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歌.4】五台以外另籌辦頒獎禮 Tone Music 團隊:非為對立,各類音樂都值得被認識
每年年尾,又是音樂頒獎禮如火如荼拉票、報榜的季節,尤其商台的叱咤樂壇頒獎禮向來是樂圈盛事,投票近日展開,樂迷紛紛在網上表態、動員。然而,一片灸熱氣氛中,在主流媒體以外,由獨立音樂圈構思、牽線的全新頒獎禮亦正在醞釀。
時間回到今年九月時,九展有一場 Tone Music Festival 2021《未來音樂祭》,line up 名單多達 28 個音樂單位,各種曲風包羅萬有,喜歡聽 pop 的有岑寧兒、黃妍,喜歡 Metal 的有逆流、Instinct of Sight,hit 歌有〈係咁先啦〉,bedroom artist 有 Room307 … 加上各組不同 crossover(如王菀之 X JB),掀起樂迷撲飛熱。當日三千座位爆滿,場面盛大熱鬧。
主辦方 Tone Music 是成立不足兩年的本地音樂平台,核心成員都是原本已活躍於本地獨立音樂圈的單位,包括已結業的音樂場地 TTN(This Town Needs)主理人阿和、音樂平台 OC2S 創辦人阿正、觸 Studio 創辦人阿華、重型樂隊 Maniac 主音 Jason 和唱片製作公司 Daymaker Creatives 負責人 Alex。
這場香港音樂圈「大晒冷」,就是用來預告團隊正籌辦的音樂頒獎禮「Tone 音樂大獎」。一改現有頒獎禮側重流行曲,和比拼歌手人氣、唱片銷量等取向,成員解釋,想藉新的頒獎禮推廣更多本地小眾類型音樂,同時做到打破主流、非主流間的界線,「搲成個產業嘅人一齊玩」。
未來音樂祭(圖片來源:TONE MUSIC TV)
他們強調,無意與現時頒獎禮對立,「台灣有金曲獎、金音獎,如跟曲風分,香港音樂人有好多較小眾的作品,主流音樂兼顧不到,或者 mass audience 無機會認識。我們不是說主流音樂不好,不是製造對立,而是如何有多些渠道,多一把尺,讓更多人認識不同的音樂表演形式。」
* * *
疫境中覓出路
Tone 幾個成員之所以走在一起,源於 2019 年 6 月 TTN 原定在九展,為日本樂隊 Suchmos 辦騷,但對方臨時因有成員入院取消來港。眼看演出要退票蝕錢,阿和(許仲和)發愁隊啤之際,獨立音樂圈發起有如「鄧寇克」的行動,在不足 24 小時內將之急變為本地騷《Show Must Go on》,徵集十組表演者「頂場」,包括 Serrini、話梅鹿等,成為樂圈佳話。幾個主力幫手的朋友亦一拍即合,就成了後來 Tone 的核心成員。
捱過社運,又到疫情,實體音樂表演不斷被改期、取消,令本已勉力維生的音樂產業雪上加霜。「每一個台前幕後,大家都停晒工」,Jason 呷一口紙包茶憶述當時的慘淡景況,Alex 接話道,「橫掂都冇工開,咁做啲咩啫,咪做自己最想做嘅嘢。」最想做的,不外乎搞騷,實體辦不成就轉投網上,這班曾幫 TTN 救場的戰友重新聚頭,嘗試用收費網上表演形式,辦了第一場由日到夜的音樂節「Tone 1」,演出者包括較為大眾熟知的 RubberBand、Jan Curious,也有獨立的 Matt Force、Life Was All Silence 等。效果出奇地令人鼓舞,各網上平台觀看人數共約 4100 人,夠坐滿九展 Star Hall。
曾幫阿和「救場」的戰友,疫情下聚首組成 Tone Music,開始辦線上音樂會。(@zukstudio)
踏出了第一步,這個團隊像收不住油的列車。每星期,他們聚頭開會,開罐手工啤講接下來的企劃、交流各自對音樂產業的想法,自自然然又有了 Tone 2,表演單位數目由第一次的 9 個單位增至 11 個,包括來自主流唱片公司的陳蕾、新人 Tyson Yoshi、III iris liu、結他手 Jason Kui 等等。
