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in read

【新浪潮.前言】香港流行文化再起時,理解年輕創作人的生存狀態

A Decorative Image

過去半年,香港人見證流行文化的 comeback — 《全民造星 3》牽起風潮,姜濤、林家謙、柳應廷等在叱咤、Chill Club 頒獎禮嶄露頭角,「試當真」咁大件事好多人講, YouTube 四台聯播引來熱話,Mirror 演唱會成為現象,上星期《Error 自肥企畫》更令不少人與電視重拾舊歡。

不少評論分析,當社會氣氛低迷,很多香港人將心神、目光都投向了本土娛樂。行徑未必純粹是自我麻醉,事實上,那些新明星、新創意,正是香港黑夜裡新希望的象徵。

前些年,一直有人說本土娛樂今非昔比,有人說拍網片只是「家家酒」,有人說蘇永康、曹永廉是「年青人偶像」,更多人深知,無數創意十足的年輕人,早已在網上世界,甚至在傳統媒體,闖出一條新路。如「試當真」創辦人之一游學修月前表示,「直至 2021 年,不論歌、影、視、網,每天的新聞都告訴你,改朝換代真的要開始了」。

A Decorative Image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廣受稱頌的黃金年代,有班年輕創作人在進修電影等課程後,先後加入本地電視台發展,經歷電視台的木人巷磨鍊後,相繼開展電影事業,並在商業和藝術上都獲得成功。1978 年出版的電影雜誌《大特寫》(《電影雙周刊》前身)一篇文章,以《香港電影新浪潮:向傳統挑戰的革命者》為題,首次用「新浪潮」一詞,對一批由電視進軍電影導演冠以「新浪潮」的稱謂,並寄以厚望。

2021 年今日,《立場新聞》推出全新專題報道「新浪潮」,走訪不同創作團隊的 studio,了解這些身處新型流行文化工業的年輕人們的故事。時移世易,將他們與上一代、上上一代對比,其實沒太大意義,更重要的是,從中理解這些新浪的創作經歷、方法、技藝,聽聽他們如何在已經截然不同的媒介環境下,掙扎求存,發揮創意,說好自己的故事。

A Decorative Image

小薯茄《雪櫃冷笑話》在銅鑼灣戶外大電視播出

文/阿果
攝/Nasha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