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獨登場.上】他們是何時變成「獨派」的?
「香港獨立!香港獨立!香港獨立!香港獨立!香港獨立!」
2016年8月5日在金鐵政總底下、立法會大樓旁的添馬公園,香港民族黨舉辦了號稱為「香港史上首個港獨集會」。大會宣佈,集會有逾萬人參與。
參與集會的,有拖著男友、嬌滴滴的短裙美少女,有西裝革履的年輕人,有草根打扮的阿叔阿伯,甚至有家長帶同小朋友到場,幾個六、七歲的男孩滿公園的跑;集會中,亦不乏昔日留守金鐘、旺角的「鳩嗚團」、添美新村長者。一名兩年來逢抗爭場合必到的婆婆,興奮地向記者表示,「嘩!真係好耐、好耐,未試過見返咁多人啦。」
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在台上振臂疾呼,帶領坐滿添馬公園七成草地的民眾高喊:「香港獨立!」從少女到阿叔,都一同和應。
陳浩天強調,大會不會阻止群眾的自發行動,「依個係我哋(同過往集會)嘅分別」。另一個分別,是台上講者可以隨便爆粗,也會聽到「蝗蟲」等被傳統社運派系視為歧視的字眼;這在過往的集會中,難以想像。
兩年前,在同一片草地上,群眾還在望著寫有「命運自主」的大台,喊「我要真普選」;誰會想到,還不到兩年,喊得震天響的,已是「香港獨立」。明明幾個月前,我們還在討論「泛民、本土」之分,突然之間,社會談論的,變成了「統獨」問題。
世界變得好快。兩年前這個時候,社會還在討論中共的強勢,將湯家驊、十八學者這樣的中間溫和派,逼入絕境,逼到溫和派空間完全消失;今日,連湯家驊的徒弟楊岳橋,甚至作為「激進泛民」的社民連、人民力量,都已被不少民眾嫌棄太溫和、立場「模糊」。
一年前,「港獨」是社會上極為邊緣的訴求,每當在新聞中看到「港獨」二字,很多人會笑,心諗又有大陸官員、大陸黨報走出嚟發噏風,要藉故封殺邊個邊個,覺得「港獨」不過是北京構陷港人、加強打壓的借口;今日,本土派領袖如「香港民族黨」陳浩天,以及(已表態不支持港獨)「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等人,談及「香港獨立」四字,言必「這是百多萬香港人的聲音」。
7月24日,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發表最新民調,問及市民對2047年後香港前途的取向,結果顯示有17%受訪市民「非常支持」/「幾支持」香港獨立。民調既出,本民前的梁天琦、民族黨的陳浩天,言及港獨必提「香港百幾萬人嘅聲音」。17%,放大到全港,就是超過124萬香港人。
8月5日,民族黨添馬公園集會現場。攝:朝雲
從光復香港 到香港獨立
現時的「獨派」,不少在不久以前,還被稱作「本土派」。
包括「本土民主前線」,在新東補選期間,口號亦只是「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並未明確主張港獨,坊間主要以「建制、泛民、本土天下三分」來分析該次補選,「獨立」一說未有太大關注,梁亦未有被標籤為獨派,主要還是「暴徒」;雖然梁天琦曾在一次電台論壇上稱,「香港獨立是一條出路」。
過去一年半,在傘後那迷失與無力感蔓延的氛圍當中,「本土派」搶佔輿論陣地、攻擊民主派內的「建制」(即泛民政黨及傳統社運圈),主張的是「勇武抗爭」、「香港民族」及「沒有大會 只有群眾」。
這些口號,與佔領運動失敗造成的挫敗與無力感互相加乘,足以在網絡世界將傳統社運派擊殺得潰不成軍。網絡上,私怨謾罵在社運界不絕於耳,而街頭運動現場,互相指罵的不單單是黃絲與藍絲,還有本土派與民主派/社運人士。
