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in read

【學運換代 3】「我會叫雨傘運動做雨傘革命」

A Decorative Image
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
A Decorative Image
浸大學生會會長陳思豪

A Decorative Image
嶺大學生會會長劉振琳
A Decorative Image
中大學生會會長王澄烽

A Decorative Image
:幾位同學提到,退聯的情緒源於傘運帶來的無力感。有人定性雨傘運動是失敗的,你如何看?

A Decorative Image
:我會叫雨傘運動做雨傘革命。首先因為我無政治潔癖,怕中國不開心,又不怕它話我造反;其次,我認為今次雨傘革命是思潮革命,過去市民會覺得推鐵馬好暴力,現在大家都戴晒頭盔著甲,這是思想和手段的革命

所以我會認為,大家在雨傘革命中是有拿東西走的。只是若你問夠不夠,當然不夠。你的訴求沒有得到回應,只換來一個成效不彰的談判。實際得到的成果是無,這是需要承認的。

A Decorative Image
:若說學聯起初提出的四點要求,即推翻人大方案等,實際上是失敗的,但香港人經歷這個運動後,產生了某程度的政治覺醒 — 我們莊名叫驚蟄,正是驚醒沉睡的昆蟲的意思。

最近我看到《學苑》一個民調發現,港大學生對抗爭模式有一種思維上的轉變。這場運動完結後,學生的想法有種轉向,就是「和理非」如靜坐遊行,或者俗稱唱 K 的運動模式支持率已大幅度下降,衝擊街道和政府機關的接受程度,則大大提高。

A Decorative Image
:評價這場運動的 criteria,不單是能否夠達成目標,另一點是它是否能夠對其他東西造成影響。例如,它可否令民眾更加政治化?

雨傘運動作為一個近年香港重大的政治氣氛轉捩點,它其實令一大班人,甚至很多未政治化的年青人直接參與,而不只是看新聞和報紙。我就聽說過,很多人是第一次去佔領運動,參加社會議題的。他們會幫手做傾偈隊,幫忙防守。很多市民因為這個運動被政治化,夠膽站出來。如果是從這方面講,傘運不是一個失敗。

另一點就是,我覺得它令社會反思,發現香港無論教育到政治都充滿家長主義。傘運就是一個回擊,提出社會應該嘗試接受年輕一輩的新思潮,而不是「你同我唔同就打開你」。這不只是一個世代之爭,更是一個意識型態之爭。這個「爭」又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會激盪出新思維。所以我覺得雨傘運動不是成功和失敗,而是給我們契機去思考新的社運方向。

A Decorative Image
:其實好難單靠一場運動就直接達到民主目的,所以如果雨傘運動能帶大家有更多思考和對政治更關心,那就已經是好事。眼見更多市民認識學聯,好多學生也更留心政治和中港議題,我不會用失敗去形容這場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