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min read

【政教不分離 2】曾於教會辦《十年》放映 三年輕信徒:抽選委,是為抗議制度

A Decorative Image

左起:邱梓晉 (Ivan)、鍾禮謙 (Johnny)、劉卓洛(卓洛)

一個尋常的星期日中午,馬鞍山一間教會,參加完崇拜的信徒如常有講有笑,如常魚貫散去。

一切如常,除了一點。這天禮拜堂門外,還站了兩名青年。二人各抱著一疊 A4 表格,每見相熟的教友,尤其是年紀相若的,便用下面的話作開場白:

「我們打算抽特首選委,你可唔可以提名我們呀?」

戴耳環、穿墨綠色 T 恤,身後印有「We can’t lose hope for democracy」字樣的男生,名叫鍾禮謙 (Johnny);至於頭髮八二分界、皮膚白晢的,是邱梓晉 (Ivan)。兩人自小相識,一同長大,數數指頭,返了這間教會已近廿年。

「喂,你仲差幾多個?」Ivan 問 Johnny。「尚欠兩個,你呢?」

「睇吓先,呢度有 12 個……」Ivan 揭了揭手上的提名表,數算自己還欠多少簽名。「今晚我仲會見到佢哋,可以拎多四個……即係差四個。」語氣有半分緊張。

緊張,只因他倆和同一團契的卓洛,近日正努力嘗試尋找合共 60 個基督徒提名。目標是三人都循「個人提名」方法,參與基督教界特首選委抽籤。

要找 60 個教徒支持,難嗎?記者所見,有中年教友聽完 Johnny 和 Ivan 的開場白,不置可否,徐徐離去。

但亦有很多信徒樂意簽名,支持這幾位年輕人。為什麼?

剛簽完名的教友 Jackson 向記者道出原因:「基督徒中,好少有像他們幾個一樣咁關心社會的。我好想 support 他們。」

A Decorative Image

異類,由釘耳到社運

Johnny 和 Ivan 其實是幼稚園同學,就讀的幼稚園正位於教會旁邊。於是很自然地,在老師介紹和家長攜同下,二人開始參與教會聚會,由近廿年前,直至今天。

這裡的教徒,不少都是從此途徑開始接觸教會,以至決志信耶穌。以 Johnny、Ivan 、卓洛所屬的團契(教會裡,年紀相近的會被編入同一小組,是為「團契」) 為例,便有七、八人來自同一所幼稚園。

廿年前,一臉懵懂地在教會禮堂裝花扮樹,演幼稚園話劇;廿年後,同一班人在同一禮堂、對著同一個十字架上禮拜。感覺,其實都幾奇妙。

但一切不是理所當然。類似的故事在每間教會都會發生:一班人自小在教會一同唱詩歌,背金句,同喜同悲,稱兄道弟。但隨著人大了,各有各想法,有的自然離開了。

離開的原因,可能是自覺與教會主流有別。Johnny 舉例:「染了金毛啦,或者釘了耳、紋了身,玩比較重型的音樂……當然教會的人不會開宗明義叫他們走。但可能他們會覺得自己與教會格格不入,『咁係咪要離開呢?』」

這時候,Johnny 左耳的黑色耳環特別礙眼。「我是教會唯一一個釘耳的男仔。」

他正是異類。

也不單因為他的左耳。Johnny 曾為學民思潮秘書處主席,過去幾年,由反國教、推公民提名,到佔領運動,他一直站得很前。

香港不少教會其實跟溫室無異,在裡面成長的年輕人,自小唱熟詩歌,背爛金句,勤力宣教。信仰的事,或許很肉緊,但對外面世界的事,卻未必太關心。因此像 Johnny 這樣投入政治的基督徒,反而很罕見。

A Decorative Image

金鐘佔領區最後一天,圖左為鍾禮謙(圖片來源:學民思潮 facebook)

像卓洛就這樣想。「佢行到咁出,有時我會覺得自己好似無佢咁勇敢,走得咁前。」

Ivan 倒認為,Johnny 對政治的投入參與,為本來不問世事的教會同代人帶來衝撃。「都要多謝佢。佢會帶一些嘢返來,令我們知道多啲。」

最深刻的一次發生於 2014 年 9 月 26 日。Johnny 跟學民成員一同攀過高欄,衝進了公民廣場。教會的弟兄姊妹得知這事,決定相約結伴帶同物資支援。

Ivan 難忘重遇好兄弟的一刻。「他剛(從公民廣場)出來,成個乞衣咁。」

接著佔領正式開始。Johnny 作為學民成員,化成大台一部分;Ivan 則跟同一團契、大學唸 Nursing 的 Karen 在海富附近設立救護站。如是這般,年輕信徒們經歷了 79 天的雨傘運動。

