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輋模式 5】養不起一條村,但可以支持一個班會
空地藝術節有雄仔叔叔在草地上說故事
「賣曬嚕,賣曬嚕!上次做咗百幾隻都賣曬,今日做咗幾十隻咋。」賣茶粿的姨姨居住在坪輋,平日賣客家小食維生。沸沸揚揚,連續兩個星期,合共四日的「空城藝術節」,她每日都在市集擺檔,吸引不少遊人幫襯,生意滔滔,幾乎每天都是售罄而回。
賣客家茶粿的嬸嬸
為一個地方,辦一場藝術節,帶來人流之餘,也創造出一定經濟收益。
觀乎日本新潟縣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參觀人數接近 50 萬,經濟波及效應高達 46.5 億日元(約 3 億港幣) [1]。香港的坪輋「空城藝術節」,今屆人流大約 2,200 至 2,300 人,經濟影響力固然不可同日而語。
主辦「空城藝術節」的空城計劃成員之一黃宇軒 (Sampson) 笑言,他們現在做的,不過是越後妻有的千分之一。固然在坪輋,沒有人可以靠空城藝術節維生。
「大家上班、拍拖、湊仔之後,還有幾多時間留給社區?極少!」Sampson 說。「而我想做的就是養一個聯盟。它就像個『阿公』,一個『班會』,掌有一定的經濟資源,推動社區營造。」
* * *
第二屆空城藝術節落幕,年輕的遊人回到他們居住的城市,但村民張貴財(財哥)卻說:「節與節之間都不怎樣平靜」,好些計劃仍然不斷進行中,像導賞團和國際義遊 [2] 等。父母在坪輋種米,後來農田荒廢,被迫轉行的財哥,心裡還是有一個願望,「我希望搞活社區經濟,發展魚菜共生。」
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下稱「聯盟」)的導賞中心,戶外也放著一個大型裝置,寫著「魚菜共生」。財哥解釋,魚菜共生是將魚的糞便過濾,提取其中養份,供應魚缸上的蔬菜,「這裡只是好小型的實驗,長遠我想幫助年紀大的村民轉型」。
導賞中心的「魚菜共生」實驗裝置
坪輋村民本以務農為生,但農民年紀漸長,無法親自下田,不少農戶只好透過「補充勞工計劃」外聘大陸勞工,支援繁重的農務工作。有當地老農夫說,大陸勞工並不可靠,來港報到後往往不知所蹤,「嫌辛苦,做兩日就走」。有見及此,財哥希望引入魚菜共生,「不用鋤田、除草那麼辛苦,可以讓他們舒服地做農業」。
在財哥的想像中,養魚種菜的模式,不但可以為農家供給食物,有餘有剩更可以拿給合作社,或者農墟交易買賣,甚至考慮推出網上平台,呼籲區外市民來購。「這裡好多老人家都是農業專家,年紀大不代表無用。魚菜共生雖然未必有好多收入,但可以帶出村民技能。」
* * *
雖然如此,據出入坪輋多年的 Sampson 觀察所得,區內自給自足的人口,大概只有兩三戶人。財哥期望以魚菜共生撐起社區經濟的同時,Sampson 卻認為用藝術節牽頭推動也不容易。與其直接發展產業養活整個村落,他更著緊氣氛的營造,藉以吸引外來人口參觀。「氣氛的改變是可以引伸實際經濟效果的。」
坪輋區內一些房屋外牆繪有壁畫,但 Sampson 直言,這都不足以吸引區外市民來訪。空城計劃的參與,不止於舉辦藝術節,更是作為示範,希望更多藝文團體到坪輋進行創作。「大家心裡面的地圖有了這個地方,就已經好足夠」。
導演陳曙曦正正是因為首屆空城藝術節而與坪輋結緣,至今每年都在這裡舉行最少一個藝術活動。三年下來,他早已視坪輋村民為「一家人」。屋邨長大的他,懷念小時候鄰里關係密切,大家都打開門玩,「大家都說現在香港再沒有這種簡單的人際關係,要去台灣尋回這種感覺,其實我們東北就有啦」。
2013 年,陳曙曦籌備希臘劇作經典《安蒂岡妮》演出,一直想在香港找一個戶外地方表演。那年夏天,他到訪空城藝術節,發現新界東北有坪輋這麼一個鄉村。之前未嘗到過坪輋的他,第一次入村的印象是覺得那裡「好靚」。「好喜歡村校,也很難得保存下來。」當時新界東北發展議題正討論得如火如荼,叫陳曙曦決心要在坪輋上演《安蒂岡妮》。他特地選取〈禁葬〉一段,講述古希臘國王違背民意推出禁葬令,用來呼應政府漠視居民意願的坪輋。
陳曙曦憶述當年首次在坪輋演出,事前會與村民開會溝通,介紹《安蒂岡妮》和舞台劇的藝術形式,「好多村民擔心,以為要幫我們搭個台出來」。他解釋,村民平日少有接觸藝術活動,但並不抗拒村外人借坪輋的地方做表演。
