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min read

【專訪】古典合唱劇場重現巴赫受難曲 聲蜚合唱節憑歌互勉投射現實

A Decorative Image

大家認識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嗎?英國指揮家約翰加德納爵士 (Sir John Eliot Gardiner,1943-) 在其著作形容絕妙:「他是開拓道路的唯一,用音樂之完美,教我們征服現實的不完美。」 (見註) 後世稱之為音樂之父,自然非三言兩語可以讚頌得來,所以不少藝團會選擇以音樂入手,揭開他的神秘面紗,例如香港聲蜚合唱節近年就揉合形體和劇場美學,以合唱劇場形式,將巴羅克音樂 (Baroque Music) 聲影重現,即將演出的巴赫劇場《聖馬可受難曲》 (Markus-Passion,BWV 247) 就是最佳例證。筆者近日找來聲蜚合唱學院合唱指導林浩恩 (Dominic) ,以及兩位合唱成員劉梓聰 (Marco) 和任小鳳 (Katherine) 暢談作品特色,洞悉他們欲借此作的無窮角力,與觀眾共同思索處世立身。且就把唱詠投射到生活,讓觀眾將信念放入行囊,走着足下無盡的征途。

重塑巴赫失傳作品ㅤ掙破神聖世俗羈絆

《聖馬可受難曲》昔日原譜散失,獨剩歌詞,為後世提供重整音樂的空間,亦造就音樂學者多年的爭論。有指《聖》乃參照並改編自作曲家以往的創作,以迥異的創作處境重溫樂思。對於這種二次創作,Dominic 重申這是巴羅克時期非常熱門的技法,巴赫不是第一人,而《聖》亦非破天荒的第一首,「例如《聖誕神劇》 (Christmas Oratorio,BWV 248) 和《海格力斯清唱劇》(Hercules at the Crossroads,BWV 213) 則呈現了聖樂與世俗音樂之間的參照。作曲家更改了調性和配器後,將音樂套用在截然不同的故事背景,讓宗教藝術進一步連繫生活。」毋分聖樂與否,感召真摯依然,你我大可跨越宗教門檻,在《馬可福音》裏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章一節。

「《聖馬可受難曲》合唱劇場是聲蜚一個宏願,我們有顧慮,但亦有勇氣,將大作品背後的福音故事視聽交匯,分享給香港的觀眾。」Dominic由衷向筆者說道。

在英國指揮家霍爾斯 (Matthew Halls) 重新整理的音樂上,《聖馬可受難曲》的歌詞亦令不諳德語的 Marco 和 Katherine 咬文嚼字起來。透過一字一句的抄錄,消化耶穌受難的始末,亦漸漸感受着角色衝突的張力。其中 Marco 需要演繹耶穌被釘死後,十二門徒內心的交戰,坦言「自己身為基督徒,深信耶穌的犧牲是信仰核心,但當角色心理與個人信仰出現分歧,也會有掙扎的時候,所以這絕對是一場試煉。」而沒有宗教背景的 Katherine 初則連繫感不大,惟了解歌詞描繪人性的不仁,沉澱了一次又一次綵排帶來的心靈震撼後,就聯想出這種心理在現實世界的存在,投入群詠。

且說眾讚歌 (Chorale) 是巴赫受難曲一大標誌,感人至深為人津津樂道。眾讚歌多以第三身角度從故事時空抽身而出,側觀事態發展,呼告處處,盡是胸臆。霍爾斯刻意為《聖》安排更多此類合唱部分,由合唱小組演繹。這種虛實交錯,講求歌者心理轉折電捷澄明,對身為小組一員的 Marco 既成難度,但作為合唱指導,Dominic 認為沉澱是必要的學習過程,所以自己也願意花更多時間給予引導,「那是一份不會歇止的差事,即使演出落幕,我們日後亦有意想不到的角度,看待自己每個身份。」或許每人心中,都總響起幾首眾讚歌,闋闋發自肺腑,句句彰顯信念,大時代蜩螗沸羹可能風聲大作,掩蓋歌聲,但只要你我細心聆聽、內省、歸零、重整,心中的眾讚歌都可以疊加出浩大聲勢。

除音樂性的討論,Dominic 亦以自身說到跨界合作的功能:「形體互動就是一個了解旁人,又認識自己的藝術,尤其對很多演出都得到精密綵排的音樂家而言,不同媒介是種衝擊,同時是個契機,讓我們學懂活在當下,臨場觀察旁人的微小變化,以肢體語言幫助唱詠,即時回應旁人的情緒。」聚眾群起包圍,抑或淒楚的合抱,亦剛亦柔,扭動姿態多偏倚一寸,觀眾和自己的距離,就多拉近一分,多同步一秒。

A Decorative Image

將藝術魂放諸日常ㅤ以樂回應社會現況

「《聖》通篇兩個多小時,耶穌逐步走向十架命運,刻劃出嘴臉張張、譁聲陣陣,然後在耶穌下葬的意象中收結。觀乎全曲,作品最大的訊息是甚麼?」

眾人沉吟半晌。

待得 Dominic 首先發話。

「受難曲都在訴說,死亡不是唯一出口,困局不一定是困局。我們要看死亡之後是甚麼,終點後是無盡的路,長夜盡了總見?光。只要經歷黑暗,你才珍惜新天新地。」

合唱劇場啟發表演者,同樣刺激座上客的思緒。Katherine 強調:「我們學懂思考事實、反省,每件事總有盲點,惟當我們換個角度審時度勢,便能看清去向了。」筆者漸漸發現,合唱劇場儼如縮微當代社會,旁人既傾聽着彼此呼吸的躍動,也要從神態動靜得到感召,卻從不求眾人聲音一板一眼,形態千篇一律,反而是在聲線的獨特之處中,窺探到眾人肢體的默契,然後懷有尊嚴地緊密合作,那就是 Dominic 口中和而不同,「親密的力量」。

