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min read

【專訪】不介意入體制被視為花瓶 狄志遠:我相信共產黨唔想搞軭香港

A Decorative Image

北京出手「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第一場選舉,選委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即將在周日(19日)舉行。自初選大搜捕、DQ 區議員等連串針對民主派的打壓,今屆選委會參選人中,傳統泛民幾近絕跡,成功「入閘」而自稱「非建制派」的只有兩人,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是其中一個,參選社福界。

狄志遠是何許人?匯點出身,曾任民主黨副主席,但 2012 年撐政府推行國教、2015 年表態支持人大 831「袋住先」,立場與民主黨嚴重分歧,最終退黨。他其後成立提倡溫和務實、主張與中央溝通的政黨「新思維」,多年來擔任董建華的團結香港基金顧問,曾為建制派陳凱欣站台,早前獲邀參加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就改革選舉制度舉行的座談會。

究竟狄志遠還算不算是民主派,還是早已「變節」,用他的話說,只不過是「觀感」問題,他強調自己無自稱過「中間派」,亦不敢以「民主派」自居,但總之不是建制派,「我們的論述,和一般泛民的立場很接近;不過,我們去同中聯辦傾計,你就話變節。由 Day 1 到今日我們都傾㗎啦,我是心安理得的。」

對話總比對抗好,是他一直掛在口邊的信條,尤其是對共產黨,他表述得很體諒理解,即使國安法肅清異見聲音、紅線下公民社會組織逐一崩解,他表示自己仍相信香港人只要學懂和共產黨相處,未來仍可落實基本法中承諾的真普選和一國兩制,「我相信共產黨唔想搞軭香港。」

不介意當花瓶

狄志遠表示自己一直是跟從遊戲規則的人。 新的選舉制度之下,選委會、立法會大改組,民主成分大減,另設資格審查委員會,全面審查各參選人資格,DQ 準則不明,很多民主派均感不能接受,而狄志遠只稱制度「不理想」,然後繼續玩這個遊戲:參加選委會、積極備戰立法會,「雖然(制度)不理想,但是我們不是用杯葛的態度,機會存在的話,我們繼續據理力爭,去爭取這平台增加自己發言的機會表達訴求。」

即使,未來無論選委會、立法會,都必定由親中、建制主導。

以選委會為例,新增第五界別 300 席全部是人大、政協和全國團體代表,選民人數由上屆近 25 萬人,劇減至不足 8000 人。他參選的社福界,過去是民主派「票倉」,都由個人票改為團體票,選民由 14225 人跌至僅 144 個團體,還有是否「愛國」的資格審查,狄志遠也承認,作為非建制派仍要進入體制,客觀效果就是做「花瓶」,「我不介意別人擺我落去做花瓶、花樽,但是我去到裡面,我就不是一個花樽、花瓶。」

A Decorative Image

狄志遠認為参選仍有作為。

相信共產黨

但他不承認在這情況下仍參選是「卑躬屈膝」,稱自己的眼光放在未來,狄志遠關於議會的想像是,進入議會爭取話語權發揮影響力,開拓空間推動民主政制發展,待中港關係重建,雙方經過調整、過渡,最終仍可根據《基本法》達至雙普選。「我們在走的路,和過往我們爭取民主路的朋友,是一模一樣的。」

國安法下,參加初選的議員、抗爭的社運人士一一入獄;「愛國者治港」之下,民主派被 DQ、扼殺參政空間;「武官」治港,支聯會、教協、民陣等一個個公民團體被嚴打、被逼解散,選舉制度被「閹割」⋯⋯ 對,狄志遠仍說他「相信」,香港將有《基本法》承諾的民主進程,仍可有雙普選。

「係,香港係經歷緊一啲事件」,中央、香港人、政黨,不同人有不同看法,造成了某種需要重新適合的影響,「你話『唔係喎,(管治)好嚴厲喎』,我認為這是過渡期」,而他相信,這個「過渡期」最少要兩年,當香港人和共產黨可以良性互動、重建互信後,情況會有改善。

「過往我們享受了那種民主空間,我覺得會回來,甚至會繼續進步。」

這套說法,明顯和民主派支持感受到的強型烈清算壓迫相反,但狄志遠表示他不相信北京會「留島不留人」,或把香港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認為只要樂觀想像,就不需走上這條「不歸路」,中央仍會維持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文明自由、法治系統,仍然會兌現實踐普選的承諾,「三個人煮飯,為何要最難食的飯?這是人的本質,一個政黨的本質也是這樣。」

何俊仁入獄感心痛 但仍會參選

這套說法,是否太過天真樂觀? 面對質疑,狄志遠拋出「理想」這辭彙,他用南非總統曼德拉作比喻,用曼德拉入獄時,未有因旁人潑冷水而「放棄」,他的「堅持」最終令到南非有開放、開明的社會,「搞政治係要有理想。」

