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換代 2】「我們的立場是反對退聯」
_**
至於政改議題、一人一票、要有公民提名等等,原則上是八大院校都同意的。如果有這個 common ground ,那大家還是可以合作。
另外是我們和外界團體的關係。過往港大學生會由於是學聯成員,所以會同支聯會有關。我們將重新審視港大和支聯會的關係。除此以外,我們亦會尋求與更多組織的合作。
現時我們暫反對退聯。學聯本身是學生組織,它除了政治議題外,高教議題如學額回撥、校董會改組、大學條例修訂等,都發揮著為各大院校提供平台的作用。
我們的立場也是反對退聯,但不會禁止同學收集聯署和搞公投,因為這樣會不符民主精神。我們的工作是讓同學認識學聯是什麼,因為如果同學連學聯也不知道是什麼,退乜聯呢?此外,我們也會做問卷,在過程中讓同學認識學聯是什麼,以前有什麼問題,我們想如何改革。中大學生會對學聯及聯校學生會體制,也有想要改革的方向。
退聯潮怎麼來?雨傘運動後大家有點無力,有感為何這麼大的政治運動都解決不了梁振英,政府也不聽民意。大家都心灰意冷,會覺得學聯領導做得不好,所以會出現退聯的情況。但不要忘記,當初很多人說不要大台、領導,我們作為推動雨傘運動的主體一分子,也要負上責任。
現在不是歸咎誰的時候,而是應該想,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剛才烽提到無力感。我想,無力感不只引起退聯思潮;鳩嗚行動、光復行動也是由對政制的無力感衍生。體制內的抗爭試過,梁振英不理你,體制外的大型佔領行動也試過,他仍然漠視民意。所以大家的行動會越來越激烈。而學聯在雨傘運動中提倡和理非,所以其決策被本土派、勇武派不停攻擊。
另外在雨傘運動中,也有一些本土派人士曾希望用激進方法,例如直接衝擊立法會(進行抗爭)。不過學聯的朋友有所顧慮,所以阻止他們。其後他們也為自己的失策道歉,不過對政府的無力感,可能就因而宣洩去學聯度。
話雖如此,但就算情況少也不可忽視,所以常委會和秘書處之後要分工。在這種做法下,行動會否慢?多多少少都會,但如果分工清晰,不會非常慢。
我亦認為學聯宣傳一直不足夠。同學的聲音,能多大影響學聯決策呢?…把同學的意見真正帶到學聯,才能根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