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min read

【素人之戰.4】像我這樣的一代人 錦繡中年康展華

A Decorative Image

康展華

去年四月戴耀廷提出「風雲計劃」,一出爐即被網民嘲笑。指控之一,是名字太「膠」、太老土。

戴及後寫了一篇 Facebook 帖文回應,除了先行「自膠」,亦明言風雲計劃的對象是中年人,不是那些政治敏感度已經很高、向來走在社運及潮流最前線的網民。取名「風雲」,因為那是 80 年代經典電視劇,也是目標對象的集體回憶。

年輕人即使沒看過該劇,大概也聽過它的主題曲:是誰令青山也變?變了俗氣的嘴臉。

那年頭的香港,城市飛速發展,遍地黃金,人心變幻。

五十後的康展華生逢其時,青雲直上。做過銀行高層,繼而開工廠做老闆;妻女早已移民加拿大,在安穩的他鄉落地生根。

風雲計劃的參與者,不少正來自這樣的一代人。生活無憂,隨時有離開的本錢,但他們選擇留守香港做區佬。「因為覺得,我們對香港是虧欠了。我不想將個爛橙交俾下一代。」

A Decorative Image

康展華

時代選中的細路

「我們就是火紅年代成長的一群。」生於長洲基層家庭,康展華靠教育向上流,1977 年入讀浸會書院,打幾份工交學費。為「錢途」而選經濟系,捨棄自己喜歡的中國文史科目。課餘才跟大伙「認祖關社」,參與學聯活動,坐 40 小時硬座火車,由廣州上北京探訪交流。

81 年畢業,他入銀行界做 Commercial Banking。一年後買樓,沙田第一城的 400 呎單位,當時賣 16 萬 8 千,九成按揭,首期連手續費只需兩萬元。然後是跳槽、升職,「經濟發達到一個地步,大家見加薪少於 15% 就即刻遞信走。」

剛過 30 歲便升副總裁,「百萬年薪,公司給你私人助理、有車接送、有深灣遊艇會藉,還可以借 7、800 萬給你買樓。」沒幾年便手持五、六個物業,遷到半山干德道。

他負責批信貸,城中一些最大的企業也是其客戶,「因為你寫他的 file,每年 review 時加不加額,他買的出口單,用 A grade 或 B grade 的匯率,都已經差好遠。於是好多人會日日圍著你轉,你下面三個經理、每人百幾個 account,約你食一次飯都要等一年,出入都是夜總會和消費場所。」

他不諱言那是種紙醉金迷的生活。「當然,一切都建築於利益關係。」

事業隨經濟起飛的同時,香港社會經歷的是前途談判、六四、移民潮。康展華曾經像不少同代學生一樣,願望中國改革、相信民主回歸。「但傾傾吓,見到成個功能組別,你完全無機會 final say,還有特首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方式,你知道根本無得玩。」

89 年新華社門外冒著風雨的遊行,是他回歸前最後一次政治參與。往後就埋首搵錢,「乜都唔理、唔睇。朋友都問:『你連選民都唔做?你以前好熱血架喎!』我話做嚟做咩?個制度咁設計,投票來都無用。」

「因為一早覺得前途談判那堆承諾係呃人,到後來真的見到各種唔對路,都會話:『嗱,我一早知啦、估到啦、講咗架啦!』」

「我仲覺得自己好醒添。」

A Decorative Image

資料圖片:97回歸

海山多變幻

能夠事不關己,亦因為早有後路。90年代初他妻子循專業移民落戶加拿大,女兒都在那邊出生。96年康展華覺得「搵夠」,本打算到加拿大安頓,不夠半年就回港,「太悶了。」

先受僱於從前一個大客戶的公司做財務總監。接觸多了出口生意,便自己到大陸開廠,造手袋出口歐美。直到08年金融海嘯,主要客戶被利豐收購,加上人民幣匯改,出口生意做一單蝕一單,2010年關廠止蝕返加拿大。後來國外的朋友再找他做服務代理,聯絡大陸廠家、跟進交易,一個人一部iPad,每季就賺2、30萬佣金。近幾年他又多了時間在香港。