視泛民本土為同一「黃絲」陣營的人,會感嘆大家何以「內閧」;但身在漩渦中的人卻道,這是明明白白的路線之爭。
然而,本土派提出「港中區隔」、「香港民族」,但並未喊出一個實質的、大異於基本法框框的政體想像。「勇武抗爭」與否只是手段問題,而港人優先與本土主義,也並非直接回應香港前途問題的主張。至於「港獨」,即使在本土派當中,也是非常邊緣的聲音,至少在枱面上是非常邊緣的聲音。
「左」與「右」撕殺得厲害的同時,本土的圈子內部亦是刀光劍影,不同本土派系互咬,兇險程度不亞於本土與「左膠」之間;不少行動上的嘗試,路線上的論述建構,都沒入「真本土」與「偽本土」的無休止爭論之中。
而今時今日成為本土派面孔的「本土民主前線」,在走到今日的位置上之前,一直是被本土派內「既有勢力」針對的對象。
大眾或只記得黃台仰在光復行動後,被質疑運動倫理時高舉群眾主義的一句「殺人都唔阻止」,覺得本民前的面目,與其他本土派一樣不可理喻;但在圈子之內,本民前一直被譏作「本土中的左膠」,腹背受敵,陷入兩面不是人的艱難處境。
早於2015年2月,本民前成立之初,黃台仰就表明不認同「對人唔對事」、「因人廢言」的模式,主張打破勇武或和理非、溫和或激進等「二元對立」1。
這樣的取態令本民前在本土派的圈子內吃盡苦頭。2015 年,因協助農曆新年小販開檔後執垃圾、掃街,本民前被質疑是「左膠底」、「偽本土」。同年 9 月,黃台仰出席由「左膠」政黨組織的反黑警遊行,被視作「通匪」,最終要在網台節目中公開道歉2。
本土派內部紛爭,一直是《文匯》、《大公》、《HKG報》等建制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
之後,黃台仰答允與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出席同一個論壇。消息公佈後,一名網民揶揄黃台仰再與「左膠」同場愚蠢之至:「你勁鬧佢,啲人又話你做戲; 你鬧少啲,啲人又話你無鬼用; 你唔鬧就仲衰。 呢個就係黃台仰低能之處,將自己放係必敗之地。」
但這個低能、將自己放於必敗之地的黃台仰,最終與他慧眼力邀加入本民前的拍擋梁天琦,將「本土」帶入香港政治主流。
今年二月,先有旺角騷亂、後有新東補選,令本民前的梁天琦由一個幾乎被傳媒忽視的參選人,在20日內成為奇蹟,一舉拿下 66,524張選票。梁天琦憑藉其能言善辯的個人政治魅力,面對泛民中人楊岳橋展現出就事論事的風度,加上身負被控「暴動罪」可能承受的十年刑責,打破了外界對本土派只識謾罵、「鳩衝」、只講不做的印象,得到了15%選民的授權。
不同媒體、評論人總結補選,都說香港政治局面,已然天下三分。「本土派」,從一支外界無從理解的雜牌軍,演變成有實力進入議會的三大派系之一。得票可見,「本土民主前線」、以至本土派的支持者,亦已從「勇武抗爭」中走過來的抗爭參與者,擴大至一般意義上的年輕人。
雖然本民前本身亦身受本土派內明槍暗箭的攻訐,黃、梁二人少有參與、並嘗試導正這股以怨恨主導的洪流,但當梁天琦以「好pure好true」之姿,肩扛本土派的大旗昂首走入主流視線之時,泛民/傳統社運圈早已因本土派的猛攻而元氣大傷,在年輕人之間的支持度顯著減弱:當然,這亦與泛民自身未能提出令民眾信服的路線有關。
不論過程如何,派系既成,輿論關注有了,話語權有了,支持者有了,能在主流站穩陣腳的政治明星也有了,接下來,就差一個清晰有力的政治綱領了。
直到今年三月,昔日各院校退聯組(退出學聯關注組)成員等人組成「香港民族黨」,明確主張「香港獨立建國」作為綱領。四月,梁天琦則在接受BBC訪問時表示,本民前的長期目標是「推動香港獨立」,但這次表態並未引起太大討論,傳媒仍以「本土派」稱之。一直到七月中港府宣佈增設「確認書」,「港獨」才從中聯辦官員口中刻意羅織的說辭,轉化成一個在公眾眼中有形有實的派系。