「無乜 planning 㗎我哋,做完一件事就傾『咁跟住點吖?』就係咁,會諗有啲咩係想做。」阿正(陳爾正)語氣很輕鬆。如何在有限條件下爭取空間,一直是獨立音樂圈中人的生存哲學,就如他自己,過去是音樂活動推廣員(promotor),疫情之下辦不了實體活動,就乘機轉型發展音樂平台 OC2S,改以媒體推廣音樂文化。
Tone Music 團隊成員,兼音樂平台 OC2S 創辦人阿正(陳爾正)。
「我哋可唔可以搞個 award?」
就在這既隨意又認真的合作中,有一次聚首,又是一場「搞啲咩好」的例牌討論,Jason 突然問了這一句。
會有這疑問,與他樂隊主音的身份不無關係,一直以來,本地頒獎禮會把樂隊歸類為「組合」,即是重型樂隊會與唱跳男團同組比拼,無論甚麼曲風的演繹者,最後都只會分男、女和組合,鬥銷量、鬥人氣,卻鮮有對音樂本身有所評比。創作人獎會與歌曲獎分開,樂隊最重視的 live performance 相關獎項,本地頒獎禮上都沒有,他覺得不應該是這樣。
Tone Music 團隊成員、重型樂隊 Maniac 主音 Jason。
「這不是今時今日才發生,大家都好多疑問,但無人行動,既然有這想法,就做一個我哋認為啱嘅事情,一個頒獎禮應該是怎樣。」
Jason 提出後,才知道成員心中都有類似想法。例如前後辦過音樂場地 Hidden Agenda 和 TTN 的阿和,形容洽選外地樂隊來港演出時,都會以音樂獎項為標準,「大家會揀落日飛車、草東、Leo 王,喺 award 度有料到嗰啲。」曾擔任樂隊雞蛋蒸肉餅經理人的 Alex 也認同,他帶團參加台灣金曲、金音獎,都感受到頒獎禮對音樂產業的指標性意義,較小眾的音樂類型更容易受到關注,「會睇住頒獎禮有咩新嘢、正嘢,某程度上形成了文化輸出,點解香港唔可以 reverse 做呢件事呢?」
Tone Music 團隊成員,前音樂場地 Hidden Agenda 和 This Town Needs 主理人阿和(許仲和)。
台灣不止小眾音樂,亦有個人風格強烈的歌手,例如女貌男身的持修、老王等,都在 金曲、金音頒獎禮中獲得表揚、認可。「但香港無㗎嘛,來來去去,衰啲講句,今年叱咤一定係 Mirror、林家謙、Serrini,大家都估 X 到係邊個攞。」阿和灌一口啤酒冷不防道,「成日話香港影響唔到外面嘅世界,好明顯其實係我哋唔做咋嘛,咁我哋咪做。」
團隊成員很快就拍板,決定要做一個大家心目中理想的樂壇頒獎禮,也因為這樣今年辦了《未來音樂祭》,一來滿足大家搞實體騷的願望,二來為頒獎禮預熱,「晒下冷」。
Tone Music《未來音樂祭》,樂迷情緒高漲。(Tonemusictv IG)
構思中的音樂大獎分七大曲風,包括本地主流頒獎禮少見的純音樂、金屬、民謠等,Jason 說最想更多人認識本地的類型音樂,從而擴闊樂迷口味,「任何類型嘅音樂,都值得畀任何 mass audience 去認識。我哋希望呢個音樂大獎的其中一個目的,係做完呢件事,可能多啲人認識,亦都可以輸出香港文化。」
「我哋冇分主流、indie」
由他們設計、籌備的「Tone 音樂大獎」如今已具雛形,表演者須有參與曲或詞創作,發行之後提交到網站,樂迷可到網頁投票。Tone 成員解釋,團隊只會擔任執委,不會參與歌曲評審,評審團則分為人數均等的專業評審、大學評審、會員評審,其中專業評審會避免是與歌曲有關的曲詞人和監製,而是由不同的音樂策展人、各音樂平台和音樂節代表擔任;獎項會分為歌曲排行榜、音樂類型獎項及由八間大專院校學生投選的「UNISON 聯頒大獎」等,第一季結果日前亦已出爐。
「任何曲風,都唔應該畀主流、非主流框住、綁住,大家做音樂做創作嘅,就可以上嚟我哋(頒獎禮)個平台。」
不過,獨立音樂圈出身的他們,要實現把本地音樂共冶一爐的想像,似乎仍有難題要面對,一方面部分獨立音樂人對主流音樂圈有抗拒,另一方面他們也要說服大唱片公司合作,華納、寰亞、環球、Sony 之類。雖然 9 月的《未來音樂祭》陣容已有大唱片公司旗下歌手,如 Gareth.T、王菀之、黃妍,不過第一季度季選結果出爐,卻仍是以獨立音樂為主,大唱片公司旗下歌曲幾乎全沒蹤影,連報榜主持阿水(Jan Curious)都在直播中承認,仍在與不同唱片公司處理一些「溝通上的問題」,「希望可以快啲順利進行完,就會有更多歌手、創作人派歌來這裡,真正做到集匯香港音樂的流行榜。」
