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min read

【藝發局選戰・3】爭取連任的李俊亮:溝通方法多,資源不只是資金

A Decorative Image

三年前,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的李俊亮(Indy)挑戰同門「大師兄」黃秋生,以四百多票之差成為藝發局(ADC)戲劇範疇的民選委員。三年後,他爭取連任,同樣面對同門挑戰,而且對手有兩個人。這名現任委員勝算有幾大? 或者,我們先看看提名人數:1 號候選人冼振東 19 人,2 號候選人張珮華 20 人,3 號候選人李俊亮 64 人—— 李俊亮獲得最多業界人士提名的一個。

當然,提名人數多,不等於獲選機會大。

Indy 認為,比較雖然難免,但推選不只是「揀一個人」,更珍惜選前的業界討論,怎樣共同構思出新方向,有利彼此持續發展。他曾與張珮華「打過招呼」,又希望可以約到冼振東見面交流,形容三人之間應是「良性競爭」。多人挑戰,是否代表多人不滿?Indy  認為戲劇範疇候選人多,證明業界要求好高,「都好想去再做好啲件事」。 問及信心和勝算,他則說:「你有信心才會去選,但信心,不代表會贏。我這個願景可以同其他人 share 到,業界都會 buy,這才重要。」

那麼,Indy 的願景是甚麼?

A Decorative Image

藝發局戲劇範疇民選代表李俊亮(Indy)

「反送中」危機大 必須捍衛藝術自由

訪問當日,Indy 一坐下來,便主動提起「反送中」和推動「藝術自由約章」的工作。他直指《逃犯條例》修訂為創作帶來的威脅。他擔心,正正經經出本書、做一個演出都有機會觸及一些創作人不知道的紅線。是故,「反送中」運動以來,他與其他「跨界連線」聯盟成員,多次以藝發局委員身份發起聯署,呼籲政府及社會各界關注。相對於場地、資源運用分配,他更關注藝術自由,形容創作自由是「anytime 都要講,anytime 都會提出」的議題。

正如另一候選人張珮華提及過的「藝術自由約章」,Indy 解釋自上年年底,與藝團接觸了解並帶回局中討論。他表示,大部分藝團目前未必直接面對打正旗號的「政治審查」,但施壓方會提出其他理由作為阻撓。作為委員,他的工作是將業界的經歷,整理成文件議程, 再向局方進行游說。他又指,與其他聯盟成員在「不同場合提出過」,今年初的大會亦有討論過,並已初步回應發起的藝團。

A Decorative Image

晚上 8 點,人鏈漸漸成形,其後參與街頭畫畫的市民與畫作一同融入「香港之路」。

「藝術自由約章」尚未出台,但香港局勢急速惡化,Indy 感嘆「希望發起人理解 ADC 的位置」。「約章」旨在保障業界,固然有其重要性,甚至變得更為迫切。然而,理念如何執行,必須考慮實際操作,而他認為諸多執行細則需要進一步研究。就像關於約束力方面,局內曾討論是否有需要委約民間組織監察,再每年向局方匯報情況。他承認,政治環境變得複雜,需要視乎局勢發展再作推進。他重申,約章需要 「要一步一步去做」,方可取得成果,強調「不等於回應咗就不再討論」,但坦言未有具體的游說工作時間表,「我們作為民選代表,呢項工作係『走唔甩』嘅」。

溝通方法多 了解局方運作助促成果

「一步一步嚟」,乍聽下去頗為「建制味濃」,但藝發局本是一個受政府撥款的機構,自然是建制的一部分,藝術家變成委員也是進入建制之舉。過去兩年多的任期,Indy 體驗最深刻的大概是他常常掛在口掛的「溝通方法」。「約章」尚在醞釀,他先分享爭取場地的經驗。地政總署以「土地用途」之名,巡查工廈藝術家,業界難有安穩場地作長遠規劃。問題持續近十年,幾乎每次藝發局推選都會成為候選人的政綱。為了建立一個獨立演出場地的終極目標,他早前與其他委員拜訪條例規劃專家,與政府相關部門會面。任內,三個藝發局管理的藝術空間開幕啟用,他認為其中一個成事關鍵是要懂得配合政府政策的時機。

