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min read

【敗選之後.5】前線助選人員眼中 姚松炎選舉工程細微但基本的失誤

A Decorative Image

姚松炎(攝:朝雲)

姚松炎敗選之後,外界紛紛分析、揣測其選舉工程的敗因。很多人針對其團隊的手寫橫額及踏單車宣傳策略,批評姚松炎「太離地」及「錯信朱凱廸」註,將對方 2016 年新界西勝選的方法,全套照搬到九龍西,因而落敗。

但事實是否如此?姚松炎的選舉工程有何漏洞?《立場》訪問多名前線助選的義工或政黨成員,從他們的眼中,看到更多問題,一些細微卻基本的問題。

地面戰:大半年 VS 四十日

「起步的時間好重要,民主派落後了兩三個月。」民協中委李庭豐認為,較之資源上的分野,雙方落區時間的距離,更加主宰選戰結局。

早於 2017 年中,建制派已有共識推舉鄭泳舜出選九龍西,並隨即展開地區宣傳,擺街站,貼海報,掛橫額;本為深水埗區議員的鄭泳舜知名度不高,但經大半年日以繼夜宣傳,九龍西街坊不會不知道這麼一個人物存在。

民主派呢?當建制派選舉機器已開動,隆隆作響之時,民主派還在討論初選,從 2017 年 9 月開始籌備一直到 1 月 14 日選舉,足有四個半月時間;姚松炎勝出初選後,又傳出 DQ 疑雲,到正式獲當局確認成為候選人,已經是 1 月 29 日,距離正式補選日,只餘約 40 日。

時間不足,便要靠選舉工程搭救。如何用最少時間,將姚松炎的名字、理念,以至政綱向選民傳播?在基層、公屋區較多,人口構成較複雜的九龍西,海報、擺街站、派傳單、嗌咪、洗樓等地區戰非常重要。

本無「地區樁腳」的姚松炎,雖獲盤踞九龍西的政團及社區組織襄助,也有「素人」義工加入助選,但人數固然無法與對家相比;更致命的是,因為協調失效、資源調配不當,人數本已不足的助選團,未能發揮出相應的宣傳效果。

A Decorative Image

圖片來源:鄭泳舜 facebook page

家住黃埔的「師奶」阿 Joe,雖不屬任何組織,但自傘運以降一直積極為民主派議員助選。

「2015 年開始,每次選舉我都好忙,屋企嘢乜都唔理,每日天未光已經彈出去,16 年更加緊張,連我的藍絲阿媽都被感動。」

但這次補選的經歷卻完全不一樣。Joe 形容「今次完全冇得做,我覺得好沮喪。」

《立場》向多名素人或出身社運組織的助選義工了解,發現姚松炎選舉工程中,人手、資源不足並非最大缺陷,協調溝通問題才是關鍵。

有義工透露,試過在群組報上名字,表明幫手意欲,事後卻無人聯絡跟進。不屬任何組織的中年素人義工翔哥,在參與導賞團後留下姓名電話加入義工群組,卻在四、五日後才獲加入,群組管理員為「TeamEdwardYiu」,直到選舉完結,翔哥都不知道統籌者的名字,管理者也鮮有回應義工的詢問,經常「已讀不回」。

最終翔哥「改投」開街站較為積極的維修香港及社民連,才能如願助選。

農曆年前後,已加入姚團隊義工群、家住紅磡的「師奶」Sandy 看到街市鋪天蓋地全是鄭泳舜的海報,姚松炎卻一張都無,直言「(大)掃除都冇心機」,曾向團隊表明年初二起已可幫手,其他義工也提出同樣建議。「冇人同義工溝通。我喺度等等等,覺得點解冇嘢做嘅……諗住去做,但冇人聯絡,我又冇 poster、單張。」

