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min read

【烈女復刻 2】性商店開展 黃嘉瀛:標籤愈多愈安全

A Decorative Image

藝術家黃嘉瀛

性,女性主義,情色,女體。

「大家一做關於我的 research,就一定找到這些關鍵詞。」畢業於中大藝術系的黃嘉瀛,未讀完書已經打響名堂。她曾經套上頸圈裸身跪地,曾經在作品圖冊寫明「求包養」,又在畢業展上陳示情色刊物女性性器官大特寫拼貼,一度招來校方關注,最終作品貼上「18禁」封條,外圍拉上紅白膠條……

黃嘉瀛,講呢啲!

說到香港的女性主義藝術家,大家會想起她;講起情色創作,大家也會想起她。黃嘉瀛的名字,跟一連串與性相關的關鍵詞扣上關係,而她本人卻不以為然:「跟著別人的印象走太辛苦,將時間放在處理這些標籤,好戇居囉!」

A Decorative Image

黃嘉瀛在性商店開展

* * *

不跟著別人走,行自己的路,說很容易,做很難。

對於性事毫不迴避的黃嘉瀛發現,女生在網上發表性欲望的言論,總是受到抨擊;甚至只是 like 一個介紹性知識的網站,大家都會覺得「唔好意思」;穿著緊身短裙,被視為「嘍(音 lau3)屌」;到性商店購物,更被標籤為「淫婦」。她笑著搖頭:「其實都是好刻板的形象。女人有性欲,不代表你要遭受歧視。」

I am no_ asking for it.

A Decorative Image

黃嘉瀛放在櫥窗的點題作品

黃嘉瀛以此為題,創作一系列共 11 件裝置,在女性友善的性商店開展,選擇地點已經是一種挑戰傳統的宣言。命題刻意保留一個空格,希望由觀者自行填上,「好多人填 t,但亦有人填上 w。我想說的是,詮釋的主動權應該在每個人手裡,而非由社會大眾決定。」

櫥窗裡面放著一面寫上題旨的鏡,旁邊則是相片拼貼,滿滿盡是女性翹起屁股的姿勢,「為甚麼女人跪下來,翹起屁股,就是 asking for it?為甚麼這個姿態會引起人們性聯想?女人 asking for it 又是否有錯?」她認為,類似的影像在廣告和影視作品隨處可見,就像《變形金剛》女角的洗車姿勢,也被視為性象徵,「有些人不知道,他們已經習慣了物化女性,不斷剝削利用。十個人想法如此,便會變得『正常』。」

* * *

批判女性的,不光是異性。黃嘉瀛發現,女性對女性的批判,往往更為尖酸刻薄。有人為此命名為「現代獵巫」 (modern witch-hunting)。她以電影《女權之聲》為例,美國早前婦女爭取投票權,平權運動卻被部分女性形容為「破壞與男人的和諧關係」。在她眼中,這些批判女性的女性,猶如斯德哥爾摩症後群。

跟男人一起痛罵淫婦,從而證明自己是一個貞節的女人;依附男人換來安穩的生活,維護既得利益;附和男人權力,以獲得社會地位或工作優勢……黃嘉瀛感嘆,「獵巫,無須思考,是一個容易飾演的角色。明明大家性別相同,卻又彼此傷害更深。」

抓住獵巫的概念,黃嘉瀛用標本木盒承載各種性用品,盒面玻璃繪畫各種各樣古代懲罰女人的情狀。昔日用以懲罰的刑具,部分保留到今天,例如乳頭夾、繩縛、口塞球 (ball gag) 等,現在成為尋找歡愉的推手。痛苦與快樂,被虐與施虐,從性別到權力,她以現成物拼湊成作品,用口號文字引導思考,鼓勵人們用自己的方式,將零碎的片段串連出自己的詮釋。「沒有判斷,沒有直接的答案,人們用甚麼線索串連,更是有趣。」

A Decorative Image

黃嘉瀛以性用品置於作品內,並繪上獵巫相關的圖像

主張女性身體自主,黃嘉瀛強調作品不是「反對」(against) 標籤女性,而是揭露 (disclose) 更多女性身份的可能。守著貞操,不代表古板;反對婚前性行為,也只是個人的堅持,她認為各人有自己的生活標準,誰都沒有批判別人的權力。對於標籤和身份,她並不抗拒,甚至認為「愈多愈好」,「沒那麼容易被看穿底牌,不那麼容易被人平面地解讀,更有安全感」。

女人,不是飛機杯,不是肉便器,可以是男人的老婆,可以是男孩的媽媽,更加可以是她自己。一個女人的價值,不因男人的存在而定義。「做女人,可以享受各種不同的身份,一時想這樣,一時又想那樣,其實是可以流動的。」黃嘉瀛如是說。

--

I am no_ asking for it

展期:即日起至 4 月 1 日
地點:Sally Coco (銅鑼灣富明街寶富大樓 3 樓 B 室)

文/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