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min read

【政教不分離 3】神學生?政治人? 林淳軒的身份危機

A Decorative Image

林淳軒

「我都替你擔心,唔知這篇訪問點寫好。」

中大神學樓的天台上,林淳軒一臉認真地對記者說。

「因為,我到現在依然好混亂,好多嘢諗唔通。」他輕倚圍欄,漫無目的地望向遠方某處。

神學樓的天台,寂靜而荒蕪。只有連綿的水管、厚重的灰塵,人跡罕至。林淳軒卻說,平日除了待在宿舍房間,最喜歡的,便是在這天台蹓躂,有時發呆,有時思考。

只是有個問題,他點諗都諗唔通。

究竟自己想改變的,是教會世界,還是政治世界?

林淳軒有兩個為人熟知的身分。第一是「政治人」。身為學民思潮成員及現香港眾志成員,林龐大的身影常見於不同社運場合 — 傘運時攀過公民廣場圍欄;旺角騷亂後被控以暴動罪(及後撤控);張德江訪港時試圖攔截車隊示威;羅冠聰選立法會,他在背後助拳。他是個政治人,這毫無疑問。

但他真正身分也是一個「神學生」。今年在神學院讀二年級的他,坦言希望改變香港教會,尤其是對政治的抽離態度。「我想令教會同社會接到軌。」林淳軒的終極目標是,若香港日後再有雨傘運動式的歷史大事發生,教會不再缺席。

這兩個身分、以至由此引申的「政治」和「教會」兩個世界,林淳軒都重視。但他亦深知,兩者之間,他必須有所取捨。

咁點算好?

A Decorative Image

今年 2 月 12 日,林淳軒上庭後,獲戰友聲援。

「我們在完美浪費一場社會運動的基礎」

基督教選委抽籤提名期周四剛截止,過去幾星期,不少年輕信徒都作最後衝刺,收集 20 個基督徒簽名,藉此循「個人提名」渠道入閘,參與抽籤。向來被批評對社會時事冷感的教會圈子,忽爾熱血非常。

但在林淳軒眼中,一般平信徒就算怎樣寸土必爭,都是白費心機。

全因今屆基督教選委採用兩輪抽籤制度,經四種提名途徑(個人、堂會、機構、宗派)入圍的「候選人」,須先經一輪抽籤,每組抽出 10 個代表。被抽中的 40 人再進行第二輪抽籤,挑出其中 10 人成為選委。如前文所述,由於四個組別的人數極其參差(大部分參加者都是以個人提名),所以中籤機率亦因而有別。這顯然是個不公平的制度。

偏偏許多信徒仍熱衷以個人身分參與,如同抽獎。林淳軒卻點出殘酷真相:「其實 200 個、 2000 個、20000 個人(參加),都只係抽十個出來。」就算「個人提名」十席由民主人士全取,但之後還要跟堂會、機構、宗派的中籤者洗勻再抽,結果是誰溝淡誰?顯而易見。

林淳軒認定,過程中浪費的不止是參加者的時間,更是一場群眾運動的潛在基礎。

條數是咁計的。假設最終有 500 個信徒循「個人提名」參與抽籤,每人背後有 20 個提名人支持。換言之,投入這件事的,合共有一萬個基督徒。這一萬人都是關心社會的一群,假如可以好好組織,便可掀起一場不容小覷的社會運動,劍指不公平抽籤制度。

但是無人組織。結果,萬人蜂擁參與「個人提名」,好像做了點事,卻無法推動實質改變。

「我們是,完美地浪費一場社會運動的基礎。」林淳軒慨嘆。

A Decorative Image

十月初,「基督教反圍標抽籤大聯盟」舉行記者會,林淳軒(後排左一)亦有出席。

更諷刺的,是真正參與社運反對制度人數之少。上星期日,主張放棄選委席位的「基督教反圍標抽籤大聯盟」在基督教協進會門外舉行燭光集會,參加者只有 50 人。

林淳軒有參與「反圍標抽籤大聯盟」的行動,他也支持要放棄基督教選委席位。在他看來,這十席最大問題在於,它令基督教界成為一個政治籌碼,「有些人要透過成為選委,然後同政府、阿爺,用一票去換個 loyalty 返來。」林淳軒直言如今基督教高層與政權勾結嚴重,而要改變現況,就想將教會從這關係網切割。棄席,令教會高層無法動用政治籌碼,就是第一步。

