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歌.1】前言:香港在破,香港流行音樂在立
2021 無疑是香港大變之年。有說這是「變革」、「整治」、「改造」、「完善」,但更多人心中的形容詞是「崩壞」、「毀滅」、「瓦解」。
這體現於每個範疇,體現於每個專業,體現於每個香港人,如你和我的每日生活、每口呼吸。
在一片廢墟之中,唯獨一個範疇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說的是香港流行文化,前所未有地備受注目,甚至(意外地)盛載無數大眾的情緒、能量。
例子多不勝數。單是近日商台叱咤展開投票,歌迷表態之踴躍,以至粉絲動員的力量,便遠超以往想像。有人甚至很自然地聯想起,香港選舉制度被「完善」前的情景。
整個浪潮裡,最矚目的當然是 MIRROR。許多人因此得出一個簡單結論:MIRROR 爆紅,所以多咗人聽歌,留意香港樂壇 — 這個說法有它的道理,但中間的脈絡、細節,值得仔細研究,方能呈現一個更複雜的香港現象。
因為這個專題,近日跟不少樂迷促膝詳談(中間夾雜不少肉緊歌聲),對於 2021 年香港樂壇突然受關注的現象,有一些新發現:
一、這一年,確有很多香港人擱下 K-Pop、歐美流行,重新接觸香港歌手的作品;切入點通常是大型樂壇頒獎禮,如年初的叱咤,4 月的 Chill Club 頒獎禮
二、他們當中不少是因 MIRROR 而重新注視香港流行音樂,但視線卻沒有停留在單一偶像身上,而是開始聽林家謙、Serrini、RubberBand、岑寧兒、MC、曾比特…(下刪一百個名字)
三、單純聽歌以外,許多人開始對作品背後的故事感興趣
四、他們不止凝視主流歌手,有些樂迷漸漸留意更多以往被視為非主流的歌手、組合、Band。演唱會、live show 較以往興旺
如果願意了解,這個現象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為繁複,也更為有趣。
《立場新聞》最新專題「至少有歌」,嘗試透過填詞人、歌曲監製、演唱會搞手、歌手、樂迷等樂壇不同崗位人物的訪問,扼要記錄及呈現出 2021 年香港其中一個最特別(可能亦是最不令人壓抑)的現象。
受訪者都是在浪潮裡的人。但假如將眼界放開一點,你就會發現,他們身處的浪潮,其實在真切地反映,香港人今年的情緒、慾望,以至生存狀態。
今年 9 月,擅長做 Music Show 的前 903 DJ Colin 告別電台,我們跟他做了一次專訪。以前他的節目《廣東爆谷》有句簡介,「只要有廣東歌,就不會有世界末日!」,訪問中我們問他現在如何看待這一句,Colin 苦笑,說想將之改成:「當有世界末日,我仍然聽緊廣東歌。」
世界末日,至少有歌。這就是 2021 年的香港。
文/阿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