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in read

【書評】同類殘食好自然

A Decorative Image

2011年,無綫播出的電視劇《天與地》之所以多人討論,除了當中有大量政治隱喻,更涉及三位男主角在雪山殺死朋友將之吃掉保命,食人行為違反了人類最深遠、古老的禁忌,但類似情節並非此劇獨有,遠的有《沉默的羔羊》系列,近年大熱美劇《The Walking Dead》也多次提及。

現實是,食人在歷史上多次出現,甚至曾是一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美國生物學家 Bill Schutt 新書《Cannibalism: A Perfectly Natural History》(自譯:《同類相食:完全自然的歷史》)從自然界入手,講述蝸牛、蜘蛛等以至較大型有脊椎動物都有「同類相食」傾向,從而一路推展,解釋有甚麼原因令人不再自相殘殺。

北美鋤足蟾 (Scaphiopodidae)虎斑蠑螈 (Ambystoma tigrinum) 均是因環境壓力以及無其他食物選擇而會向同伴大開殺戒。追不上成長速度的幼體不單提供足夠營養,更能加快其他個體成長速度,避免被成年體吃掉,某程度上是對物種發展有所幫助,同時減低群族被其他獵食者掠食的機會。又例如粉甲蟲的物種,已被證明會同類相食的個體,生產的卵會較多,對維持群族健康,有重要作用。

可見自然界相當殘酷,一個不留神就要被分屍了。

當然 Cannibalism 亦可指人食人。但你別以為只有所謂落後國家才有這種「陋習」, 1846 年美國唐納大隊 (Donner Party) 西遷移民隊伍,誤信有捷徑到達加州,結果 87 人大隊在嚴冬被困內華達山脈,牲畜糧食均殆盡之時便吃死掉的親人同伴過冬,最終只有 48 人能活着到達加州。事件亦是美國移民史上最血腥一頁。

而在中國歷史上「食人事件」更因天然災害、暴政等連綿不絕,至少發生過四百多次。較近代的則是大躍進時期,到處都有餓死街頭的人,曾有人肉包子出售。香港大學歷史系前助理教授周遜更找到相關國家檔案證明當時食人是非常普遍的事。

不過,不殺死個體的也可以是同類相食,且同樣受爭議。例如中國人就有胎盤入藥作紫河車以補氣養血;近年美國也有很多產婦風行吃自己的胎盤,而且有很多吃法,作者 Bill Schutt 就有幸吃過胎盤意大利飯。味道如何?小肥波不便在此透露。

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畿內亞,庫魯病 (Kuru) 於 50 年代開始流行於各部族,患者會頭痛、關節疼痛和四肢發顫。後來才發現,這種不可被治癒的退化性人類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原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簡稱 TSEs) 來源自於吃死去親人習俗。習俗被廢之後,疫症才開始受控。但那邊廂,英國等歐洲國家為降低飼養成本,將一些病死牛隻的肉、骨混合物加入飼料中,以補充牛隻蛋白質結果造成瘋牛症事件,令牛腦發生海綿狀病變造成運動失調、癡呆和死亡,引起全球恐慌。

本書無意在道德層面討論食人問題,但我們也可以反思,縱使自然界的同類相食尋常不過,食人又真的是正常嗎?

原刊於蘋果日報作者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