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min read

【特寫】當孩子仍在理大 圍困者父母的心願

A Decorative Image

紅牆內的人想方設法跑出圍城,逃出險境;紅牆外的人不顧一切跑近圍城,旨在救人。

11 月 18 日下午,佐敦、尖沙嘴一帶槍響聲不時響起,空氣中的催淚彈氣味久久未散。最多人聚集、催淚煙最濃烈之地,正是最接近理工大學的地方。有示威者嘗試從尖沙嘴內街打出漆咸道南,前往理工大學救人,惟多次突圍失敗。期間不時有人高呼「我哋要救人」振奮士氣,重振旗鼓後又再推前防線,屢敗屢戰。

A Decorative Image

一街之隔的的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附近,聚了一群圍困者的父母。這裏沒有口號,沒有歌聲,只有眉頭深鎖、憂心忡忡的父母,及一陣陣壓抑的抽泣聲。他們默默地坐在通往理工大學的天橋口前,盼著子女平安歸來。

子女身處於戰火之中,徹夜未歸,在外面守候著的父母經常看著電話的黑色屏幕發呆。一見屏幕亮起顯示有新的未讀信息或新來電,就滿心期望地拿起電話查看。發現不是子女的信息,他們失落地放下電話,繼續看著天橋口發呆;接到子女報平安的,勉強能放下高懸的心,舒顏一笑,隨即又再皺上眉頭,沉默地等待子女兩、三小時後再發訊息。苦苦守候一夜一日,著急、擔心的心情無處抒發,父母與記者對談時始終難免激動落淚。

A Decorative Image

11.18 晚尖東,圍困者家長高呼「救救孩子」

囑中六兒子「照顧好其他小朋友」

吳女士一開始便哽咽說:「你是媽媽最愛的兒子,你一定要乖,一定要振作,要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其他小朋友。」吳女士一直有留意警察對被捕者施暴的問題,她不敢想像警察星期日凌晨大舉攻入校園、拘捕學生的情況,「琴晚個心好痛,痛到流血嗰隻」 。深感無助的她只能再三囑咐中六的兒子保護好自己免受傷害,「媽咪最大嘅願望,係你無傷無爛咁出返嚟」。

同為父母,她寄望警察能夠將心比己:「你自己都有仔女,如果有人打你嘅仔女,你會點樣?你點解會對我地啲仔仔打得落手?」她更希望特首林鄭月娥能夠諒解父母心,「你(林鄭月娥)係人地阿媽,你係女人黎,你都知道生仔、養仔女唔容易,點解要搞到我地啲仔女咁淒涼?」說到這裡,吳女士已經泣不成聲。

兩名女兒被困理大 「我為佢哋自豪」

坐在她旁邊的陳媽媽表面較為鎮定,但內心卻備受煎熬。陳媽媽的兩名女兒是其他大學的學生,星期日晚特意到理大支援後被困,隨即透過社交媒體向母親求救,「叫我哋救佢,因為佢哋好絕望」。陳媽媽徹夜難眠,時刻等候女兒報平安,卻不敢多加追問,唯恐妨礙到女兒,「我知佢入面打緊仗,我知佢呢一刻安全就夠,其實已經好夠」。
 
目睹社會運動的發展,她理解兩名女兒為何到到理大支援,亦明白她們希望為社會發聲的決心,「為公義我無辦法阻止你地出黎,我愛你哋,我會為你哋而自豪」。不過,作為父母,她唯一願望是女兒們能平安回家,「我唔希望我係陳彥霖媽媽,唔希望我係天安門母親」。就算換取平安需要付上沈重的代價,她亦願意接受,「如果佢留案底,佢唔使受傷,我會選擇留案底」。

A Decorative Image

陳媽媽

「我相信示威者有能力救到我個仔」

鄭生、鄭太 19 歲的兒子是一名義務救護員,和其他示威者一樣,同樣被圍困在理大校園內。在新聞得知有多名救護員雙手被索上索帶拘捕,鄭太覺得十分失望,「救人嘅醫生護士全部被拉晒,原來有人受傷係唔可以救」,更十分擔心同為救護員的兒子。鄭太雙目含淚地對兒子說:「我哋支持你。希望你幫助其他小朋友嘅同時,要好好照顧自己嘅安全。」

