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噏 3】GreenTomato:「今次呢個爆,贏咗」的十項法則
Sunny Kok
Sunny Kok 足下那部白色車身、黑色車輪的「風火輪」,恰恰與其公司門面的黑底白字招牌襯成對比。
漆黑的玻璃外牆上,亮著 GT GROUP 的招牌,下面是五個 apps 風格的 icon:GreenTomato、Hotmob、TalkBox、HONG KONG MOVIE、timable。
或許 TalkBox 曾經在你的手機上出現過?它是全世界首個語音訊息傳送 apps。騰訊 QQ 和後來的微信那一模一樣的功能,就是直接從 TalkBox 抄來的。當然如今絕大多數人都只會安裝 QQ 與微信,而對其始作俑者聞所未聞。
這是後話。
或許你的手機會有 HONG KONG MOVIE。這件推出於 2009 年的作品是全港首個觀影類別 apps,當年在 Apple app store 曾錄得高達 10 萬次的下載量。同年,香港 iPhone 用戶數目若 10 萬人。
現時, HONG KONG MOVIE 的下載量超過二百萬,每日活躍用戶過十萬。
當然你會用過或聽過 timable。去年十月,GT GROUP 正式入股這家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推介好節目的公司,讓 timable 的三人團隊得以擴充至七人。走筆之際,timable 新 apps 正準備於四月推出,試圖在資源大增的優勢下搶佔市場,給用家嶄新體驗。
timable 的老闆之一 Mike Ko 如此形容他的投資者:「在香港,你叫得 startup icon 的成功例子,不外乎那幾個人 Jason Chiu、Greg Sung……還有就是 Sunny Kok。」
回到 16 年前的 1999,Sunny Kok 初創業的時候。當時他和同伴創辦了一個名為 mmddyy 的網站,提出 webganizer 的概念。用戶可以在「網曆」上整理自己的日程表;可以設立活動,邀請其他朋友參加;還可以 sync 到電話(當年只有 WAP)、PDA 和網站。對,這幾乎等於今日的 Google Calendar,只不過比 Google 快了 7 年咁多。Google 創立於 1998 年。
翻查統計數字,當年香港網民一百多萬,亞洲一千二百萬,香港 .com 網站數目約一千五百個。當年有份參與創作 mmddyy 的員工之一 Michael Cheng 如今回想往事,笑道:「我們快太多啦,令市場好難接受。那時候許多人還未上網,連 email 都不流行。」
2001 年,他們的新作則是出全世界首個 GSM 手機遊戲 I-DateU 。遊戲是溝女 game,用 SMS 玩,與 CSL One2Free 合作發行。I-DateU 有四個少女等你追求。你給她發 SMS,她會回覆,然後玩家須要在數個選項裡面選擇一個,向她回話。
「你找我呀,有甚麼事嗎?(1) 想約你去街;(2) 睇下你做緊乜。」
你選 (2) 。
「三點鐘,有乜做喔,等放工囉。」虛擬女孩說。覆一個 SMS 港幣 1.5 元。
為了追女,有人一個月花費過萬,有人打電話去客戶服務部投訴,說他明明約了那個女仔在戲院門口等,怎麼不見人。
這就是 Sunny Kok。在復活節前我們見過幾次面,他跟我慢慢說了這一系列傑作之間的故事 — 那些風光到即將上市(而終於失敗)和衰到無錢買底褲喊住打俾阿媽(但終於捱過去)的許多故事。
(一)貪玩
GT GROUP 的門鈴是一部 iPad,中間一個圓圈轉動儼如旋渦。按下,半透明玻璃大門應聲打開。接待小姐引領我到會議室等候 Sunny Kok。兩分鐘後,他腳踏那雙「風火輪」(或稱雙輪電動自平衡車)現身。「風火輪」內藏摩打和感應器,感應到用家向前傾,便會前移,反之後退。左腳板向前屈曲便是轉右,反之即為轉左,時速可達 12km/h。這是 Sunny Kok 特意自淘寶「買來玩玩」的玩具,千五元人民幣有交易。
他問我要不要試,我試了一下,覺得甚難平衡,要不是他把我扶住早已摔倒。
「我都仆過㗎,哈哈。」為了能駕馭這東西他練習了一天。現在他可以踩住它靈活游移於 GT 的辦公室。「好多同事都排住隊玩,現在大家已經玩得好熟啦。」
GT 的辦公室共分兩層,上層感覺鮮艷明朗,下層科幻如星戰飛船,其中兩面螢幕,上面浮遊著太空圖案。伸手一碰,螢幕立即變成透明,露出放在後面的獎杯。
