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min read

【藝發變局.3】電影新媒體組鮑藹倫:對藝發局並未完全失望

現任藝術發展局電影及新媒體主席鮑藹倫
現任藝術發展局電影及新媒體主席鮑藹倫

現任藝術發展局電影及新媒體主席鮑藹倫

「不打算連任了,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這個崗位。」現屆藝發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鮑藹倫,坐下來劈頭一句就如此乾脆。

2013 年,從事媒體藝術多年的鮑藹倫,取得 1,370 票加入藝發局成為民選議員。三年即將過去,她回想當初期望入局發聲,策動改變,如今只說:「入到去才知道,有好多運作上的限制,好多事情去到行動時,有些無力,甚至最終做不成。」

無力,源於制度架構的約束,叫民選委員發揮的力量有限。

鮑藹倫以委員會近月一場會議為例,全體議員投票決定立法會功能界別選舉上,藝發局的一票授予哪一名候選人。馬逢國與周博賢之間,二十七個委員投出來的結果,是支持馬逢國連任。

「十個民選委員加幾個游離派,雖說差不多佔委員會一半,但最終結果都是投給馬逢國。你就知道,我們仍然不是大多數聲音。」

然而,事隔半個月,日前公佈的「藝術 3+1 再戰 ADC」名單上,再次找到鮑藹倫的名字。她後來更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連任。從無力到再上路之間,她經歷了甚麼?

(圖片來源:藝術3+1再戰adc:鍾小梅、盧偉力、梅卓燕及鮑藹倫 facebook)
(圖片來源:藝術3+1再戰adc:鍾小梅、盧偉力、梅卓燕及鮑藹倫 facebook)

(圖片來源:藝術3+1再戰adc:鍾小梅、盧偉力、梅卓燕及鮑藹倫 facebook)

信任危機,溝通弱點

過去三年,藝發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可謂風波不斷。

2014 年的藝術發展獎未公佈結果之前,有評審小組成員向傳媒大爆,初審「從缺」結果遭總評審團否決。藝發局最終將獎項頒予林超賢,隨即被業界批評「內定」得獎人。鮑藹倫指當日爭議公開之際,獎項評審程序尚未完成。總評審團反映「想有一個得獎人」,發回評審小組再議之時,已被公開到各大媒體,「大家還在討論就突然間出曬街,是人為錯誤,也是溝通問題。溝通,又以信任最為關鍵。」

溝通和信任危機,數月前又再出現於電影及媒體藝術範疇。

今年五月,藝發局舉行的第五屆大型公共媒體藝術展「感頻共振」,有參展藝術組合在展覽開始之後,對作品提出有別當初的政治詮釋。原本 ICC 外牆上呼應黃家衛電影的《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60秒的朋友》,被演繹成倒數五十年不變的《倒數機 2016》。

(圖片來源:http://addoilteam.hk/countdown/)
(圖片來源:http://addoilteam.hk/countdown/)

(圖片來源:http://addoilteam.hk/countdown/)

該展覽是藝發局媒體藝術組主導的項目。作為該組主席,鮑藹倫成立評審小組揀選策展人。基於對策展人藝術決定的尊重,她沒有要求事前了解作品內容,亦不知道作品含有倒數環節。她起初還以為藝術家與策展人早已達成共識,經了解後才知道策展人和藝發局都不知情。

「這是委約作品。作品有所改變,或同期展出類似作品,藝術家都須要通知主辦單位。是次溝通問題在於,藝術家事前沒有通知,反映雙方信任已不存在。」

鮑藹倫承認,業界與藝發局之間存在溝通弱點,電影及媒體藝術組的問題尤其明顯。業界普遍認知的藝發局只是撥款機構,從業員若然找到其他資助,便會覺得「藝發局唔關自己事」。她明白業界期望藝發局能夠實踐多方面的支援,但入局之後她才發現原來「花錢是個大潮流」。

