居的熱點。
坪洲東灣龍母廟
相約香港作曲家鄺展維(Charles)於東灣龍母廟,橫風橫雨之下,他撐着傘從容不迫地走來,剛好遇上另一隊人無懼風雨繼續拍攝——正是攝影師張志偉。二人寒暄幾句之後,Charles移步回到碼頭,在島上唯一咖啡店避雨。雨停了,他再帶路散步到與坪洲一橋相連的大利島,回程時遇上畫家馬琼珠帶着女兒在海濱遊樂場散步嬉戲。
香港作曲家鄺展維(Charles)在大利島
面積只有 0.99 平方公里的坪洲,住上十多個藝文界從業員,不定期旅居於此的更不計其數。百米之內就有一個文化人,密過便利店,總有一個喺左近。從東灣走到大利島,不過是二、三十分鐘的腳程,我們跟着Charles隨意出行已經遇上其中兩個,不禁令人驚嘆:坪洲,好可能係全香港artist密度最高嘅地方!
島上的文創小店 (圖片來源:陸日小店 Facebook)
你可能會問,坪洲憑甚麼吸引藝術家搬進去?他們住入坪洲之後又有甚麼搞作?同一個行業的人聚居理應容易多接觸,創作人之間互相啟發,甚至合力推出一些藝術項目。島上雖然有賣文創產品的「陸日小店」,有文青 café 的「好運來」,又有牛皮廠古蹟改建而成的「秘密花園」和「懷舊店」,還有開放藝術家短住的「小島靜舍」,但藝術氣氛沒有鋪天蓋地,將原來小島的寧靜淹沒。
坪洲碼頭附近又有 cafe (圖片來源:坪洲好運來咖啡店 Facebook)
牛皮廠古蹟改建而成的「秘密花園」和「懷舊店」
近年,多個鄉郊地區社群舉行藝術節,例如另一個文化人聚居的離島——長洲也辦過「踟躕私房」,聯合島上藝民推動藝遊長洲。反觀坪洲, 藝術家搬入遷出雖多,但平均人口都維持在十多個。以人力資源為計,它也大有條件以島之名做藝術活動,但為甚麼「坪洲藝術節」沒有發生?
《立場新聞》專題【藝聚坪洲】將以坪洲為例,訪問現居與曾居坪洲的創作人,了解他們搬入離島的原因,其創作與坪洲的關係,從而分析藝術家與所住社區互動的生態。
文/grace
(部分內容原刊於蘋果日報,此專題為增寫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