「喔這個,在外面有得賣。GT 的 competitor 也有賣,但我們覺得算是低科技,可以自己砌出來。」他說。說得好像很不客氣,但他買了個 Transparent Display、買個感應器,請木工嵌一個箱子,加上 LED,果然就把這東西砌了出來。
「都係 catch eyeball 嗟,我又唔覺得好有用囉。」所以他沒有把它化做產品,「硬塞個獎落去就算」。
公司內自家製作的,還有一張大木檯、一套 iPad 運行的會議室租借系統、數之不盡的裝飾。
「乜都要試呀嘛!就好似一個 craftsman ,唔試永遠唔會知。」他說。
每當 Sunny Kok 又有新概念想「試」,把它付諸實行的便是 Duncan Liu。他是 16 年前 Sunny Kok 第一個聘請的員工。GT 同事稱他為「爸爸」,因為他是最早有小孩的同事之一。現在他是 GreenTomato 的 Project Specialist。
「說穿了 Sunny 就是一個愛玩的人。」爸爸笑道。他直言自己也是愛玩之人。每日在 GT 等著他的,不是工作而是玩。
「你想,我們每日在公司的時間多過在家,為甚麼要做些自己不開心的東西呢。」
不只一次有人跟他說:「Duncan 你真蠢,在一家公司做這麼多年,人工加得好慢。」
「這是人家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他說。「去第二間公司的確人工可能好些,但會不會這麼開心呢?未必囉!」
(二)不怕輸
翻查關於 Sunny Kok 的報道,你會發現他的消息在 2003 年達至高峰。當年他的公司正要上市。翌年,卻竟音訊全無,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直至 2009 年才終於又看到他的名字。中間的五年,儼如一條突兀的時間裂縫。
Sunny Kok 1995 年於香港城市大學資訊系統學系畢業。先後於亞洲信息及中華網 (China.com) 打工。4 年後,Sunny Kok 放棄過百萬年薪以及四千多萬港元的 share options(認股期權),離職投身與朋友兼舊同事 Benny Leung、Stephen Wong、Johnny Wong 三人共同創立的手機遊戲公司 Imoeba 。webganizer mmddyy 與 SMS 溝女 game I-DateU 便是 Imoeba 的產品。
I-DateU 在 2001 年 3 月推出後,首三個月即吸引五萬用戶,過百萬條甜言蜜語 SMS 在空氣中飄揚。一年後,Imoeba 聲勢已一時無兩,I-DateU 的業務已經擴展到中國、台灣與馬來西亞,而同樣以 SMS 操作的遊戲「武林風雲傳」與「動力馬房」也甚受歡迎。Imoeba 除了在香港外,於廣州亦設有辦公室,員工十數人。
同年,Imoeba 即將上市的消息傳出。當時 Sunny Kok 30 歲。
「我同阿媽講,喂你個仔三十歲有第一間上市公司!好開心呀!」Sunny 回憶說。
「然後記憶就開始模糊了。」當時的他對上市實際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並不很了解。文件簽完一份又一份,連自己簽了甚麼都不大清楚,結果不慎在手續上出大錯,恨錯難返,他和另外三位聯合創辦人談過後,得出結論:「不如摺咗間公司佢,唔玩啦。」
由此他正式踏入人生谷底。辦公室無錢交租,偷偷在凌晨搬走;他的合伙人無錢開飯,竟扮請人,約應徵者去食飯面試,食完飯話:「OK 㗎啦,依餐你俾錢」;透支多張信用卡捱貴息給員工出糧;底褲穿窿,去買底褲但無錢,打電話給母親哭訴:「阿媽,我無錢買底褲呀。」
十數載後這些經歷恍如笑話。
好不容易捱過去,捱到大陸的「移動夢網」起飛,Sunny Kok 把香港的 SMS 遊戲改改字改改圖,「武林風雲傳」改成「移動三國」,推上大陸,成績不俗。
「諗住都開心返啦,仆街!」
一天他的合伙人 Stephen Wong 如常到廣州辦公室上班,卻見人去樓空,獨剩下一把門鎖。後來他知道,大陸的合作伙伴在不遠處租下另一個辦公室,連人帶機包括正在開發的遊戲,全部轉移過去,再反控告 Sunny Kok 侵權,是為中國歷史上首場關於手機的官司。
「我出糧給你做事,你說我侵你權?痴線㗎大佬,我俾人工㗎喎。」Sunny 笑道。大陸社會那時候對版權的觀念很弱,甚至有程式人員真心認為,他在公司做的產品版權屬於自己。