傘運期間,不少年輕人都對教會失望。無它的,只因當警察毆打學生,政權對示威者的訴求無動於衷時,許多教會卻竟默不作聲。它們的理由有千百萬個:事件太具爭議性了、聖經沒寫明要怎樣做,以至是最屈機的 —「政教分離」。

教會不應該介入政治。不少教會領袖如是說。

Johnny 當然看不過眼。在他眼中,雨傘運動涉及的是最基本的是非黑白,教會沒藉口不表態。「例如七警,好明顯有打人,好明顯有濫權,但是你依然可以唔出聲。這不是講不講政治立場囉,而是分辨是非黑白的心都無咗。」他認為教會之所以這樣做,全因表態有風險,譬如得罪好些「藍絲」信徒,進一步會引起教會內的衝突,以至撕裂。

「但本身教會存在就已經是一種衝突。耶穌到世上都講,祂會為人帶來衝突的。」

A Decorative Image

卓洛則記得,當時上主日學(教會每周一堂的聖經班),便試過與「藍絲」教友就佔領展開爭論。有趣的是,或許因為身處教會,大家拋出來的,都是聖經經文。

「藍絲」引用的是羅馬書 13 章:「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這是建制信徒最愛金句 No.1。

卓洛卻以耶穌也曾在聖殿「反檯」一事,嘗試說明所謂「搗亂」不一定是錯;所謂「順服掌權者」,也不一定是永恆真理。「如果係咁,《出埃及記》裡以色列人就不應該走啦,應該繼續做奴隸啦!」他如是反駁「藍絲」信徒。

當大家都使出「聖經」這件終極武器,結果怎樣?當然是無疾而終。

「我都覺得討論完得有點 odd……」卓洛苦笑。

沒錯有個別 odd 的時刻,但 Ivan 和 Johnny 強調,佔領期間,教會的弟兄姊妹對他倆其實十分支持。每逢星期日,只要回到教會,總有人趨前向他倆送上問候。同時,教會亦曾舉行祈禱會,邀請信徒一同為政府,為示威者禱告,守望香港。

雖然 Johnny 始終相信教會可做得更多。特別在是非黑白的事情上,教會不應囿於「政教分離」的所謂原則。

「我會有失望的,會有的。但是……我不會因為咁離開宗教,更不會因為咁離開教會。」

因為他正思考,怎樣令自己的教會與社會扯上關係。

A Decorative Image

2014年9月下旬,雨傘運動展開。(金鐘佔領區,資料圖片)

信仰,由教會到社區

回到星期日的教會禮堂門外。會眾都離開得七七八八了,於是 Johnny 和 Ivan 決定先去吃個午飯,醫醫肚。五分鐘後,我們走進了教會旁邊一間連鎖食肆,食米線。「你們經常來這裡嗎?」我問。

「都無咩揀啦!」他們異口同聲說,馬鞍山是美食沙漠,無嘢多,最多就是米線舖。言談間,不難聽得出,對於馬鞍山這社區,他倆十分肉緊。

Johnny、Ivan、卓洛除了返同一教會、同一團契,還有另一個共同身分 — Facebook 專頁「馬鞍山人,馬鞍山事」的 admin。

這個逾 35,000 人 like 的社區專頁,乃區內街坊的資訊重地。他們幾個每天都會親身拍攝馬鞍山戲院的放映時間表,然後上載,方便街坊;當區內有大事發生,比如月前立法會選舉,他們會駐守票站現場,替街坊通宵監察點票。

「馬鞍山人,馬鞍山事」成立了兩年半,期間辦過最大型的活動是今年七月的《十年》放映會,有逾二百個街坊出席。放映會舉行的地點,正是 Johnny 他們的教會禮堂。

構思《十年》社區放映之初,他們不曾想過要在自己教會搞。「怕人家覺得在幫教會宣傳。」Ivan 說。他們也害怕教會不願意碰這淌渾水。須知道《十年》不是一般電影,而是一齣被建制派、中共喉舌猛烈抨撃的政治電影。

別忘記,教會主流心底,往往有「政教分離」這把尚方寶劍。

A Decorative Image

但他們問勻了馬鞍山區內不同場所,公園、小學、社區中心,都不得要領。唯有向自己教會叩門。怎樣可以說服教會進行播映呢?他們費煞思量。「老實講,如果我淨咁講話搞《十年》,一定唔批。」Johnny 深知,要獲得教會認同,就必須搞清楚,這次放映跟基督教信仰有何關係。