於是發覺,這城市已經完全變了樣。例如交通工具上的爭先恐後與衝突,「大陸人習慣什麼都要搶,慢慢連香港人的公民素質都被拉低晒。」然後是國教爭議,由教科書到政府官員的顛倒黑白,「1842年割讓香港,要改做『管治權交予英方』。五、六十年代逃亡潮,叫『赴港就業潮』。填『我是香港人』,錯,要重抄三次『我是中國人』。細路為考試,就去填這些答案,還有判別是非的能力?」

再次讓他踏入公民運動現場的,是2013年港視被否決免費電視牌照,逾十萬人在政總外集會。那天他剛在南區打完波,返家遇上金鐘的人潮,下車看看,「係好傷心的,一班咁有心有力的年輕人,就咁被你吽瓜咗,連一個解釋都無。」

人治的荒謬不公,康展華其實很熟悉。小時候父親開餅舖,他在店裡仔細度呎、畫了幅美美的平面圖去申請消防批核;等了很久沒批准,最後在檯底付了錢,一星期即批。過年過節還少不了送禮給警察幫辦。

千禧年後北上開廠,他曾跟客戶對薄公堂,花兩萬元請律師,不料律師擅作主張替他約審判長和庭長吃飯。「最後判決書出來,我勝訴,個律師又搵我:『康生我哋告返佢轉頭!』我心諗單生意又唔係多錢,仲告乜鬼?但唔係,我唔告,哩個律師又會再去對家嗰邊:『喂你上訴啦!』再屈,再搵錢囉。無底線架。」

「我們經歷過這些,看著香港由六十年代的貪腐,到後來有ICAC,成個制度的建立是需要好耐時間。但破壞起來是這樣快,變得跟大陸越來越相像。」

A Decorative Image

出身於火紅年代的康展華(左一),至今仍關注中國人權運動,今年七月到中聯辦外靜坐要求釋放政治犯秦永敏。(網上圖片)

決志時刻

由不滿到行動,有時只是一瞬。生活低潮時康展華曾受過教會幫助,2014 年雨傘前兩個月,他去聽陳恩明牧師講道,「我就聽他一句話:『面對不公義,而選擇沉默的,這不是神所喜悅的人。』那時我有去佔中商討日,所以好震撼。之後佢問邊位要決志,我就起身。」他加入基督徒社關團契,佔中期間守金鐘教牧支援站,睡了五十多晚。

2015 年區議會選舉,基督徒社關團契五人參選,一人當選,是元朗錦綉花園選區的杜嘉倫。康展華本來幫觀塘曉麗區另一位傳道人馮國強助選,選後杜嘉倫需要全職助理,他面臨抉擇:回加拿大還是留港作戰?

「那時我拎住加拿大的 PR(永久居民),五年內最少要返去住兩年,但我兩年都住唔足,未來十年也未想回去養老。」於是索性寫信去註銷,然後從九龍塘遷入錦綉花園幫忙。「搵後生仔做是難的,一個區議員得三萬幾蚊,租金水電保險雜費都喺晒度,出得幾錢糧?我哋無咁等錢開飯先做到。」

A Decorative Image

圖為錦綉花園一個15,000 平方米的人工湖。這裡居民相對富裕,康展華期望可連結天水圍的基層社區,做好資源再分配。

開展工作也不容易。錦綉花園由五千多間獨立屋組成,然而住戶只擁有獨立屋的業權,公用地方包括屋苑內的 112 條街道、花園、商場等,都屬大業主「加拿大海外發展有限公司」,佔業權份數逾半,故一直沒能成立法團,一切由管理處說了算。「管理諮詢委員會」則由業主選舉的「段代表」組成,全村分為 13 個段,每段五、六百戶,然後段代表互選正副主席。

杜嘉倫當選時,其區選對手、新界社團聯會的邱帶娣正擔任這委員會主席。「會裡面亦多係佢親信,與管理處早有默契。我們初時連寫字樓都租不到。邱帶娣選輸後,除下區議員個牌就擺這委員會的牌上去,所有告示板改個名就繼續租給她用。我們完全無任何空間。」上任五個月,杜嘉倫才能用7000多元租到一個60來呎的舖位做議辦。

