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in read

【我地呢班中學生.20】與母相依為命 16歲女生:我沒一個真心朋友

A Decorative Image

「我覺得我而家無一個好真心嘅朋友,而家嘅朋友係咪就可以長久咁做到朋友呢?我自己覺得唔可以。」16 歲女孩樂怡說。

求學階段,是不少人社交圈子最活躍的時期。沒太多利益瓜葛,也沒太多感情牽絆,人與人的關係可以好純粹,也可以很長久。學生時代的朋友,大有可能陪伴一生。然而,她未敢同意。

樂怡成績不過不失,就讀地區名校,也是校內活躍分子。她參與合唱團,也是香港紅十字青少年(Red Cross)的成員;高中更成為「輔導組」的領袖生,協助師弟師妹融入中學生活。活動排得滿滿,她沉浸於群體生活之中,卻無一個每事分享的朋友。

電影也好,現實生活也好,樂怡憧憬「姐妹淘」的狀態。幾個女生出雙入對,行街食飯睇戲,總是黏在一起。小學時,她也曾經有過這般密友關係,但後來對方到外國升學,即使每年回港都會相約見面,話題已再無推進,「來來去去都講返幾年前,大家一齊做過啲咩」,讓她懷疑二人的友誼,「我哋真係咁 friend 嗎?」

「有時,我會好羨慕,成班女仔好開心,四圍去,但始終感覺唔到嗰個 feel。」樂怡解釋,那個 feel 是一種讓人坦然做自己的舒心。她身邊不乏朋友,卻認為「真正可以令到我好舒服咁相處,或者好 deep 咁講野嘅人,唔多,一兩個吧?」停頓一下,她續說:「但我哋係咪就可以長久咁做到朋友呢?我自己覺得唔可以」。

到底是甚麼一回事,讓這名 16 歲女生覺得身邊沒一個真心友?友誼也不能長久?

故事,由小二說起。

「小二嗰年,爹哋媽咪離咗婚。」

樂怡原本成長於四口之家:爸爸開廠,中港兩邊跑;媽媽則長居香港,是全職家庭主婦。上有一個哥哥,她是家中的孻女。小二那年,爸爸有外遇,決定分手。父母離婚後,兄妹也被迫分居,她跟著母親一起生活。事隔快將十年,她仍然清晰記住父親當日離開屋企丟下的一句話:

「呢個世界無話邊個需要邊個」。

「我當時好嬲,覺得佢點解可以講出句咁嘅嘢,但後來好似變成我嘅座右銘,令我都有啲驚。」

樂怡坦言,父母離異令她的價值觀有所扭曲,尤其父親的外遇,讓她覺得「對任何人嘅關係都唔駛咁認真」。她可以好容易跟其他人好好相處,也可以過得好開心,但始終走不進好認真好深入的程度。

朋友關係如是,男女關係亦如是。去年,樂怡曾與一個男同學關係好好,但最終還是拒絕了對方,「其實我都覺得自己好衰,唔應該去到咁深入,突然間話唔得,好似傷害佢咁」。

陪著母親走過離婚後的日子,樂怡曾目睹媽媽曾經「係咁喊,個樣好憔悴,成個人瘦曬」的情況,後來媽媽才可收拾心情,重新投入職場。母親的經歷,她得出做女性需要獨立的結論,「我驚有一日,我都會好似我媽咪咁。驚我過份依賴一個人,到佢唔喺我身邊嘅時做,咁我點算呢?一定崩潰。」

與母親相依為伴,樂怡不但關注媽媽的身心狀態,也事事與媽媽分享,母女關係極好。二人之間,唯一不能觸及的是就業前途。她希望大學讀設計,畢業後做公關公司;甚至已經計劃如果考不上大學,則考慮報讀婚禮管理學院的課程,多用一點時間,同樣取得學位資格。

「當我同媽咪講嘅時候,佢話我三心兩意,即刻同我嗌交。其實我只係擔心我未必入到,搵定後路,但家長唔會明。」

除此以外,母女無所不談,樂怡也大抵滿意目前生活。近日,她無意間發覺媽媽手腳開始有了皺紋,讓她確切地感覺到母親漸漸變老,說:「我覺得我媽咪為咗我付出咗好多。雖然我唔係成日幫佢洗碗,又駁嘴,但我個心係好想報答佢。人生太短,我想好好珍惜同佢一齊嘅時間。」

A Decorat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