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發變局‧4】文學組吳美筠:藝發局是敵人嗎?
藝術發展局民選委員文學組主席吳美筠
「藝術 3+1」再戰 ADC。上月舉行的藝發局選舉,四名現任委員聯合名單、尋求連任。然而,新一屆的「3+1」與三年前的成員不盡相同。現任文學組主席吳美筠,表明「功成身退」,提名陳慧接棒繼任。
吳美筠是詩人,是老師,也是一名基督徒。走進她的辦公室,滿架文學書之餘,還擺放著十架。三年前拿著 1,385 人的支持,以第二高票的姿態當選文學組委員,她相信這是「神給我嘅工作」。開會超過 120 小時,審閱大約 3,000 頁文件,上任以來大小會議主要發言和相關資料,她都統統收錄在一支 USB 手指裡。「上帝畀我做嘅嘢,我一定要好落力去做。」
協調於業界與局方之間,吳美筠形容兩者關係一度惡劣,任內嘗試收窄雙方距離。三年過去,工作略有所成,她選擇功成身退,而非乘勝追擊,亦稱是神的決定,並吐出一句:「我不戀棧」。回望在藝發局的日子,她勸勉局方放下高高在上的官僚氣,同時亦問業界:「我哋又係咪一定要將藝發局視為敵人呢?」
醬缸又如何?
「藝發局是一個醬缸,你做咩要入個醬缸度?」2013 年,任職大學講師的吳美筠參選藝發局,有前輩這樣跟她說。
這種說法,吳美筠一點也不陌生。成為委員之前,她雖然沒有出任審批員,只申請過一次藝發局資助,但亦有感於業界與藝發局關係不良。過去,她曾經建議文學團體聯絡藝發局,擔當活動的「支持單位」幫忙宣傳。不料,對方竟說:「唔好搞!一放個 logo 落去就樣衰喇」。
吳美筠坦言,至今仍未能了解業界與局方交惡的起源,但早已聽聞局內行政混亂,作風官僚云云。業界雖然不滿,但又不屑走進醬缸。多年來藝發局委員多次在零競爭的情況下自動當選,叫曾經參與倡議民選藝發局的吳美筠「有種責任」。「既然佢係一個醬缸,點解我們唔去改變佢呢?」
亂局,不在非民選委員
入局的第一印象,吳美筠毫不猶豫地說出「亂局」二字。業界一直垢病,藝發局由政府直接委任的委員,較民選委員數目為多,質疑民意未能左右局方決策。然而,身為委員之一的她,卻看出另一番景象。
在吳美筠眼中,政府委任委員都是「識藝術嘅人」。其中一次關於「藝術家年獎」的討論,民選委員建議更新年獎形象,一名來自商界的非民選委員亦出言支持,提出印刷品風格須貼近時代潮流,叫吳美筠吐出一句:「原來佢哋同我哋通㗎喎。」
全體委員政治立場當然不盡一致,但吳美筠認為各人的藝術概念仍然可以溝通。她亦發現,大部分政府委任者只出席大會,少有參與處理實務的工作會議。部分人更是「掛個名」,極少露面,故她言:「佢哋(非民選委員)好難駕馭我哋,因為我哋先真係做嘢嗰班」。
藝術發展局民選委員文學組主席吳美筠
人事混亂,職員官僚氣重
挑戰既然不是來自非民選委員,亂局出自哪裡?
