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min read

【素人之戰.5】典型中產屋苑杏花邨 山竹蹂躪下如何萌發社區力量?

A Decorative Image

拜強颱風「山竹」所賜,位於港島東的私人屋苑杏花邨,再次於媒體和大眾眼前連連曝光。

數米高的海浪、被強風吹至折斷的街燈、一地的泥濘和海洋垃圾、淹浸至沒頂的地庫停車場、多座大廈停水停電…… 就算不是屋苑居民,透過觀看屏幕上的片段和報道,也彷彿親歷其境,幕幕觸目驚心。

不過山竹為杏花邨帶來的不止如此。正當颱風在窗外猛烈地吹,在一個鏡頭捕捉不到的 facebook 群組裡面,有些微小的事情正在悄悄地發生。

A Decorative Image

2018 年 9 月 16 日,強颱風「山竹」引發海水湧入港島近岸屋苑杏花邨,屋苑內如同澤國,現場更可見海水將大量垃圾沖至岸上。

十級颱風吹襲下,杏花邨有數座大廈在風災中停水停電。街坊束手無策,管理處又無法一下子幾百戶的查詢,「group友」於是紛紛在群組裡交換情報,哪一座斷水斷電,哪一座的升降機已浸壞,哪裡有水務署的設施可以取食水…..

這些本來在線上的情報交換,在翌日早晨更挪移到線下 — 有人在網上呼籲街坊,不如大家一起去撿垃圾,幫輕一下清潔工人吧。結果竟然一呼百應,停課的、停工的、退休的,這些本來互不相識的人,翌日就踢踢踏踏地聚集,有人帶著鏟子、有人自備勞工手套,齊齊清理被海浪沖上岸的發泡膠垃圾。

這個不公開的地區 facebook 群組名為「杏花邨人杏花邨事」,成員大約有 1600 人,其發起和管理人是周詠儀(Janis),杏花邨一個「媽媽級」街坊。她所住那座今次不敵山竹威力,停水停電,升降機停止運作。風暴吹襲當晚,她顧著整理好群組上的不同資訊,又跟管理處與政府當局溝通,只能短睡數小時,翌日早上又要捱十幾層樓梯,統籌執垃圾的事情。

「因為我自己都係苦主啊!」Janis 苦笑,「所以我梗係 chur 佢啦! 」

A Decorative Image

杏花邨是一個典型中產區,人口約 2 萬人,屋苑內全部住宅、店鋪、食肆均由港鐵公司擁有及管理。邨內一年一度的中秋晚會,由港鐵屬下的管理處籌辦;興趣班、休閒活動等則由俱樂部提供。居民間自發籌辦、由下而上的社區活動,多年來少之又少。

Janis 最初開這個 facebook 群組,也只是想為居民提供一個交換情報的平台,像是新開的食肆好不好吃啊 — 那些「飲飲食食」的瑣事。

偶爾也有居民會在群組內分享一些區內靚相,或者閒聊一番。

又有誰想到,一場由山竹帶來的風暴,卻反映一股漸由線上移師至線下社區力量,正在杏花邨蠢蠢欲動?

*             *             *

全身投入社區的家庭主婦

Janis 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但又不止是一個家庭主婦。平日,她會用照顧家庭以外的時間來關注社區事,2015 年甚至曾參與區議會選舉。在杏花邨出選的她,當時就常帶著兒子,開一張小摺枱,手執一疊設計簡單的單張,擺街站宣傳。那一役,Janis 最終不敵尋求連任的工聯會何毅淦,以逾 1600 票之差落敗。

她坦言,雖然從 2014 年左右開始經營「杏花邨人杏花邨事」facebook 群組,及另一個用來換物的「杏花市集」群組,但倒也沒有什麼實際組織可言。這幾年曾搞過的捐贈月餅活動、骨灰龕議題等,也是斷斷續續的。想不到卻是一場風災,把那原本已被都市空間切割的鄰里關係,重新連結起來。

A Decorative Image

圖:周詠儀 Janis Chow

「雖然話依家現代社會,好多時左鄰右里都不相識,但其實杏花邨有好多都係老街坊。」

「昨日都有街坊打開門問隔離,你有無電筒啊?有無電?有無水?」

除了有人在 facebook 群組內呼籲執垃圾,風災當晚更有「谷友」自動請纓,稱自己家裡有個獨立雪櫃,可以幫家裡停電的人奶媽媽保存奶水,好讓那些最小的社區成員不會餓肚子。

「真係好有愛啊!」Janis 驚嘆,「真係好勁!那種關愛沒有任何目的、意圖,純粹是互相幫助,互相支持。」

如果要記者形容,Janis 未必是一個很好的受訪者。因為訪問期間她總在被其他事情分心 —  那個街坊有事要查詢、這個義工需要幫忙,或者有個管理處人員剛好經過,她又會跑開,拉著對方追問善後工作的進度,是否有事需要幫忙。或者對 Janis 而言,處理眼前的街坊問題,比起在傳媒面前經營形象更加重要。

本身住在筲箕灣的中學教師梁詠詩(Jenny),自己社區遭受山竹破壞相對較小,所以特意前來幫手。除了協助統籌居民自發的清潔行動外,Jenny 笑言,她還有一個任務 — 替 Janis 拍點照片,搞搞公關。