除了救護員,被圍困於理大的還有一眾飢寒交迫、受傷的示威者。鄭太希望理大校園內的所有人都能平安。她又堅定地看著鏡頭,鼓勵絕望的圍困者們:「有好多人支持你哋,你哋千祈唔好失去信心,信心好緊要!要記住啊!」

入夜後,理工大學外圍示威者的攻勢漸趨猛烈,槍響聲亦越發頻密,空氣中夾雜著濃烈的催淚煙,只戴普通口罩的圍困者家屬只能離去。鄭生夫婦二人打算到附近地鐵站暫避,在接近兒子的地方繼續留守,「佢期待我哋去救佢,我哋就喺度留守」。

看著示威者不斷高呼「入 Poly(理大),救手足」,並且不斷抵受水砲車、催淚彈的攻勢,持續向理大推進。鄭生被示威者「齊上齊落」的決心感動,亦未曾想過港人能夠如此團結,他肯定地說:「我相信示威者係有能力救到我個仔出黎,我有呢個信心!」

「中大點處理,點解 Poly 唔可以咁處理 ?」

另一邊廂,亦有父母感到沮喪。警察包圍理大多時,始終沒有人進入理大與示威者傾談或理解他們的想法。有媽媽認為政府無心解決問題,議員、校長或其他組織亦無法提供實質的幫助,更遑論在理大外圍的示威者,「大家(理大內外的示威者)都慘,警察唔行開,憑咩攻到入去?又隨時話開實彈。」作為母親的她亦無計可施,只能在理大附近守候著兒子。被問到會等到什麼時候,她在催淚煙中堅定地對記者說:「留到唔可以留為止。」

警方在星期一的記者會指,所有理大出來人士都會以涉嫌暴動罪拘捕。May(化名)16 歲的兒子當時仍然被困於理大。May 認為,學生被困多時,政府從沒了解過他們的聲音,只是採取強硬的手段蓋過示威者的反對聲音。她又質疑,政府在處理中大、理大同類型事件時,手法、定性截然不同,令人難以接受和信服,「中大點處理,點解 Poly 唔可以咁處理 ?」

中學老師留守兩晚 盼畢業生「不被捕不流血」

在尖東外圍等候的人還有周老師,他對記者說:「我唔係佢哋父母,但我當佢哋係自己仔女。」周老師是一名中學老師,得悉有自己教過的畢業生被困理大,連續兩晚跑到理大外圍,等候他們的消息。他形容,他的學生們十分乖巧,是正義感驅使他們參與運動,「可能有啲嘢過咗火,但係年輕人,社會一定要俾機會」。他寄語學生,「生命好緊要,保住生命,其他野都可以慢慢解決」,同時希望他們能夠不被捕、不流血,儘快平安地出來。

A Decorative Image

周老師

「佢哋嘅高尚,唔係個個都有」

有被困者的父親離開尖東前向記者表示,下一代雖然生不逢時,但他們卻在惡劣的環境下,展現人性的高尚,譬如向陌生被困者伸出援手的示威者,譬如他那個身上帶傷、仍趕赴理大支援的兒子。他確信,新一代在運動後能扭轉香港金錢掛帥的社會風氣,亦會學懂珍惜身邊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這場運動能否扭轉社會根深抵固的風氣,仍是問號;但從眼前受訪者堅定的眼神中,記者可以肯定的是,這位父親為兒子和新一代感到自豪、驕傲。

A Decorative Image

百人高舉社工證

黑夜裡靜候「平安」

晚上,家長在硝煙中離開靜坐區。逾百名社工抽著一袋二袋的物資,高舉著社工證,走近警方防線,要求送物資到理大,支援示威者。同一時間,示威者繼續「遍地開花」,在佐敦、尖沙嘴、土瓜灣伺機推前防線,走近被困在紅牆內的「手足」,力求救援圍困者的半絲機會,惟屢次被催淚彈、水柱驅散,多人被捕。

凌晨,理大外圍一帶繼續有示威者嘗試突圍;家長車、電單車車隊繼續於土瓜灣一帶等候;還有父母繼續在電話前等候,等候黑色的屏幕亮起,傳來一個「平安」的訊息。

A Decorative Image

記者/Sheryl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