排練的兩個星期間,村民有時會帶劇團成員在坪輋到處走。陳曙曦最難忘一次與村民登山,「風景真的好靚,可比愛丁堡,我開始理解為甚麼他們要為家園抗爭。劇團排練至深夜,村民幾乎每晚都為劇團準備甜品。當時的經驗,至今仍在陳曙曦心中念念不忘,「好好客,好溫暖」。
* * *
兩場《禁葬-安蒂岡妮(東北村落版)》座無虛席,鼓勵陳曙曦繼續以坪輋做舞台。去年,他再度於坪輋上演戲劇《花園宴會》,演後更備用由村民準備的客家酒菜,四場演出同樣場場爆滿。觀眾不光是演員的朋友,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劇作好睇,又有飯食」而來。兩次經驗,叫陳曙曦相信「只要作品夠吸引,大家是不介意走進東北的」。
《花園宴會》劇照
近日,《花園宴會》獲小劇場獎提名「最佳整體演出」。陳曙曦說,台前幕後正在找機會回到坪輋,與村民分享喜悅。「每逢中秋聖誕,村民都會搞 BBQ,我們都會去。我們見面會擁抱,走的時候又會唔捨得,關係就像一家人。」劇團成員走入東北,同時村民也會主動走到市區,欣賞陳曙曦的作品,甚至參與其他藝術活動,「這是真正地貫徹城鄉共生」。
陳曙曦認為,在坪輋做演出,讓城市人嘗試理解鄉村,同時也叫村民從中得到支持,「藝術不止是娛樂。重演經典,在特定的社群生態中,產生思考和討論」。他在坪輋體驗到的是「藝術並不離地,而是抓住泥土的」。
財哥曾經笑說,要請陳曙曦幫坪輋寫一部戲,邀請村民做演員。陳曙曦坦言,劇本尚未開始構思,但他記得這個承諾。「我 promise 了他們的。完成《漁港夢百年》三部曲之後,便會開始做。」
* * *
回到空城藝術節,Sampson 明白,四天之內燒光人們對坪輋的熱情,著實是一種浪費。因此他的目標是每隔一兩個月舉辦一次「坪輋日」,讓計劃可以持續發展。
現時,空城藝術節受助於藝術發展局的「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惟「計劃資助」以逐次「項目主導」,較難支援藝術節長期及持續發展。空城計劃曾經尋找其他資金來源不果。不過 Sampson 認為,也「不一定要搵其他合作夥伴」,倒是希望和藝發局發展長遠而穩定的關係,讓計劃可以持之以恆地深耕於坪輋。
藝發局回應《立場新聞》查詢時,指仍未收到今年空城藝術節的報告,但形容 2013 年的第一屆空城藝術節,「能將藝術帶到城市以外的鄉郊地區,對藝術家的創作產生互動刺激的作用」,惟未有直接回應會否考慮長期資助「空城藝術節」。
其實假若放棄藝術,坪輋可會走得更遠?農墟不是很受歡迎嗎?
坪輋村內一瞥
「現在農墟非常多,多到擺不完,我們跟著做也沒甚麼特別。」Sampson 解釋,雖然空城藝術節有引入市集,但那只是純粹支持村民,讓他們直接得益的措施,更重要的還是人流。他希望與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合作,年中定期舉行小型活動,以持續吸引人流,進而創造經濟效益,養活聯盟,讓這個活躍的公民組織可以有資源繼續進行社區營造的工作。Sampson 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單靠空城計劃絕不足夠,他希望更多藝文團體「發現坪輋」,進而令這個地方活起來。
第一屆空城藝術節,吸引陳曙曦來到坪輋創作,陳曙曦去年又通過香港藝穗民化節,將坪輋介紹予澳門的「點象藝術協會」。近日,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宣佈,下月起連續四個月舉行「導賞團」,邀請市民走入東北,了解發展背後的故事……「坪輋模式」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進行式動詞,它是一場以藝術帶動人流,用人流改變社區的實驗。
坪輋,對於屏幕面前的你,又是怎樣的存在?人,是最微小的單位,也是最有力的個體。沒有人,社區就不成立;沒有人,剩下村,又如何?
文/grace
(全專題完)
──
註:
[1] 根據日本觀光廳的定義,經濟波及效應是指,旅遊帶動的收入,包括旅客住宿、飲食、交通、導覽、文化服務、休閒娛樂及觀光商品等開支。
[2] 義遊,是一個非政府志願組織,希望參加者透過「義務工作」,「遊歷」於不同文化之間,將香港人聯繫至世界,為推動世界和平及推廣世界公民理念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