他同時亦提到,網上音樂平台「只係想行前多少少」,把一些因不同規限而不能在電台、電視台播出的音樂介紹給樂迷。
歌手 Jan Curious 日前為Tone 音樂祭任主持,近日亦為 Tone 報榜。(@tonemusictv)
過去本地頒獎禮由各電台、電視台舉辦,利益關係千絲萬縷,除了歌曲要計算在這些主流媒體的播放量,「買獎」、「分獎」之說亦時有耳聞,要設立絕對公平公正的評獎機制並不容易。成員都說,頒獎禮「呢壇嘢」就是想「搲成個產業嘅人一齊玩」,無論是唱片公司,或是地下、獨立創作人,都不免要花工夫解釋頒獎禮機制、流程、年度計劃等,才可讓更多人有信心參與。
在他們看來,主流音樂、獨立音樂早已不是壁壘分明的楚河漢界,一切只關乎溝通、信任,以及選擇,「唔好一諗就覺得我哋有條界,呢邊係主流,呢邊係 indie,我覺得係冇分呢條界。我有個 show 出咗來,我哋講咗會有個咁嘅 awards,我哋去 invite 啲公司,問會唔會有 artist 想 participate,從來都係 options。」阿正又補充,「相信去到尾我哋要做一場 show 講緊香港音樂嘅時候,大家都會肯 participate。」
音樂作為情緒出口
近年樂迷都感到,香港樂壇愈來愈熱鬧。自從疫情緩和後,尤其下半年開始,幾乎每個月在不同場地都有音樂演出。Tone 成員也認同,本地音樂迎來一股新浪潮,變得愈來愈百花齊放。早在去年初 TTN 結束時,阿和已隱隱有這感覺,其時場地在捱過一年多社運加疫情後,經營狀況有開始好轉,「見到多 show 返緊來」,無奈政府實施禁令,加上預見外國樂隊來港將愈來愈困難,最終令 TTN 要結業,「冇收入係因為 cut 晒啲 show,唔係我哋想收檔。」
Tone Music 團隊成員、唱片製作公司 Daymaker Creatives 負責人 Alex。
「樂壇已死」的討論持續多年,Tone 今年年頭甚至有份製作由小克、王雙駿、吳林峰牽頭的〈樂壇已死〉MV。可幸的是樂壇往後不但沒死,甚至迎來復興,他們也得以趁此時機,醞釀新的頒獎禮。
對於這個轉變,成員都不認為有單一原因可解釋。首先是音樂產業過去多年累積的問題,例如被主流媒體壟斷、偏向單一類型音樂,在去年疫情影響下,當整個產業像突然被按下「暫停」按鈕,令大家不得不思考新路向,「好多嘢不嬲都醞釀緊,係啱呢個 timing,咪乘住個浪一齊來。」
加上疫情改變生活模式,據阿和觀察,過去本地商業機構搞活動,不太會投放資源在本地獨立樂隊身上,去年開始卻突然大增,笑指是因為「有錢冇埞洗」,「呢一年冇外國 artist,大家咪好似谷晒啲資源落去本地 indie。」樂迷也因此留意多了本土音樂。另外,聽眾開始更多在社交媒體自主選擇喜歡的音樂,而不只限於主流媒體,令不少獨立音樂人受到關注,主流、獨立界線愈來愈模糊。
Tone Music 團隊成員、觸 Studio 創辦人阿華。
「我會覺得係因為 2019 年大家都好唔開心,」阿華想了一會後開口,「2020 年大家冇機會,令自己個負面能量抒發,或者搵到個出口,2021 年放寬啲喇,或者大家個狀態好返啲,就一嘢將啲無論正能量同負能量,都發放晒出嚟。」Alex 也認同,本土大勢出現,可能是有些人經過 2019 年「好多嘢發生咗之後,好需要音樂作為 healing tool,去幫佢或者陪佢走過某啲日子。」
阿正補充道,這兩年香港社會發生的事,改變了大家的價值觀和行為,「會睇多啲諗多啲,無論做事和消費,無論牽涉價值觀或是情感。即係,我買張飛,『我 support 本地音樂』,呢個係好美麗㗎嘛。」
文/丁喬
攝/Fred 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