「佢有一個好大的問題,就係成日做完嘢,都唔識得 credit 自己!」

Jenny 直言,沒街坊知道你的努力好像沒關係,「但可能有人會領你的功勞。」她眨眨眼,若有所指。

梁詠詩 2015 年亦曾於筲箕灣參選區議會,最終在「疑似假傘兵」鎅票下,以 15 票之微敗予民建聯林心亷。她現時也經營一個名為「筲箕灣人筲箕灣事」的網上群組,加上過往曾跟 Janis 在月餅回收等活動上合作,對方在杏花邨收集居民捐贈的月餅,然後由 Jenny 分派給筲箕灣的獨居長者或露宿者,所以今次她特意前來協助處理杏花邨的善後工作。

Jenny 解釋,她們這種「跨區協作」之所以來得如此容易,也和她們沒有政治聯繫有關。

「其實大家無政黨包袱,都真係好隨意,好容易就可以合作。」

A Decorative Image

梁詠詩 Jenny

而在網上呼籲居民幫手執垃圾的,則是 Samuel,一名 25 歲的小伙子。

Samuel 本住在杏花邨上邨,颱風對家居的破壞相對上小。但他從群組留意到海傍於風暴後一片狼藉,於是自掏腰包,到筲箕灣買來一大堆勞工手套和垃圾膠袋,放在公共地方讓街坊隨便取用,呼籲居民「自己社區自己救」。

在杏花邨居住了十幾年的 Samuel,平時有在元朗、大埔區的「不是垃圾站」幫手。他一臉尷尬地表示,自己向來想在杏花邨多做社區連結的工作,有些想法卻一直未有機會實踐。料不到,山竹成為這個契機。

「我自己一路都想營造一個社區,即是:大家唔止係住喺度,而是將人、大自然連結,令大家真的成為街坊街里。」

Samuel 同意,雖然杏花邨人口不多,出入會碰見不少熟悉臉孔,但這屋苑多年來由居民自發的活動其實少之又少,「好似筲箕灣、柴灣每逢週末都有資源回收站,杏花邨真係無乜點見。」

「今次是一個幾好的契機,你見到大家做嘢時,都會開始傾計,認識對方。」

「但當然我唔想再見到有山竹這種情況發生啦!」Samuel 笑道。

A Decorative Image

Samuel

*             *             *

杏花邨的「土地問題」

因有過 2015 年參與區選的經驗,Janis 比一般街坊更了解在杏花邨做區的困難。

其中一個最大障礙,是所謂「土地問題」。

「基本上無可能揾地方,因為杏花邨有 90% 都是港鐵的私家地,港鐵唔會借給你。(一係)你租囉!幾千蚊一個鐘,無可能。」

「杏花邨剩返盛泰道一條係公家路,但我當時連擺個易拉架,都會被人鬧,話根據政府規定,條路個尺寸唔可以擺易拉架。」

杏花邨以前的區議員是前民主黨成員、現為獨立民主派的陳添勝。他一共做了 5 屆共 20 年區議員,及後因捲入欺詐醜聞(最終不被定罪),及有居民認為他在區內無甚作為,結果於 2011 年敗給工聯會何毅淦。

Janis 表示,她並非要為陳添勝平反,但她倒也很明白,為何陳添勝在區內難「有所作為」。

「其實好難㗎,那時佢連區議員 office 都無。」Janis 說,「你搞社區活動,如果要去出面借社區會堂,唔通你要居民搭車出去咩?」

A Decorative Image

2016 年 9 月,周詠儀(Janis)與梁詠詩(Jenny)一起回收月餅(圖:周詠儀 Janis Chow fb)

除了缺乏公共空間,杏花邨也面對跟其他社區類似的問題,例如居民每天大部分時間均已花在經濟生產上,缺乏時間參與社區,不少人多年來已習慣由議員「為民請命」,對下而上的社區營造缺乏想像。

「其實唔止杏花邨。經過咁多年區議會運作模式,加上建制派的蛇齋餅粽,大家都慣咗,你派月餅,我要咪攞囉;你搞旅行團,我啱咪去,唔啱咪唔去囉。」

「我覺得,如果區議員做到嘢,這個模式無問題㗎! 但如果區議員做的,未必是居民想要,我們是否有其他選擇呢?」

儘管制度上還有很多掣肘,當每個人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動性,現狀就會出現被撼動的可能。

「其實我以前嘗試過做漂書,但無奈規模就細啲啦,但最後都算成功推動咗業委會自己做漂書啦。」Janis 說。

「今次真係好感激街坊自己來幫手。Samuel 前兩日主動問我有無嘢可以幫手,我今日都係第一次見佢咋!大家真係好好。」

經過山竹一役,一夜間 Janis 彷彿成為邨內半個紅人,不少街坊出入取水、撿垃圾,個個都拉著她,感謝她的幫忙。

記者問 Janis,今次是否「位已上」?是否已在籌劃於 2019 年區選捲土重來,挑戰工聯會?

聽到問題,Janis 大笑:「我完全無本錢同工聯會鬥,我有咩本錢?人哋咁大個政黨喎,大佬!」

「只是我住在這裡,見到自己社區搞成咁,於心何忍呢?」

再追問是否再參選,Janis 說她倒未想過:「唔知啊!尋日先打完風嚟,一片混亂!搞掂埋啲垃圾,先再講啦!」

A Decorative Image

周詠儀 Janis

文/梁凱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