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min read

【專訪】倫敦六四集會搞手吳呂南:在英悼念 32 年風雨不改 即使香港不再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

六四 32 周年。在倫敦,中國駐英大使館前,吳呂南一早已到場佈置祭壇,與往年一樣,掛上「毋忘六四」的巨型橫額。

晚上 8 時下着微雨的倫敦,在仍然光亮的天色下燃起點點燭光,擠滿逾 200 人塞滿一條行車線。

其後,200、300、400… 就記者所見,最多人的時候,人數超過 1,000 。連維持秩序的警察,也由本來只有兩個,到後來近十人。集會的人有揮舞雪山獅子旗(西藏)的,有揮舞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旗的(維吾爾),當然也有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黑旗,香港獨立的藍旗……

A Decorative Image

六四 32 周年倫敦集會

「結束一黨專政﹗」

「Fuxk CCP﹗」

口號聲不絕。

吳呂南撐起他的招牌黃傘,穿著工作人員的反光衣,在大後方默默看著這些人。

32 年來,他一直都在看悼念的人。

* * *

港版《國安法》陰霾下,2020 年,維園悼念六四集會的燈光因「限聚令」驀然熄滅。其後,港版國安法實施,香港踏入「國安法元年」,支聯會 14 常委中,2 人在囚,6 人有案在身。即便如此,支聯會仍堅持在 2021 記念六四,惟集會終亦因警方反對被迫中止。

「香港無得搞,只能在倫敦搞。」有份籌辦倫敦悼念六四集會的吳呂南嘆一口氣。

這一年倫敦六四集會,人數是近年之最。去年,倫敦亦因疫情關係,主辦方讓參加者自行在任何地方燃點燭光默哀。前年雖是六四 30 周年,但參加人數也只約 200 人。同年,香港集會人數估計超過 18 萬。

A Decorative Image

六四 32 周年倫敦集會

在倫敦,六四集會的參加者人數一直不多,在某些年頭,只得十來個人也是有的。但從 1989 那年開始,無論人多人少,六四集會總少不了吳呂南的身影。

記者忙著進行訪問的時候,攝影師不時因為他的藏品而「嘩嘩」叫嚷。一張 1989 年 8 月 9 日的明信片,寫的是吳呂南的名字 Steven,地址竟是「The Picket outside R.I.B.A. opposite Chinese Embassy」(中國領事館外對面,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外的示威區),這樣的明信片當年真的寄得到吳呂南手上;他的文件夾裡面有 1989 年 10 月首相府直接發出、討論中國民運的信;他的牆上掛著《吶喊》雜誌 90 年 6 月 4 日號的封面,封面寫道 UNLOCK HONG KONG / FREE CHINA,照片上一個赤裸上身的男子雙手緊握一個牢籠的鐵枝。那個「裸男」也是他。吳呂南說,他當時在用藝術活動做記念。

A Decorative Image

寄送到示威區的明信片

A Decorative Image

掛在牆上的《吶喊》雜誌封面

就連當眼處擺放的家庭照,也是他 1990 年與 1 歲多的外甥女悼念六四的合影。

* * *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

吳呂南 1952 年生於香港,港大中文系畢業後曾任公務員,至 1988 年停薪留職,負笈英倫,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攻讀博士,研究香港作家戴天詩作,其間亦服務於倫敦伊士靈頓華人協會,為會員搞活動和午宴。

而在來到英國 1 年後,北京天安門運動便爆發。

那一年,吳呂南 37 歲,身處英倫的他每日留意北京和香港的局勢發展。5 月 18 日,他與其他留英港人在北京戒嚴前,於當地華人戲稱「砵蘭街 (Portland Place)」的中國駐英大使館門前露宿三日三夜,以作聲援。局勢自然並沒有因為海外聲援而好轉。六月四日,慘劇發生。此後,吳呂南更加投入參與籌組支援中國民運行動 (Chinese Solidarity Campaign)。紮營地、搭祭壇,在中國使館門外留守 100 天,與全球華人團體 connect,搞募捐、串連、民主詩牆等活動。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家中擺放的六四倫敦當年照片

6 月 5 日,一直以筆名「乞靈」行走文壇的吳呂南,寫詩明志,誓言見不到民主重臨中國、平反六四,要挖出雙眼祭英魂:

《國殤》(節錄)

敵人不斷的槍聲
是共產黨的喪鐘
如果我們不重臨天安門
獻上純潔的民主女神
我將把雙眼挖出來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以乞靈筆名發表詩作

悲憤化作力量,但力量未能撼動政權。民運人士需要逃離中國。「黃雀行動」於 1989 年 6 月下旬開展。這場行動,吳呂南沒有直接參與,「我講廣東話,佢哋講普通話,都唔係幾溝通到」,他說。但他有做「後援」,協助留英中國學生,為他們爭取居留資格,儘管在他看來,大部份民運人士其實並不想留英,而想赴美。八九學運領袖如王丹、魏京生、周鋒鎖,來到英國,都是過客。

而吳呂南留下。

此後,從 1989 起 32 年,吳呂南從不缺席倫敦的六四悼念活動。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1990 年倫敦六四集會)

A Decorative Image

把自己困在籠裡的吳呂南

由是也見證了 32 年來六四紀念的起起跌跌。1990 年,六四餘溫未了,一眾學運領袖發起的民主中國陣線 (Federation for a democratic China) 主導「全球連綫」,與香港和海外地區串連。文藝出身的吳呂南就在倫敦華埠躺在地上,扮演遭坦克輾過的死者,又赤膊上陣、雙手緊握鐵籠,皺眉瞻天,圍觀者眾。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 1990 年代初「伏屍」在倫敦華埠鬧區,行為藝術表演命名為「天安門上的死者」,為的是吸引熙來攘往的途人關注六四。