不過他亦明瞭,抽籤迫在眉睫,事到如今再喊棄席,根本於事無補。所以過去幾星期,他跟好些年輕信徒一樣,忙於爭取提名 — 且慢,這豈不是自打嘴巴?林淳軒做的,不是收集個人簽名,而是聯絡不同機構、教會:「總之見到基督教乜乜乜就搵,睇下他們會否 offer 到提名出來,然後轉介。」較之一同在「個人提名」組別「攬炒」,這才是正經事。

至於他本人,也成功取得「基督徒學生運動」提名,得以循「機構」組別抽籤,中獎機會大增。可是,抽中又如何?頂多是避免今屆選委席位落在建制手中,距離「棄席」的終極目標,仍是無限遠。

(編按:31/10 更新基督教選委抽籤結果,見於文末。本文受訪者林淳軒無法進入下一輪抽籤)

因此林淳軒將目光放在下一屆特首選舉。目標是用五年時間,組織每間教會支持民主的信徒,組成一個基督教民主勢力。然後集合力量,以群眾運動方式要求「棄席」,切斷教會高層與中共、建制的關係鏈。

「我希望可以改變這宗教。」

這個願望,已埋藏在林淳軒心底多年。

投入政治 遠離教會

意欲改變,只因曾經失望。

林淳軒自小是基督徒,在教會成長,熱衷在不同崗位事奉,又做組長,又帶敬拜,每逢暑假不時跟大隊到大陸宣教。是典型的教會乖乖仔。

可是這個昔日的乖乖仔,自從兩年前開始,不再返教會聚會了。

一切源於雨傘運動。作為學民思潮成員,林淳軒當時走在前線,被警棍毆過,被胡椒噴霧洗過臉,對警察自然仇恨。偏偏他有些教友,正是警察。「我好憎佢哋,在 facebook 日日鬧佢哋,唔會留情,但廢事返到教會……」更矛盾的,是當時他在教會任導師,有些學生正是警察的子女。「我上網嗌緊『黑警死全家』,但佢個仔喺我嗰組。好尷尬,好矛盾。」但這只是衝突的冰山一角。

「我對政治的 commitment,變成了我同教會之間的疏離。」

林淳軒記得,最初加入學民時,有時會上報紙,身邊教會朋友都喜歡以此開玩笑,「上報紙好勁喎!」但傘運期間,玩笑變成撕裂。「有些朋友,識了廿年,由 BB 仔一齊玩到依家,佢哋係藍絲。咁我點面對這個張力呢?」社會對立,教會裡面亦撕裂。「我已經無辦法好平實地返去教會,同佢哋坐低、交流。」他無奈。

變的,可能不是身邊的教友,而是林淳軒自己。傘運前,宗教是他生命中佔最多的部分;傘運後,這部分換成了政治。「轉變很大。如果我個信仰仍佔好大,學民只是興趣活動的話,我是可以好坦然地同教會的人傾計、坐低講論神學。」現在,他明顯做不到。「當政治變得咁重要的時候,我有我的立場,我捉得好緊,不能再和你在和稀泥。也接受不了教會那種和稀泥。」

如何和稀泥?「一入到教會,大家就會開安全網,講生活,唔講政治。但當政治變成你生活的時候,咁……咪無嘢講囉。」

A Decorative Image

資料圖片:雨傘運動

從前,教會是林淳軒的歸處。即使他參與學民,搞社運,他依然視教會為家。例子有反國教遊行,當時九萬人上街,但身為學民仔的他,竟然人在四川,「宣緊教,同小朋友玩緊。」當時他生活佔最重的部分,是基督教信仰。直至佔領期間,他人生的重心逐漸由信仰轉到政治。

