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in read

港府減碳歎慢板 應積極邁向碳中和以減緩氣候危機

A Decorative Image

資料圖片,來源:Celvin Purnama @ Unsplash

【文:姚俊業(思匯政策研究所和 HK 2050 is Now 氣候變化及夥伴合作主管)、楊敬雯(思匯政策研究所助理營運經理)】

10 月 8 日受熱帶風暴「獅子山」影響,全港風雨交加,多區水浸,天文台更是有紀錄以來第二次在 10 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天文台助理台長宋文娟稱,隨着氣候變化,極端天氣的頻率和強度會不斷增加,因此全球都需要加大力度減碳。可是,港府目前的減碳進度仍未如理想。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 2021 年《施政報告》中,重申去年香港要在 2050 年前達至碳中和的承諾,並表示將會有一系列建設宜居城市的措施,如成立新的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以統籌並推動進一步的減碳行動。然而,儘管政府訂立中期目標,希望香港在 2035 年前把碳排放量由 2005 年水平減少 50%,但此舉仍過於保守緩慢,沒有充分響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 2018 年的呼籲 — 在 2030 年前,世界需要把全球排放量從 2010 年水平減少 45%。

基於科學數據,香港應把減少 50% 排放的目標提前至 2030 年達成,否則即使相差五年,其排放差異亦會嚴重損害環境和人類健康。到底香港應如何提前減少碳排放?如果政府能引入更多低碳能源予目前運行的電力系統,便可既不犧牲能源安全,又可快速減碳。

根據獨立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和國際研究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最新報告《為無碳香港發電》,研究人員發現香港如果輸入高比例核能具經濟效益,可使發電的排放量能在 2030 年前減少 50% 以上。故香港政府和電力公司應盡快展開區域合作,與內地能源供應商磋商合資經營或投資協議,以保證穩定供應充足的潔淨能源。

香港商界已有企業積極行動,為減緩氣候危機出一分力。領展在 4 月宣布致力於 2035 年達致淨零碳排放,並要減少整個物業組合 30% 電力用量。而太古則承諾以 2018 年為基準,於 2030 年減少直接營運中 50% 的溫室氣體排放。此兩家公司的減碳承諾比《施政報告》中期目標更高。政府應以科學為基礎,參考香港商界,訂下更積極進取的減碳目標。

由於地理因素,香港容易受到颱風影響,故氣候變化會令香港遭受更頻繁的酷熱天氣和極端降水,造成更多的風暴潮和大雨,對自然、社會和經濟帶來破壞。如果香港再不追上世界減碳進度,立即大幅減少排放,會無法把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 1.5°C 以內,減緩全球暖化。不論是政府、商界以至大眾均應盡快行動,攜手實現碳中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