另一方面,錦綉花園居民很多是退休公務員和專業人士,正好是與康展華同代的「成功中產」。活在渡假村般的環境中享受長俸,政治離他們很遠,認為這新任區議員是「黃絲」搞事的也不少。「這裡退休警務人員有兩、三百戶,大sir、區域指揮官都有幾個,AO又有,掉返轉頭教你做嘢。」有時開站,又被粗口問候。

「你只能一步步來,用事實證明,我們是真心做事。」

A Decorative Image

康展華在杜嘉倫議辦受訪

從壟斷到共享

機會出現於 2016 年尾,錦綉花園被連環爆竊,「三十幾單,差不多每日一單,人心惶惶,管理處都沒個交代。」他們於是辦了開村以來首次居民大會,「最初管理處話無需要見面,我們請埋民政署、警方,迫佢出來。沒地方宣傳,街坊就在自己家門口幫我們貼:『居民大會 x 日 x 時』、在私家車上掛 banner 在村裡遊行。」

終於大會過千人出席,逼爆會場,街坊幫忙做 facebook 直播。「管理處回應得極之差劣:『呢三十幾單爆格有九成無財物損失嘅。』第二朝大業主黃氏家族的負責人就打電話約我和杜生見面。佢唔係好識中文,睇到直播,搵秘書翻譯啲人鬧咩、點解起哄。」於是兩個月內管理處高層全部撤換,增聘保安,圍牆加建防盜網、照明系統、閉路電視,「現在我們隨時都聯絡到管理處的總經理傾。」

A Decorative Image

籌組開村近四十年來首次居民大會,人頭湧湧,為改善屋苑管理打了關鍵一仗。(圖片來源:錦綉花園區議員 杜嘉倫 fb 專頁)

另一項居民怨聲載道的是寬頻壟斷。從前只有 PCCW,400 元月費只得 8MB,還要加數千元安裝費,「而家我們引入和記就免安裝費了,逐段鋪,未來兩三年應能覆蓋全村。」又找中電入村介紹太陽能工程,「錦綉是個平原,好適合用太陽能。花十幾萬安裝,加入回購電網,五、六年就回本。」正在研究的還有廚餘回收。實惠、切身,帶一些環保元素的項目,最受中產居民歡迎。

康展華觀察,錦綉居民大多不缺錢,但一些退休長者不再有入息,生活很節儉,對家大派「蛇齋餅糉」有一定市場。「我們都會做,這能讓你接觸到居民,但會換個方式。」例如去旅行不去東莞,而是去地質公園一起執垃圾;幫附近農夫辦街坊團購,還有落田收割連導賞團的親子活動。也曾辦長者免費盆菜,「其實無資源,本打算自己包底,點知老人家一聽到免費,登記到二、三十圍。但當你有理念,又會有人捐。有錢的居民這個捐一圍、那個捐半圍,最後我們只需要出三千多元。街坊幾開心呀,講足成個月。」

A Decorative Image

杜嘉倫議辦也做「蛇齋餅糉」,不同的是街坊一起包、大人細路一齊派,營造社區關懷。(圖片來源:錦綉花園區議員杜嘉倫 Facebook)

開拓與留守

灰心時間自然有,「我在 Facebook 發帖,講屋企後園荔枝樹好正好多收成,有 300 幾個 like、百幾個留言:『摘落嚟大家分享啦!』但另一個帖講元朗要用 17 億起天價橋,得 20 個 like、5 人留言。」

大局是元朗區議會 41 席,泛民只得 5 票,「投咩都輸」,只能偶爾透過程序阻撓。「上年民建聯話要 90 幾萬搞盆菜宴,完全無邀請合資格團體投標,已經印好傳單,拎來區議會過一過程序就想批。我哋咪同佢反檯,唔准投票,公開招標先。」