於是當傘運落幕,「我已經無地方返去。」

他明瞭有些事返唔到轉頭。

「你問我,可否做回中四中五那個熱心大組長?我都做唔到。」

「點祈禱都係照畀人扑頭」

傘運後,原本的歸處再回不了去,林淳軒決定做兩件事。

第一,是周圍走訪不同教會。「這純粹是一向的興趣,不是騎牛搵馬。」他到過一些大型教會,與上千人一起聚會,也走訪過一些在傘後成立、只有十數人崇拜的小教會。共通點是,處處都有一些被無力感籠罩的年輕人,如他一樣。

「好多教會比我的感覺是,變得好平靜,無乜政治的氣氛。你 feel 到年青人好無力,無力咪走囉,有力咪留低囉。」

基督教信仰經常強調理想、昐望,雨傘運動亦如是。年輕信徒們相信理想,心存盼望,但現實卻是當頭棒喝。「這些後生仔可能擁有一個物資站、急救站,卻經歷一個理想的失敗。面對中共這個咁實在的政權、現實的暴力,教會那種盼望,是幾咁無力。」

「雨傘之後的基督徒是,你參與得愈少,你的痛苦就愈少。但當你覺得好有希望,好commit 的時候,你的痛苦是好大。」他語氣沉重。

A Decorative Image

多名警員在佔領區以警棍驅趕集會人士(資料圖片)

因此,就算虔誠信徒一樣對宗教失去信心。「你點祈禱上帝,叫佢劈死啲藍絲,但藍絲帶仍在你教會入面。你點祈禱上帝幫你抵抗黑警,你都係照畀人扑頭。當你對抗不了這些事,怎樣爬返起身?好多年青信徒都行唔到。」

尤其當不少年輕信徒在傘運中經歷政治覺醒,視野由教會轉到社會,他們不得不直面香港的悲情氛圍。「你好難開心,但返教會又找不到安慰。因為教會無論詩歌、講道,什麼都好,都畀唔到一個跟社會有關的力量你。」令信徒質疑信仰、離開教會的,通常都是現實的打撃,例如不少後生仔入不了大學,都會想:「點解上帝咁對我?」而雨傘運動對一代信徒來說,正是一次集體打撃。「所以一次過走咗好多人。」林淳軒顯然不是孤例。

但他深知,自己不會離開基督教。「不是因為信心堅定,而是因為我整個人的價值觀和 mindset 都 base on 這宗教,我根本離唔到教。」但要他放棄關心政治,亦不可能。咁點算好?

林淳軒決定做的第二件事,是讀神學。

「我想加入戰火」

讀神學的念頭,在林淳軒心底植根已久。遠在中四參與靈恩派 [1] 營會時,他已經立志要轉化教會。但直至雨傘運動,眼見香港教會幾乎全部對政治無動於衷,他才真正認定,這是自己必須接受的任務。

「在這歷史事件,教會是 absent 的。」夏愨道、彌敦道上雖然不乏基督徒身影,但教會作為整體,卻幾乎完全缺席。「我好想改變這樣嘢。」林淳軒語重心長。「我讀神學的呼召,就是改變這樣嘢,改變教會的離地,令教會同社會接到軌,等 protestant 做返 protestant 的事。」

很多人都忘記了,基督新教的英文是 PROTEST-ant。

「我受夠了那種 absence,我不想再 out of the box 望著這一切,我想加入戰火。我需要一些 authority 去做嘢。」這是林淳軒成為神學生的原因。

而他強調,自己報讀神學的心情,不是滿懷希望,而是充滿鬱抑。「那種失望大到令你覺得,一定要在自己個 field 做到啲嘢。」就如同不少在傘後經歷創傷的香港人,人人都好想做啲嘢。

「我是滿懷這種痛苦去讀神學。」

A Decorative Image

中大崇基神學院

教會傳道人:你唔好咁激進

而痛苦未完。要報讀神學,通常需要所屬教會提名。於是林淳軒向教會表明,自己被呼召讀神學,希望對方提名。教會不從。「他們覺得我無呼召,或者個呼召不清楚。」林淳軒說,那刻完全感受到何謂教會政治。