見招拆招,Sunny Kok 在北京反控告他們的大陸伙伴。糾纏一輪後,事件最終和解作結。Sunny 的公司再次元氣大傷。
直至 2008 年,智能手機開始興起。Sunny 其時已成立公司 GreenTomato ,並從 System Integration 的業務轉向手機 apps 製作,乘上了手機熱潮的浪尖。2009 年 GreenTomato 僅接得三宗為客戶做 apps 的生意,及至翌年已跳升至超過六十個。GreenTomato 的員工也由當時的二十人跳升至現在約二百人。
2010 年,Sunny Kok 在駕車的時候想發短訊,但一時間騰不出雙手,於是靈機一觸,他有了一個好點子,連忙跟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弟弟 Danny Kok 商量。
2011 年一月,全球第一個語音短訊 apps TalkBox 面世。一出,爆紅,不到兩個月已獲全球下載一百萬次。騰訊隨即找上門,想要投資 TalkBox,但 Sunny Kok 想繼續自行發展,於是斷然拒絕。一時間 GreenTomato 氣勢如虹,翻查報章,當時 Danny Kok 曾如此向記者作「保守估計」:TalkBox 及至年末下載率達千萬,用戶群擴大至歐美,發展規模可比 twitter。
他沒料到的是,僅在 TalkBox 推出兩個月後,小米的通訊 apps 米聊便把語音功能直接抄過去;五月,騰訊 QQ 也不甘示弱,新增同一功能。新功能的名字就叫,TalkBox。
大公司開動宣傳機器,大幅搶佔市場佔有率,真 TalkBox 的用戶數目竟被壓下去,由啟用後三個月的最高峰的每日活躍用戶約 500 萬,開始走下坡至 100 萬。
「人哋多錢嘛,你無嘢講㗎!」
到今日,當我跟 Sunny 說「我也下載了 TalkBox」,他只應到:「TalkBox 已經死了,不用 download。」現在 GT 把 TalkBox 改裝成名為 Teamwork 的企業版,供公司與學校等機構內部使用,開發騰訊接觸不到的市場。
經一事長一智,GreenTomato 新產品之一 Storellet,用一個 apps 取代多間餐廳商舖的會員卡。可以儲分,可以換贈品,還可以發送新資訊。現時使用 Storellet 的餐廳包括 KFC。用戶下載,即送葡撻。
「要鬼祟地做,不能做得太快,因為一做得大就會俾人打。」他說。這是他從 TalkBox 汲取的教訓。
大有大失敗,細有細失敗。如今你能夠在 app store 搜尋得到的 GT 出品,都是成功(最少成功過)的例子。推出後無人下載而草草下架的,多不勝數。開了頭沒能做到最後的更多。GT 就曾經投資過一家名叫 Senstation 的公司,「100% 輸晒。」對此 Sunny 並不在意,「唔試點知得唔得?」
創業,就是會有失敗,而創業者不怕失敗。
當年那個返到廣州驚覺公司被鎖的合夥人 Stephen Wong,現在是 GreenTomato 的 CTO (Chief Technical Officer) 。十六年前他亦與 Sunny Kok 同樣,放棄數千萬元的 share options 離開中華網,這些年來公司的風風雨雨,他吃得一點不少。
「一定會有閃過『如果唔創業就好』的念頭。」他說。「畢竟自己公司和打工好唔同,創業心情起伏會大好多。」
有時他和舊同學聊天,會不自覺拿自己跟他們比較。舊同學以打工仔為多,他們生活比較穩定,人生想要的許多東西早在年青時已經到手,其時 Stephen 還在隨公司浮浮沉沉。
然而今日回望過去,他說:「我會覺得,我條路是精采過打工的。」
(三)腳踏實地
經過幾巡風風雨雨,我想 Sunny Kok 確實有資格說,他已經放下追求名譽、利益、地位。
「做事還是紮紮實實的好,寧願辛苦些。」
如今的他覺得演說、得獎等活動,可免則免,露面的事幾乎全部交給公司的 CMO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Jacqueline Chong 負責。
「所以她比我出名很多,識人多我好多!」Sunny Kok 笑道。
上市失敗前,他的性格並非如此。他自言當時自己是一個很 high profile 的人,「又要威又要剩,見人握手哥前哥後我做得足晒」,跌落谷底後,他才驚覺原來所謂上流社會,不過爾爾。