但付諸投票的就擋不住。數月前元朗區議會有筆來自政府「社區參與計劃」的撥款,目標是加強推廣各區文藝活動。「一個在元朗紮根好多年的粵劇團體,想申請 11 萬搵大老棺教小朋友表演,唔批。然後有團體話申請19.9萬播高志森套〈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廿幾年前的戲,播俾中學生喎!版權費都要五千蚊一場,我們社區放映〈與神同行〉都只是一千蚊,佢仲要收演講費。但一投就高票通過。」

所以明年區選他希望擴散出去,由杜嘉倫留守錦綉,他開拓別區,於是參與風雲計劃。目前心儀天水圍公屋區,可連繫錦綉做好資源再分配。「錦綉真的有錢人多。我們搞捐鞋,一小時內收到六百對,好新淨。漂書角有三萬幾本書流轉過,收到成套迪士尼、一打開有個城堡企喺度的立體書,有彭定康親筆簽名的《East and West》、黃霑親筆簽名《不文集》。因為好多老師校長住這裡,佢哋最多書。」

A Decorative Image

杜嘉倫議辦的漂書角,有三萬幾本書流轉過。當中不乏昂貴珍藏。

然而錦綉選情亦有危機。康展華說,這兩年杜嘉倫議辦算是打穩陣腳,去年「段代表」選舉,邱帶娣及其親信大敗,杜辦支持的參選人多以高票勝出。但按最新公佈的 2019 年選區劃界諮詢文件,加州花園及加州豪園都將劃入錦綉選區。

「過去這兩屋苑完全是對家票倉。當然佢會話你哋都係獨立屋,但其實一啲都唔似。錦綉是在香港生活的人居多,那邊是中港商人多,好多在國內生活的。巴拿馬文件都講過,某中常委女兒買了好多單位。而且兩邊好遠,揸車都七、八分鐘,我們可能連門口都入唔到。」

現時杜嘉倫未拿定主意是否再參選,因這段時間投放太多心力在社區,沒法兼顧本來從事的網絡工程生意。「我也沒時間接代理工作了,」康展華說:「都是貼錢做區,對家庭有一定影響。我們希望說服到杜生再選啦,亦已著手準備明年工作。」他自己則至少多試一屆,「太太都同意了,她覺得好過我在加拿大發吽逗。十月返去一次,回來就正式開展選舉工程。」

A Decorative Image

人工湖邊辦盆菜宴,不勞「阿爺」派錢,居民自發捐款資助長者免費參與,街坊津津樂道了一個月。(圖:錦綉花園區議員 杜嘉倫 Ka Lun To fb 專頁)

趁還有路

中年參選,有更多家庭與生計上的顧慮,優勢則是更有處世經驗、人脈和資源。以他所見,風雲計劃培訓班裡,大概七成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係有些意外,我以為後生會多啲。不過確實現在示威遊行,都是五、六十歲的為主。」

然而他們在同代人中仍屬少數,「更多係唔理。像我的中學同學,有樓有剩,等退休或已經退休,日日就傾食咩藥、有咩保健嘢、去旅行。你一講政治佢哋就話『唔好嘈啦,唔好講呢啲喇。』」

「我覺得上天是恩待我們這代人的。睇住反貪污捉葛柏,經歷香港最黃金的時代,也有金融風暴後好差的時代,一生這樣豐富。難道真要眼白白睇住香港變回以前咁?變到同大陸一樣?」

他無法忘記雨傘期間,金鐘佔領區那些穿著校服、怯生生的中學生,「佢哋想來參與,但又無伴,就這樣一個人行來行去。」教牧支援站的朋友嘗試與他們攀談,有些學生因為關心政治而被學校打壓,有些被家長責罵、天黑前就要趕回家,有些被同學視為異類,對將來無所適從,期待在佔領區裡找到什麼,比如能容納他們的位置、價值認同、或者校園裡所沒有的各種可能。

然後另一批中學生,拿了元朗區議會贊助去武漢交流,回來後要寫報告,得冠軍的一隊上來區議會做簡報:「我見到長江的浩瀚,深深感受到祖國偉大。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到與內地學生的血濃於水。」他聽不下去。

香港人的下一代,會做怎樣的選擇、有哪些選擇、還有沒有選擇,取決於這一代人做了什麼。康展華只知道現在放棄的話,為時太早。

A Decorative Image

康展華

文/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