姚松炎敗選後,網上便有說法指,不少素人本來想為姚助選,卻不得要領,最終只得改往新界東及港島為范國威及區諾軒助拳。

即使有心在地區為姚助選,也不知從何入手:素人如是,其他民主派政團亦有同感。

不少替姚松炎助選的泛民社區工作者,均向記者表示姚松炎宣傳品不足,有助選人員更要等到選前最後幾天,才收到宣傳紙板等工具。而供最後催票之用的「告急」印刷品,亦在選舉當日下午,方送到地區人員手中。

A Decorative Image

姚松炎競選宣傳品

有泛民地區工作者原以為該「告急」宣傳很獨特,非要姚團隊自行預備不可;但到手後卻發現只是印有『告急』字樣的紙張:「你早啲出聲,我們在(地區)office 自己印嚟用都得啦!」

「企足街站,都根本無嘢派,」一直落力為姚松炎助選的幸福區議員鄒穎恒如此形容宣傳品不足的後果,「(街坊)鬼知你搞緊乜咩……」

對於選舉工程中的協調問題,姚松炎競選團隊未有回應《立場》提問;當事人姚松炎則向記者說:「問題其實唔關各自做得唔好,係源於我(一月中)的錯誤決定。」

姚松炎認為,要負上最大責任是「中咗中共計」的自己。

初選以來的選舉工程花費 50 萬,由他自掏腰包墊支 ── 由於尚未成為正式候選人,團隊未有落力向公眾高調籌款。到一月中勝出初選後,親中媒體及政府卻又大力放風,指他將會被 DQ,無法入閘。在此情況下,姚松炎在初選後不久曾作出「叫停整個 campaign」的決定。

姚松炎坦言,這個決定導致後來的安排「亂哂籠」。「到 29 號入閘,先重新再組織,重新搵義工,重新落單(製作宣傳品),遇著農曆新年假,工廠初十(2月25日)先交到貨。」

農曆新年過後,一切重上軌道,距離 3 月 11 日只餘三星期。

宣傳方向:嗌反 DQ 好定嗌反圍標好?

選後,中大政治學者蔡子強分析認為,姚松炎團隊的宣傳策略,過於沉迷社交媒體宣傳,卻未有意識自己缺乏地區工作的不足。

過去曾在報章撰文分析港、台選舉文宣的蘇花(筆名),今次也「落水」為姚松炎的網絡文宣操刀。對於蔡子強的分析,作為局中人的她深感不忿。她強調,問題不在姚團隊側重網上宣傳,而是在地面戰組織不夠綿密、出現失誤之下,網上文宣表現才顯得較為「標青」。假如不做網絡宣傳,選舉結果恐怕更加不濟。

但事實上,姚松炎的網絡宣傳能否算是出色?

姚松炎的個別網絡文宣固然令人印象深刻,延續進步民主派一貫「貼市」的優勢,趁旅行青蛙熱潮推出「旅行松炎」,在農曆新年前夕以李居明風格推出「松炎居士」文宣,均在網上廣泛傳播。

但翻看姚松炎的 Facebook 專頁,針對姚松炎身自優勢而推出的文宣並不算多,也不是最受歡迎的類別。姚宣佈參選以來推出的 20 多條片段中,觀看人次超過三萬的影片只有兩條,均為針對對手的影片,分別是「#黨政商三為一體|拆解『#鄭泳舜現象』」及「超支不斷 多得保皇黨盲撐」。

在地面戰層面,資源、協調固然出了問題:但在宣傳內容方向的設置上,姚松炎的競選工程也未盡如人意。

正如選後不少論者反省,「反 DQ」理念難以「落地」,政治理念在當下的無力感氛圍中已經不能再爭取到市民的共鳴;但姚松炎作為不少人公認的優質議員,賣點絕非只有「被 DQ 議員」一個。

問題是,姚松炎的優點,有沒有透過選舉文宣與街站宣傳彰顯、打入選民心中?在緊貼時事的民眾眼中,姚松炎或是立法會數一數二的學者型議員,擅長在複雜文件中看出漏洞,以堅實數據反擊政府;但在一般街坊眼中,姚卻面目模糊。