「本土派香港抗爭史觀」
民族黨的集會熱鬧非常,除了本地記者,歐美、日本傳媒亦蜂擁而至,攝記、文字記者不下百人。世界的確在關注這個「港獨集會」。畢竟,這確是香港首次有這麼多人,一同公開地、昂首高喊「香港獨立」。
但在添馬公園民族黨的集會上,宣揚的除了「香港獨立」,還有一套異於主流的、對香港抗爭脈絡的記憶。教泛民支持者驚訝的,或許是這個集會對「過去」的詮釋,原來真的得到這麼多人認可。
「各位,我哋要準備接管社會、接管自己嘅將來,香港將會交到我哋手上。香港過往嘅民主路,最大問題就係得反對,無諗過要執政。」陳浩天說。
聽到這裏,台下部份記者面面相覷。泛民冇諗過執政?公民黨創黨之時,不就是以「成為執政黨」作為目標的嗎?
沙田區議員陳國強,則以此闡述泛民本土之別:「如果今晚我哋一萬人衝政總,必定唔成功!點解?唔係話警察阻住,如果泛民班友知道我哋有一萬人準備衝政總,佢哋一定派二萬個auntie、同學生去包圍政總,阻止我哋衝擊!」
有講者則直指香港人過去一直「冇做過嘢」,起步太遲。「呢十九年間,你哋,係無做過嘢嘅。…從泛民組織嘅集會嗰度,係得唔到任何嘢 … 香港人你哋起步得太遲喇,你哋要急起直追。」民族黨發言人周浩輝說。
現場所見,有與會者會在聽到這些針對泛民和社運人士的狠批時,微微搖頭,或面露不滿之色;但更多的人、全場成千上萬的人,則報以歡呼,拍掌,大笑,以表認同。
陳浩天
觀乎台上講者的發言,這幾乎是一個與香港民主抗爭脈絡斷裂的集會。本地學術界分析回歸後的民主運動浪潮,多以2003的七一大遊行為起點,經歷2007年的天星皇后保衞運動,2010反高鐵、2012反國教,2013新界東北、港視爭議,到2014年雨傘運動。
本土派會說,喂,運乜X嘢動?是雨傘「革命」啊。「本土派」正在建構,或已經建構出自己的一套抗爭史觀,而這套抗爭史觀的起點,是2014年的人大831落閘、雨傘「革命」。回想當時有關該叫「運動」或是「革命」的爭論,當日一批民主派學者聯署,指佔領沒有「推翻政府」之意、承認現政府,因此應作「運動」。
「運動」與「革命」之爭,早已預示了今日的局面。
在這套「本土派抗爭史觀」當中,泛民與被為譏為「左膠」的社運人士,到底是甚麼?妥協、消耗民氣、變相維穩、和理非。這些指控大眾即使不認同,或許也還可以理解為何會出現,但在本土派群眾心中,泛民及傳統社運圈還是「阻人衝」、「篤灰」、「爭取三十年一事無成」的代名詞。在集會上,問到一位2012年起參與社會運動年輕人,究竟是何時轉向本土以至港獨的?他說,是從周永康「說升級是為了證明升級無用」3,從那時候起轉投本土。
或許在大眾媒體、整個非建制陣營的群眾中,這些指控很多都是無稽之談、或至少是存疑的;但在本土派內、甚至是不少年輕人之間,已成為事實性共識,是對「抗爭」的經歷不容置疑的共同記憶。
記憶之別,不只如此:除了對「過去」的詮釋有異,相差甚遠的,還有對派系的定見。
全場一同高喊「香港獨立」時,陳浩天說,這是為了上國際新聞,五個被DQ的候選人要在台上大合照,是為了上頭條。講者之一無妄齋亦形容,香港獨立的勢力終於「有個大會、有個大台」。
一些過去處於本土派對立面的社運人士充滿質疑,認為這個集會的每一個面向都是本土派的自我推翻:拆了大台,築起另一方大台;屌人唔勇武,自己又搞和理非;話唔阻人衝,但其實都冇人衝 … 連「大合照」都出嚟,爭在未唱歌咁解。他們不解,如今本土派「華麗轉身」,何以未受質疑、未如他們往日攻擊的泛民、「左膠」一般被本土派的支持者唾棄?