Dominic 自覺作為藝術工作者最幸福的奢侈,直是在工作裏彰顯靈魂,吐露對周遭現狀的所思所感,「也許不是每人都如此幸運,可以在工作直抒胸臆,所以我們更珍惜忠於自己心志的機會。但我後來發現,只要我們都秉持原則,每個崗位的小舉動,都有權令周遭事物變得美好。」宛如在最漆黑的窄巷裏,都可以燃亮最寬廣的夢想;於最狹小的丁方子中,也可跳出最優雅的舞步。且說現實的波瀾,一浪可將艇翻沉,與其沉淪滑鐵盧,放任自己一蹶不振,不如挺起胸膛,活出知己知彼的尊嚴,以樂為據,坐實自己的信念。

Marco 亦引《羅馬書》共勉:「聖經裏說『萬事互相效力』,好壞之事各有引力,牽引結果的到臨。」

音樂是甚麼? Dominic:希望巴赫覺得這次是錦上添花

音樂是生活一部分,抑或生活是音樂一部分?無論如何,此句都證明音樂與當代人的連繫緊密,密不可分。Dominic 感恩音樂令他時時刻刻在為心聲表態,饒有靈魂;Marco 形容音樂酷似腦電波的觸鬚一般,可打破陌生人隔閡,亦可憑自己的聲音感染大眾;而 Katherine 則答謝音樂給她無窮力量,伴她渡過難關。說到底,音樂終歸仍可穿越大相逕庭的時代背景,來到你我耳畔,不論階層,毋關學養。一和弦,一樂句,今天乍聽,尤勝當年。

是的,筆者也確信那個永沒逝去的巴赫,將再走着他開拓過的道路,靜觀每個時代的不完美,細聽他一筆一墨印記下來卻曾經逝去的完美。

「這次的合唱劇場,我希望你覺得是錦上添花,而非一種背叛。從你的作品裏,我確信你主張宗教和古典音樂貼近生活,這麼多年後,我們就借《聖馬可受難曲》薪火相傳,承傳這種活化的念頭,希望你喜歡,希望你覺得安慰。」

表露心跡的說話,他聽到了。

你又聽到了嗎?

(全文完)

瀧澤勳
貳零壹玖年柒月拾日於粉嶺
修訂貳零壹玖年柒月拾壹日於沙田

引用書目:
引文原為英語,筆者中譯。Gardiner, J. E. (2013). Bach: Music in the castle of heaven.

巴赫劇場 《聖馬可受難曲》(BWV 247)

2019年7月20日(六)晚上8:00
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320, $240, $180

立即購票:城市售票網 / art-mate
(全日制學生、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可享半價優惠)
門票現於各城市售票網售票處、網上、流動購票應用程式 My URBTIX(Android及iPhone/iPad版)及電話購票熱線發售。

更多詳情
節目查詢︰5514 6327 / [email protected]

✽ㅤ✽ㅤ✽

指揮

霍爾斯(英國)

特邀演出

耶穌︰克勞斯(德國) 
傳道者︰拉特克(德國)

聲蜚合唱學院

合唱指導︰林浩恩

獨唱
羅芷盈 ︳潘子健 ︳林國浩 △ ︳王俊謙

合唱小組
劉卓盈  ︳吳卓欣 ︳曾麗婷 ︳何復加 ︳林傲珈 ︳梁慧賢
蔡景全  ︳劉梓聰 ︳謝迦密 ︳馮日曦

合唱團
陳夢琳 ︳鍾穎琛 ︳黎樂敏 ︳劉欣彤 ︳李馨寧 ︳潘靖宜
施鴻怡 ︳謝霈如 ︳胡詠珊 ︳任小鳳 ︳陳嘉穎 ︳賈亦勤 
關芷瑩 ︳李芷蔚 ︳呂銓欣 ︳黃懿澄 ︳邱倩婷
朱楚亨 ︳潘彥希 ︳葉家良 ︳陳曆衡 ︳
李學儒 ︳魏雋 ︳曾樂麒 ︳謝燿廷

排練伴奏︰黃正彥

巴羅克樂團

樂團首席︰呂莉安  (德國) 
小提琴︰顏嘉俊 ︳金娜延 (韓國) ︳白水蓮 (韓國)  ︳小林佳緒里 (日本) ︳楊健文
中提琴︰張易多 (中國)  ︳莊士敦
低音古提琴︰赫斯洛 (德國)  ︳林添偉
低音大提琴︰黃照宇
長笛︰佐々木華 (日本) ︳黃雅婷
雙簧管︰荒井豪 (日本) ︳佐治みのり (日本)
巴松管︰永谷陽子 (日本)
風琴︰駱伯恩 (德國) 
古鍵琴︰卜心歌

*「藝術人才培育計劃」是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 承蒙「賽馬會香港歌劇院青年演唱家發展及教育計劃」允許參與演出。

製作名單

監製 及 聯合導演︰趙伯承
編舞 及 聯合導演︰林俊浩
聯合編舞︰林薇薇
舞台設計︰王健偉
燈光設計︰張素宜
服裝設計︰何珮姍
製作經理 及 舞台監督︰李菁菁
助理舞台監督︰盧惠琳
舞台助理︰陳躍詩
平面設計︰ShammerCS

聲蜚合唱節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觀影察聲」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本合唱劇場製作為其中的節目

(節目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本文為贊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