他腦海漸漸浮起兩個字:社區。

「《十年》其中一個 message 是講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或對身邊事情漠不關心。」Johnny 聯想起外界對香港教會的批評。「有些人覺得它是俱樂部,一班有會籍的信徒,每個星期六日就聚埋圍威喂。」這顯然不是耶穌所願。

「基督徒成日講話要愛人如己,愛身邊的鄰舍……我們教會在馬鞍山,但是否真的同馬鞍山的街坊有連結呢?過往教會是做得比較少。」因此,他想透過放映《十年》,拉近教會與社區街坊的距離。

結果,經過幾輪商討,教會答允了。

2016 年 7 月 8 日晚上七時,教會禮堂坐了近 200 人。有別於平時星期日,這次坐在長椅上的,很多都不是基督徒。這些馬鞍山街坊,不過看到「馬鞍山人,馬鞍山事」的宣傳,初次走進這間教會。作為主人翁,來自教會不同年齡層的信徒,則負責帶位、接待、收錢、搭銀幕。

Johnny 覺得很感動。

「會覺得……這件事不是單單我一個,或者單單一個青年團契去搞囉。而是講緊成個教會,不同群體的人都在裡面參與。」

更觸動他的,是其中一位觀眾事後的分享。「佢話,我在這裡住了咁耐,都不知道隔離有間教會喎,亦沒想過,乜教會唔係得耶撚咩,做咩會播《十年》嘅。」Johnny 稱,這街坊當然不信他的宗教,但至少意識到有教會這幢建築物的存在,以及教會並不只有外間所講的「耶撚」,「也會嘗試 inspire 人家怎樣關心社區。」

A Decorative Image

《十年》社區放映(圖片來源:馬鞍山人,馬鞍山事 facebook page)

公道一點,香港的教會不一定跟社區脫節。很多教會信徒都努力地在周邊社區傳福音,最佳例子是每年平安夜,大街小巷總有不少教會人唱聖詩、報佳音。

Johnny 笑言,這是「自 high」。

身為基督徒,他認同傳福音重要,但亦相信這不僅是基督徒唯一目標。「如果我們的信仰由頭到尾,只是單純為了信耶穌得永生的,咁不如學飛碟教咁樣,集體自殺啦,一齊上天堂嘛。不該這樣的,在地上也有工作要做。地上生活條件好差的,都要改變囉。」

基督教信仰常言道:「將天國實踐於人間」。在 Johnny 眼中,基督徒要作的,正是將人間盡量貼近天國。換言之,人人過得好,有公平,有尊嚴。「我相信天國不是一個有人要為三餐溫飽而煩惱的地方囉!所以有些很貼身的問題,教會是要處理的。」

他深信紮根於不同社區的每一間教會,都有其獨特角色。教會的使命不單是「傳福音」,更要努力令那社區、街坊變得更好。

改變,由社會到教會

吃過米線,Johnny 和 Ivan 步回教會,坐下來,繼續處理提名事宜。

Ivan 正忙於替提名人填滿表格內每一欄。「要罰抄好多次呀。」至於 Johnny ,則發現有些教友寫字太潦草:「這是『建』字,還是『冠』字?」他怕搞錯提名者的名字。

A Decorative Image

鍾禮謙

兩人忙得一頭煙,只為了收集足夠提名,參與基督教界特首選委抽籤。問題是,明明已有很多人控訴抽籤制度並不公平,為什麼他倆連同卓洛仍要花費精力參與?

對於今次基督教界採取的「兩輪抽籤」制度,Johnny 也不滿。他甚至認為,作為基督徒,根本不應該「享用」十個選委席位,因為選委會本就是小圈子。「我們的信仰不應該攬住啲特權。如果我們承認它是一個特權、不公義的,就不應該參與其中,而是要放棄佢,像普通人一樣。」

又想放棄,又要參與,這樣做人不是很矛盾?Johnny 倒覺得,親身參與才是抗議制度,以至帶來改變的最佳方法。

因此他們已經想好了,萬一真的中獎成為選委,三子會以辭任、白票或缺席投票等行動,抗議制度的不公。可行做法還包括:在特首選舉當日在會場內採取行動,表達不滿。

「做得幾多就幾多啦。」Johnny 說。

他們的目標,是要讓更多人認識到遊戲規則如何被扭曲。「我們要令到更多基督徒知道,其實基督教界有幾不公平的事發生緊,我們的力量開不到記者會,但起碼可以影響身邊的人。」卓洛說。

