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致全球海水水位上升 太平洋小島 72 年來面積竟不跌反升
圖片來源:US National Archives
面對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水水位上升,地勢低窪的島嶼非常脆弱,除非島嶼突然變大,否則它們會在不久將來有沒頂的危機。奇怪的是,上月刊於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的研究發現,有些珊瑚礁島似乎以某種方式變大,並無被大海吞噬。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沿海地貌學家 Murray Ford 的團隊在報告中指,發現與預測、傳媒報道的相反,自 20 世紀中以來,研究所涉及的大部份礁島狀態穩定或規模增大。
但這些島嶼到底是如何繼續露出水面?為了找出答案,團隊對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的吉島(Jeh Island)進行調查,吉島是艾林拉帕拉普環礁的 56 個島嶼之一,而馬紹爾群島地勢低窪,被認為是全球最受海水水位上升威脅的其中一個國家。
在新研究中, Ford 團隊對比吉島高空和衛星圖像,並收集了島上的沉積物以對新形成的陸地進行更深入了解。圖像數據顯示自 1943 年以來,吉島土地面積增加了約 13% ,從 2.02 平方公里增加到 2015 年的 2.28 平方公里。團隊又指當前的島嶼可能曾經是 4 個獨立小島,只是因有新沉積物而連起來。
新陸地由珊瑚礁產生
此外,從島上收集的樣本表明,吉島新陸地是最近由珊瑚礁本身產生的有機物質沉積而成,而非由較舊的沉積物組成。團隊指,未能確定類似機制會在其他島嶼上同樣出現,但研究顯示即使海水水位繼續上升,具有健康穩定有機物生產的珊瑚礁系統,可能幫助這些島嶼不被淹沒。
然而,全球珊瑚礁本身也受氣候變化而受影響,近年更多次出現大規模白化甚至死亡事件, Ford 團隊發現的現象可以維持多久是未知之數。另一方面,就算珊瑚礁以某種方式持續產出有機物,速度也未知能否跟得上海水水位上升的幅度。
Ford 的團隊去年已指,低窪島嶼會被淹沒的預測,建基於島嶼是靜態地質地貌的假設,而這個假設已有證據證明有缺陷: 2018 年已有一個涉及太平洋和印度洋 30 個珊瑚環礁、共 709 個島嶼的分析指,過去幾十年 88.6% 島嶼面積穩定甚至增加,無一個環礁整體陸地面積有流失。
來源:
Science Alert, Weirdly, Some Small Islands Are Growing Bigger in The Face of Rising Seas, 8 December 2020
報告:
Ford, M.R., Kench, P.S., Owen, S.D. & Hua, Q. (2020). Active Sediment Generation on Coral Reef Flats Contributes to Recent Reef Island Expansion.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published 20 November 2020. doi: 10.1029/2020GL088752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