2017 年,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首份施政提出「青年共享空間」計劃,某程度上吻合業界對於場地的訴求。因此,藝發局成功在此計劃中,與商業機構合作,成立兩個「ADC 藝術空間」,讓藝團以較優惠的租金進駐。又如,政府廢校空間閒置多時,藝發局爭取活化為藝術中心。自 2014 年,局方與政府協商以來,前身為大埔官立中學的場地改建為「大埔藝術中心」,今年十月終於開幕啟用。Indy 認為,類似項目提出新方向,讓政府、商界、民間知道開拓空間的不同可能。

A Decorative Image

大埔藝術中心

「爭取資源成日都會講,但用咩方法呢?在會上,咬牙切齒吠叫,拍曬枱嗎?」Indy 坦言,十個藝術範疇十個民選委,讓藝發局擁有一定程度的民意授權,但不得不承認委任委員仍然是主流。藝發局大會共有 24 名委員,加上 3 名政府部分代表。委任委員是大多數,而且各有專業背景。Indy 形容,委員成分比例雖然並不理想,亦一直爭取增加民選代表性,但未能達成制度改革之前,又要推出回應業界需要的「利民措施」,民選委員必須大量游說,爭取委任委員的信任和支持。

「私底下,我哋成日都傾偈㗎。約吓食飯,等大家理解多啲,指出我們的難處,讓他們多了解我們的生態環境,交換吓看法。溝通有好多方法,約所有人開會是一種,私下約都係一種。」

資源不只是資金 海外連結須加強

溝通有好多方法。對於 Indy 來說,資源都有好多種。

具體撥款之餘,Indy 認為空間也是一種資源。「考慮到 sustainability,空間是重要的因素。」他指出,建立新的藝術空間,不但提供場地,更有助建立觀眾群。以大埔藝術中心為例,21 個藝團進駐,他相信有節目就會有觀眾人流,長遠可以建立聚腳點和藝術氛圍。有了固定的場地,藝團又可以考慮進行長期而非一次性的社區項目。

紮根本土的空間以外,Indy 認為連結海外的國際視野同樣重要,並且與可持續性同樣有關。以綠葉劇團的《孤兒》和鄧樹榮戲劇工作室的《馬克白》為例,他認為一個紮實製作可以不斷重演,而且不限於香港,「他們都在海外有些成績,反過來在港也有助建立一些品牌」。近年,藝發局曾將本地藝術帶到海外演展,但 Indy 認為可以進一步開拓較長期的駐留計劃(residency),讓香港藝團可以到海外、海外藝團又來港交流一段時間,互相學習刺激新思考。

A Decorative Image

綠葉劇團早前到美國三藩市交流 (圖片來源:綠葉劇團 Facebook)

重視海外連結的同時,Indy 強調「不等於我不關注在香港本地工作的情況,但除此以外會否諗多一步? 」他表示,業界仍有討論「錢不夠分」的問題,但資源得以有效分配,同樣可以達致增加資源的效果。就像張珮華政綱提出的「HK THEATRE LIVE」,Indy 也知道藝團手頭有片,只欠發佈渠道。業界有平台需要內容,而藝團有的是內容,他曾與電影院、電視台洽談,惟至今未有具體成果,但會保持接聯絡繼續推進,「講有錢收就跳咗好大步,但起碼有 exposure,增加了接觸面」。

爭取連任,Indy 當然希望深化成果,而且本屆經有助驗了解局內情況和運作,並已建立一定的默契和合作模式,「有啲嘢我哋而家做咗一個階段,做完呢個階段有些形式和方法我哋掌握到了,希望可以俾我哋 step forward 再做」。然而,問及實踐政綱的優次安排,他卻未有定案,僅稱要再了解業界訴求才能判斷。唯有一項,他認為是永恆的 top of the list,便是「自由」,「anytime 都要講,anytime 都會提出,而且需要不斷監察。我覺得這不只是藝發局的工作,也需要業界各人一起去守」。

(本專題完)

文/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