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min read

【擇藝從演 ‧ 2】口琴冠軍父親的繼承者 何卓彥:音樂之途是注定

A Decorative Image

相對於大學啟蒙的陳秄沁,何卓彥(CY Leo)的演藝之途或者是太過理所當然。

打開家門,即見一座直立式鋼琴,鋼琴上放滿不同獎盃、獎牌、獎狀。四十呎大電視,放在木質電視櫃,電視櫃每一格都塞滿了 CD。這是何卓彥的客廳。他喜歡音樂,也依靠演出音樂的收入為生,但他不是鋼琴家,而是吹奏口琴的人。

「鋼琴是媽媽彈的,那些獎其實都是小時候參加單車比賽贏的。」Leo 解釋,而爸爸何百昌則是香港口琴協會創會會長,其樂隊「英皇口琴五重奏」更在 1997 年取得世界冠軍,「我一出世就在口琴旁邊,有張相是我阿爸將口琴擺在仍是嬰兒的我的手中。」他形容,口琴好比身體的延伸。小時候看著父親與幾個叔叔在自己家中聚會練琴,一切就發生在今日訪問他的客廳。由父親傳授口琴,到另覓名師苦練,再成為世界冠軍,走上國際舞台。當大部分人花上無數時間去思考生命的追尋時,年方 23 的他和他的口琴早就綁在一起,說:「從小聽到大,多少是 fate,是注定的」。

A Decorative Image

與口琴結緣甚早的 Leo (圖片來源:Cy Leo 何卓彥 facebook)

口琴背後,他已習慣失去的感覺

「我好受家人影響,好些嗜好都承襲自我阿爸。」Leo 記得,接觸口琴之初,由父親執教。他形容,父親是完美主義者,練習一個切分音可以練上幾小時,「如果我吹得不好,他會把我關在房中,練上好幾小時」。年紀小小的他,當年不堪苦練,不時房中練習到流淚,父母都未有前來安撫。後來,父親明白到嚴謹教學可能影響父子關係,所以決定為兒子找一個老師。

自六歲起,Leo 跟隨香港口琴協會總監李尚澄學習。直至中學,Leo 考入英皇書院,加入口琴隊,才開始音樂的操練。官方練習頻率,原本是每周一次,但他基本上每日都帶著口琴上學,不分晝夜練習。一天到晚,他與朋友不是練琴,就是打波,甚至形容「上學就是練琴的時間」,說:「聽上去好像好 tough,但其實有班朋輩一起去做一件事,而且有成果,好多時候我都樂在其中。」初中時,Leo 幾乎每年都有比賽,並以比賽的曲目為目標,不計時間,鑽研到底。中三那年,他更走堂練琴,每日躲在音樂室,練琴之餘,也不忙帶著 PS3。他笑言,圍繞比賽的中學人生,雖然「不像正常香港小朋友」,但小朋友一起去比賽,其實還是會一起打機、一起說笑,「也很好玩,只是另一種 lifestyle」。

A Decorative Image

童年時,Leo(左下)與父親(左下)一同吹口琴 (圖片來源:Cy Leo 何卓彥 facebook)

一般學生的校園回憶,可能都是讀書考試,但 Leo 的記憶卻滿是練習和比賽。同學行街食飯睇戲時,他都用在口琴上。從小學琴,他認為磨練出演奏者需要與樂器合拍,獲得「完全不用思考,直接吹下去就啱音」的「琴感」。雖然如此,他也坦言時間心力集中於一樣東西,自然會失去很多其他東西,「小則可能係一些玩樂,大則可能係一些人,例如朋友甚至愛情」。他停頓一下,帶點哽咽道:「我已習慣了這種失去的感覺」。他拍拍大腿,續道「無辦法啦!要成大事。就像紅花會陳家洛都放棄了兒女的私情,將音樂做好真的要 forgo 好多」。

演奏音樂,不只吹出音符

「我盡量不去 regret,regret 這個心態好蠶食心靈。我決定了,就繼續去,不會再回想。」Leo 決定向著口琴比賽往前衝,參賽猶如打機過關。他舉例,十歲參加青少年組獨奏,目標是打入三甲;下次目標可能就希望奪得青少年組獨奏第一名;再大一點,則向著成人組冠軍進發。一步一步,他從香港走向國際,最終在 19 歲憑著半音階口琴手於世界口琴節獲最高榮譽的「半音階口琴獨奏(附指定曲目)」冠軍,目前擁有十七項國際口琴賽事的首獎名譽。