「這是我性格的一個 dramatical Change 。」他說。
只要他問自己,十數載浮沉後最記得的是甚麼,Sunny Kok 便發現那答案肯定不是風光奢華,而是辛苦揼石仔的感覺。那些是用多少錢買不到的經驗。
比如說為 I-DateU 這隻溝女 game 作對白。一隻遊戲內有過千個場景,過萬句對白,而這一切必須趕在兩個星期內完成。於是當年只有八個成員的 Imoeba 全民皆兵,除技術員工外,所有同事日日夜夜聚首作故仔。公司無冷氣,幾個麻甩佬除晒衫,你做男我做女,情話綿綿。Sunny Kok 最記得的就是這些東西。
現在 GT 在行內頗有名氣,許多 VC (創投基金)向他敲過門,許多人慫恿過他上市,他全部推掉。
「一旦接受外來資金,便必須睇業績,睇盈利模式啦。」對此他不感興趣。
「諗返無錢買底褲的日子,難道不會怕窮?」我問。「比如說明天又要再輸清光?」
「唔驚!」他斬釘截鐵。「最窮都有親人有朋友。」
(四)Disruptive Innovation(破壞式創新)
其實就算明天真要再輸清光,Sunny Kok 大概也能夠重新爬起來。
他天生似乎就是一個想法另類的人,畢業後第一份工已經是一份 make change 的工作。當時亞洲信息公司做的是法律資訊業務,為律師提供中國法律條文更新資訊。當然從今日角度講,開個網站定期更新就可以了。可那畢竟是二十年前的事。當時大多數律師樓沒有上網,就連電腦也屬奢侈品。律師要確保自己認識朝令夕改的中國法律,只能買書、買 CD-ROM。一個月買一次。但也不夠快。
「我同老闆講,咁戇居嘅?不如做 fax service 呀?」
Sunny Kok 的建議是由他們公司負責每周搜尋更新過的部份,製成文件,fax 給有需要的客戶。訂閱費用每月 350 元。服務一推出,律師樓爭相購買。
「爆!」他笑道。
後來有律師打電話來問:「上期有無呀?」Sunny 就發現,有些客戶不太擅長保存文件。於是他推出三個月合訂版,盛惠 2800 元。
「又賣,哈哈!」其實只不過是將三個月份量的文件 fax 出去而已。
「當然,一年一份,梗係賣啦!哈哈哈!」
在中華網年代,他的老闆想要提升網站瀏覽量,因而製作了一套電郵系統,免費供客戶使用。Sunny 聽罷,叫他讓客戶在每次申請 email 時必須同時訂閱 newsletter,而且還要按不同題目分成許多份,新聞一份、天氣一份、娛樂一份,諸如此類。
一份 newsletter 就是一次瀏覽數。於是一個月內網站瀏覽量頓增兩三倍。
也是他在中華網打工的時候,Sunny Kok 創立了一個名為 Credit On Demand 的網站,把本來要人手親身搜尋的企業資料如欠債、法律糾紛等電腦化,讓客戶網上查閱。這家公司成立後,自動運作,收入雖少但穩定,至今仍可獲利。在最低沉的日子裡,Sunny Kok 便是靠這份收入過活。
當然還有上文提到過的 mmddyy、I-DateU、TalkBox……從 fax 到 PDA 到 SMS 到 internet 到 smartphone,每個科技世代,總有 Sunny Kok 的 startup 身影。我問他,一個人怎麼能想到這麼多意念?他想來想去終究想不出個理由,只能說是 born with 的能力。
當然除了 born with 之外,還有更多。
(五)靈活變通
要知道一家公司的成功之道,先從它的管理方式著手了解。只是 GT 的 CMO Jacqueline Chong 直言:「我們沒有 management 的,做得好差!」
Jacqueline Chong
她在大學修讀的正是商業管理。入職前本為自由工作者,2010 年因為結婚的關係,想要找份安定的全職工作,「等一 Day 過去又返屋企」,結果找上 GT。她尤其喜歡 GT 新推出不久的 HONG KONG MOVIE。覺得有創意推出這種 apps 的公司,「好型」。
「Jacqueline 係奇葩嚟㗎,我碰著她是我的運氣。」一次,Sunny Kok 這樣跟我說。「碰著她是我的運氣。出面的人說,如果 GT 沒有 Jacqueline ,就不會是今日的 GT,某程度上我是同意的。」
起初她以 Marketing executive 的身份加入,三年後升上 CMO 的位置。
