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in read

【武漢肺炎】氣候變化致過去一世紀 40 種蝙蝠遷入雲南 或為新型冠狀病毒起源地

A Decorative Image

氣候變化也與武漢肺炎大流行有關?最新刊於《全面環境科學》期刊的研究指,自上個世紀以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了蝙蝠偏愛的森林棲息地生長,導致中國南部成為以蝙蝠作為傳播媒介的冠狀病毒熱點出現地區。

這亦是首個證據顯示,氣候變化可能與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有直接關係。

研究表明,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氣候變化,包括氣溫升高、日照增加和大氣中影響植物生長的二氧化碳濃度上揚,令中國雲南南部,以及緬甸和老撾等鄰近地區的植被類型發生了大規模變化,從熱帶灌木地變為熱帶稀樹草原和落葉林,為主要生活在森林中的許多蝙蝠品種創造了合適的棲息環境。

一個地區的冠狀病毒數量,與存在的蝙蝠物種數量有緊密關係。研究團隊發現,過去一個世紀中,已有額外 40 種蝙蝠物種遷入中國雲南南部,這些物種均可傳播大約 100 多種冠狀病毒,亦有基因數據表明該「熱點」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地。

領導研究的劍橋大學動物學系研究員 Robert Beyer 指,上世紀的氣候變化,使雲南南部更適合多個蝙蝠種類棲息;了解蝙蝠物種的全球分佈,是如何因氣候變化而出現改變,可能是病毒溯源的重要一步。

為了找出答案,團隊利用氣溫、降雨量和雲量記錄,繪製了過去一個世紀的全球植被地圖。團隊其後使用全球蝙蝠物種的植被需求資料,計算出每個物種在 1900 年代初期的全球分布,再將之與當前分布比較。

現時已知,全球的蝙蝠攜帶約 3,000 種不同類型的冠狀病毒,每個蝙蝠物種平均帶 2.7 種冠狀病毒,其中大多數都沒有症狀。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改變棲息地,物種攜帶病毒遷移到其他區域,改變了不同地區所存在的病毒,而且很可能讓動物和病毒之間產生新的互動,從而導致更多有害病毒被傳播或演化。

雖然,蝙蝠攜帶的大多數冠狀病毒都不會跨物種感染人類,但已知幾種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很可能都起源於蝙蝠,包括引致中東呼吸綜合症的 MERS-CoV 、引致沙士的 SARS CoV-1 和現時引致武漢肺炎的 SARS CoV-2 。

值得留意的是,團隊所研究的熱點同樣是穿山甲棲息地,而穿山甲也被認為是 SARS-CoV-2 的中間宿主。該病毒可能從蝙蝠跳到穿山甲,再由被出售為食用「野味」的受感染穿山甲,將病毒傳到人類身上。

因此團隊強調,有必要限制城市地區、農田和狩獵場向野生動物自然棲息地的擴張,以減少人與攜帶疾病的動物之間的接觸。

劍橋大學動物學系教授 Andrea Manica 提醒, 武漢肺炎大流行已造成了巨大社會和經濟損失。各國政府必須抓緊機會,採取果斷行動來減輕氣候變化,從而降低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另一有参與研究的馬諾阿夏威夷大學地理及環境部教授 Camilo Mora 補充,氣候變化可加快野生動植物病原體向人類的傳播,所以必須緊急呼籲全球減排碳。

團隊亦嚮應先前研究的呼籲,敦促各國承認氣候變化在病毒性疾病爆發的作用,並將解決氣候變化作為「後武肺」經濟復甦計劃的一部分。

來源:
Phys.org, Climate change may have driven the emergence of SARS-CoV-2, 5 February 2021

報告:
Beyer, R.M., Manica, A. & Mora, C. (2021). Shifts in global bat diversity suggest a possible role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emergence of SARS-CoV-1 and SARS-CoV-2.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Available online 26 January 2021, 145413. doi: 10.1016/j.scitotenv.2021.145413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