因為,「群眾主義」、「勇武抗爭」,或許確是令民眾離棄泛民、傳統社運圈,轉而支持本土派的有力說辭,卻不是民眾支持「港獨」的原因。
從人數上看,這次集會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那些腥風血雨的社運恩怨情仇,其實有多少人有興趣了解呢?
對群眾而言,「港獨」本身,與大唔大台、勇唔勇武那些爭論,其實沒有甚麼關係。
8月5日民族黨集會現場
支持香港獨立的民眾在想甚麼?
「其實你就咁睇,個形式上(同傘運期間的集會)係一模一樣,只係音響、organization上差啲。」集會參與者、25歲的張先生雙手張開,比劃出添馬公園內群眾的範圍,「只係內容唔同。」
張先生坦言,一開始見到陳浩天聲稱要搞「絕對和理非」集會時,以為陳在說反話,深信是夜必有後著;但到場後他又覺得,搞個集會「曬馬」,驗證一下「港獨」究竟有幾多人支持,也沒甚麼不好。他指自己是最近才開始思考「獨立」的議題,但以為「香港應該冇乜人支持呢樣嘢,大家都係FB 9up」;當他看到全場一同高喊「香港獨立」時,確實心生感動。
在集會較後方,一位23歲的參與者告訴記者,她是從反國教開始參與社會運動的。「我以前同好多人一樣,覺得爭取到民主就OK,但之後發覺係冇可能。中國統治下,冇可能有民主。」
今日她身在港獨集會,又如何看待昔日曾經支持的那些社運領袖,現在高舉的「自決」旗幟?「黃之鋒好似停留在泛民咁嘅層次,支持佢都冇咩用。我覺得梁天琦嗰套清晰啲,只有香港獨立先係出路。」
外界或者認為,本土派民眾都痛恨、或喜歡恥笑泛民雙學等「左膠」,但記者在現場隨機訪問近十名參與者,對被標籤為「左膠」的民主派/社運人士都沒太負面的評價,甚至對其處境表示諒解,僅指大家是理念不同。數名受訪者不約而同,作出類似評價:泛民睇形勢,而港獨是唯心。「我覺得,梁天琦不似其他人隨大勢,而係選擇企出嚟,為自己相信嘅嘢發聲。」一名中三女生說。
「國教時代嘅黃之鋒,講嘢都非常有感染力,帶領到人民;但佔領完後,黃之鋒嘅立場開始唔清晰,好似想等吓、睇吓香港有咩變化,再去跟隨,而唔係好似國教咁,帶領市民去改革。」另一名20歲的大學生如此形容。「梁天琦帶領到人民改變,傳統泛民只係跟隨民意嘅人。」
這位大學生並說,其實「港中區隔」、「限制新移民」等等立場,早已植根心中,是在接觸本土論述後,「先將呢啲理念,歸納成『香港獨立』四隻字」。
值得注意的是,當大家談港獨,談的都是梁天琦。記者現場所見,在梁天琦發言後,集會人數顯著減少,原本擠得水泄不通的公園通道亦稍顯疏落。
「其實佢哋嗌獨立,都冇咩實際方法。」自稱陳雲忠實支持者的阿Ken,以帶有懷疑的眼光看向寫著「捍衞民主 香港獨立」的大台。「大家都係激情覺得:係!一定要獨立!咁其實點樣獨立到呢?」阿Ken說罷,開始向記者詳細介紹陳雲的城邦建國永續基本法,並指陳雲的講法「太書卷氣」,不及獨派激動人心。他又主動提到,梁天琦今日「直頭好似明星咁」,令他想起黃之鋒,而「黃之鋒當年都曾經係一個好有希望嘅領袖」。
