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in read

《自然》:如 1987 年無禁損臭氧層化合物 現全球氣溫比前工業時代高 2.5°C

A Decorative Image

最新刊於《自然》的研究指,如無《蒙特利爾議定書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逐步淘汰 CFC (Chlorofluorocarbons, 氟氯烴 ) 等多種破壞地球臭氧的化合物,現今的氣候危機可能更為嚴重。

離地球 10-30 公里的大氣平流層中有一層薄薄的臭氧 (O3),稱為臭氧層,將太陽散發出的致癌紫外線 (UV) 吸收,可以保護人類和農作物免受 UV 的傷害,自 1985 年科學家發現南極上空臭氧層穿洞,各國已相當擔憂。各國於 1987 年簽訂《蒙特利爾議定書》逐步淘汰 CFC 及相關化合物,避免其繼續破壞地球臭氧層。同時這些化合物亦是溫室氣體,引起更嚴重的全球暖化。已故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Kofi Annan) 曾指《蒙特利爾議定書》「可能是最成功的國際協議」。

是次團隊指,如無《蒙特利爾議定書》地球及植物將曝露在更多的太陽紫外線 (UV) 輻射下;持續和增加使用 CFC 導致全球氣溫額外上升 0.5–1°C ,比前工業時代高 2.5°C  ;而全球臭氧層也會在 2040 年代開始崩塌,到 2100 年熱帶地區上空的臭氧層會變薄 60% 。

團隊指,其中一部份是由 CFC 直接造成,因為 CFC 也是強效溫室氣體,同時對臭氧層造成的破壞也會向大氣層釋出額外的二氧化碳,而這類溫室氣體目前被封存在植物之中。

領導研究的蘭卡斯特大學大氣及氣候科學家 Paul Young 解釋,在過去的實驗中,人類讓植物曝露在高水平的紫外線下,令它們變得發育非常遲緩,也不能吸收太多的碳。

團隊估計,如無《蒙特利爾議定書》森林、其他植被和土壤中儲存的碳會減少 5,800 億噸,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也會額外增加 165–215ppm (百萬分之 165–215) ,對比現時實際約  420ppm 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多 4–5 成。

不過, Young 指出要達成類似的國際協議作出集體行動可能更具挑戰性。因為即使人類聽到科學界的聲音,至今仍無類似規模的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來源:
BBC, CFC ban bought us time to fight climate change, say scientists, 18 August 2021

報告:
Young, P.J., Harper, A.B., Huntingford, C. & et al. (2021). The Montreal Protocol protects the terrestrial carbon sink. Nature 596, 384–388. doi: 10.1038/s41586-021-03737-3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