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min read

【粵配越難 ‧ 1】行業制肘多 配音員嘆角色好被動

A Decorative Image

「聽原聲睇字幕好過啦,香港啲配音來來去去都係咁嘅語氣,好悶!」不少香港人都曾經這樣批評過。早在字幕組流行之前,好些人已經嫌棄配音,配音員是怎樣面對這些批評?

曾聲演《魔雪奇緣》主角 Elsa 女王的八十後配音員黃紫嫻(Kitty)指,配音員只是整個影視工業的其中一小部分,往往受制於行內運作的法則,即使看到問題也難以革新。入行三十年、曾為《忍者亂太郎》新丁一角配音的黃鳳英(阿英)亦觀察到行業的轉變。過去配音領班負責的角色分配,但現在客方主導試音選角。電視台的要求又不時改變,叫配音員無所適從。要配音打動觀眾,她們認為成品效果受限於委約客方的開放程度,從業員無法左右大局。

兒童卡通要益智,「博一博」都唔得?

配音,並非「得把口」的行業,外語影視作品需要經歷多層程序,才提煉成我們眼前的粵語版本。電影公司或電視台購入外語影視作品的香港放映權之後,通常委約錄音室承包配音,並由領班負責分工。工序上,錄音室先按廠商提供的書面語「對白稿」,交由撰稿員「數口」[1],製成口語化的「配音稿」。配音員有時兼做撰稿,但有時「配音稿」亦可能出自他人之手,故配音員開咪時仍可依照「不離題,不影響他人接對白」的原則作出個人化的修訂。領班角色類近導演,一方面引導配音員聲演,另一方面亦會審核配音內容。離開錄音室,作為客方的電影或電視台再作審批,後交由通訊局查核,方可正式「出街」。由此可見,配音員只是參與整個工序的一小部分,前前後後每一個階段都是修訂對白的變數。

無綫、亞視、港視全部做過、日劇韓劇卡通都無所不配的阿英指,電視台正是主要的把關者。通訊局的「電視通用業務守則-節目標準」規定,處理有關賭博主題時「必須小心謹慎」,電視台便索性避免賭博成分,連「你博唔博?」都要改成「咁樣好唔好呀?」;守則又要求「避免描繪容易被兒童模仿的危險行為」,所以暴力成分亦不可以,「打死你」要說成「收拾佢」或者「對付你」;還有一條指引是「不得以讚賞的手法描述未成年人士飲用含酒精飲品」,故阿英甚至試過「明明畫面嗰杯係啤酒,都要講成『俾杯果汁我』。」

A Decorative Image

《乾物妹》片段截圖 (片源 bilibili.com)

通訊局列明兒童節目應是「健康有益的節目」,要鼓勵觀眾「養成閱讀求知的習慣,促進他們對道德價值的了解」,故去年參與 ViuTV 兒童節目《乾物妹》配音的 Kitty 大叫「好驚」。她指出,原著動畫的主角明明回家完全不讀書,整天打機吃零食,「但因為出街時係小朋友時段,唔可以講打機,唔可以只食零食唔溫書,怕會教壞細路」,對白不能直接用「打機」,而要說成「玩遊戲機」。

將動畫對白弄得「乾乾淨淨」,配音員雖然不盡同意,但也無法力爭到底。觀眾不時投訴電視台內容不當,過去亦曾因此而被罰款警告,構成電視台監製的壓力。二人坦言明白電視台的考慮。面對監製的建議,阿英坦言通常「提一句」就算,「佢係 producer,佢 guide 住我哋。佢講嘅,我哋拗都無用,只可以聽命於人」。配音若然不能通過通訊局審批,節目發還重錄,自己要額外抽時間,也怕麻煩到其他同事,「總之 NG 要事後再補,無人鍾意」。

A Decorative Image

配音員黃鳳英(阿英)

顧客永遠是對的,配音員邊個揀?

身為資深配音員,阿英亦有感於配音領班的專業受到削弱。過去大多由領班負責分配角色,但近年委約客方要求親自遴選主角配音,閒角才交由領班判斷。然而,配音遴選往往只須配音員錄下一兩句對白作評審,決定角色可以「好主觀」,純粹覺得「啱 feel」。她相信,配音領班有其專業性,選角時「唔會亂嚟」,感嘆「有時觀眾睇完覺得唔啱配嘅,然後就鬧領班,其實好慘囉」。所以是客方欠缺尊重嗎?她認為彼此立場不同所致,苦笑道:「『顧客永遠是對的』嘛」。

「配音員嘅主動性好低,我哋可以做嘅野其實好少。個客劃定咗時段,我哋就唯有係跟㗎咋。」Kitty 認為,「電視通用業務守則」的規定確實存在,電視台的要求並非完全無理。「但有時,啲觀眾唔會理中間呢啲過程,直接鬧個配音員:點解啲配音咁核突㗎?」相對電視播放的卡通片,兩人覺得電影評級制度清晰,配音員較容易依從。就像她們近作《小馬寶莉大電影》,定位於全家歡方向,配音對白便不能太粗鄙,但沒有特定用字限制。然而,電視動畫真的沒有相對自由開放的例子嗎?

A Decorative Image

配音員黃紫嫻(Kitty)

二人不約而同提起今年初 ViuTV 播出的《一拳超人》粵語版。作品大受好評,正因深夜時分播出,配音員享有較為寬闊的自由度,阿英笑說:「其實我哋都好想貼地啲,但要睇片種同角色。我哋都好努力做,你試吓俾我爆吖!」Kitty 亦相信配音作品要成功「好視乎個客,會唔會好信任、好放手」。

改變,配音員可以從何入手?

「所以我成日都覺得,香港嘅配音員唔係差,但有時行內制肘好多,配音員都無辦法,好被動。」Kitty 如是說。阿英同意,認為配音員的命運「主宰喺個客手上,唔係我哋可以選擇。」她感嘆,不少香港人一聽到粵語配音已經皺眉,覺得配音員的演繹「講嚟講去都係呢啲語氣」,卻漠視了從業員背後面對的制肘,「因為始終有個尺度,有條線唔可以離開太遠,我哋只可以跟住條線行。我哋都希望有改變嘅一日。」

改變,從來不易。Kitty 認為配音行業陷於惡性循環:觀眾不關注粵語配音,電視台不著力投資配音工作,配音質素愈來愈差,觀眾亦不喜歡粵語配音。然而,要具體行動跳出框架,她們又茫無頭緒,Kitty 更道:「每個位置都好似好難去改變啲咩,唯有做到自己嗰部份。有得配就配好啲,唔好令觀眾睇完想熄電視,以後唔想聽配音啦。」

--

註:

[1] 「數口」(「數」粵音「嫂」,作動詞)是撰寫配音稿的必經過程,基本的標準數口方法,是留意角色嘴巴的開合及原聲的起始終結,以均速去順序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直至角色嘴巴閉上、對白聲音結束,然後記下那一句有多少個「口數」。「口數」也簡稱「口」。一句有「十二個口」的對白,即是該角色要連續說十二個字。日文「Arigatou」,以一般人的正常語速讀出的話,就有四個口。

不同地方對稿件的「口形配合」之要求都有不同。在香港,配音的「數口」是比較嚴格的。若配音稿的對白長短不符合口數,強行靠拖慢或加快語速,會令對白不自然,不像平時說話,並且影響當中的語氣、感情演繹。

而台灣的配音,較常見的是採用不經「數口」程序的翻譯劇本,配音員會用拖長文字發音或即場增減對白字數等方法來配演。(資料來源:香港粵語配音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