而此後——基乎是宿命似地——集會人數大致上便走下坡。「5 周年、10 周年參與人數會多啲,中間嗰幾年就好少人。」此外還有搞手的山頭主義。吳呂南坦言,倫敦六四集會也曾有過不同組織各據山頭,還要為爭做龍頭大哥、搶地盤,大打出手。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1994 年倫敦六四集會)

A Decorative Image

六四 10 周年活動的計劃書

吳呂南的博客,除了詩作散文,不時可見六四集會告示。「未敢忘記」或「燭光悼念」,用字大同小異,唯獨那個周年的數字,如跳字錶似地改變。帖文沒有甚麼人留言。

2014 年,六四廿五周年。《自由亞洲電台》一篇報道悠悠寫道﹕

25 年以來,每年「六四」紀念日,一面當年製作的旗幟,都會由旅英華人吳呂南博士帶到紀念會場,旗幟上書寫著當年熱情支持中國國內學生民主運動的英國華人多年來一貫的心聲,「拒絕謊言勿忘六四」。星期三吳呂南博士向記者指出,「六四」今年已是 25 週年,英國的紀念活動一定會一若既往繼續下去… 

那年,大約百人參加。

六四 30 周年也是反送中開始的一年,中國大使館門外聚集有逾百人,「已經算好多人喇。」參與者燃點白蠟燭和獻花,同時悼念為爭取民主獻身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以及六四後「被自殺」的李旺陽。

「好多人話六四嘅熱度已經降溫,但畢竟係歷史事實,我哋都要重溫。」吳呂南說。「如果我哋向前走嘅話,仲有好多民主嘅訴求。」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的六四相簿

* * *

吳呂南認自己曾是「大中華膠」。1978 年 5 月,寶血會金禧中學財政混亂,觸發教會上層與進步教師衝突,引爆轟動全港的學潮,是為著名的「金禧事件」。自港大讀書時已活躍社運的吳呂南,連同一班朋友向維園的維多利亞女王銅像淋紅油,再用油掃一揮親書「打倒奴化教育」六隻大字。這件「作品」後來成為老文青雜誌《70 年代》的創刊封面,吳呂南留了一份,現在還在家裡。

A Decorative Image

《70 年代》創刊封面,吳呂南留了一份,現在還在家裡

「我哋嗰代人,香港土生土長,由中學到大學讀書,到中文成為法定語文,本土意識、文化意識都好強,覺得要反資反殖。」

儘管如此,他也不是親共的一派。「我唔信嗰一套。」吳呂南的父母是在 1949 年中共建國前後由廣東走難來港,對於共產黨,有他們的想法。「阿爸剩係叫我哋唔好信。」吳呂南笑道。

但不信中共歸不信,中國人意識是另一個概念。吳呂南自言,他那一代人,在港英殖民時代始終期盼香港回歸。即便是在六四後,他也沒改變想法,認為在當時的大氣候,那是理所當然的事。

A Decorative Image

1997 年 6 月 30 日,倫敦唐人街群眾聚集,透過電視觀看香港主權移交的歷史一刻。(Photo by Ben Curtis - PA Images/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時移世逆,香港是回歸了,但「50 年不變」不到一半,形勢便急轉直下。「港英時代管治比共產黨寛鬆好多,起碼有惡法唔會執行,嗰陣時拉咗坐監都可以保釋出嚟,唔使驚受酷刑。而家(香港)無,根本唔到你講。」

吳呂南甚至認為,政權對反送中與六四的打壓,力度不可同日而語。他記得六四時,很多北京學運領袖曾經回國寫悔改書。只要他們保證不公開支持六四,就不會受到迫害。當中還有人重返中國,成功經商﹕說的是六四後,遭中國通緝的 21 名學運領袖之一、逃亡美國的李祿。2010 年 9 月,他陪同「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 到深圳參加汽車廠比亞迪活動,還開微博盛讚「中國在過去 35 年實現了史無前例的經濟增長,擁有一個具有超強執行能力、聚集了一批優秀人才的執政黨……」

反觀在反送中運動,流亡海外的香港抗爭者,一來數量之多與六四不能比;二來,「而家出逃嘅基本上係非常年輕嘅一輩…佢哋被控暴動罪,至少判監 3 至 5 年,要付出沉重代價,(佢哋)係無選擇之中一定要走。」

對於往日追求香港回歸,吳呂南的反思以一語道盡﹕「覺今是而昨非。」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的家除了六四物品外,還有大量反送中抗爭文宣。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家中擺放的「守望天琦」文宣。近日該處也成為香港抗爭者的歇腳點。

* * *

但六四也好,反送中也罷,現場的經歷與政權的打壓,其實都是吳呂南隔岸的觀察。現年 69 歲的他坦言,三場牽扯到香港命運的大型社會運動——1989 天安門事件、2014 年雨傘運動、2019 年反送中,他都因人在英國未能參與其中。

「我只係恨不身在香港,恨不身在天安門。」

如是他能做的只有海外聲援,32 年來也一直這樣做了。對於這一年集會群眾的反應,他說﹕「做咗 30 幾年梗係值得啦。」

吳呂南堅信,只要每年有六四紀念活動,有活生生的見證,有些人的良知就能被喚醒。雖然政權抺殺了天安門史實,但「最重要係認識歷史、忠於歷史,拆穿共產黨嘅謊言。」

A Decorative Image

吳呂南

文/吳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