「連最近那些人都影響唔到,又怎樣到社區講出去呢?」

(編按:31/10 更新基督教選委抽籤結果,見於文末。本文三名受訪者均無法進入下一輪抽籤)

A Decorative Image

除了心繫社會,這班後生仔也想改變教會。

教會禮堂外的告示板上,印著「2017 年度值理選舉」幾個大字。下面密密麻麻的,是候選人的名單。

當中包括「鍾禮謙」、「邱梓晉」、「劉卓洛」。即是 Johnny、Ivan、卓洛三人。

每一間教會都有其架構,除了牧師、傳道人等「同工」,還會有「執事」、「長老」、「掌執」等不同崗位,由會眾選出,代表他們肩負教會的決策工作。具體架構、崗位名稱,則視乎不同教會而定。

在 Johnny、Ivan 和卓洛的教會,負責決策的主要是「執事」。但在「執事」以下,每年另設 40 位「值理」(20 男、20 女),一同管理教會。由教會門口牆壁的裝飾,到是否容許後生仔在教會播放《十年》,「值理」都會開會討論,投票決定。

Ivan 在教會長大。因此他很記得,多年來這塊告示板上,大致都是同一班面孔。「不知是好的,還是壞的傳統。他們總是很熱心地出來選。」反之,年輕的面孔一直有如鳳毛麟角。

這不單是一間教會的個別情況。近年不少香港教會,都正面對管理層老化、青黃不接的問題。和香港社會一樣,人口老化。

「就算有時有一些比較後生的人,出現在值理的候選名單上面,但都選不到的。可能因為他們比較少人識啦。」Johnny 說。另一方面,連任多年的舊面孔,也總會獲得「慣性選票」,繼續連任,直到永遠。啊,悶。

久而久之,Johnny 觀察到教會裡面,「年青人有一種少少被忽略的感覺。」

三子想帶來改變。於是便約定走出來,參選值理。

「我不是想搞什麼改革,話『你班老嘢唔得』,完全無這個意思。只希望多個渠道,讓教會持份者知道年青人的需要。」Johnny 眼神明亮。

「因為我鍾意這間教會,更加覺得要做這件事。」Ivan 亦然。

由雨傘到《十年》,由選委到值理……他們始終抱持同一信念:

要帶來改變,就要親自行出來。

A Decorative Image

左起:邱梓晉 (Ivan)、鍾禮謙 (Johnny)、劉卓洛(卓洛)

基督教協進會於 30/10 完成第一輪抽籤,結果如下:

A. 個人提名

019 陳可欣 Chan Ho Yan Fiona
085 趙佩玉 CHIU PUI YUK JOYCE
118 方明慧 Fong Ming Wai Annifer
223 李樂嘉 Lee Lok Ka
268 魯嘉恩 Lo Ka Yan
290 萬嘉良 Man Ka Leung
294 莫寶德 Mok Po Tak
306 吳泳霞 Ng Wing Ha Wendy
378 徐珊雯 TSUI SAN MAN ELISE
442 嚴偉賢 Yin Wai Yin Juanna

B. 堂會提名

001 湛乃斌 Cham Nai Bun Paul
015 朱熹晴 Chu Hei Chin
016 朱世平 Chu Sai Ping , Charles
028 林亨利 Lam Henry
030 劉致滔 Lau Chi To Kelvin
050 鄧惠儀 Tang Wai Yee
055 王仲偉 Wong Chung Wai
059 胡緯麟 Woo William
064 楊傑明 Yeung Kit Ming
065 楊得宇 Yeung Tak Yu

C. 基督教機構提名

001 陳志揚 Chan Chi Yeung Moses
005 鄭志仁 Cheng Frank Chi Yan
008 張家樂 Cheung Ka Lok Charles
012 張瑄洺 Kallioniemi Rebecca
013 江樹棠 Kong Shu Tong Daniel
018 林永久 Lam Wing Kau Joseph
026 李嘉翔 Li Ka Cheung
030 巫珮怡 Mo Pui Yee
034 葉偉文 Patrick Wai Man Yip
039 曾莉玲 Tsang Lee Ling

D. 宗派總會提名

(因不足十位被提名者,以下三人自動進入第二輪抽籤)

001 朱吉偉 Chu Kut Wai
002 管浩鳴 Koon Ho Ming Peter Douglas
003 余瑞堯 Yee Shui Yew

* 基督教協進會將收集所有以上33位進入第二輪抽籤者的資料後,於11月14日或以前把資料遞交予選舉主任,並由選舉事務處進行第二輪抽籤,得出最後十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