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in read

政府實現「碳中和」進度緩慢 更新版《藍圖》未見進取

A Decorative Image

綠色和平提供圖片

【文:伍漢林(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香港今年九月打破多個高溫紀錄,十月雙颱風兼連日暴雨,或許反映氣候危機造成的種種災難,不再是遠在天邊,更逐漸影響港人的日常生活。採取氣候行動的責任,無疑應由各地政府做起,世界各地不少政府近年都相繼訂下不同的減碳目標和路線圖。香港政府亦在 2020 年《施政報告》中提出 2050 年碳中和的目標,事隔一年,當局終於在今年十月初發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下稱《藍圖》)。然而,綠色和平發現《藍圖》中不少細節值得斟酌。

《藍圖》提及,政府將會實施一系列措施邁向「碳中和」,包括改變香港發電燃料組合、減少路面排放、全民減廢、綠色建築、鼓勵市民實踐減碳生活、設立相關督導委員會、在未來 10 至 15 年投入 2,400 億元應對氣候變化等。然而,這次路線圖的減排目標及時間表,性質只是告知公眾一個大方向,《藍圖》中的計劃還存在很多不明確因素和未交代的細節,例如會否立法取締燃煤等化石燃料?何時會正式淘汰燃油商用車輛?有明確的減排指標嗎?這些含糊不清的目標不禁令人擔憂《藍圖》會否淪為空頭支票。

《藍圖》目標看似遠大卻不具體

《藍圖》中提及的多項減碳目標和策略,似乎未夠全面亦不夠進取。《藍圖》提及在 2030 年把本港碳排放總量由 2005 年的水平降低 26% 至 36%,並在 2035 年前,把本港碳排放量從 2005 年的水平減半,從而實現 2050 年碳中和。三大目標似乎交足功課,但現屆政府班子餘下不足一年的任期,一下子定下 15 年至 20 年的目標,短時間內是如何實行?若無法達標,下屆政府又會採取甚麼補救措施追上進度?《藍圖》卻隻字未提。

《藍圖》不但有欠全面且不具體,政府在提出的新燃料比例組合,更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而天然氣並不如想像中潔淨。當局雖然首次提及可再生能源目標,提出 2035 年可再生能源比例達至 7.5% 至 10%,但未有達到眾多團體多年來的倡議:2030 年前至少有 10% 可再生能源的目標。藍圖亦提出將增加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惟天然氣本是一種化石燃料,依賴一種化石燃料取代另一種化石燃料,與紓緩氣候危機的目的背道而馳。

民調:八成人認為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不足

根據綠色和平在今年 7 至 8 月的民意調查,知悉香港氣候政策的受訪者中,超過八成人認為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不足;另外,最多受訪者認為,政府和市民大眾要為氣候變化負上主要責任,反映市民認為自己可以多做一步的時候,政府亦應該在氣候議題上更為主動和進取。綠色和平認為,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碳上應成為「帶頭角色」,推動市民減碳。政府必須制定更進取和短期的目標,並付諸行動,以達到市民對政府帶領社會邁向低碳生活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