剛入職的 Jacqueline Chong 是一張對 Startup 零認識的白紙,工作也只不過是幫公司整網頁。後來她想,如果只做個網頁,「做好就比人啄㗎喇喎!」所以向 Sunny 提議說也要做個 blog。等到公司開發 TalkBox,她覺得好玩,所以又自動獻身參與。看著 TalkBox 後來失敗後,又改做其他產品。
我跟她說,這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典型 Marketing 的工作。Jacqueline Chong 解釋其實 Startup 本身不太重視傳統 Marketing。根據她的觀察,Startup 聖地矽谷甚至會對 Marketing 這個字有抗拒,他們更多講的是 User Engagement、User Community、Social Media Curator 等。
「我們不會講 branding。出個 apps 如果唔得,三日都摺埋啦!咩 branding 呀!」
較之於印傳單賣廣告,Startup 的市場工作更重要的,是「怎樣去 grow 一個 product。」行內術語稱之為 Growth Hacking。
我問她,這些都是妳起初就有的知識嗎?Jacqueline Chong 笑道:「怎會知道!Growth Hacking 都係講咗四年。」
積極吸收新知識,靈活變換自己職務,是 Startup 人的典型特徵。從另一角度講,如果一家公司人人都「靈活走位」,代價就是管理系統會變得混亂。有新入職同事見 GT 是一家頗具規模的公司,以為應該會有明確的請假程序、員工手冊、晉升階梯,最少都應該有指引,八號風球用不用上班吧。怎料 GT 這些本來都沒有。眼下才正慢慢建立起來。
「這方面我們比較弱,所以這兩年在努力改善。」Jacqueline Chong 說。
另一方面改善程度又只能適中,不可過火。Jacqueline 說得一針見血:「Management 弱絕對是 Startup 的重點。唔弱,點可以快?」假設某同事突然有一個好點子,想上網付費買個 API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應用程式接口,即開發程式時需要用到的組件。如果把 Apps 視為砌好的 LEGO 模型,API 便是 LEGO 積木),如果他必須要先填表,解釋購買原因及預期目標,向上司請求批准然後再經會計部審批,才可購買,那創意早在這一切程序完成之前,已經死掉。
怎樣的管理才算適度?箇中巧妙之處不易拿捏。負責 TalkBox Teamwork 管理工作的九哥(他是 Sunny Kok 的幼稚園同學)直言,他的工作「比較混亂,有少少痛苦。」因為在一般公司,大多事情都有白紙黑字為證,一旦發生問題,就按文件追溯。而在 GT,同事會自動走位,雖然可以互補不足,但基於人人工作方式不同,辦起事來就容易混亂。
「想填補個問題,就要多溝通開會。」
由 Marketing 人變成 Product 人,這轉變完全出乎 Jacqueline 意料之外。但做 Startup,就是要變,因為科技無一刻不在變。如今新一個戰場在 Apple Watch。「好多同事勁興奮,大家會諗有咩可以做。」Jacqueline 說。
想起有日她在網上討論區看到有人埋怨:「我差唔多四十歲,已經做咗咁多年,又要學依樣又要學嗰樣,IT 真係好搵笨。」Jacqueline 如是道:「其實他十年前應該已經意識到,世界在變。」
(六)想做就做、即刻做
2003 年,Sunny Kok 的弟弟 Danny 戴著口罩畢業。其時百廢待興,同樣修讀電腦的他順理成章加入哥哥的公司幫忙。當了三年程式員後,一天他發現外國 IT 界有一種研發新技術的風氣,而香港沒有,遂跟哥哥提議:「我們是否也應該做些自己的東西,而不只幫客戶做 project ?」於是名為「farm」的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小隊便正式成立,由 Danny Kok 親自領頭。
名作 HONG KONG MOVIE 和 TalkBox,便是 farm 的產物。後來整隊 farm 落腳 TalkBox 經營其企業版 Teamwork 的業務,現在 GT 已不再設專門推出自家 apps 的團隊。
HONG KONG MOVIE
「我們之前都試過整條 team 叫『創新科技局』。」 Sunny Kok 笑道。「原來這樣做,人是不會創新的。」
