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min read

【疫下一年】武漢肺炎回顧 假如一早封關 香港會否不一樣?

A Decorative Image

武漢肺炎疫情在港肆虐一年。香港至今已錄得 9452 確診,累計 161 人被疫情奪走性命。疫情下,香港人只可無奈忍受生活形態的轉變。若把確診數字與防疫措施對比,不難發現,「封關」一直是抗疫的關鍵字,當中奪走多條人命的第三波疫情,更可肯定是由豁免檢疫的「漏洞」所致。

武漢肺炎疫情在港肆虐一年。香港至今已錄得 9,502 確診,累計 162 人被疫情奪走性命。疫情下,香港人只可無奈忍受生活形態的轉變。若把確診數字與防疫措施對比,不難發現,「封關」一直是抗疫的關鍵字,當中奪走多條人命的第三波疫情,更可肯定是由豁免檢疫的「漏洞」所致。

2020.1

中國的疫情於 1 月已開始散播,台灣以至澳門都已採取措施應對,但港府官員一直沒有採取實際措施應對。直到 1 月 22 日,高鐵站成為香港的第一個缺口。

A Decorative Image

1.22

0

總確診

0

一名 39 歲中國男子晚上近 8 時,由深圳北站乘坐高鐵 G5607 到達香港西九龍站,被發現發燒。男子承認曾到武漢,之後送院。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以「高度懷疑」形容該個案。

1.23

2

總確診

2

衞生署表示兩宗「高度懷疑」個案正式確診,是本港首兩宗個案。

1.30

2

總確診

12

封閉高鐵西九、紅磡、文錦渡、沙頭角等關口

2020.2

到 2 月,疫情在港全面爆發。醫管局員工陣線發起醫護罷工,要求政府封關,但即使面對逾 8,000 人的醫護大罷工,政府仍拒絕執關。

2.3

0

總確診

15

醫管局員工陣線發起醫護罷工。

A Decorative Image

2.4

3

總確診

18

香港出現第一宗死亡個案。死者為居於黃埔花園的 39 歲男子,是第 13 宗確診個案,於瑪嘉烈醫院逝世。港府關閉羅湖、落馬洲、皇崗和港澳碼頭口岸,餘下機場、深圳灣和港珠澳大橋三個關口。

2.6

3

總確診

24

政府公布 18 區普通科門診診所啟用「指定診所」,分流有輕微感染徵狀,或上呼吸道感染的市民。

2.7

2

總確診

26

為期 5 日的醫護罷工結束,逾 8,000 人參與,惟政府並無回應「封關」訴求。

2.8

0

總確診

26

從大陸入境香港、或過去14日曾到大陸的入境人士,要強制檢疫 14 日。惟部分人士可獲豁免,被外界批評是「漏洞」。獲豁免人士包括跨境貨車司機、機組人員、船員等。

A Decorative Image

2.9

10

總確診

36

首名「打邊爐家族」的病人確診,群組因為在 1 月 26 日家族聚會時吃火鍋而得名,該群組最後錄得 13 宗確診。

2.10

6

總確診

42

青衣長康邨康美樓錄得 7 宗個案,由於發現兩個單位共用的糞渠無密封,不排除因此播毒,令不同層單位互相傳染。至 2 月 11 日凌晨,政府緊急疏散康美樓居於 A07 室的百多名居民。

2.19

3

總確診

65

一名 68 歲男子確診,是北角美輪大廈佛堂「福慧精舍」群組的第一位確診者,群組最終錄得 19 宗確診。

2020.3

疫情下,教育局宣布停課,從此學子們開始了不一樣的學年。政府亦於 3 月底,終於宣布禁止非香港人自海外入境。政府亦推出 4 人限聚令及晚市堂食令。

3.19

16

總確診

209

公布指定國家或地區的人士,入境香港須檢疫。惟指定人士可獲豁免。

3.21

17

總確診

274

教育局宣布全港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無限期停課。

3.25

24

總確診

411

禁非香港人從海外入境

3.27

65

總確診

519

政府公布,餐廳晚市禁堂食及 4 人限聚令,分別於 3 月 28 日及 3 月 29 日起實施。

2020.4

確診人數於本月破千,各娛樂場所亦陸續被要求關閉。

4.20

0

總確診

1,026

疫情爆發以來首次錄得零確診。但到晚上,一名 17 歲已康復男病人,因出現病徵求醫,結果呈陽性。

2020.5

政府開始派發「銅芯抗疫口罩」。但口罩防護作用成疑,官員後來亦承認,口罩不能用於「醫療用途」,亦不建議戴進醫院。

A Decorative Image

5.5

0

總確診

1,041

政府宣布分階段復課;陸續派發「銅芯抗疫口罩」。

5.8

0

總確診

1,045

限聚令放寬至 8 人。

2020.6

5、6 月是香港疫情最和緩的時間,但亦有零星確診,亦有首名醫護人員因執勤而確診。

6.1

3

總確診

1,088

曾為患者急救的一名 27 歲救護員確診,是首名因執勤而確診的醫護人員。

2020.7

第三波疫情爆發,先後出現多個大型感染群組,包括逾 40 人確診的「慶回歸群組」。期間多間院舍錄得爆發個案,死亡人數急增。政府亦以疫情嚴峻為由,宣布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