義工 Sandy 記得,自己在黃埔開街站時,莫說 DQ,有街坊連姚松炎也不認識。「嗌咪講姚教授點點點,有個媽媽拖住囝囝經過問我:吓,乜原來佢教授嚟架?」

A Decorative Image

姚松炎競選宣傳品(來源:姚松炎Facebok)

姚松炎敗選後,不少分析指「反 DQ 牌」不奏效。但說到底,政治牌奏不奏效也視乎傳遞訊息的人 — 亦即街站的義工們 — 如何言說。多名曾為姚松炎擺街站的義工說,嗌咪要傳播什麼訊息,姚團隊沒提供說法,基本靠大家自由發揮。

例如翔哥。跟隨社民連擺街站的他,來到了基層眾多的深水埗。他判斷講反 DQ、反威權,會令市民認定是搞事,因此他調整說法,改談當時熱議的派錢問題:「票房水浸,大家分到幾多?」、「反對政府唔派錢的人,請投一號(即姚松炎)」。

對於姚松炎本人,翔哥則這樣嗌咪:「大家信唔過政府,就應該搵個人睇住盤數;姚教授夠專業,可以睇住個庫房。」

除網絡文宣外亦有落街站幫手的蘇花,因較熟悉姚松炎政綱,另有訣竅;每當有中年人走來罵她們反中亂港,蘇花就反問:「先生,你屋苑大維修幾錢啊?定劏房幾錢租?」附送姚松炎如何監察、改善這些問題的簡介;在港鐵站出口的街站,蘇花則強調「姚生在立法會開會,可以即刻計到地鐵公司點呃我哋,幫你哋每一程慳到幾多錢!」

「講DQ,啲人唔會想企喺度聽你講…但(港鐵等議題)啲人就會聽,會走埋嚟同你握手。」

然而,這些通通只是個別義工的個人智慧。沒有事前培訓、也沒有供「咪手」參考的「懶人包」;在政治牌打不響的情況下,該叫甚麼口號才能吸引街坊?義工又未必真正了解姚松炎的理念,街站的宣傳話語,非常參差 — 投票當日,記者在姚松炎石硤尾街站,看到隸屬泛民政黨的助選人員持咪,侃侃而談「珍寶島事件」,呼籲市民認清中共歷史。

姚松炎及團隊曾嘗試以「創新」形式進行地面宣傳,如導賞團、「姚居士」擺檔等,希望用這些新穎方法拉票,但義工能否執行,又是另一問題。有年輕義工透露,助選團不乏上了年紀的社運參加者,深信傳統泛民那套拉票方法,一心只想洗樓、嗌咪、派單張,但姚松炎團隊卻不太傾向這一套:結果有些義工即使來到創新街站,也不懂怎樣傳達姚松炎的社區理念,最後只能默不作聲地派單張。

姚松炎作為議員的強項、優勢,似乎未能透過地面宣傳有效傳達給選民。

A Decorative Image

3 月 11 日,姚松炎進行最後拉票

這樣的地區助選陣勢,遇上鄭泳舜長達大半年、攻勢凌厲的選舉工程;一場寸土必爭的大區單議席單票制選舉,一個建制派務實培育十年、在地區實力雄厚的對手,遇上一個對直選毫無經驗、傾向創新而能力有限的團隊,導致了敗選的結局。

但蘇花另有觀察:她透露,選後姚團隊內,有負責安排姚松炎行程的核心成員非常愧疚,因為他們按姚的意願,幾乎答應所有地區組織、民間團體舉辦的論壇,而那些論壇,鄭泳舜一個都沒有出席。

最終的選舉結果,無疑是對這兩種取態哪一種更具吸票「實效」的裁定。

「這很是姚生的風格,」蘇花說:「搞到負責幫佢安排行程的人很自責。但(在結果出來前)有誰夠膽講,讓姚生出席論壇(向選民闡述理念)、而唔係『的』佢去洗樓,是一個錯誤決定?」