Startup 與廣告創新的分別就在於,後者根據某種 project brief 去度橋,而前者完全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因此 Startup 的意念往往來自於生活上的靈光一閃。誰也不知道這一閃會在何時何地何人的腦袋出現,因此 GT 採用的方法是,全公司上上下下,只要誰有意念都可以直接向 Sunny Kok sell 橋。
「爆呀,正呀,一定爆!」
「係咪真係爆先?」Sunny Kok 會如此問。傾過度過,如果「真係爆」,他便立馬撥資源成立小隊,給同事把概念實現。
為了驗證他在聽到新意念時的反應,我做了一個小實驗:我給他講了一個 apps 的想法,形式類似於音樂版的 instagram。
「Good!」Sunny 說。「做到呀!點解你唔做呀?做啦,你 lead!依個好 make sense 喎,贏咗啦!」
我推說自己的興趣是寫文章,無意進入 Startup 的世界。Jacqueline Chong 對此也非常感興趣,連忙在 app store 搜尋類似的 apps,甚至連訪問也懶得繼續做下去。
大約十分鐘後,她發現市面上已有一些 apps 提供我提出的功能,但操作介面令她不很滿意。「輸咗啦!」
「贏咗」、「輸咗」,是 GT 辦公室的口頭禪。
「不如你即刻打比 Duncan,睇吓有無得做。」Sunny Kok 建議。
結果當晚他們就付錢買了 API,研究實際可行性。GT 對新意念反應之迅速,由此可見。
Sunny Kok 說,不怕 idea 爛,最怕同事無 idea,或者有 idea 但不好意思說、不敢說。為了讓同事有話直講,他設計的辦公室無牆無房,人人可來去自如。「仲要砌埋 lego 添,你不想直接跟我說話,可以來 visit 我的 lego。」他在公司特別安排一個職位,專責內部溝通,搞足球比賽、小型賽車比賽、Annual Dinner,期望同事能打破隔閡,把內心所想表達出來。
負責內部溝通的同事叫 Hazel。Sunny 給她安排一項工作,就叫「四點鐘 Hazel」。一到四點,她會發 mass mail 給同事,告知公司最新動向。
「我會覺得公司氣氛融洽似大家庭。」Hazel 說。「大家都好 helpful,唔會話爭上位。可能因為老闆都是願意分享意見的人,物以類聚,其他同事便跟他類似。」
「我進來這公司一年多,感覺很不錯。」
(七)執行力比 Idea 重要
但最重要的不是 idea,而是有了 idea 之後怎樣。許多員工想到好點子,但當 Sunny Kok 一問:「那你是不是做?我 set 個 project 給你 lead。」同事便會退縮:「我講吓咋。」
Sunny Kok 把做 Startup 比喻為駕駛。就算有人發掘到截徑,都要有人敢行才行。畢竟這是一條新路,駕駛者將會面對許多不可預見的問題,他可能會撞到人,可能會跌落水,可能其實行到半路,才發現走不下去。
行新路,需要鬥志、智慧、勇氣、毅力。
「發掘到新路的人其實不少,真正少的是願意駕駛的人。」Sunny Kok 如是說。
有時候對一個勇於駕駛的人來說,決心與解難力最為重要,資源反倒屬其次。Sunny Kok 曾經有過一個員工,想到要做一隻新 apps,但抱怨人手不夠。Sunny Kok 於是一口氣給他十個人。一年,那個員工離職,一無所獲。
即便 apps 能夠完成,也不代表工作就這樣完結,只因解難並不止於技術部份,更與市場有關。GT 曾經有過一個失敗例子,名叫 iHotel,提供從 directory 、電召的士到旅遊指南的一站式服務。概念是由酒店把手機連 apps 借予住客,方便他們觀光。GT 把 apps 拿到各大酒店 sell,只是絕大多數人因保安與資料更新等種種問題考慮而終於沒有使用。GT 不得已放棄。
要改變人類的習慣,從來是最困難的事。
(八)要同事開心
許多年前,在 Sunny Kok 還小的時候,他父親有過另一個與習慣有關的失敗例子。
當時 Sunny Kok 家經營電器零售業務,做得很大,在大埔道有四間舖。後來豐澤與百老匯等大財團加入戰團,連開四舖的生意也成為弱勢,終於執笠。
Sunny Kok 見狀,對他父親建議:「不如你租間細舖,只把電器型號和價錢掛在店內,貨品可以全部擱在貨倉,等有客要時才拿。」
「傻嘅!梗係唔 work 啦!」他父親道。許多年後的今日,我們知道他是錯的。
「我覺得係佢唔敢試嗟。」Sunny 說。
