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換代】前言
踏入三月,2014-2015年度各大學生會相繼落莊,學聯將會換屆。學界在雨傘運動中,取代泛民與傳統社運團體,站到最前,成為傳媒與市民最關注的焦點,亦成為示威者行動者抗爭者追隨或究責的對象。隨著周永康、岑敖暉等學運領袖步下神壇,承接這一份厚重期望的,是怎樣的年輕人?
往屆學聯是「被時代選中的細路」,即將接棒的,則是經受雨傘運動洗禮後的第一代學運領袖。說起綱領,「平反六四」不再是必然,本土是基礎,「港獨」是可能方向;說起抗爭,他們熱議的不再是遊行還是抗命,考慮的是鐵馬三角陣、盾牌還是汽油彈。
新一屆學運領袖面對的,不僅是此城的風雲變幻,學界自身亦經歷著劇變:港大率先通過退出學聯,嶺南的退聯公投亦逼在眉睫,中大緊隨其後。中大學生會會長的社運組織背景成為攻擊目標,浸大學生會拋出「建設民主中國」不為己任之說,令2015有機會成為首個學聯缺席六四晚會的年份。
不過是相距一個年頭,卻像已隔了一個世代。
《立場新聞》邀請港大、中大、浸大及嶺南四家院校的新任學生會會長來一次對談,談行動、談本土、談身份,談傘後一代,如何看待香港前路。本專題將分十一篇刊出對談筆錄,呈現新一代學界領袖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