自己教會不支持,便另闢蹊徑,努力找其他人提名,結果終獲中大崇基神學院取錄,成為神學生。今年讀二年級的他,挑戰又來 — 他要回到闊別近兩年的母會實習,負責服侍長者。

教會的傳道人對他有微言。「佢哋話,你冷靜啲,唔好成日咁激進。」他既憤怒,又不解。「我識了他們廿年,佢望住我由細到大,我幾時有激進過呢?我返教會是不談政治,我可以用盡忠去形容過往我在教會的表現。」但林淳軒的政治人形象,已經根深柢固。

回到自小成長的「歸處」,他不免感慨。以往的好戰友,繼續在教會返團契,上崇拜。而他脫離教會生活,如今回歸,只為實習。「我選了這條路,注定要背負一些孤獨。」如此說來反而有點淡然。「大家都大個,不可以像以前咁混在一起,鋤 dee,食雞煲,大家都成長了。」就算昔日同伴未必明白自己的選擇,也無關痛癢了。

「就算你唔明,我都要做架。因為我真係有好大的 vision、遠象要做這事。」

今年 9 月 28 日,傘運兩周年。林淳軒在 facebook 上載了一張教堂玻璃的照片,caption 如此寫道:

過去幾個月,林淳軒落力為羅冠聰打選戰,擺街站,派單張,一如學民時期所做的事。9 月 4 日,羅冠聰當選成最年輕議員,林淳軒高興,又認定自己已完成了某個階段的任務。新的一章,新的任務,新的戰場,就是教會。

「我的目標是,下次再有歷史大事的時候,教會不會再 absent。因為我覺得,教會缺席雨傘,簡直是一個恥辱。」林淳軒這樣跟記者說。

「我的戰場已不再是風風火火的街頭運動,而是教會界。」

這是十月初的事。

教會世界?政治世界?

這篇訪問難寫,因為林淳軒的故事仍在繼續,他的思路也在搖擺。

十月中,再約他在神學院見面。途經崇基教堂,學生剛剛上完週會,三五成群步下樓梯,個個神情雀躍,充滿生氣。

林淳軒也上了那個週會,但黑衫黑褲黑鞋黑眼鏡黑眼圈的他,卻彷彿身處另一度空間。我們在神學樓附近繞了一圈,先到神學院的禮堂,逢星期四晚神學生都會出席這裡的崇拜;再經過宿舍,林淳軒說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房間裡;最後一同上了天台,一個寂靜而荒蕪、人跡罕至的地方。他平日喜歡在這兒發呆。

當日天氣清朗,但林淳軒臉容憔悴,眼神有點空洞。

A Decorative Image

中大崇基教堂

原來他失眠了一整個月。選舉過後,他正式完成了政治圈的任務,進入新階段,理應很安樂。但從那時開始,他卻睡不著。「選贏咗之後,無力感反而更大。贏咗喇,咁之後點?」我問他,上次你不是說,想告別政圈,全情投入神學生身分,改變教會嗎?「之後點」好像唔關你事?

他靜了足足十秒。「……我到現在依然好混亂,好多嘢諗唔通。」

原來,他仍然在「政治世界」與「教會世界」之間掙扎。作為一個在社運圈子打滾幾年的人,他深知自己熱衷政治世界的風風火火。選舉後,他想過到西環的「西柚辦」幫忙,學習社區營造。這是一條可行的政治出路。

但同時,眼見基督教界逐漸赤化,他仍然著緊。「改變教會」依然是他的心願。

「兩邊我都 treasure,都好難擺低,但我知道我要在其中一邊做到嘢,就要是但揀一邊。」

林淳軒說,假如要改變香港的教會,使之不再離地,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屬於香港的處境神學。「要配合當下香港的極權處境,得出香港需要的神學。」但要建立神學,不是請客食飯,時間、心血、知識,缺一不可。他需要花全副精力讀書,努力讀上去。

他有自知之明。過去一年,他把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放在學民思潮和香港眾志上面,作為學生,沒錯交齊功課,但除此以外,「真係無乜讀過神學,有上堂,但係無勤力睇書做research。」

A Decorative Image

選舉前一日的林淳軒(圖片來源:香港眾志 facebook)