公司結業後,Sunny Kok 切切實實感受到他父親的痛。與其說這種痛源於家人生活痛苦,不如說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無用。
「所以我告訴自己,不可以令周圍的人痛苦,因為這樣更痛苦的只會是自己。」Sunny Kok 道。
「我做人的 Theory 好簡單,就係令你身邊的人開心,自己就會開心。」即使在公司最艱辛的時間,Sunny Kok 也沒有讓同事斷糧。倒是有曾經在 GT 工作的同事離職後自立新公司,跟他搶人手搶生意;又有另一個同事,公司派他去外國考察,回來後他卻遞辭職信。
「最不開心是這些時候。不過我不會氣餒的,我性本善㗎嘛!」Sunny Kok 笑道。
近幾年一些昔日與他打拼多年的員工,開始成家立室,生兒育女,買車買樓,Sunny 看在眼裡覺得開心,「同自己買樓一樣。」他喜歡看見,人們在他提供的舞台上,演活了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舞台,有人睇劇本演,有人自創劇本,當然我會比較 prefer 自創劇本的人,不過無論如何,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我就覺得開心。」
他喜歡形容公司同事為一家人。當然你很難會看到成員多達二百人的家庭,依且個個融洽。Sunny Kok 坦言,自己能關心的同事,只有 5 至 10%。
(九)要有態度
Sunny Kok 關心的 5 至 10% 同事不一定來自高層。若問怎樣的人才會獲特別關心?也無特定標準。Sunny Kok 自言,他是一個 Personal 、或曰「有態度」的人,「鍾意你就鍾意你,唔鍾意你就唔鍾意你」。
他也要求同事有態度。比如說聘請員工的其中一個考慮,是應徵者有沒有討厭的東西。如果沒有,他多數不會請。他不喜歡思前顧後,愛恨不分明的人。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好真的人。」他說。「有屁就放,要屙屎就話屙屎,唔會同你講話要去做啲乜。」
待客亦然。Sunny Kok 會鬧客,會質問客人:「咁你做個 apps 出來有乜用呢?」
「無呀……威囉。」客人答。
「有幾威呀,爆一下煙花咁,有幾威呀!」
「其實都係要同老細交功課嗟……」
一個月前,Sunny Kok 發現一個叫 Summer 的同事因故流淚。這個女生去年才剛畢業,慕 GT 在行內名氣大而應徵。Sunny Kok 見她悶悶不樂,細問之下才知她被麻煩的客人纏住。本來應該要交 apps 的 build(試版),因為對方不斷來電附加要求,而終於未能完成。
「好小事嗟。」聽罷 Sunny Kok 說。
「我唔識呀嘛。」Summer 道。
「咁佢 make 唔 make sense 呀?」
「唔 make sense。」
「咁你咪話佢唔 make sense 囉!」
「客來㗎嘛!唔話得喎!」
「你咪鬧佢囉!」
GT 的經驗是,寧願在合作期間與客人火拼,好過一齊跌落水,被對方抓住足踝,誰都浮不上來,大家攬住一齊死。
「藝術家」的服務態度,有客喜愛,有客討厭,因人而異。有時 Sunny 遇上不咬弦的客人,會一句:「咁下面嘅人幫我搞掂佢啦,我唔搞啦。」便把整個計劃交給其他同事處理。
這種方式讓 GT 丟了許多發財機會。剛過去的 3 月 30 日,有新聞報道指政制局豪花九十萬元寫「廢 app」,為 Sunny Kok 工作了十多年的 Michael Cheng 說,那種東西要是 GT 願意做,不用兩晚時間就能做好。
「只是我們不肯做罷了。否則以我們同事的經驗和能力,一早發咗啦!」
不肯做,一來因為 Sunny Kok 覺得做這些 app 不好玩;二來,公司無法向同事交代。
「我怎跟同事講呢?難道跟他說,我知道你其實很了不起,不過只能讓你做垃圾嗎?」
Michael 直言,他也曾經和 Sunny 討論過公司盈利問題。
「如果是為了賺錢,怎麼不做呢?」他說。
「不做。」Sunny Kok 答道。「過唔到自己嗰關。」
「所以有些錢我們賺不到的。有好有唔好啦,好就大家開心,唔好就係公司發展慢囉。」Michael 如是道。
(十)改變世界
Sunny Kok 搞 Startup 的態度,不是這個界別的主流。在香港談 Startup,往往會與 VC (Venture Capital) 扯上關係。對很多 Startup 人而言,一個 apps 有幾成功,就看你博得 100 萬、1000 萬、1 億還是 10 億的投資。
