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香港藝術發展獎】梅卓燕獲藝術家年獎 凌志豪、阮文略獲藝術新秀獎
無論在追尋藝術的道路上或面對近年來的逆境與疫情,本屆「香港藝術發展獎」得主不約而同地表示,堅持下去的重要性。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於 2003 年起舉辦「香港藝術發展獎」,以此表揚本地藝術工作者、團體及機構於各藝術領域中的貢獻及卓越表現,自此為文藝界的年度盛事之一。雖然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一眾藝術工作者並沒有因疫情而停步,以各種方式持續創作。藝發局亦決定有限度地復辦頒獎禮,並製作成頒獎禮電視特輯,讓得獎者能重回舞台上接受嘉許外,也可讓廣大市民了解一直耕耘的藝術工作者。
這次重點介紹的是藝術家年獎(舞蹈)得主梅卓燕、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得主凌志豪及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得主阮文略。
第一代專業舞者梅卓燕:堅持守護藝術的初衷及真諦
「我很感恩出道在香港最好的年代,那個年代有無限的可能性,有很多的包容,只要你有夢想,你可以成真。我希望我們每一個藝術工作者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堅持去守護藝術的初衷,藝術的真諦 ── 真、善、美。」梅卓燕手執藝術家年獎(舞蹈)的獎座,並以堅定的眼神及語氣說道。
梅卓燕
梅卓燕是著名編舞家及舞蹈家,70年代在港學習中國舞,當時還未有香港演藝學院或大型舞蹈團;80年代加入香港舞蹈團成為創團團員,及後擔任舞團多部舞劇主角,同時亦持續接受各種專業訓練及前往外國進修舞藝;90年代成為獨立編舞、教師、舞者及策劃。入行至今逾40年,她仍孜孜不倦地創作及表演。
梅卓燕曾向筆者分享當年選擇成為自由身舞者,就是想用另一個十年來探索更多不同的東西,「我沒有離開舞蹈,只是離開一個環境」,仍然很享受與不同團隊、藝術工作者合作。「身體是生活的載體,你逃不掉,我每天也在與它對話。所有東西都在身體內,你是離不開舞蹈。」她笑言,或許有天變了精靈,那就可能不需要這一個形式了。
對她而言,創作就是在整理人生經歷及看法,如1986年起開始編作的「日記系列」,把自身的舞蹈經歷結合文字及錄像,化為舞蹈劇場;2009年創作第六篇日記《日記VI.謝幕……》更被譽為最感動的作品。2019年的《燕宇春徽》中,其舞作《相》也是她的自述之作,披着拼布,靈活躍動,於穿戴卸下間創造多個身分,表達各種情感及回應社會當下。
梅卓燕《燕宇春徽》
梅卓燕多年來積極參與本地及國際的舞蹈計劃。2000年應 Pina Bausch 邀請為Folkwang Tanzstudio 編排《花落知多少》及參與《春之祭》的演出,她的獨舞作品也表演於 The 25th and 35th Pina Bausch Anniversary Dance Festival。作品風格遊走於傳統與現代,曾獲香港舞蹈聯盟四度頒發「香港舞蹈年奬」,並於 2012 年獲頒「傑出成就獎」。
筆者曾問她有否想放棄的時候,她說:「無論逆境還是順境,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助緣,所以不需要放棄,對我來說是另外一個渠道,是令我繼續下去的動力。」
凌志豪:肩負責任 發揚本土文化
凌志豪是今年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得主,然而他並沒有出現在台上,而是由楊秀卓老師代為上台領獎及致詞,原因是他正在英國修讀碩士,研究香港與東南亞之間的文化連繫,同時亦希望在課餘時推廣香港文化。凌志豪感謝父母及前輩在藝術評論的路上對他的支持及鼓勵,「在這困頓的時刻,文化人應該更加要肩負責任,將本土文化發揚。」
凌志豪
他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藝術系及比較文學系,亦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涉獵藝術評論、翻譯、展覽策劃等工作,長期關注文化政治與藝術發展趨勢等問題,並多次代表香港與各地藝評人交流;曾獲青年文學獎、藝術同行最佳表現獎等獎項。
凌志豪的藝評涉及視覺藝術、表演藝術、藝術史等,範疇甚廣。作品包括〈全球化時代的戲劇與新媒體藝評⼈ 記第七屆烏鎮戲劇節IATC⻘年劇評⼈⼯作坊〉、〈疫情之下的網路劇場:關於媒體的⽂化政治及新類型的萌芽〉、〈以 K11 與南豐紗廠為例 : 看商業與藝術「合流」的前世今生〉(與歐陽檉為《香港視覺藝術年鑑2019》合寫)等。同時亦參與不少藝術導賞工作及於外地交流。
凌志豪參與烏鎮戲劇節
然而,這路途並非一帆風順,其實每次撰寫藝評都是凌志豪的一大挑戰。他自小患有讀寫障礙,其父母一直協助他克服學習困難。最後他愛上閱讀,並關注評論與社會的關係。他曾在報導中表示:「語言會影響人的思維,讓我與香港有更緊密連繫,是我重要的組成部分」,「理想的評論者應該知行合一,關懷社會」。
阮文略:堅持是有價值
**
阮文略**
阮文略,筆名熒惑,「熒惑」是中國古代對火星的稱呼。曾獲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突觸間隙》、《香港夜雪》、《狐狸回頭》和《赤地藍圖》,積極參與本地及國際文學活動,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於海外發表。
2020 年出版的《菀彼桑柔》為他 20 年寫作的小結,收錄近 200 首詩作,反映社會現實,被評論為寫出時代的聲音。但他明言寫的不囿於一個時代;譬如收錄的長詩〈紙飛進火〉寫於2019、20年的香港,然而,「我並非書寫一時一地,詩歌透過描繪不同時空中人類的苦難,詰問生命及幸福世界的創造與消逝。」
同時,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醫學院)哲學博士,擔任中學生物、化學及生命教育科教師,可說是文理知識兼備。他曾在其「教育侏羅紀」的專欄中表示,大家好像認為文科和理科是涇渭分明,但對他來說生物科學和文學閱讀與寫作並不是兩個極端,像是硬幣般一體兩面。「對生命和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好奇,所以我讀生物化學;對生命的本質好奇(但是又不太受得了讀哲學的沉重),所以在文學裡尋找一些線索。」
對於是次獲得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他表示:「寫了20年,現在得到新秀獎,很感動,所以證明堅持是有價值的,一定要堅持下去。」
詩生活節 2019(左一為 阮文略(熒惑)《赤地藍圖》)
頒獎禮電視特輯會於以下電視頻道播出﹕
6月14日 (星期一) 下午1時於香港開電視77台
(本文為贊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