結語

311 補選完結至今已有個半月,姚松炎敗選一事,已慢慢從大眾記憶中消散,並由不同政治事件(如許智峯搶手機風波)取而代之。事到如今,仍然以深度報道的方式,將姚松炎落敗故事的前因後果重新呈現,怎看也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事實上,對於「姚松炎為何落敗」的問題,選後坊間已流傳無數說法,人人各執一詞。這些說法,也成了本專題的起點。

但本專題之所以名為「敗選之後」,皆因我們不欲把視野停留於研究一個候選人落敗的因由,而想進一步探索,在「姚松炎敗選」的表層現象之下,究竟埋藏著什麼深層次問題;更重要是,既然民主派首度於立法會補選落敗的事實已無可挽回,展望將來,我們今次學到什麼教訓?

本專題其中一名受訪者強調,與其將敗選視作姚松炎(或進步民主派)的一次挫敗,倒不如正視它是整個民主派共業的事實。

為何是共業?專題的五篇文章已提供不少線索:民主陣營的資源人手有限,導致部分「紅區」(如啟德兩邨)的泛民地區工作者被迫退走,從此民心更傾向建制;加上建制派的選舉機器日漸成熟,大派福利,組織工作愈見綿密,形勢更見一面倒。

A Decorative Image

1月28日,數百市民參與「香港人要Plan A集會」。

那怎麼辦?民協等傳統政黨嘗試在公屋區以毫不華麗的地區工作留住人心,但地區工作「去政治化」的本質,卻間接令街坊們對「反 DQ」等核心政治議題,愈走愈遠;中產市民教育水平較高,卻不代表自動對政治議題有興趣,他們需要富趣味又夠埋身的切入點。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不能忽略的是,今次選舉投票率之低迷,正反映不少支持民主的香港人,經過近年連串政治風波後,已愈趨灰心,不再出來投票,昔日的六四黃金比率(甚至 55:45 比例)亦已被打破……

市民逐漸對政治議題冷感,社會運動動員乏力,香港民主運動正陷於低谷。毫無疑問,這是整個民主陣營 — 不論進步民主派或傳統黨派 — 都必須承認的政治現實。

然後怎樣?當大政治議題不再引人關注,細水長流的社區工作,一如本專題受訪者楊彧、鄺葆賢所示範,已變成民主派所餘不多的著力點。如今距離下屆區議會選舉尚餘一年半,各黨各派都積極派人落區插旗,地區層面將成為下一個主要的政治戰場,《立場新聞》未來專題將全程緊貼,繼續深入報道。

—【敗選之後】專題完 —

 

註:

針對網絡及主流媒體指控,朱凱廸是姚松炎競選工程的「幕後軍師」,導致姚松炎敗選的說法,《立場》曾向朱凱廸本人、姚松炎核心團隊及前線義工求證。

據朱凱廸稱,發生初選 Plan B 爭議之前,他的確打算為姚松炎的選舉工程出謀獻計,作戰至補選當日;但自從一月中捲入 Plan B 風波備受外界批評,令他成為輿論中的「民主罪人」,他已自覺地與姚保持距離,以免拖累對方:「好多人唔鍾意我…,佢哋會唔會因為冇咗唔鍾意的人(朱),會樂意地撐姚生?」

直至投票當日,他察覺投票氛圍不濟,打算「諗條橋補下氣氛」,遂發起踩單車拉票。姚松炎敗選後,此活動卻成了朱作為「幕後軍師」的罪證(見明報報道),朱凱廸強調,單車拉票活動不是姚松炎團隊發起的活動,「嗰時已經係各個人覺得可以幫,就用自己方法幫的階段。」

總括而言,姚松炎選舉工程中,除了論壇論點準備及與其他民主派高層溝通外,關於前線競選工程的決策,朱凱廸基本上沒有參與。此說法獲姚團隊及前線義工證實。前線義工翔哥更表示,如果姚松炎團隊能更加了解朱凱廸新西團隊的選舉打法,相信姚義工團隊的效益便不止如此:「我哋冇攞到朱凱廸嘅經驗就真,其實廸好多好橋,呢邊根本就冇用到。」

A Decorative Image

朱凱廸、姚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