「很多新聞報道講的就是一個 apps 取得幾多 investment,彷彿沒有 investment 的 apps 就無人用似的。我覺得這個唔 make sense,我唔想淨係睇錢。」Sunny 說。
他認為一個 apps 是否成功,在於它能否改變世界。
有時這是小改變。GT 曾經為 Pizza Hut 做過一個 apps。本來客戶只要求在上面放餐單之類,但 GT 覺得這樣沒有意義。經他們改造後,Pizza Hut 的 apps 成為了香港首批設手機外賣服務 app 之一。又例如 HONG KONG MOVIE,從此香港人想看一部電影,可以一站查閱各戲院最合適的場次,比以往方便得多。
這些都是微小的改變。
大改變比如說 TalkBox。他還記得這個 apps 推出後,有非洲尼日利亞的失明人士組織發來感謝訊息,說他們終於也可以發短訊了。Sunny Kok 發現,這個 apps 在以色列和黎巴嫩等戰亂之地,特別多人用。他也不清楚原因為何。「可能我們不是主流 apps,不會被監聽。」
去年他投資 Timable ,也是因為他覺得這個 apps 可以引起改變。
Timable 的創辦人 Mike Ko 如是說:「科技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所謂搞 startup,就是問:大家有甚麼問題解決不了?然後你去解決它。解決得到,就是好 apps。」
Sunny Kok 一直希望的,是告訴世界,港人、華人也可以做到改變世界的 startup。Mike Ko 說,Timable 的優勢就在於它的功能不只香港通用。他計劃在 GT 旗下的 Timable 將會在一年後衝出國際。
每每有人說 Startup in Hong Kong is dying,Sunny Kok 總會很不高興。
「食屎啦!我唔信一定要去美國先會爆,點解呀?」
Apps 是藝術
「講到我哋好似好清高咁添。」訪問尾聲,Jacqueline Chong 如此道。
「我自問是站在道德高地呀。」Sunny Kok 繼續展示他那不造作的態度。總有人會討厭這些人,覺得他們自大、不懂分寸。
「我開心咪得囉,啋你都傻!」他說。
Sunny Kok 跟我講的是他的故事,而我聽到的,我想,則是 Startup 的意義,或者說,Startup 的十項法則。
或許看倌讀過後會忽然有鼓鬥志,想的起心肝,按這十項法則搞起 Startup 來也未可知。
假如是這樣,我保證你不會成功。
搞 Startup 就是這麼一回事。你得到的,往往不是你最初想要的。Sunny Kok 想用 app 改變世界,但他每一次創新,意念都不是由改變世界開始的。
做 Startup 最好也不要諗錢。同樣,Sunny 沒有一個 apps 是因為想發達,而最終賺大錢的。
「如果同你講,有個 apps 可能會吸引到 100 萬 user,但每個月 server 維護費要 50 萬,未計人工,而你還未想到怎樣搵錢,做唔做?」Sunny Kok 問。
我搖頭。後來我知道這他說的是 TalkBox 當年的實際情況。
「梗係唔做啦,傻嘅先做。所以如果你用錢的角度去講,TalkBox 一早死咗。就係因為『是撚旦啦做啦!』個 apps 先會爆。」
一不望錢,二不望改變世界,那望甚麼?
望自己。
「其實同藝術好似,講到尾一個 apps 是要帶出個 creator 本身的 character。純粹譁眾取寵的東西我們很少做。」
Sunny 的經驗是,只要你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便會自然而然地努力做,並因此而做得比別人好。然後你會有人賞識,利益與名譽,便隨之而來。
這方面,弟弟 Danny Kok 比他的哥哥說得更精闢。這個曾經被 Google 挖角但仍決定留在 GT 的 Startup 人說:
「一個好 apps 要能夠表達製作人的 vision。你本身未必很需要它,但它會提供一種嶄新的方法去處理生活問題,而這種方法其實反映的,是製作人一種獨特的生活態度。」
「如果這個 apps 提出的生活方法令你 impress,令你試行製作人的生活態度,這就是一個好 apps。」
文/楊天帥 圖/Ke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