「亂局係,入到去無幾耐,CEO 話退休,支援組 director 又辭職。」吳美筠記得,藝發局行政總裁和支援組總監的招聘工作,分別用上八個月時間。局內職員又以行政主導,「佢哋嘅意識形態係以為我哋同以前嗰啲委員一樣,都只係嚟撈油水,成日帶我哋遊花園。」
多年來,文學資助小說、散文、新詩不分類,吳美筠主張以文體劃分,卻遭職員一口回絕:「不嬲都唔分」,支援委員會總監離職前更說「唔需要分」。吳美筠笑言,有時要用「老師嘅態度」向職員解釋,比較其他藝術範疇的做法,「視藝都有媒介嘅分類,文學係咪都要分?」
當吳美筠提出引入跨界文學節,舉行「文學串流」連結城內大小文學團體,游說時間更超過半年。她指,職員再次諸多推搪,推說圖書館已有文學節,跨界要諮詢局內其他藝術範疇主席,又沒有多餘資金等等。直至周蕙心去年就任行政總裁,局內決策加快,「文學串流」才成為「火速上馬」的項目。活動亦由原定 2016 年 3 月舉行,提早到 2015 年 10 月發生,成為一場為期半年的文學節。1
藝發局名聲臭
「文學串流」活動期延長,但藝發局文學組的資金不足以應付,吳美筠便邀請同期舉行活動的民間文學組織加盟。團體一旦決定加入「文學串流」,其活動將列於藝發局的宣傳品上;活動本身的文宣,亦須顯示「文學串流」的標誌,當中不涉及金錢資助。
雖然如此,作為藝發局文學組最大資助對象的《字花》不但未有參與其中,時任行政總監洪永起更批評,「文學串流」主次不明,形容民間團體「不過為『串流』提供內容充撐熱鬧氣氛。」
吳美筠如此感慨:「一方面,我叫局方唔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我哋係咪要一定將藝發局視為敵人呢?」
她認為,事件反映業界與局方的關係惡劣和互不信任,才會出現「借民間團體幫『文學串流』做宣傳」的誤會。她重申,沒有要求文學團體一定要將「文學串流」的標誌,顯示於藝發局支持活動的宣傳品上,又說:「俾個 logo 你,好似益咗你藝發局咁。你話你藝發局個名聲幾臭呢,臭得緊要!」
無意修補關係
吳美筠感嘆,香港文學界四分五裂,出名「立立亂」,「個個都以為自己的文學天咁高」。她強調自己願意接受批評,但部分說法漠視其工作辛酸,情況猶如「含辛茹苦湊緊個視我為仇人嘅人」。談到這裡,她一度哽咽,說那種批評帶來的挫折,比「睇咗一晚文件,第二日開會時仲要被職員帶我遊花園」更大。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吳美筠吐出《聖經》金句,並說雖然無法改變所有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感激沿路支持她的前輩。她尤其記得小思對展覽中詩歌裝置的欣賞,亦難忘蔡炎培鼓勵她「繼續為文學做事」。
儘管出現批評聲音,但「文學串流」結束後,坊間一些文學活動亦開始主動尋求藝發局擔當支持機構,吳美筠強調自己「無太大興趣去所謂修補關係」,但亦云「整個文學氣氛唔同咗,業界對藝發局推廣文學嘅睇法亦都唔同咗。」如果說,「文學串流」成功改善業界與局方的關係,「只係之前做得太差,忽視文學得太嚴重。」
藝術發展局民選委員文學組主席吳美筠
不戀棧,不連任
「得閒我就數吓我有幾多個零的突破。」吳美筠認為,過去三年工作成果量,已經「超越過去咁多屆嘅文學主席」。除了「文學串流」之外,她任內亦促成文學消費調查,並建議啟動香港文學人口的研究。
改革進度既是勢如破竹,何不乘勝追擊、再下一城?
「我覺得神唔想我選。」
如同三年前決定參選藝發局,吳美筠同樣祈禱問上帝,但競選連任的禱告「一直收不到回應」,不似上屆那般深受感召。加上,同為基督徒的陳慧表示願意承擔要職,二人分享過信仰領受之後,吳美筠便順理成章地提名對方參選。她說,委員工作固然辛苦,但辛苦不是退出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外界理解成,我因為好辛苦好忙,所以要休息吓,我都不太介意嘅。」
不少藝發局委員認為三年任期,第一年了解,第二年推動,第三年落實,所以要連任才見到成果。吳美筠認為,或許如此。「但我唔係要將成果攬係我自己身上嘅人。應該話,我不戀棧。」
--
[1]:立場新聞就吳美筠的質疑向藝發局查詢,就吳指藝發局職員曾對她回應文學形式「不嬲都唔分」和「唔需要分」,藝發局指局方已「聽取藝術界別主席意見」,並獲藝術支援委員會通過,自 2015 年度起「計劃資助」引入仔細分類。至於吳指藝發局以為委員「只係嚟撈油水」等,藝發局則未有直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