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以外・3】移英港人做義工「食物師」 抓住每個機會解釋香港事務
「初到英國,人生路不熟,想找個機會接觸多些本地英國人?」
今年 4 月,居英港人團體義工服務。
一個月後,移民英國才兩個月、90 後的 Edward 參與了這項稱為「食物師」的義務工作。《立場新聞》記者陪他一起經歷首天「上班」。那天他差不多早了 30 分鐘到達會場。
「我真的很怕『影衰』香港人。」Edward 解釋早到原因。「我很怕遲到,因為我第一次來,坐車要轉乘很多次。寧願將(鬧鐘)時間調早,寧願早到。」
「我不想因為自己令別人對香港人有壞印象。」
Edward
* * *
「暖氣軍師撐香港」於今年 4 月推出「本地義工計劃第一回 — 食物師要人」,安排香港人成為英國倫敦慈善團體 With Compassion 的義工,目的是讓初到埗港人有多些機會接觸英國本地人,同時練習英語。
With Compassion 也是一個新生團體,去年 3 月開始運作,由廚師和義工團隊烹調飯餐,派送給無家者等有需要人士。
12 時半,Edward 的義務工作正式開始。黑黑實實的他穿好塑膠圍裙、戴好手套便正式開工。除他以外現場還有十數名義工,Edward 與他們負責將煮好的薯仔、菜、蛋餅等放入飯盒,期間不時清潔枱面。
Edward穿好塑膠圍裙、戴好手套才開始義工工作。
同場還有幾名香港人,他們在 Edward 旁邊分餸。其他英國本地義工則站在他們對面的「生產線」,與 Edward 距離較遠,自然地,Edward 就只跟香港義工以廣東話聊天,談初到英國的生活。
過了一會,站在對面的英國人義工 Emma 主動跟這班香港人打招呼。
「香港現在怎樣了?」她問。
眾香港人苦笑一下,欲言又止。
Emma 見狀,沒再追問。Emma 倒也不覺得香港人害羞,只體諒香港人初到異地,或許正處於艱難時期,「始終他們背負很多東西來到這個國家」。
「我答了啊!」Edward 事後說他其實有輕聲回答,只是 Emma 未有聽到。「我話『很困難』,不知她聽不聽到,因為那刻我不是站在她旁邊。」
Emma
個人層面言說香港
來英國前,Edward 在香港從事市場推廣工作。本來工作與政治無甚關係,但 2019 年起,連他都感受到創作處處受限﹕做網上宣傳,不能出涉及政治的「抽水」帖文;製作宣傳品時,公司亦明言用色要避免「很藍或很黃」。工作上的自由空間逐漸收窄。
香港國安法去年中實施,未幾政府又以「疫情嚴峻」為由,押後的立法會選舉。眼見港人連用選票發聲的機會都失去,Edward 開始思考,是不是要離開香港。
「在其他地方我就可以發聲,告訴世人知道,主流民意是什麼,其實香港人想要些什麼,而不是被它(政府)騎劫」。當英國政府推出 BN(O) 簽證政策,Edward 知道,這是他離開這塊土地、到外地貢獻的機會。於是下定決心移民英國。
將香港人聲音傳達到海外的願望,在義工活動中也實現了。工作約半小時後,眾人工作崗位調動,Edward 開始與其他英國義工聊起來。與他聊天的英國本地人叫 Caramon Amoilis。他們先是談到 Edward 何時到英、何以來英,後則談到香港情況。Edward 用心向他解釋不同新聞事件,由國安法、反送中示威、BN(O),談到國際關係。
交流下,Edward 發覺 Caramon 對香港情況認識非淺。「他完全不用我解釋BN(O) 簽證﹗」
Edward(右二)、Caramon(左二)
確實,Caramon 透過當地新聞報道,對香港示威、國安法、BN(O) 簽證等香港事件都有認知。他自言對政治感興趣,亦知道在香港示威或會違反國安法,但對細節卻不太了解。與 Edward 聊天,正好讓他更深入了解香港的事。對於 BN(O) 港人來英,Caramon 表示十分歡迎。
「(他們)在這裡開始新生活和事業。希望他們能夠享受到權利和自由」。
與當地人的交流,Edward 形容為「個人層面的國際線」。
他認為,在香港扭曲的制度下,很多事都徒勞無功。但在政治游說以外,他更傾向在日常生活將香港人的聲音帶到不同地方、感染別人。做義工、平日生活,他亦不放過機會,連對在英國的同屋 (flatmate),他都會講香港的最新消息,例如港台被削資、編導蔡玉玲被裁定罪成……
「可能他們(英國人)本身讀新聞已經讀到一些,但當一個『生勾勾』的香港人在他們面前,親身跟他們講自己的經歷、見到的事,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形容這是『自然而然』的國際線,即是少一點『做騷』,整件事情很自然、率真。我是甚麼性格的人,對方會感受到,會記錄在他心入面,對香港的印象也會慢慢建立起來。」
BN(O)港人Edward參加義工活動,與英國義工Caramon交流起來。
真正的融入
作為英國新移民,Edward 也希望透過參與義工,融入本地社區,成為社區一分子。但融入英國生活同時,他不會刻意與香港人保持距離。Edward 說,與其他香港人一起做義工,感覺份外親切。
人到外地,「香港人」這身分亦不會變。
「融入英國生活,不等於你要模仿或扮演一個英國人。其實你是一個香港人,你帶著香港人的背景、歷史、經歷。我與香港人相處,會很有親切感;我也享受講廣東話,我不會放棄廣東話。」
「我想說,這就是共融。」他說。 「(真正的融入)應該是和而不同。」
義工負責將餸菜放入飯盒。
分餸菜約兩小時後,義工們轉而為廚房準備食材。眾人取出砧板與削皮器,分工合作,將薯仔削皮和切粒。Edward 專心致志,削完一個又一個。
With Compassion 義工經理 Josh Clucas 讚香港義工「勤力、無私」,雖然有些香港義工或因語言問題有點害羞,但「他們從不會投訴,只是想著幫忙,與大家亦相處融洽」。他歡迎更多港人參與 With Compassion 的義工服務。「若義工們都是來自同樣地方,就會有著同樣的故事、同樣的觀點,但當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就可以有不同的觀點」。
With Compassion 義工經理 Josh Clucas
約 4 時半,所有工作終於完成。但 Edward 不覺疲累。「其實每個香港人都訓練有素,香港人很少會累。」他說。
Josh 為大家泡了熱茶,慰勞義工半天辛勞。這是 Edward 的第一次義工體驗,但不會是最後一次。
「我覺得,初到一個地方,做義工是個很好的機會了解當地、以及被了解。」
「希望多些人會去參與社區服務,不要當這是踏腳石,只是來認識其他人,認識到別人就達到目的。」
「其實你也想幫人的嘛!我深信香港人真的想幫人,我自己認識的香港人,是有這些價值觀的。並不自私,並非只顧自己,以及有公德心的。」
Edward的背包掛著「香港加油」的飾物。
文/ 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