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換代 2】「我們的立場是反對退聯」
_** :港大退聯成功一刻,你們心情如何?如果各家院校都退聯**成功,你們會如何合作?_
:當時有點驚訝,因為投票的人這麼多,我們估量它不會通過,但最後還是通過了,我們只好尊重同學的意見。
至於政改議題、一人一票、要有公民提名等等,原則上是八大院校都同意的。如果有這個 common ground ,那大家還是可以合作。
另外是我們和外界團體的關係。過往港大學生會由於是學聯成員,所以會同支聯會有關。我們將重新審視港大和支聯會的關係。除此以外,我們亦會尋求與更多組織的合作。
現時我們暫反對退聯。學聯本身是學生組織,它除了政治議題外,高教議題如學額回撥、校董會改組、大學條例修訂等,都發揮著為各大院校提供平台的作用。
:見到港大退聯,難免有點失望。可幸我們見到浸大退聯的聲音仍未十分熱烈,所以暫時不是太擔心。至於退聯之後的合作模式,現在我們仍未想到。其實即使全部院校退聯,始終都要有地方、機會讓八間院校討論,模式最終可能都無太大轉變。
:我曾經私下跟支持退聯的學生團體談過,問他退聯後如何合作。對方說:「有嘢合作就合作,或者再整多個平台出來。」我就想,你才剛甩開一個平台,然後又搞個新的,做乜呢?同學都未諗清楚。好難講退聯之後怎樣,是否又整個學聯出來?咁現在做乜搞退聯呢?會有這樣的疑問。
我們的立場也是反對退聯,但不會禁止同學收集聯署和搞公投,因為這樣會不符民主精神。我們的工作是讓同學認識學聯是什麼,因為如果同學連學聯也不知道是什麼,退乜聯呢?此外,我們也會做問卷,在過程中讓同學認識學聯是什麼,以前有什麼問題,我們想如何改革。中大學生會對學聯及聯校學生會體制,也有想要改革的方向。
:退聯之後,有種說法是各大院校可以一個個議題傾。這做法的壞處是會減弱學校之間的凝聚力,很難做到一個比較震撼的社會運動。
:沒有凝聚力和信任、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當有議題急須談論時,要 call 會都未必趕得切,這是很實際的問題。(院校間)需要長期合作關係,這對凝聚學界十分重要。
:根據你們了解,為何有這麼多同學不知學聯是甚麼?在不了解學聯的情況下,為何同學退聯的情緒這麼大?
:一般同學認識學聯的主要途徑是雨傘運動,但其實一直以來它已在搞高等教育議題,推動政改運動,只是以前未有政治意識的同學不知道。
退聯潮怎麼來?雨傘運動後大家有點無力,有感為何這麼大的政治運動都解決不了梁振英,政府也不聽民意。大家都心灰意冷,會覺得學聯領導做得不好,所以會出現退聯的情況。但不要忘記,當初很多人說不要大台、領導,我們作為推動雨傘運動的主體一分子,也要負上責任。
現在不是歸咎誰的時候,而是應該想,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退聯的呼聲主要源於體制問題。首先它財政上不透明。雖然它很努力補救,但過往確有不足。第二,例如學聯秘書長是由 2013 年度、2014 年度的學聯代表團一同選出,但當時 2013 年代表團的民意授權已完。有同學會問,這是否老鬼干政呢?
:學聯宣傳不足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加入學生會前,也不很認識學聯。幾年前,嶺南開始在 U CAMP 介紹學聯架構,但講架構,大家都瞓覺。
剛才烽提到無力感。我想,無力感不只引起退聯思潮;鳩嗚行動、光復行動也是由對政制的無力感衍生。體制內的抗爭試過,梁振英不理你,體制外的大型佔領行動也試過,他仍然漠視民意。所以大家的行動會越來越激烈。而學聯在雨傘運動中提倡和理非,所以其決策被本土派、勇武派不停攻擊。
另外在雨傘運動中,也有一些本土派人士曾希望用激進方法,例如直接衝擊立法會(進行抗爭)。不過學聯的朋友有所顧慮,所以阻止他們。其後他們也為自己的失策道歉,不過對政府的無力感,可能就因而宣洩去學聯度。
:有指共識制適合高教議題,但不利行動。當現在學生組織在直接行動中角色吃重,你們認為學聯應否向行動靠攏?
:有個矛盾,一方面指責學聯秘書處授權不足;但若秘書處有足夠授權,又會騎劫七大院校的獨立意志。中大本土學社建議普選秘書處,但若秘書長由普選產生,有六、七萬票,常委與代表團又由院校選出;雙方都來自普選,兩邊都有足夠民意授權,(學聯秘書處)騎劫(院校)就更可能發生。
:制度上多少要有取捨。要顧全學界意見,一同行動?還是投票,由多數人決定再尊重少數人權利?我覺得共識制比較好,因為這樣才最能反映七大院校意見。在無異議下行動,大家都會 gur 啲,合作得更順利,更加能夠凝聚力量。學聯參與甚至帶領大型社運的情況,其實很少出現。是否要著眼這些,而放棄團結學界力量的機會?
話雖如此,但就算情況少也不可忽視,所以常委會和秘書處之後要分工。在這種做法下,行動會否慢?多多少少都會,但如果分工清晰,不會非常慢。
:以學聯名義作出的決定,即是代表七間院校都同意。如果不同意就不會用學聯名義出,大家就會各有各做法,所以不存在拖慢行動的問題。
:支持退聯者對學聯的不滿,部份與現屆和往屆的決策有關,即所謂「左膠」與「老鬼」干政。儘管你們說有傳承和凝聚力比較好,但部份同學的觀感是一日不退聯,一日就會被某種思潮把持。對此你是怎樣看的?
:「莊 concept」的傳承和思潮傳承是兩個討論。如七十年代大家都是國粹派,後來有國粹派和社會派之爭,去到現在本土派等;由此可見年代的轉變。傳承雖然多少有影響,但不是全部、不是唯一。
我亦認為學聯宣傳一直不足夠。同學的聲音,能多大影響學聯決策呢?…把同學的意見真正帶到學聯,才能根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