50多歲的林伯,參與維園六四集會多年,當晚孤身一人到場。林伯坐在添馬公園的台階上,向記者解釋支持獨立的原因:「梁天琦講到最深層次嘅問題,就係中共政府、就係『一國兩制』而家已經完全失效咗,中共已經插晒手管治。」
聽到這裏,記者記起二月新東補選期間,梁天琦與楊岳橋在無綫選舉論壇上,曾辯論香港是否仍「有險可守」,片段在社交網站廣傳。如今看來,梁天琦DQ事件過後,很多人對於香港是否仍有險可守,都有了新的體會。
被問到何時從爭取真普選,轉向支持獨立,林伯直指「香港獨立冇可能」,但認為採取較激進手段,「如果令中共肯讓一步,畀你民選特首,都好吖。」
但林伯心水清,隨即慨嘆:「唉。香港有真普選,同獨立都一樣嚕,(對中共而言)畀你香港人自己話事,同獨立都係冇區別。」
換言之,在他眼中,爭取真普選,同香港獨立,已經一樣咁難。
港獨的意義
回到讓獨派號稱得到百幾萬人授權的中大的民調。當大家喜歡引用「17%港人撐港獨」的同時,更有趣的是,在同一個民調中,對「本土派」持正面觀感的受訪市民,只有16%,稍低於支持獨立的比率。而認為港獨「有可能發生」的受訪市民比例,僅為3.6%。
結合上文,可以粗略得出兩個結論。一、支持港獨的人不一定就完全擁抱本土派;二、支持港獨與否,與港獨是否可行無大關係。
17%香港人支持港獨,為甚麼?
今年五月,旅星香港學者陳永政在《端傳媒》撰文,強調〈回應港獨,須正視其道德意義〉。陳永政寫到:
「港獨支持者是在清楚現實限制,並了解成功機會甚微的情況下,仍然決定支持港獨。…筆者相信,這是因為港獨已逐漸演變成一個超越簡單利害計算的『道德號召』。… 港獨運動,是部分香港人因為中方不斷違反承諾而對一國兩制徹底失望,繼而出現的道德要求。」
或許在研究港獨的可行性、港獨的手段、港獨的後果之前,我們可以先想想,為甚麼有這麼多香港人,支持一個最激進亦最不可行的主張。
為甚麼要追求「港獨」?下一篇,我們請「現在不支持港獨」的梁天琦,回答這個問題。
攝:朝雲
-——————
1 《立場新聞》2015年3月報道:〈提倡「沒有大會」的組織 ─ 訪本土民主前線黃台仰〉
2 黃台仰在《立場》舉辦的〈立法會選舉與港獨思潮〉對談活動中,回應主持庫斯克提問時表示,自己當時只是就對事件的處理手法道歉,而不是為自己參與泛民組織的活動、與泛民組織一同行動而道歉。
3 有線新聞於2014年12月底播出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記者旁述稱「旺角清場之後,處於疲態嘅學生,決定將行動升級…佢哋咁樣做,原來係想證明,激進,未必有用」;周永康後來多次澄清,有關旁述是記者的個人看法,並非他受訪時表達的意思。
4 講到六四集會,林伯澄清,近兩年去的是「激進」的六四集會,並強調他講的不是「熱血嗰邊」,而是港大。「大家一樣咁激進,但(熱血公民)冇港大嗰邊啲理論咁有感召力。要有一定嘅理論,先感召到大多數人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