世事總難兩全其美,人生要有所取捨。

其實,你想點?我忍不住追問。

「政治世界、教會世界……」他輕倚圍欄,呢喃著這兩組詞語,卻說不出一個明確答案。

尾聲:一個世界兩條路

直至幾日後。

話筒另一端的林淳軒說,他決定要加入西環的社區組織了。「如果要推廣自決,就要由社區開始。」他想學習社區營造。

那你是要放棄改變教會嗎?我不得不質問。

林淳軒終於不像幾日前那般死氣沉沉。他說,前幾天找了一個神學的前輩傾談,並就是否繼續參與政治,請教意見。對方鼓勵他繼續參與,接觸社區,唯有這樣才會真正知道百姓所想的是什麼。

「如果連香港人的真實想法都了解不夠,如何建立一套屬於香港人的神學?」

他因而想通。「教會世界同政治世界,其實是同一個世界。要改變,好像有兩條路,但其實是一條路。」意思是,反正兩條路指向同一終點 — 推動香港人(無論是否基督徒)關心社會,自決前途 — 那麼,走哪一邊的路,分別其實也不太大。在社區接觸街坊的經歷,會否反過來有助理解香港的處境,從而梳理出一套神學?亦說不定。「兩者可以相輔相成。」

不過林淳軒也告訴自己,讀神學和做社區之間,要取得平衡。以前一星期七日都在搞政治的生活,可免則免。日後要留多點時間,讀好神學。

「生活將會非常之刺激。」

幾可肯定,林淳軒的思緒未來又會再混亂過,再搖擺過。但起碼在這一刻,他下定決心,擁抱「政治人」和「神學生」兩個身分。

又或,一個身分。

註:

[1] 靈恩派:基督教其中一個宗派。跟傳統基督教派不同,靈恩派教會更重視個人化的屬靈經驗,甚至多了許多傳統教派所較少見的現象,例如:說方言、醫病神蹟、先知預言。

A Decorative Image

林淳軒

文/亞裹

基督教協進會於 30/10 完成第一輪抽籤,結果如下:

A. 個人提名

019 陳可欣 Chan Ho Yan Fiona
085 趙佩玉 CHIU PUI YUK JOYCE
118 方明慧 Fong Ming Wai Annifer
223 李樂嘉 Lee Lok Ka
268 魯嘉恩 Lo Ka Yan
290 萬嘉良 Man Ka Leung
294 莫寶德 Mok Po Tak
306 吳泳霞 Ng Wing Ha Wendy
378 徐珊雯 TSUI SAN MAN ELISE
442 嚴偉賢 Yin Wai Yin Juanna

B. 堂會提名

001 湛乃斌 Cham Nai Bun Paul
015 朱熹晴 Chu Hei Chin
016 朱世平 Chu Sai Ping , Charles
028 林亨利 Lam Henry
030 劉致滔 Lau Chi To Kelvin
050 鄧惠儀 Tang Wai Yee
055 王仲偉 Wong Chung Wai
059 胡緯麟 Woo William
064 楊傑明 Yeung Kit Ming
065 楊得宇 Yeung Tak Yu

C. 基督教機構提名

001 陳志揚 Chan Chi Yeung Moses
005 鄭志仁 Cheng Frank Chi Yan
008 張家樂 Cheung Ka Lok Charles
012 張瑄洺 Kallioniemi Rebecca
013 江樹棠 Kong Shu Tong Daniel
018 林永久 Lam Wing Kau Joseph
026 李嘉翔 Li Ka Cheung
030 巫珮怡 Mo Pui Yee
034 葉偉文 Patrick Wai Man Yip
039 曾莉玲 Tsang Lee Ling

D. 宗派總會提名

(因不足十位被提名者,以下三人自動進入第二輪抽籤)

001 朱吉偉 Chu Kut Wai
002 管浩鳴 Koon Ho Ming Peter Douglas
003 余瑞堯 Yee Shui Yew

* 基督教協進會將收集所有以上33位進入第二輪抽籤者的資料後,於11月14日或以前把資料遞交予選舉主任,並由選舉事務處進行第二輪抽籤,得出最後十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