「贏的感覺,其實失落感大過開心。失落,是失去目標,不知道下一步要怎樣走下去。」

Leo 憶述當日將奪獎的相片上載至社交網站,只是草草寫著一句「Thank you」,並沒有長篇大論的感言,甚至沒有提及自己取得世界冠軍。贏得大獎換來眾人的期望,讓他中五那年走到街頭演唱,探索口琴其實能夠帶出甚麼音樂,漸漸再找到日後演奏的路向,說:「世界冠軍不代表你玩得好,它只是幫到你做到好多 branding。」

A Decorative Image

獲得世界冠軍後,Leo 回港開始街頭演出 (圖片來源:Cy Leo 何卓彥 facebook)

「我覺得小時候玩音樂,最大的動力來自比賽。」Leo  續說,「長大了開始問,玩音樂是為了甚麼?漸漸發現音樂不太應該用來比賽。」他解釋,學音樂始終需要時間,音準、速度等等基本功,還是要不斷反覆練習。當你征服吹奏樂器的技巧之後,他認為那才是真正討論音樂的時候,「那種聲音出來的,是情緒?還是講一個 story?玩音樂的一刻,其實在做甚麼?」他曾問口琴學生,吹奏口琴時在想甚麼,對方竟回答「我想我在吹奏音符」,結果他用上大半小時跟學生討論音樂與情感。

Leo 雖然教授口琴,但已再無招納新生,門下兩個學生都已跟隨多年。相對於教育者,他認為演奏者更適合自己。當好多人上台緊張、表現打折扣的時候,他認為自己在舞台卻發揮到 120%,享受表演的氣氛和感覺,說:「人的時間好少,所以要找一樣我最擅長、最有 potential 的事去做」,而他選擇了做演奏者,口琴演奏者。

A Decorative Image

Leo 認為演出時,總會發揮出 120% 水準 (圖片來源:Cy Leo 何卓彥 facebook)

不能畢業也要如期演出

定立口琴演奏者的志向,但 Leo 大學選科時,沒有理所當然地考入音樂系,反而是跟從媽媽的專業,入讀理工大學的職業治療系,坦言:「我一路都想做 full time musician,但擔心生計嘛。職業治療當是 Plan B」。

四年大學,Leo 讀書以外,抓住不同類型表演的機會。此時,他發現當日自己覺得不怎麼樣的「世界冠軍」,讓他較為容易取得商業合作。從街頭演唱到小型酒吧,由商場表演到政府活動,他漸漸建立起音樂事業的網絡,依靠音樂亦可以生活,決心畢業後全職投身業界。

數月前,Leo 到醫院進行大學畢業前最後一次實習。他慨嘆,練琴壓力再大,也大不過讀書。實習期間,他不時與導師發生磨擦。導師不滿其表現,甚至一度揚言要給予不合格的分數,引發延遲畢業的危機,甚至可能影響之後已排期的演出活動。他形容那段日子「壓力大到痴線」,甚至有一剎那想過放棄學業,「最多不能畢業,Steve Jobs 都無畢業啦!」他糾結多時,最終還是覺得好不容易才讀到今天,只差一點點就完成學位,怎麼也好都得撐下去。

A Decorative Image

2015 年,Leo 登上 Clockenflap 舞台,與岑寧兒同台演出 (圖片來源:Cy Leo 何卓彥 facebook)

五月尾,Leo 順利完成畢業要求,展開全職音樂人的生涯。他不抗拒商業合作,暑假以來跟著郵輪去表演;同時又參與西九的戶外文化音樂節「wow and flutter WEEKEND」,亦出席「文藝復興基金會籌款晚宴」的演出。工作機會接踵而來,斷斷續續已排到明年。父母見到他能夠找到依靠音樂的維生方法也相當支持,讓他試著按自己的選擇走下去。

近月,城市大學邀請 Leo 協助該校成立口琴隊。他計劃示範音樂會上,用口琴演奏各種電影音樂,吸引學生嘗試接觸的興趣。待到正式授課時,他再由古典大師的音樂說起。十多年的口琴經驗告訴他,要做好演奏,不單要考慮音樂,更要建立觀眾群,連結到聽眾。

A Decorative Image

「你上次欣賞口琴演出是甚麼時候?紅磡車站的天橋吧?」Leo 苦笑,半音階口琴面世僅只百年。對比鋼琴等其他樂器,口琴猶如「嬰兒」。聽眾不多,演奏家不多,樂器的生產也不多。樂器本身可以提升的空間尚有很大,他相信一切改變由推廣開始。學習口琴的人多了,對於演出質素的要求也提高了,漸漸培養口琴音樂的生態系統,說:「我希望可以在我有生之年,將這件樂器帶到音樂界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