7.7

14

總確診

1,300

本港出現首宗院舍內爆發。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錄得確診。該院舍最終錄得 46 宗個案,並有多名確診者離世。

7.15

19

總確診

1,589

限聚令收緊至 4 人,餐廳晚 6 朝 5 禁堂食,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必須配戴口罩。

7.16

67

總確診

1,656

中華輝煌會於 7 月 9 日,在旺角雅蘭中心 4 樓稻香集團迎囍酒樓舉行「慶回歸創輝煌歌舞晚會」,之後出現爆發,累計共 42 個案。根據上傳網上的相片與影片,不少參與者都沒有戴口罩。

7.19

107

總確診

1,885

政府發聲明反駁指沒有證據證明,是因為豁免檢疫人士而傳入病毒。

7.28

106

總確診

2,885

理工大學公布研究,指本地個案病毒株基因排序與輸入個案一致。陳肇始終承認疫情爆發與豁免檢疫人士有關,表示將跟進。

A Decorative Image

2020.8

8 月疫情繼續嚴峻,連續多日確診人數破百,是本地疫情爆發以來的高峰。政府推行小型規模的「全民檢測」,在多區安排市民接受測試,亦引發採樣方式、檢測承辦商等爭議。至 8 月下旬,疫情始開始緩和。

8.8

69

總確診

4,008

向黃大仙、觀塘、屯門、油尖旺 46 座樓宇約 8.6 萬名居民檢測。

8.17

44

總確診

4,525

一名 33 歲男子在康復出院後,於 8 月 6 日至 15 日曾到西班牙旅行,其後再度確診。經港大檢驗後,證實是全球首名患者「二次感染」。

2020.9

疫情放緩之際,政府屢次表示因得到中國的支持,宣布推行「全民檢測」,惟檢測人數未達預期,陽性率極低,被批評勞民傷財,成效不彰。負責進行武漢肺炎病毒檢測、中資公司「華大基因」曾言每日最多可做 30 萬個檢測,最終未達預期。

9.1

12

總確診

4,823

政府推行俗稱為「全民檢測」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計劃原訂 7 天,最後延長至 14 天。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計劃開始前,曾表示預料計劃可以有 500 萬人參與,但最終只有 178 萬人,找到 42 名確診者。

A Decorative Image

9.12

13

總確診

4,939

本港確診者離世人數增至 100 人。

2020.10

第三波疫情進入尾聲,但亦出現一些群組確診,例如 China Secret 樓上酒吧群組。政府提出放寬本地遊,但限聚令依然維持為 4 人,被市民批評邏輯混亂。

10.4

5

總確診

5,114

一名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男學生確診,他與早前確診的一名滯港泰國女子曾於 9 月 23 日到過尖沙咀樓上酒吧 China Secret。酒吧最終錄得 15 宗爆發。

10.20

5

總確診

5,262

放寬本地遊至 30 人一團,但限聚令維持 4 人。

2020.11

「歌舞群組」爆發,總個案達 732 個,是最大的爆發群組。

11.19

12

總確診

5,492

有確診及初步確診個案曾到 Starlight Dance Club。涉及多個跳舞場所、食肆等,「歌舞群組」最終達 732 個個案,是本港最大的爆發群組。

11.21

43

總確診

5,561

暫停與新加坡實施「旅遊氣泡」

2020.12

面對第 4 波疫情,政府繼續宣布收緊防疫措施,亦提高「限聚令」、「口罩令」的罰則至 5,000 元。同時亦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安心出行」,要求食肆必須展示,但實際使用程式的市民廖廖可數。

12.2

103

總確診

6,500

限聚令再次收緊至 2 人,食肆 2 人一枱營業至晚上十時。

A Decorative Image

12.10

112

總確診

7,292

禁止食肆晚市堂食;麗晶花園第六座爆群組感染。

12.11

86

總確診

7,378

「限聚令」、「口罩令」及「強制檢測令」定額罰款金額由 2,000 元增至 5,000 元;政府宣布預購三款疫苗,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德國及英國的藥廠。

12.30

54

總確診

8,779

政府公布,曾於指定時間逗留於指定大廈人士,須接受強制檢測,首次刊憲時的強制檢測大廈為 42 幢。

2021.1

政府預料新年後開始注射首批疫苗,但圍繞疫苗爭議,特別是中國科興疫苗的爭議仍不斷。確診人數繼續以每日雙位數增長,疫情未見明朗。

1.4

53

總確診

9,018

教育局公布,繼續暫停面授課堂至農曆新年假期;確診人數突破 9000 宗。

1.13

42

總確診

9,386

世界衞生組織表示,即使各國已開始接種疫苗,但要達成群體免疫,在 2021 年內仍不見樂觀。意味「戴口罩」和「限聚」的日子,可能還要延續下去。

A Decorat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