但問題是,曼德拉當年是被迫害而入獄,但狄志遠卻是身在牆外,配合政權進入體制,反而與他同代曾一同「爭取民主路的朋友」,譬如民主黨何俊仁、楊森等,正因十一遊行、六四集會案服刑。

「當然,提到我們的朋友,例如仁哥,難道我們不心痛?」

但心痛歸心痛,參選還參選,狄志遠不覺得繼續參選是「認可」現時的制度,亦不是背棄「舊戰友」,而是「承接他們的目標、理想。」他表示面對這情況,可以選擇拒絕制度,亦可以選擇繼續去經營開拓制度中的空間,「呢個就係個人選擇」,所以他亦一直「勸告」民主黨應該繼續選,不要令其他事變成「包袱」,他甚至明言,即使假設何俊仁、楊森,這些他聲稱要承接、繼承的人,要求他不要選舉,他亦不會接受,「我會寫返信俾佢,遊說返佢轉頭」。

「這一次不參選,可能覺得理直氣壯出到啖氣,但下一屆、再下一屆點?作為政黨的存在,和生命力是怎樣,就真的有個問號。」

獲盧文端認證是民主派「災難性」

不過事實上,雖然狄志遠聲言和何俊仁等是「爭取民主路的朋友」,但外界早已不將他視為民主派,2015 年他退出民主黨成立新思維,被稱為「中間派」,2016 年立法會選舉他出選九龍西,被質疑是「建制派 B 隊」,作用是「𠝹票」,此後他做團結香港基金顧問、幫陳凱欣助選,獲邀上京閱兵,似乎都佐證了他「變節」。

A Decorative Image

前民主黨成員狄志遠(右一)和黃成智等人成立、聲言走第三條路線的新政團「新思維」(無綫新聞片段截圖)

狄志遠說不,他表示自己只是在走「自己的道路」,不會一面倒支持或反對政府,例如他認為在港大評議會事件中應讓學生改過自身,教協亦有存在價值,現時的「完善」選舉並不理想等,「這些說話又代表甚麼聲音?為何不用這角度評核我們『你都幾泛民喎』?」

那反過來,在過去的民主派已被政權「剿滅」,他是否就可以作為「新民主派」存在,做個「忠誠反對派」? 畢竟連根正苗紅的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亦在撰文時,都指狄志遠應獲「正名」是泛民。

對此狄志遠耍手擰頭,「我們內部都說,『喂,是災難性』,並不是從此我們就得到正名,所謂標籤不是某個人說了就是。」他認為,由別人加諸身上的標籤,得不到認可也是無用,「甚麼叫泛民?可能我們走的溫和路線,對激進的朋友來說,不會接受我們屬於泛民。」

「支持民主,但要跟遊戲規則」

談到政黨立場,狄志遠形容自己「同一般泛民的立場好接近」,即同意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爭取香港落實雙普選,「我們和民主黨的分別,不是在於政治理念,而是政治手段。」他所指的手段,是溝通,例如和中聯辦、北京「傾偈」,「我傾偈,由 Day 1 到今日我們都傾㗎啦,我是心安理得的。」

和北京「傾偈」,可能在他而言談不上變節,因為早在匯點年代,狄志遠已主張與中央溝通,「理性、務實」以對話達至民主,1994 年劉慧卿曾在立法局提出百分百民主選舉私人草案,被匯點四子(李華明、狄志遠、黃偉賢、梁智鴻)以違反《基本法》為由投下棄權票,最終草案被否決,此後每當他立場支持政府,就會質疑是變節、「鬼」,重提往事狄志遠表示自己一直無變,「我們支持民主,但是要跟遊戲規則,只可以在遊戲規則裡面盡量爭取,務實理性去做,同中央溝通。」

支持 831「袋住先」,因為即使是有篩選的普選,至少都是一人一票,「爛橙」面對群眾「都會變返一個似樣啲嘅橙」,當時社會無接受,是可惜;撐國教,因為只是一個教育環節,好小事,「全世界都有所謂國民教育」,現時公社科「借屍還魂」,硬銷愛國意識形態,只是過渡期。中港關係惡化,就像兩公婆鬧交,共產黨難找溝通對象,只要平心靜氣地傾,就會回到正軌。他亦相信共產黨有自我完善機制,會不斷進步,不會永遠鐵板一塊⋯⋯

這與其說是接近泛民,似乎狄志遠的立場更近建制派,畢竟民建聯也號稱「民主建港」,政綱包括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治,對此狄志遠的回應一如既往,稱自己是甚麼派交由市民決定,又張大嘴笑,「總之不是建制派啦。」

A Decorative Image

狄志遠否認自己是建制派

今次選委會選舉,除狄志遠外,社福界選委候選人包括:馬麗莊、程志剛、關銳煊、陳麗雲、陳文宜、吳兆文、梁佩如、周賢明、郁德芬、黃一峰、葉振都、朱麗玲、余秀珠、文孔義、楊羅觀翠、陳晴、李漢祥、鄭國輝、夏中建、劉婉儀、黃萬成、葉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