撥款主導,推動政策難

一心計劃入局倡導政策的鮑藹倫,卻形容委員角色實際上猶如策展人,只以策劃活動為主。她記得入局之初,局方曾舉行一場集思會 (brainstorming retreat),邀請成員提出項目建議,其後再逐項跟進,並以藝發局的資金推行。

就像過去一年,藝發局舉行多個將香港藝術家帶到海外的活動,便是回應部分委員增加海外交流機會的訴求。然而,鮑藹倫對項目資助的運作模式有所保留,「效果可能跟民間主導的計劃成效差不多,長遠來說是散錢多過培養本地人才。」站在委員的位置,她認為局方應發揮更大作用,承擔更多長遠規劃,「無理由我入去幫藝發局花錢的吧?」

說到政策層面工作,鮑藹倫不禁再次吐出「無力」二字。任內,她和其他幾個民選委員,曾經幾次提出要求檢討工廈政策,了解目前工廈使用情況。局方表示「可以跟進」,又提出可以約見體育、文化、演藝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或者與民政事務局官員會面。只是談到最後,鮑藹倫發現主動權仍然在於民政事務署有多願意承擔談判工作。民政局無人向消防署等部門反映,工廈藝術工作者的問題就不會得到解決。

「藝發局不是政府部門,我們直接去找消防處,對方不會理會;藝發局大會雖然有民政署代表參與,但不代表他們就會有行動。所以都幾無力。」

未至於完全失望

雖然如此,鮑藹倫認為三年任期並非一事無成,改革若不涉及其他部門,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影響甚大的其中一項,便是藝發局選舉的選民資格。鮑藹倫上任之初,連同其他改革派委員提出檢討,促使局方向民政事務局提出修訂選舉條例的建議書,並最終獲得立法會通過。條例修訂之後,大專修讀藝術範疇的畢業生亦可登記成為「個人藝術工作者」,開闊選民基礎,增加民間參與。

去年藝術發展獎風波之後,藝發局亦作出檢討並修訂制度。今屆評審小組將加入局方代表主持會議討論,成員亦盡量避免來自相類背景,讓評審結果更具代表性。鮑藹倫坦言:

「藝發局總算願意改善,尚算透明,仍然『肯郁』。這幾點我是欣賞的,所以我未對藝發局完全失望。」

部分新計劃建議改動牽涉的範圍較大,鮑藹倫透露準備工作已開展,但業界暫時未能看見成效。就像她建議局方主導舉行放映會,鼓勵多元創作,開闊小眾題材。藝發局雖然目前沒有自己的影院,但籌劃中的永久辦事處,將設有放映空間,實踐藝發局自家院線。她笑言:「其實開咗好多個頭,不過都未收尾。」

鮑藹倫自動當選連任
(圖片來源:藝術3+1再戰adc 競選網頁)
鮑藹倫自動當選連任 (圖片來源:藝術3+1再戰adc 競選網頁)

鮑藹倫自動當選連任
(圖片來源:藝術3+1再戰adc 競選網頁)

守住藝發局的橋頭堡

未竟之路在前,鮑藹倫坦言委員促成改革不易,但又擔心放棄連任,可能進一步邊緣化媒體藝術,席位由親建制人士乘虛而入。

藝發局每年投放藝術活動的資助約有六千萬,鮑藹倫認同金額並不龐大,但部分委員傾向「益自己人」,情況令人憂慮。民選十席如果守不住,大會盡是「益自己人」思維的委員,「藝發局的資源就由藍絲團體盡攬,到時其他人就要食自己」。

提名期結束兩周前,早前參選立法會功能界別的周博賢宣佈轉戰藝發局委員,期望建立民間主導的藝發局。身為現任委員,鮑藹倫相信改革派人愈多,藝發局能夠促成改變的機會愈大。與此同時,不少業界朋友致電給她,提起現屆改革派的種種工作,並表示「見到力量,希望唔會散咗」。她坦言無力感沒有完全消失,但工作獲得認可,令她覺得改革路並不孤單。

「既然有那麼多人一起作戰,我還是可以再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