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in read

【圖輯】海事博物館《鯊魚與人類》藝術展

A Decorative Image

李繼偉《遺忘的景觀》以半透明的物料塑造可擺動的鯊魚輪廊。(圖:僑福藝動)

由「僑福藝動」與香港海事博物館共同策展、聯同國際組織「野生救援 (WildAid) 」舉辦的《鯊魚與人類》藝術展覽於今日(29 日)起正式開放予公眾觀賞。是次展覽希望藉由展出包括畫作、詩歌、裝置等跨媒介藝術作品,探討人類與鯊魚、海洋生態的關係,提昇公眾對魚翅貿易與海洋保育議題的關注。

A Decorative Image

策展人黃篤、「僑福藝動」創辦人黃建華、香港海事博物館總監韋持力(Richard Wesley)及「野生救援」野生動物項目主任Alex Hofford出席開幕日的座談環節。(圖:周澄攝)

展覽於昨日開幕,期間「僑福藝動」創辦人黃建華、香港海事博物館總監韋持力 (Richard Wesley) 、策展人黃篤及「野生救援」野生動物項目主任 Alex Hofford 更現身座談會,討論是次展覽主題與藝術介入社會的意義。

《鯊魚與人類》展覽此前已曾分別於摩納哥、莫斯科、北京和新加坡舉行,香港則是全球巡迴展覽的第五站;隨後亦將移師深圳與曼谷,以至歐洲主要城市。策展人黃篤在座談會上表示,鯊魚保育雖是全球議題,但香港是魚翅的主要消費來源及貿易樞紐,因此是次展覽別具意義。

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的資料顯示,香港佔全球魚翅貿易量高達五至八成,導致每年共七千三百多萬條鯊魚遭獵殺,其中更包括上百瀕危鯊魚物種。「野生救援」野生動物項目主任 Alex Hofford 亦補充,鯊魚是海洋食物鏈的一環,魚翅貿易並不威脅單一物種的生存,長遠也將影響深海生境之平衡。他指出,隨著年輕一代意識到食用魚翅的倫理問題,香港的進口魚翅量由2010年至今已下降逾四成,說明公眾教育與針對航運業的倡議運動日見所成,現時「野生救援」亦將焦點投向本地的連鎖餐飲業集團,呼籲更多公眾更積極向魚翅說不。

黃篤並表示,是次策展過程須考慮藝術呈現與社會討論的平衡,更巧用海事博物館的特設展覽空間,與博物館既有的常設藏品互相呼應。展覽亦著力在每一站邀請當地藝術家參與創作與討論,望能帶動更廣泛的在地影響力。是故,香港站首次展出三位本地藝術家何兆基、陳佩玲及唐偉霖的作品。

海事博物館總監韋持力則表示,海事博物館素來推動與海洋保育相關議題的公眾活動,望能借是次展覽令港人重新體會海洋與香港歷史與身份的久遠關係。同時,是次展覽也容讓策展人、藝術家與公眾重新想像、設計博物館的展示空間,例如其中一項大型裝置展品、由藝術家王魯炎創作的《網》,由不鏽鋼管焊接而成並延伸至展廳的天花與內壁,令觀眾能感受到置身巨網中的困境;除了室內陳設作品,展覽亦涵括在戶外海濱空間設置的大型雕塑與裝置作品,與維港景色相映襯,更深刻、生動地呈現這些藝術家對鯊魚保育議題的詮釋與想像。

文/周澄、審核/Alan Chiu

---

《鯊魚與人類》藝術展覽

展覽日期:由 2017 年 6 月 29 日至 9 月底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 早上 9 時 30 分至下午 5 時 30 分;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 10 時至晚上 7 時

地點:香港中環八號碼頭香港海事博物館

門票:港幣 30 元(成人)/港幣 15 元(長者及學生),於博物館訪客服務中心發售

查詢電話:(852) 3713 2500

網站:WWW.HKMARITIMEMUSEUM.ORG