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配越難 ‧ 前言】當香港人都不愛粵語配音時
「坦白講,我自己睇西片都好少聽配音。」曾聲演《魔雪奇緣》主角 Elsa 女王的八十後配音員黃紫嫻(Kitty)說。對於香港觀眾而言,這一句可能只是平實的描繪;然而出自粵語配音員之口,可會多添兩分心酸?
電視送飯的日子一去不返,電影院觀眾也愈來愈少。大家都轉到網絡世界,投入字幕組的懷抱。影視製作衍生的配音行業更是首當其衝。早在 2015 年,無綫電視明珠台率先取消英語劇集和電影的粵語配音,僅提供中文字幕。做法一度引起網民熱議,批評無綫帶頭「消滅粵語」。然而,粵語配音面對的挑戰,豈止語言之爭?
早在未有字幕組的年代,不少香港觀眾已經嫌棄配音,批評粵語演繹「行」、「罐頭」、「講嚟講去都係呢啲語氣」,尤其卡通節目更被指內容與原著不符。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挑戰一:通訊局條例
「等我收拾你啦!」由細睇電視大嘅你有沒有發現,卡通片從來只有「收拾你」,而沒有「打死你」?你又知不知道「打」和「死」,不能在電視台兒童時段播出?
根據通訊事務管理局的「電視通用業務守則」,兒童時段的節目要「應避免描繪容易被兒童模仿的危險行為」,亦不應播出「傷人或令他人痛楚或受傷的方法」。「打死你」被視為「暴力」,未能出街。然而,日常生活街頭巷尾,我們不時見到媽媽指著孩子的腦門,大喊:「你再唔聽話,我就打死你」。到底通訊局的指引是否適切,還是脫離現實的苛求?
圖:寵物小精靈XY - 第58集截圖
挑戰二:網上字幕組
又,作為觀眾的你,多久沒有看配音節目?字幕組多快好,你還願意耐心等候電視台的粵語版本?
字幕組效率神速,大部分香港觀眾首次接觸外語影視作品,好可能來自網上原聲版本;後來再在家中第二次收看配音版本時,免不了比較。基於先入為主的習性,要觀眾接受同一個角色配用另一把聲,一點也不容易。然而,字幕組既然贏了速度,電視台也只播放原聲,後者又有何優勝之處?
挑戰三:行業惡性循環
受通訊局條例所限,配音員未能暢所欲言,粵語版本內容「離地」,不夠貼近生活,令觀眾產生距離感;加上,電視觀眾日少,粵語配音需求也隨之下降。觀眾少有重視粵語配音,影視公司亦相應減少投放於配音的資源,行內形成「價低者得」的惡性競爭。相對從前一個配音班只有兩三名學生有「試聲」機會,今時今日配音學生尚未畢業,只要不介意人工低,亦可獲工作機會,叫有經驗、有質素的專業配音員無法維生。
條例限制,網絡競爭,惡性循環,粵語配音尚有前景可言嗎?
電視電影製作愈來愈少,粵語配音工作機會也愈來愈少,行業式微似乎無可避免,但始終老幼視障者仍然仰賴母語配音,方可享受電視節目的樂趣。除非粵語在世界消失,粵語配音還是有其存在價值。現役粵語配音員如何面對挑戰,回應困境?《立場新聞》專題【粵配越難】由本地配音員現身說法,看他們如何抵住艱難局面,繼續粵語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